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已经任普通乡镇党委书记,35岁调任重点乡镇党委书记,40岁之前解决副县级问题一般不大,乡镇公务员很多都卡在瓶颈上
体制内小姐姐,33岁,乡镇公务员。有机会作镇里财政所所长。but!活多,时间不灵活,纯业务岗位,挺熬人的,还只是一个股级,待遇没有任何提升。非要说好处,就是和镇长、书记总接触。个人想做一条闲鱼,服务期满了就调走。可是有机会当个小头头,不做吧,又有点不上进,也不知道咋样做是好的。各位给个意见呗?谢谢啦
工作多年,我发现有一个现象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宁愿在县城当一名科员,也不愿意提拔到乡镇任副镇长。小张,今年33岁,是县民政局的四级主任科员。今年年初,组织有意提拔他到一个边远乡担任副乡长,令人意外的是,他居然委婉地谢绝了。
小张,其实挺优秀的,毕业于国内某所重点大学,分别在民政局、林业局、发改局、自然资源局、县委办借调过,工作经验可以说是非常丰富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小张的字写得非常好,学生时期获过奖,而且文笔也不赖,在市里机关征文比赛中拿过名次。
有一天,组织找他谈话,说王家庄乡虽然比较偏远,但是由国家某部委进行帮扶,而且市县非常重视,这就需要经常进行汇报,因此对材料的要求也就比较高了。你的文笔好,工作经验丰富,提拔到该乡担任副乡长挺合适的。
小张考虑再三,还是谢绝了组织的好意,给出的理由也很现实:
首先、母亲身体不好,需要有人照料,而且还有两个孩子需要接送,仅依靠妻子不太实际。
其次、自己已经是四级主任科员了,虽然能成为副科实职,但是工资并没有增加多少,离家80多公里,增加交通成本,不太划算。
最后、下了乡镇,再想回城就很难了,而且很有可能会在乡镇待一辈子。
有网友说:老张,担任乡长十年,后来提拔到本地一个经济大镇担任书记,仅仅过了半年,就辞职了,在当地引起了轰动。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没有魄力,也有的说他遇到棘手的困难了,真是说什么的都有。
我认为:很多人不愿意去乡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条件艰苦,远离县城,交通不便。另一方面是乡镇工作确实很繁忙,五加二,白加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乡镇生活的真实写照。#我要上 头条# #职场# #话说职场#
记得有位前辈说过:“所有公务员中,最憋屈的就是乡镇副科”,深以为然。
你以为是去乡镇当领导了,去了之后才发现,要权没权、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想指挥人干工作?想多了,底下老油条、村干部哪个是善茬。对于没资源的人来说,去乡镇当副科就是两头受气,堵得慌。
你以为去了乡镇,28副科,33正科,40副县.......想多了,大概率是你退休的时候还是副科,到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调回县城。
为什么这样说?之前有人提问:“既然乡镇提拔快,那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去”,我的回答如下,看完之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不要轻易去乡镇。
乡镇提拔快,说对一半。
从科员到副科级实职这一步,乡镇确实要比委办快。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
1、乡镇副科职务数本身要远多于局委办。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纪检委员、宣传委员、武装部长、若干名副镇长,加起来至少在10名以上,规模较大的乡镇这个数字还要更多。
而同级局委办,除纪委以外(县纪委本身就不是科级单位,是副县级),大多数局委办副科级领导职务只有3-5名,远少于乡镇。
2、乡镇条件大多不好(除城关镇)。出于生活上的考虑,很多人并不愿意下去。大家还记得之前云南某县提拔两名女县直干部去乡镇任副职,结果人家不愿意去,被通报批评。
这个例子很有代表性,能够说明乡镇在一大批不追求人心目中的地位,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乡间一间房。
小王,今年33岁,被遴选为市公务员,在参加体检的前一天,他放弃了。
他说:我生活在乡镇,适应了乡镇的生活,在单位处的各种关系都很融洽,领导也很看得起,乡党委书记说,将我推荐为副科级干部人选,能不能成为副科级干部?这是后话。
我的父母亲在农村还种了几亩地,无论家庭有些什么农活,邻居都乐意帮忙,父母亲有个头疼发热,总有人帮助请医生。乡邻有些什么事情也总向我询问,我能帮他们解决的,就要想办法帮他们解决。乡邻关系处的很好,
