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真实收入是怎样的?以这位网友为例:国有银行总行IT部门,解决户口,工资不高。以我司为例,不怎么加班,2019年全年总包16w,2020年总包22w,预计今年26w。
同事老公在部委工作,之前在白石桥附近单位房。那边是学区房,孩子高中出国后,单位就让搬了。补了钱换了个大的,在大郊亭那,说是公务员小区。据说这个房他们可以一直住下去,只是没有产权,但不影响生活质量,没啥压力。
对此,你觉得呢?(图源网络,侵删)
#北京头条# 北京某市直公务员工资收入曝光!
两个人:一个是某市直单位,硕士毕业第一年每个月到手6K-7K,另有额外的房屋补贴,一个月一千多,年底绩效4W左右,单位不提供住宿。另外一个是非市直部门,待遇上市直部门差不多,单位提供住宿,2人间,可住五年。另外,这两个职位会有一些值班,值班费用另算,而且都解决北京户口,应该说还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优质内容我来评#
补发近几月收到的喜报!恭喜学员面试90分成功上岸21年国考北京税务[强]
#公务员面试##国考面试##省考面试#
首先,我想知道哪里公务员工资一万四,五,这是什么级别呀!我同学,正局退休,近七千。我教师退休,6千多。(地级市)一万四五是北京,上海吗!
其次,你工资低,怨不得别人,怨你自己,你为什么不多读点书呢!
另外,你挣钱时,别人再读书,他即不挣钱,还要化钱。我有一同学,初中毕业就工作,每月三十大几,而我,初中毕业读高中,高中毕业读大学。他比我多挣七年钱。而我,七年不挣钱,还得花钱(学费,生活费)。现在我们都退休了,他挣四千多一点,我挣六千四百多,这不是很正常吗!你没读书,没有进入机关,学校,没有文化搞科技,自然要挣得少,这就是脑力与体力的区别。
我是北京的基层公务员,年薪16万。我妻子在一家外企工作,年薪超过60万美元。我知道她开始讨厌我的无能。她提出离婚。以前,为了留住她的心,我做了所有的家务,但我还是没能留住她的心。
俗话说,家家有难念的经文。作为一名公务员,这位年收入16万的男性领导人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许多人。
更重要的是,男人也是一个更亲密的人。他照顾孩子,做所有的家务。但即便如此,妻子仍然不满意。
她的妻子在一家年收入60万美元的外国公司工作。在收入增加之前,她没有那么多东西。收入增加后,她开始抱怨和比较。
俗话说,货比货好,人比人好。一个善于比较的男人在他妻子眼里是有缺陷的。
所以她最终提出离婚。这名男子也明白妻子的意思,同意了。
作为一个男人,每个人都想要高收入和高地位,但现实是,有多少这样的人?大多数人都很普通。当然,每个人都渴望追求更好的生活。虽然这是真的,但有时太多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失去原来的幸福。
北京普通老百姓的真实收入是怎样的?
前年,我姐的朋友说她女儿考上北京公务员后,和同事恋爱结婚,同事家是北京本地的,不知为何有多套房子,其中一套挨天安门忒近。男方父母说,愿意出钱供女方出国留学,进一步提升自己。 我有个离异老大姐,她儿媳是河南村姑,研究生学历,在北京一所著名小学当语文老师,每月就6千多;
老大姐的儿子普通研究生学历,在北京一私人公司打工,月薪上万,但每月还房贷7千,前两年经历被裁员,惊慌失措,庆幸没多久又找到工作,每月还是1万多。前一段时间,儿子瞒着老妈和媳妇,偷偷从花呗和借呗借钱炒股,被套牢,媳妇无奈拿出18万私房钱补上窟窿,家庭没有分崩离析。
对此,你怎么看?(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一个“国家副部长”,当官12年,穷的借钱过年,还欠一屁股债。他在北京做官十二年,走的时候,还欠着同事、朋友,甚至餐馆店铺的账。这些账,一直到十多年后,当上两江总督,才全部还清,为什么会这样呢?
