有剩男无剩女。呀,老婊子也有人搂。
敏锐旭日7B我要为我自己征婚。50岁。家住唐山市路南。身高一米六五。体重120斤。一个儿子在外地公务员生活。丧偶。已经八年了。愿寻觅一位。45岁到70岁之间的男士。有没有收入均可。只要身体健康。我自己有豪房豪车。真诚找夕阳红。联系电话,17330518709。
上海疫情爆发那么多天了,但感觉上海的抗疫组织还是略显混乱,比如分发物资,本地人有,外地人租房的没有,这难免让人感到心寒,须知这些物资大部分都是全国人民无偿援助的,这些物资应该按包括外地租房人员在内的所有人平均分配,把外地人排斥于物质分配之外这可叫别人怎么活呢?如果说本地人排外也就算了,最主要的是这些工作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统一的标准,似乎没有一个可以统一秩序和协调的这方面的最高负责人,我们不禁要问,政府职能系统的人除了维持原来职能运行的必要人员外,其它的公务员是否转进了抗疫工作中?对于网上曝光的一些问题,应该有专人收集这些问题,并分发到有关的负责人手里,好像有很多东西没人管了,导致了抗疫系统的失灵。
今天看到一个有趣的话题,关于借钱。
回忆起一段往事!
十几年前,我从外地来到这个城市,在一家企业上班,租房住,收入也不高。
我一堂姐,公务员,在这个城市土生土长,和我年纪相仿。平常吃穿都很讲究。
因为不在同一个城市成长,我们真正熟络起来也是我来到这个城市,也才几个月。
忽然有一天她向我借钱说急用。她问我有多少?!我告诉了她。最后我把手头上所有的钱全部借给了她。虽然也不多。
当时我很单纯,想法也比较简单。
这是我的优点也是我的缺点。
碰到本性好的人,会懂你的好,当你是真朋友!
碰到本性差的人,你的善良被践踏(因为有一笔钱,我至今没有收回)。
这些都是被生活毒打后总结出来的经验。
又过了一段时间,她约我见面,向我炫耀她身上新买的裙子。我当时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疙疙瘩瘩。因为是亲戚,这笔钱又过了一段时间她还给了我。
几年后我买房,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借钱的难处,张不开嘴脸皮薄。向谁借呢?向谁借人家不会拒绝满口答应呢?!
那时候我就懂了,为什么表姐不向和她从小玩到大的姐妹借,也不向关系好的朋友借。她是算准了我向我开口,我重情义会借给她!她是够精明!
有句老话说:“由俭至奢易,由奢至俭难”!
人的生活消费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
尤其是过惯了娇奢生活的人,遇到困难,不肯吃苦,不肯委屈自己,宁愿采用借钱、平台筹款等方式,也不肯降低原有生活品质。
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水滴筹之类的我不会捐款!
电视剧“人世间”周炳琨有一句话说得好,“你困难没饭吃,咱可以帮。
你顿顿想吃肉,让咱帮,帮不了,不能帮!”
人活一世,做事要有原则。不做滥好人。这个是我坚持的。
单位新来了3个年轻人,2男1女,均是通过省考进来的正儿八经的公务员,那么他们的前途怎么样呢?
男1. 28岁,县城本地人,本科毕业外地工作了7年,已婚,媳妇在本地高中任职,双方父母均为普通农民,县城有房有车。
男2. 25岁,本地市区人,本科毕业之后在家全职考了两年公务员,今年终于考到我们单位,未婚单身,父母离异,父亲已再婚,目前和母亲在我们县城租房生活在一起,父母均为普通工厂职工,目前无房无车。
女3. 27岁,县城本地人,本科毕业合肥工作5年,未婚,但男朋友在合肥工作,目前打算男友考回来,父母均为县城普通人在外地打工,县城有房无车。
我的看法
我们只是皖北的一个小县城,单位是正科级单位,一把手是正科级,一般有4个副科级副职(包含一个纪委专职)。好消息是单位有大量的老同志将来未来5年内陆续退休,包括两位副职。因此他们很有机会在本单位内达到副科,但也面临着其他单位空降的风险。
具体来说
男1目前的条件最好,这是有次领导和我聊天说的。原因如下:
1. 男2老家在市区,将来很有可能会走遴选路线重回市区,毕竟是老家+更高的平台;
2. 而女3的不确定性也很大。一方面女性本身在体制内升迁优势就不如男性,另一方面,感情存在很大的变动性,考公本身就是实力+运气,缺一不可,如果她男朋友1年考不回来可以等,那要是3年还考不回来呢?她怎么办?即使感情很好,结婚了,那将来孩子怎么抚养?
相对而言,男1家庭稳定,父母虽然不能提供仕途上的助力,但相对另外两个而言,已经算不错了,未来几年内,如果不能在本单位实现突破,还可以考虑下乡镇去拼一下。
我想了想,深以为然,你们的意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