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公务员遴选讨论吧(考上公务员后遴选)

最近这几天我们县里党委群团组织和县直有关部门同时公开选调工作人员,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报考的人数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呢?

最近这几天我们县里党委群团组织和县直有关部门同时公开选调工作人员,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报考的人数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呢?

一直以来能去县直部门部门工作是大多数年轻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包括公务员和事业编人员)的愿望,毕竟这是进城工作的唯一途径。进城的好处就是虽然乡镇岗位津贴取消了,但是相比乡镇繁重工作一般县直部门工作就相对轻松多了。况且进城工作后还可以很好的兼顾家庭,能真正的做到工作生活两不误。

但是选调公告出来后我身边大多数人都摇摇头表示报考条件还不如不考,我好奇的问他们为什么不考?之前不是都成天嚷嚷着要进城考试,真有进城考试机会各各都退缩了,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后来经了解他们并不是真的不想进城,而是被选调条件直接拦在门外了。一方面是年龄和身份限制的条件,这次党委群团组织和县直部门选调有年龄的限定。党委群团组织报考年轻大多数在30岁,县直部门选调35岁以下,这把一大批年龄超龄的同志直接拒绝在外了。虽然有有几个单位年龄放宽至33岁以下,但是特定条件多,要么是党员身份限制,要么是专业的限制,再要么就是学历的限制,还有就是身份的限制(单位性质是公务员的只能是公务员身份人员报考),这一波刷下来,符合条件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另一方面是选调人数太少了,各单位大多选调大多数都是一两个人。即使像选调人数最多的是应急管理局下属事业单位应急保障中心(选调5人),许多人想报考,但是除了专业限制外还有事业编制的限制,许多人不得不放弃。哪些不限制专业的单位肯定报考人数就多,就像去年人社局下属事业单位公开选调4人,报考人数多达200多人,报考比例高达50:1,估计今年不限专业的单位报考人数会更多,所以许多人一看这形势自然而言就选择不报考了。

你是怎么看待县直部门选调人数这些限制条件?欢迎讨论。

为什么批判莫言先生(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过程极其严格、冗长。莫言先生能被选上当属不易。

上一篇微头条本人根据莫言先生说过的话为其辩护。

♦这次微头条的开始我还想谈一谈。大家都知道社会有好的也有坏的,有阴暗的有光明的。难道他一个作家会不知道?理解的关键在于“粉饰二字”。比如,本来一面墙很脏很丑,经过一番粉刷装饰就变成一面崭新漂亮的墙。那么那句话就可以理解为,社会上有黑暗也有光明,如果有谁想用写作的手法(用文学作为工具)来粉饰社会的阴暗丑陋面,使之变为漂亮的、光明的,然后用这所谓的文学来歌颂称赞社会,那这种行为肯定是值得怀疑的。难道不是这样吗?

♦诺贝尔文学奖不是简单的几个评选人一起讨论就能选出哪个人能得奖的!

首先最终的5个评选人也是从不同国籍和背景的18名院士中选出来的,每三年换一次。

♦第二,被提名评选的200位作家是从世界各地提选上去的。经过4月左右的时间,从200位作家中甄别筛选出20位候选人。再经过几个月的遴选、讨论,最后由全体院士投票确定最终获胜者。

♦第三,你能肯定莫言先生从一开始就为诺贝尔文学奖做准备吗?他怎么能肯定用揭露的手法写作就能得奖?这简直就是荒唐!莫言先生能被提名上去,是因为他的作品在国内多次获奖,在文学界贡献大,文学作品的影响力颇广。没有得到国内文学界多数人的肯定,哪有机会获得诺奖提名的?国内文学界的人怎么没批判莫言先生,以及其作品?

♦第四,假如西方是用政治的手段最终选出莫言先生,那他们是不是太浪费钱,太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太浪费表情了?用奖金800万瑞典克朗(人民币530万左右),和一块精致的金牌,来抹黑一个作家,甚至是一个国家,这样的西方是不是傻?还安排瑞典国王这么高规格地颁发证书、奖章、奖金?这不是打脸吗?他们也没有把这事政治化,没有用偏颇的政治言论宣扬呀!