两江总督是啥官?当时管辖江苏含上海、安徽、江西三省的军务,相当于咱们建国60年代的中央局书记。
30岁的曾国藩,就当上了翰林,今天来看,翰林相当于是清朝的“管培生”,前途不可限量。但是在光鲜之下,曾国藩却一直面临一个“囧”字,那就是缺钱呀!
41岁的曾国藩身兼四部侍郎,相当于现在国家四个部门的副部长。但是在给弟弟们的信中,曾国藩说,自己今年过得十分窘迫,至少要找人,借二百两银子,才能过年。
为啥这么缺钱了?其实在清代,一名北京公务员的生活,每天的衣食住行也是不易呀......
先来说衣
清代冠服制度堪称历代之最,官帽,按季分暖帽、凉帽两种;功能分,有朝冠、常服冠、行冠、雨冠等区别;官服,按出席场合,分为朝服和吉服;按季节,分冬、夏两种;按功用,又分为日常服和出行服等等。
清代官员的官服,都要自己花钱置办,官帽上的“红尾巴”叫顶戴花翎,也需要官员自己置办。甚至有时,皇上赏穿黄马褂,也只是授予一种特权,黄马褂也得官员自己花钱去做的。
还有哪天穿什么衣服,不是由官员自己选择,而是要由朝廷统一下命令。
所以许多官员升官之后,首先考虑的不是庆祝,而是焦虑于如何购置官服。
添置官服究竟花多少钱呢?
曾国藩30岁那年,就是刚当上翰林那一年。这一年,曾国藩花在衣服上的钱将近33两白银,而他一年的年薪是130两白银。也就是说,曾国藩这一年的买官服,就花了工资的1/4。
再说食
随份子、请客吃饭,京官生活另一项重大的花费就是社交应酬及送礼,在北京做官,生活在一张同乡、同门、同年、同学、同僚编织起来的大网之中,为了维持自己的人际关系网,需要不停地联络聚会。有时穷无分文,也得借贷来应酬。
所以北京做官生活特点是,政务不多,食务繁忙。
曾国藩喜欢社交,有意识地结交朋友,树立自己良好形象。因为用于社交的时间太多,他甚至在日记中做过严厉的自我批评。曾国藩30岁那年,人情来往就花费90两银子。
清代北京做官,住房问题和现代人一样,要嘛买房,要嘛租房
清代北京做官不但没有房子分,住房上也没有任何住房补贴。北京地价昂贵,京官生活流动性大,他们或者因为升迁调转、更换工作部门,或者外放为地方官,租房就是最好的选择。
官员嘛,即便租房,也是要体面滴,为了维持官员的体面,租的房子不能小,地段不能差,租金自然也不低。不能蜗居斗室,更不可能与平头百姓混居在一个大杂院里。曾国藩30岁那年,花在租房上的钱,就有107两银子。
出行交通费用,也有压力
清代,汉族官员居住在北京的外城,和衙门往往有一段距离。北京的道路都是土路或石子路,交通不便,一旦刮风下雨更是难走,所以官员都是坐轿子或马车出行。
坐轿子要养轿夫,自备马车也要养马和马车夫,这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刚当上官的曾国藩自然无力承担,他选择租马车出门,可是一年下来,出行的费用也要51两银子。
还有曾国藩一家老小日常花销,以及回报家族的七七八八的费用开支。
曾国藩30岁那年算,工资收入是将近130两银子,支出却高达605两银子,做官一年,竟然亏了475两银子。
如此入不敷出,并不是偶然现象,根据留下来的史料,大部分京官的正常收入,都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一方面是因为,官员们为了维持自己体面,衣食住行的花费都要高于普通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清代实行「 薄俸制」,给官员发的工资确实太低。
如果穿越到清朝,你愿意去考那个京官吗?欢迎留言
关注我,分享书里的趣事儿给你听
#真知新坐标#
一季度土地出让金只有北京增加了,其他省市都大幅减少。这也使得各省市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很多,有些省市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工资发放都出现困难。所以各地都在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