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冬,江陵伪军政训处长简化轩经常带着简学美在岑河口镇上鬼混。一天,接内线报告,“二简”在镇上茶馆喝茶!当带队的周方琳用枪抵在简化轩头上时。简化轩吓得跪地求饶:“高先生饶命”。
“高先生”周方琳亮出身份,并当场向围观群众宣布了简化轩的罪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为日伪军外出劫掠当“向导”,残害我军战士和百姓。
简化轩眼看着就要活不成了,不顾一切地大喊大叫,企图以此吸引日伪军前来,保住小命一条,不巧的是,平时他和简学美所依仗的“太君”和伪军连个影子都没有。
最后,为了免生事端,也是防止简化轩在押送途中逃脱,周方琳宣布对简化轩就地处决。然后押送起新四军的叛徒简学美撤离现场。第二天,简学美在公审后被处决。
直到周方琳带着队伍离开。江陵县保安司令曾尚武部的伪军大队才听到“枪声”赶来,一路朝天放枪,根本就不像追击敌人的样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还要从新四军第五师进入江陵说起。
1943年3月,新四军第五师进入湖北江陵,从日伪军手中收复了大片地区,开辟了襄南抗日根据地,并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1943年初,国民党顽固派驻江陵军统特务头子朱耀东的爪牙简化轩,投靠日军当了汉奸特务,摇身一变,成为了江陵伪军政训处长。
为了在日伪军中快速积累功劳。他利用房族亲戚关系,拉拢收买了根据地武工队一名分队长简学美,在他的鼓动下,简学美带枪叛变投敌。简学美叛变以后,跟着简化轩逃进岑河口日军据点,经常给日军提供情报,在日军外出扫荡时,还经常给日伪军当“向导”。
组织上得到这一情况报告后,为了消除后患,决定除掉“二简”,但是定了一个标准,那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
我党江陵县委经过研究,进行了锄奸计划的部署,那就是采取类似于暗杀的方式处决“二简”。
当时,岑河口据点驻有100多名日军和伪军曾尚武部的一个大队,而且武器精良。“二简”自以为有日伪军保护,新四军不敢到镇上来,经常大摇大摆地在镇上鬼混,享受着惬意的时光。
不久后,我方就摸准了“二简”的行动轨迹,秘密准备着一切工作。
先是在上级的安排下,江陵县社会部副部长兼公安局秘书周方琳多次秘密与伪军江陵县保安司令曾尚武接触,争取曾尚武为抗日做贡献。
为了保密和安全,组织上给周方琳取了化名“高仰山”。在周方琳的开导下,曾尚武决意改弦更张,与新四军合作,明投日寇,暗助我军。
这个曾尚武在民国也是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他1884年出生,是晚清秀才,参加过反清活动和武昌起义,历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部长等职,为人比较开明。后因受到蒋介石排挤,他辞官回家赋闲。荆沙沦陷前,他在家乡招兵买马千余人,组建起“江陵县保安司令部”,自任司令,负责保卫乡土。后来却走上了投靠日军的道路。
在我党和他秘密联系时,曾尚武表示自己一生只有反蒋的历史,没有反共的历史,以后绝不与共产党为敌。后来他还和新四军配合,多次秘密传递信息,为新四军剿灭日军作了不少贡献。
一天,接内线报告,“二简”在镇上茶馆喝茶!身边也未带人。于是,手枪队立即乘6只木船出发,兵分两路进入岑河口锄奸,新四军五师的一个中队埋伏在镇外接应。
行动开始前,已经通过秘密电台告知了曾尚武,曾尚武也对镇上的伪军力量进行了“调度”,出去执行公务了。
船靠岸后,手枪队长冷丹墀带领部分战士从北面进镇,周方琳带领其他战士从东面进镇,秘密将茶馆包围起来。
一切准备好后,冷丹墀走进茶馆,喊道:“哪位是简学美先生?外面有人找。”
简学美听到后,压根没想到危险,很轻松地跟着冷丹墀走出茶馆,刚到门口,后背便被一个坚硬的物体顶住,接着耳边响起一声低低的命令:不许动!