♦第五,颁奖词是西方人写的。诺贝尔评委会由瑞典文学院的专家组成,不受西方政府指挥。他们的语言体系是西方的,只代表专业性的意见和评价。评价是专业的,但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东西方的文化、历史、国情本来就有差异,西方人理解中国很难,理解中国文学作品就更难。更别说一些谚语和生活习俗。一些专业性的词或句有时候很难准确的对应得到相应的翻译,有时还根本翻译不出。

♦第六,就算西方人的抹黑、造谣,并不能对我们造成根本性的伤害。此类手法,他们在我国的其他领域,我们又不是没见识过!这种错误荒谬的言行,迟早会反噬他们自己。他们抹黑香港、新疆、澳门,到他们国内出现问题了,他们被自己的错误的言论光速打脸。中国的发展脚步,不会因为一些抹黑造谣而停滞不前。这反而说明抹黑造谣者心里充满忧虑、恐惧!他们并没有把危机感转化为积极的动力、寻找合作发展的意愿,这种西方优越感是悲哀的。

最后,我想引用新疆人民的话来结束今天的话题:狗在吠,骆驼依然前行!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总觉得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特别没有责任感,这让我内心难免会有点儿失落。

今年,朋友所在A市的选调考试举行的比较晚(9月1号发布公告,他们8号正式开学),他也报名参加了,由于成绩比较差,没有选走。

说遗憾是真的,但是又有点儿小庆幸,因为朋友说,他又可以和农村的孩子相处一年了,这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他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光。

在农村教了三年了,今年是第四年,虽然在农村教书是有各种的不爽,主要体现在物质的单调和社交匮乏上,但是孩子们的搞笑和机灵,以及各种各样滋生他们身上的教学问题还是让朋友略有所思,甚至产生了一种迷之幻想,他就是这群孩子们的“救世主”。

当然,这群孩子也在教会朋友成长,且让他大受裨益,不管是从脾性还是人格方面,都来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洗礼。

所以,选调结果出来后,朋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中。

可就当朋友以为所以落选的人如他一样勤勉地在教学岗位上时,不知怎的,城区又在这个中秋佳节,借调了大部分落榜的选调考生,其中,朋友知道的,就有他的同事们。

当这些人接到借调的电话时,朋友和他们所共有的一个微信群立刻就炸了,看着这些人毫不留恋地选择离开,甚至还讨论着城区哪个学校好,等工作稳定了,去哪里吃炸鸡时,朋友坦言,他内心的感觉很不好,他想哭。

不是因为朋友没有接到借调的电话,更不是有些人所说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他只是心疼那些被这些老师教了将近半个月的孩子们,以及需要重新安排教师的校长们。

当然了,校长重新任命老师(班主任)只是轻而易举的事儿,可孩子们呢?一个学期,开学20天,选调换一个老师,借调再换一个老师,他们会如何看待农村的老师呢?家长们呢?这样的影响,真的好吗?答案不言而喻。

朋友身在教育界,可他依旧迷惑了,他想不通这样的操作,他更不明白,国家不是大力扶持农村教育的吗?不管从师资还是物力……

其实,让朋友困惑的不仅仅是姗姗来迟的选调和借调,更是这些农村老师的“不安分”。写到这里,想到今年开学前,朋友的一个同事发了一块牌匾,上边赫然印着“某某乡镇某某村第一届最美教师”,现在来看,觉得甚是讽刺,而这个同事也悄悄删掉了那条朋友圈。

朋友问她,再不济,这学期教完啊……孩子们呢?她直接来了一句,农村学校,离了谁不能活?谁待在这里,不是为了过渡?我们只是借调城区了,权当是怀孕了,还能不放人……

朋友说,他不是对这些老师们有意见,因为“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每个人都有追逐星辰大海的权利,可在追逐的过程中是不是也要掺杂点儿情怀一类的东西,是不是会更加令人感动?追逐的本身也会更有价值和意义呢?

从今天起,朋友说他要开始重新认识那些固守在农村这片热土上的老师们了,他觉得,不论教的好坏,能选择不离开,他们就已经堪称“伟大”了,致敬!

对此,我只能表示赞同,除此,没有二话。

—END—

好消息:头条四期小组阶梯活动开始啦,参加小组发文讨论和评论即有机会获得丰厚的现金奖励与加油包!

本小组参与官方讨论的话题是:#初入职场的注意事项#

组员如何参与?

第一周(8月1号—8月7号):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即可瓜分小组内部现金奖励150元

1.带组长所选话题在小组内发帖≥3条,发在小组外其他地方无效;

2.评论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帖子≥1次。

第二周(8月8号—8月14号):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即可瓜分小组内部现金奖励150元

1.带组长所选话题在小组内发帖≥2条;

2.这些帖子被其他组员评论≥2次。

说明:带话题发帖是指在帖子内容前加上#初入职场的注意事项# ,并记得关注组长@爱田园的vv 也可选择关注管理员@周大炮老师 @985硕士选调谈教育 @小鱼儿会飞

[烟花]丰厚的现金+加油包奖励是否令你怦然心动?赶紧行动起来吧,我在小组【大学那些事儿】等着你的积极参与!#头条小组#

江苏选调为什么不待见上海交通大学?