我的妻子在初中教书,已是一级教师。她所在的初中也是全县教学质量比较好的初中之一。学校职工宿舍也比较宽敞,我下了班都是和妻子住在学校,晚上能辅导辅导孩子,对孩子的学业提高有所帮助。在乡下生活费用比较低廉,我们两个工资虽然不高,但每年都有节余,明年准备买个三室两厅的住房。让父母亲和我们住到一块儿。
如果我要到市里去上班,首先要买房子,以我现在的条件要在市里买房子,还要靠贷款。到市里上班以后,回家不方便,还需要买车,买部车又得十来万。要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能把妻子调到市里是最好的办法,但是我一个科员是没有能力把他调到市里去的,这样时间一长,难免夫妻之间产生一些误会,不利家庭的鹭港。我走了以后,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妻子一边要教书,一边还要抽出时间管理孩子,必定是时间有限,特别是妻子晚上到班辅导或者开会,小孩儿失去管理,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再一个到市里上班以后,对父母的赡养也不利,离得远了,难免有照顾不到。
所以思来想去,为了家庭的稳定还是不去为好。
农村的孩子真是难,本能有机会到条件好的单位工作,自己的子女能享受较好的教育,但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又难于摆脱这种困境。
村里的廖叔在部队33岁的时候就担任营长了,至担任营长之后的7年内没能晋升到副团级,今年40岁,已经超过担任此职务的最高年限了,只能选择转业。听他说,回来以后工资待遇可以享受正科级,降半级为科员不安排领导岗位,以下有5个单位,他想了解到底哪个好,好让自己有个心里准备。
①副镇长
②派出所所长
③乡镇武装部长
④司法局副局长
⑤林业局副局长
⑥市环保局科级干部
@湖南米米哥 的评论是,部队干部转业之后的工作安排一般是会降职的,由于降职不降级的原则,即使是营长转业后只能作为科员,也可以享受到科长的待遇,即使转业之后可能会对社会一些工作技能不太熟悉,因此也要学习许多的东西,很多时候还需要进行考试,而且所分配的单位也是有区别的,有的比较热门,有的比较冷门,所以说他们的转业之后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网友们,有懂这方面的领导,请帮忙讲解讲解。
2021年即将过去,一路走来,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失去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并迎难而上。
我是一名基层公务员,现在三十二岁,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在很多人眼里,我是幸运的,所以我给自己的头条名称,起为@幸运的周小星 。
小时候,很幸运遇到懂我的老师,使我的数学语文成绩从不及格,一路进步到全班前三名,然后小升初顺利考上本地重点初中。后来又考上重点高中。然后就是炼狱般的三年高中生涯。
为什么我把高中三年称作炼狱呢,因为学的课程真的太多太多,知识点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密密麻麻。每天六点起床,晚上一点左右睡觉,体重也一度下降到快接近100斤。试想一下,一个一米七的男孩,这样的体重,只能用枯瘦如柴来形容。本身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方方面面都想出人头地,所以立志要考取名牌大学。985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那一刻,我知道,炼狱结束,新的大学生活在向我迎面走来。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加入了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结交了很多好朋友。人们都说,大学是象牙塔里的最后一站,是进入残酷社会的最后一处避风港。我喜欢我的大学时光,它让我无忧无虑度过了四年。
后来毕业了,为了回到海南,稀里糊涂的去一家销售公司当业务员。因为我学的专业,在海南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就这样懵懵懂懂做了快一年,没啥成绩。
后来经亲戚介绍,到了一家勉强算得上有点技术含量的变压器公司当技术员。理工科出身的我,也算没有辜负我的专业以及学校,很快就当上了部门小主管。
公司是家族企业,我的上司不是老板的这个亲戚就是老板的那个亲戚。由于不习惯被乱使唤,加上四年间基本止步不前的工资,后来还遇到了一次公司大裁员(尽管没有裁我)。亲身经历了资本家的无情后,我毅然决然选择了考编。
我想我可能比很多人幸运,第一次考事业编制,就考到了老家的一个乡镇。后来又慢慢考取了基层公务员。