简学美吓得浑身瘫软,冷汗涔涔而下,正要挣扎,已经被人捂住口鼻捆了起来。
搞定了简学美,周方琳带人走进茶馆,还亲切地和简化轩打起了招呼,简化轩也是高兴地说:“高先生,快过来坐。”
原来,周方琳和曾尚武接触后,为方便周方琳往来,曾尚武“授予”周方琳上尉军衔,还带他“视察”了岑河口在内的伪军各驻地,作为政训处长,简化轩见过周方琳,当时周方琳化名高仰山。
周方琳顺势来到简化轩背后,接着用枪口悄悄抵住简化轩的脑袋。简化轩回头一看,吓得连忙跪倒在地,连呼“高先生饶命”。
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先生曾经为曾尚武写了“天下为公”几个字。1944年3月,曾尚武被人告发私通新四军,被日军逮捕后押到武汉坐牢。他坐牢后,他的部队一直积极支持新四军的抗战,抗战胜利后,他的部队起义投诚,成为了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
1995年9月,著名青铜文物专家马承源收到香港发来的一份传真,内容是一张青铜古剑的照片,剑身上刻着八个铭文:戉王戉王,者旨於睗。马承源研究良久后,拨通同为著名文物专家曹锦炎的电话:“老曹,有人在香港古玩市场发现一柄青铜剑,我瞧着是件国宝级文物,咱们去捡个漏吧。”
三十年前,也就是1965年,荆州市江陵县望山一号墓出土了一把青铜宝剑,后来被确认为越王勾践用剑,此剑深埋地下两千余年,出土时仍然剑气森森,锋利至极,可轻易划破十余张白纸,因其精美的外表,绝妙的工艺,和珍贵的文物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此等神器,可遇不可求,所以,当曹锦炎听说,香港现身的这把古剑,可能和越王勾践有关时,立刻变得激动起来。
二人商讨一番,决定尽快前往香港探查,一旦确定是真品无疑,一定要想尽办法将国宝带回家,由于曹锦炎公务繁忙,无法走开,马承源先生独自一人登上了前往香港的飞机。
马承源收到的传真,来自一位朋友,此人同样也是青铜器方面的专家,当时他因公到香港出差,闲暇之余,出于职业爱好,便前往位于香港荷里活大道的古玩市场参观,于偶然间,在一处专门售卖古剑的店铺里,发现一把气质独特的青铜古剑。
说也奇怪,那店铺里摆满了各式各样、古今中外的各类刀剑武器,他却一眼就看到了那把古剑,仿佛此剑能够压制其他刀剑,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
在他看来,古剑的设计风格、制式和大小,与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十分相似,其品相完好程度,甚至更胜于越王剑,而且,出于职业本能,他感觉到这把古剑并不是造假的赝品,但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确定这把剑的真实性。
于是,他将此剑的照片发给马承源,希望马老能凭借深厚的鉴定功底,判断该古剑的真假,事实上,也多亏了此人的这一举动,才最终使得这把后来被命名为【越王者旨於睗剑】的国宝神剑,得以避免流失海外的命运。
抵达香港后,马承源先生在朋友带领下,辗转找到那家古玩店,一迈入店门,眼神立刻被那柄青铜古剑给吸引。
@探寻者号
【越王者旨於睗剑】,铜柄阔体,修长美丽,剑身寒气袭人,剑身铜质打造,通长52.4厘米,剑体宽阔,中脊起线,双刃呈弧形于近锋处收狭。圆盘形剑首,圆茎上有两凸箍,箍饰变形兽面纹,茎绕丝质缠缑。剑格两面铸双钩鸟虫书铭文,正面为:“戉(越)王戉(越)王”;反面为:“者旨於睗”。字口间镶嵌着薄如蝉翼的绿松石,有些绿松石已经脱落,可以看到脱落处红色粘合物的残余痕迹。此剑的剑鞘保存完好,用两张薄木片粘合而成,外用丝线缠缚加固,再涂以黑漆。
虽历经两千余年时光,剑缑(剑上缠绕的绳子)却依旧完好,其剑身更是精光四射,无半点锈蚀迹象,此剑被誉为稀世珍宝,与“越王勾践剑”并称为“越剑双绝”。
@探寻者号
经过仔细观察,马承源终于确认,该剑为真品无疑,他惊叹于这把古剑的完好程度,为了测试剑刃的锋利程度,他取出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迹本,放于剑刃上轻轻一滑,几张白纸轻而易举被划破。
然而,确认该剑真品后,马承源的心情没有丝毫放松,反而更加沉重。
香港古玩市场鱼龙混杂,游荡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贩子,他们也拥有极为专业的鉴赏能力,再加上这把古剑锋芒毕露,吸引了众多买家的注意,而古玩店老板眼看买家众多,随之不断将价格上调,最后,已经涨到了100万港币的价格。