在发布的江苏省2021选调里第一里面,上海交通大学无缘第一档,不过还好有同是华东五校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陪着,这样上交会好受一点 。

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青年型人才选聘里面中国顶尖高校清华+华东五校里面除了上海交大其他6所全部入选,这比江苏省的选调还令上海交通大学难堪。这好比某企业招聘,只要985(xxx大学除外),上海交通大学作为顶级985居然遭此奇耻大辱。

上海交通大学各方面实力都更强,不仅仅是理工科,上交文科录取分数在全国也一直稳居前五,在第四轮学科评估里面外国语A,法学A-,新闻与传播A-,工商管理A+。

当然了上海交通大学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质量都是很不错的,所以不太理解为什么这样划分,那么各位觉得江苏选调学校的划分是依据什么呢?欢迎评论区讨论

我是@学姐阿稻 一个专注于教育的头条号,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教育新知。

【“灯塔计划”来了,单项100万现金资助!】2022年“灯塔计划”申报启动了,为鼓励优秀创作者在各垂直领域进行专业讨论,知乎发起“灯塔计划”并设立“殿堂级”荣誉激励金,全网遴选10个优质创作者或团队,提供单项最高100万元现金资助,年度总资助金额为1000万元。

#公务员遴选#

刚才一个特岗教师私信我,她说她在农村任教师已经三年半了,特岗教师都在偏远乡村教学,所以离家非常远,她的学校和自己的家是两个市,可不可以跨地区调转工作,去哪个部门咨询。

我的回答是:特岗教师满三年后,如果想回父母所在地工作,首先向自己父母所在地的教育局提出申请,在咨询父母所在地的人社局有没有相关的调转政策,如父母、爱人所在地解决两地分居的政策,这两个地方如果没有太大意见,你可以把自己的资料拿到市编制委员会,一个市增加编制必须经过市委常委会开会后统一讨论决定,如果都没有问题,你在到自己所在学校和教育局、人社局办理相关手续,实话实说,跨地区调转工作还是很难的,最后一道手续就是省教育厅人才库需要移库,这个过程就不需要你自己跑了,新单位的教育局人事科办理,也有原单位不放人的时候,那就需要你本人的运作了,也不知道我解答的对不对,请网友下方留言评论,谢谢!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海岸阳光6K1E 。

2021年唐山市路北教育系统首开“新时代好教师”评选活动。面向一线教师及班主任,由学校民主投票产生,学校班子集体讨论通过,教育局汇总遴选,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年评选40名

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优秀教师。此外,教育局将严查师德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无内鬼,来点顶级211笑话,保证让放弃985去211的流泪。

1. 教育部的一次大会上,主持人协助安排讨论学校评估工作:「下面请认为中后段985更好的做到右边,认为顶级211更好的坐到左边」。

只见大部分人坐到了右边,少数人坐到了左边,只有一个人还在中间不动。

主持人:「这位同志,您到底觉得哪类学校更好?」

回答:「我认为顶级211更好,但我引进人才时只要985。」

主持人慌忙说:那请您赶快坐到主席台上来。

2.华东理工大学的一个学生得到了本校的保研资格后,又去参加了吉大的保研复试。拿到吉大的offer那一天,他发邮件给室友说:“我选择了更好的学校”。正当他的室友对他的选择表示不理解并向他一再说明本校不比吉大差,上海比长春还强的时候。他走进寝室,让室友看他华理的录取确认通知。

“我很好奇,你们是怎样理解’更好的学校’的。”

3.被建议修改

4.复旦,上交,同济,上财的学生商定要见一面,过了约会的时间才到现场。

——「对不起,我为了参加选调在忙入党的事,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同济的学生说。

——「什么是入党?」复旦人问。

——「什么是选调?」上财人问。

5. 两电一邮的学校代表在一起开会。会议上,成电与西电的代表欣喜地宣布:“由于近年来电子信息与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很快我们的分数就会变得更高。”

“那我们怎么办?”北邮的学生们问道。

6. 北外的一个学生对高中生们说道:“在信息时代,很多专业的生存空间会被挤压,比如…”

“停!”另一名上外的学生说道。“你怎么能这么唱衰我们语言类专业呢?”

“可我还没说信息技术压制的是哪些专业啊。”

“废话,谁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专业?”

7. 北京科技大学的校长做报告说: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已经出现在学院路的地平线上了!

一个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地平线,回去后问辅导员,辅导员说:地平线就是能看到却永远走不到的一条线。

8. 中国政法的校长请一位画家画一幅名为《中国政法人在为人民服务》的画。

画家用七天时间完成了这幅画。当校长看到这幅画时,发现画面的内容是:云南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在“名校优生”选调计划的入职仪式上与某市政法委领导见面。

中国政法的校长很生气,问画家:“中国政法人在哪里?”

画家说:“中国政法人在为人民服务。”

(来之知乎)

终于有临沂大学了,这是临沂大学发展的最好证明!2021山东省部分省属高校“拔尖”选调优秀毕业生320人,其中就包括临沂大学,祝贺。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46893/
1
上一篇综合管理岗位是中层(综合管理岗位和普通管理岗位)
下一篇 公务员考核方式(公务员考核方式有专项考核吗)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