人们常说,体制内工作,就是早九晚五,一眼看到头。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稀里糊涂安安稳稳度过了几年时光,我基本上荒废了。变得没有危机感,变得市井,变得碌碌无为。有时候我甚至觉得,随便一个人都能胜任我的工作,那我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哪里?所以我更多的做实事,帮助孤寡老人申请政府补贴,帮助当地村民争取公平公正权利,这样一来,人生才有了一点价值。
由于长期的不学习,我变得更加的平庸,加上常年下乡入村工作,我变得更像一个农民。大学时学的知识,基本忘记,偶尔看到抖音里描写大学时光的片段,内心五味杂陈。我需要进步,我需要改变,我需要重新找回那个充满进取心,乐观积极向上,勇于克服困难,热爱学习,善于解决问题的人。
后来,新冠疫情爆发,市里缺人手,我于是就报名参加了。
在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的这段时间,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思路,新的业务知识,我感到压力巨大,发现自己的短板。原来,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已经呈现断崖式下降,变得束手无措。于是我开始反思,我开始改变,开始逼着自己努力学习,尽快进入角色。现在,我慢慢懂得了如何写一篇规范的公文,慢慢懂得了如何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也慢慢找回了二十岁出头的自己。
未来可期,要一起加油。@幸运的周小星 #一个人怎么才能做到自律#
我今年33岁,曾是中直机构公务员,副科长,申请转虚职,任二级主办。我是山东农村人,没感觉太失落,当年考上公务员,老爸就说是“祖坟冒青烟了”。公务员工作5年,已经明白,正科退休应该就是我的天花板,更多时间陪家人,挺好,但也有朋友说,主动下“牌桌”太傻。大家怎么看[害羞]?
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小时候给我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砸锅卖铁也供我上学”;工作了就是“好好工作,听领导的话”,他们没法给你更多帮助,无论金钱还是精神,我不怪他们,他们能力有限而已,将来或许我的孩子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在单位,我不觉得我比城里长大的孩子差,我曾是我们单位最年轻的副科长,可越往后越感觉力不从心,隐形的差距越明显。同事都在考虑换车换房或投资,你却在考虑如何还房贷,父母还得需要你接济,生活扣扣索索,工作处处小心,生怕出错,其他人很快超越你,你对寒门难出贵子的领悟也会越深。
还是实职的时候,经常参加领导饭局,一旦离开位置,真的就是下了牌桌,不是人走茶凉,是社会就这么现实,如果你权力欲强,千万不要随便转虚职,会很失落的。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总得来说,困境中去适应、去挑战、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正道,不该轻易逃避,你说呢?
我是初中毕业上的技工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建筑工人,边工作边学习考上成人大专,以工代干做过学校锅炉工、派出所治安员、乡镇综治办干事、政法委司机、秘书、办公室主任等等工作岗位,直到33年半工龄退休,可以说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在党委政法委做秘书24年间,做过无数个会议记录、纪要,见识过许许多多个科级 县级以上领导,有的领导工作能力非常突出,可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一般,有的领导则相反,说的比干的好太多。平心而论,女性干部能干到县处级以上的,综合能力绝大多数都不差,尤其是60后女干部能干出头的实属不易。看了评论说说我的感觉:
一是李局长赶上了疫情期间,大家伙的日子过得各有各的艰难,需要一个宣泄出口,于是乎让她赶上了。按说俩口子收入和年龄段买个几万块钱的饰品不算过分,我一个主任科员也完全能办到的,可惜我属于天生励志型,而李局长属天生丽质型,在职场上,同等条件下后者提拔的机会肯定比前者多,这一点毋容置疑啥时候都通行。
二是有网友说她整容了,我跟她同岁,也没有长皱纹,大脸盘子再丰满一点,一遍皱纹少。
三是竟然还有网友说干嘛不戴个老花镜或是隐形眼镜?唉,戴着老花镜吧 女性干部心里都有点怕示老的,戴隐形眼镜吧,这个岁数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