马承源当机立断,找到古玩店主,他自报家门,说明来意,立刻引起了古玩店主的重视。店主知道马承源是国内著名的文物学者和鉴定大师,不敢怠慢,专门安排房间,二人坐下单独商谈。
双方一连商谈了两天,马承源告诉店主此剑的来历和贵重之处,从民族大义和文物保护角度出发,希望文物店主能够优先考虑将古剑卖给内地,这位古玩店主也确实是一位心有家国情怀的人,对马承源先生的话颇为认可,可就在双方即将达成一致时,日本人忽然冒了出来。
一家日本企业找到店主,希望能将这把中国的古青铜剑带回日本,为此,他们愿意给出150万的天价,并且,日本人为了打消其他的潜在竞争者,还放出话来,一定不惜代价,将这件历史悠久的古剑买走。
马承源听说此事后,心急如焚,本来这把国宝古剑流失海外,已经很让人难过了,如果它再落到日本人手里,只怕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接受,他通过朋友借了10万港币,交给店主作为定金,极力劝说卖家同意他先将古剑取走,并以上海博物馆馆长的身份承诺,后续款项定当即使送达,最后,马承源对店主诚恳劝道:“希望你能够为炎黄子孙尽一份贡献。让中华国宝回家。”
最终,店主被马承源打动,拒绝了日本企业的购买意向,将此古剑交给了马承源。
1995年10月16日,【越王者旨於睗剑】被运回上海,暂存在上海博物馆内,并于10月23日转交给浙江省博物馆保存。
后续的九十多万巨款,由杭州钢铁集团出面承担,1995年12月28日,浙江省博物馆举办了正式的捐赠仪式,杭州钢铁集团的代表将【越王者旨於睗剑】上捐国家。
千年神器,终得重回故乡。
我认为聪明、老实二义,足以解决一切困难问题。……聪谓多问多思,实谓实事求是。持之以恒,行之有素,总是比较能够做好事情的。——《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30页。这是毛泽东关于为人做事一个中肯评价,是他个人对聪明做人与老实做事的一个肯切体会。聪明是先天秉赋,每个人因其遗传基因、成长环境、所受教育等先天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聪明的人,是上天赋予他的一个先天条件,这是你在芸芸众生中能够脱颖而出的一个优势。但是,如果不能勤于学习、勤于多思、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的聪明是不可持续的,也会被相对的不聪明的人所超越。这样的例子古往今来屡见不鲜,不知有多少少年英才恃才傲物纵酒娱情而终于一事无成。同样的,如果聪明的人不能老实做人、踏实做事,不能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任事,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在某些领域持续用力,同样不能取得骄人成绩,成为碌碌无为的庸人一个。张居正可算是一生中将聪明老实四字运用得炉火纯青的一个典型代表。其人聪明绝顶,年少时即以超强的智商冠绝群伦,在反复压制和变相保护下,仍旧可以在22岁时高中进士,通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顶级测试,并一路青云直上,47岁高居内阁首辅,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牛人一个。在他的聪明做人和务实做事的原则下,启动的一条鞭法让财政府库充盈,军事上的知人善任将北境和南方安定,考成法让吏治前所未有的清明廉洁,其领导并施行万历新政促进了大明中兴,成为中国历史上难得的黄金时期之一。同时,他也是明代唯一一个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让他的光芒长久地照耀在湖北江陵县。张居正就是正确地处理了聪明与老实二义并付诸实践的难得人杰,正是他的锁定长远发展目标,卧薪尝胆甘于徐阶、高拱等牛人后几十年,把自己聪明与当时的官场人事潜规则、人情事故显原则较好地结合,一朝掌权,则雷霆手段施展才华,实现了少有人实现的人生抱负,达到一个人臣的极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如果没有过人的天资,则脚踏实地,潜心于一个领域一个方向,也可以让自己的眼前充满光明,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