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部一个18线小县城,某体制内单位,近几年招聘的公务员,来自祖国各地五湖四海。有山西的,有山东的,有河北的,可谓跨山越岭,飞越千里。
听说这几个年轻人都不打算回老家了,决定就在这边安家。有个男的已经找了本地老婆,还打算过几年把父母都接过来。有个女的考过来就27岁,也打算在这边找意中人。
真是佩服他们,这么远的地方,为了考公,看来也是不挑地方了。毕竟这不是北上广大城市,不是西安长沙重庆这样的网红城市,这里只是大弗兰里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说出名字外地人基本不知道的地方而已。
另一方面也说明,考公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了,编制真是太香太香,香得可以不挑地方,只要能上岸就行。#头条创作挑战赛#
让人尴尬的读研结局:研究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

近日,一则招聘信息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所有岗位均要求为硕士研究生学历。笔者关注到,不少网友对此表示惊讶,辛辛苦苦读了好几年研究生,本来就是为了更好找工作,没想到走出校门发现,连四线城市长治一所职业院校招考编外人员都已经要求研究生学历了,还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报名、资格审核、笔试、面试、心理测试、体检、考察、公示、聘用等程序,就业可见“压力山大”!
考研难就业更难,谁为尴尬买单。现在的考研竞争强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中考和高考。很多考生都是在工作数年后再重新拿起书本备战考研的,难度可想而知是很大的。但是,考上研究生,并不意味着就业就会容易。“千军万马闯过独木桥,那份含辛茹苦的考研经历还没有淡忘,如今毕业找工作更让我焦头烂额”,在北京的一场招聘会上来自山东的小王不无辛酸地说。他本科学化学,研究生读的是工商管理,如今四处奔波找工作,几乎让他心灰意冷。事实上像小王这样为找工作所困扰的待业研究生不在少数。考研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相对而言,就业空间就显得逼仄。你很难知道3年前你所报考的专业是否跟今天的就业行情一致。

学历不再全部,学生需要增强综合素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硕士研究生小罗认为,“硕士生在求职市场中本来就处于很尴尬的境地,比本科生多读几年书,工作技能却不一定比本科生高,而比起理论研究又不如博士生。”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某老师认为,“硕士研究生就业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一边是硕士生对自身的期待值高于本科生,一边是用人单位对硕士生的青睐度逐年降低。”笔者认为,当前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大环境是造成研究生就业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即使研究生的就业市场,也出现了供求不平衡的状况。在越来越重视能力的时代,学历屈居其次是必然的。慎重对待研究生这份文凭,注重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才是最关键的。
研究生心理压力过大,值得社会关注。《自然》杂志刚刚开展了2022年全球研究生调查,此次调查涉及世界各地3253名自愿参与。1/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接受过心理帮助,以缓解因研究生学习而引起的焦虑或抑郁。为什么学历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不少高校老师认为,这是由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强度远远大于本科生。其实,随着年龄增大,研究生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等面临更多现实问题。但是最突出的问题还是来自就业压力。

与就业难相随的,还有日益升温的“考研热”所造成的“学历泡沫”。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是因为“读研可以逃避就业压力”。这种鸵鸟心态让研究生含金量缩水,“学历缩水”也致使研究生面临就业难的困扰。辛苦读完研后发现依旧无法找到好工作,有时会沉重打击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心理辅导老师建议,由于研究生普遍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高校在对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组织他们广泛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们在接触、了解社会的同时,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
笔者认为,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在当代环境下,无论各行各业的就业压力都在不断增加。正因如此,压力是公平的,不管学历如何,都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做好职业规划,充分了解,并根据社会生存法则及时进行调整就业策略,才能应对就业挑战,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成就自己的人生。#Nature最新调查凸显研究生压力#
山西昆明烟草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公开招聘拟录用人员公示名单
山西财经大学2021年招聘拟聘人员(第十批)名单公示
山西工学院2021年第一批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校园招聘拟聘人员公示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公开招聘总成绩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第二批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成绩公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