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的工作时间是早九晚五,教师的工作时间是早六晚十,每天都要比公务员多工作七八个小时,怎么没有人看到了?
2009年,上海一名女研究生,在宿舍洗漱间内,借助毛巾和水龙头,硬生生将自己缢死,背后的原因令人唏嘘不已。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水龙头与地面的距离还不到一米,只要她稍微起身,就可以得救。但她却这样硬生生把自己缢死了。她的人生到底遭遇了什么?这得有多绝望,才能让她义无反顾的一心赴死。
这女孩的名字叫杨元元,在她6岁那年,爸爸因病去世,全家人只能靠妈妈打工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转眼到了高考,杨元元想报考大连海事大学,但这个想法被强势的妈妈果断拒绝!
妈妈认为离家太远了,来回还需要很多路费,再说万一女儿把她抛弃了,不回来了怎么办?于是要求她报本地大学。杨元元没办法,只好尊重母亲的意愿,上了离家比较近的武汉大学。就是这个错误的决定,也为她的人生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开学时杨元元连学费都交不起,她只能申请助学贷款,课余时间在学校做保洁赚生活费,过得十分艰苦,她和周围的同学也格格不入。她日夜盼着自己早点毕业,好脱离苦海。谁想到妈妈又出幺蛾子了。
自从弟弟上了大学,妈妈为了省下房租,居然跑到武大去投奔女儿!当女儿看到妈妈拎着大包小包风尘仆仆的来投奔,只好把她接进了宿舍。就这样,杨元元大学生涯的后两年,都是和妈妈挤在宿舍一张狭小的单人床上,度过了每一个漫漫长夜。
杨元元白天学习,下课后就到学校做保洁;晚上帮妈妈摆摊卖货。同学们都慢慢疏远了她,没有朋友没有社交,更别提谈恋爱。
2002年,杨元元终于熬到了大学毕业,她经过努力考上了湖北一个小镇的公务员,离她家很近,又是铁饭碗,这次妈妈总该满意了吧?谁知道她妈还是不同意,理由是“不想让孩子到小地方去。”

那就继续找工作,后来,西北大学给杨元元发了211大学教职的面试通知,这总可以吧!激动的杨元元马上买好了火车票。不出意外的,她妈妈又是百般阻挠,说怕她被骗,离家还这么远。
后面,杨元元只得四处去找工作,可是她妈不是觉得工作不体面,就是离家远,要么就是觉得单位不可靠,总之就是各种嫌弃。杨元元很无奈,只好在武汉当了一名培训机构的英语老师。在此期间,杨元元还干过不少别的工作,但没有一份能干得长久。
2008年,杨元元通过努力,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专业的研究生。而这次之所以选上海,也是因为妈妈有个“上海梦”,对上海十分向往。眼看杨元元人生又有了新的起点,有了新的目标,是值的庆幸的,可是杨元元妈妈怎么能这么轻易的退场呢?
杨元元继续妥协,带妈妈住宿舍。同宿舍的同学因为她妈妈的到来纷纷搬离,杨元元被人指指点点,在同学眼里成了被嘲讽的另类。

当学校听说这件事后,对杨元元妈妈下了逐客令。深秋的上海,杨元元冒着冰冷的大雨,四处去给她妈妈租房子,连续多天的奔波,让她疲惫不堪,心力交瘁,既有担心又掺杂着内疚、焦虑,一度让杨元元的情绪到了崩溃的边缘。
那天,杨元元和妈妈说:“如果你当年支持我去大连,就不会落到今天这样了。”那是她第一次反思自己的人生,对这个世界感到无力。回到学校之后,她在日记里写下:“都说知识能改变命运,为什么我学了这么多的知识,至今仍没能有所改变?”
不知道她那天度过了一个怎样绝望的夜晚。第二天早上,人们才发现她在学校自杀身亡。
这三十年来,杨元元的妈妈像寄生虫一样,紧紧吸附着女儿,直到一点一点把女儿吞噬干净。当初那么多优越的机会,她全然不顾女儿的感受,自私霸道的牢牢把女儿拴在自己身边。没有自由的空间,也失去了自我。

有一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畸形的关系称之为“互利共生”。就是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关系,若互相分离,两者都不能生存。即使痛苦甚至怨恨,但仍无法离开彼此,畸形地纠葛在一起。最终使得家长和孩子的感情逐渐走向崩裂,互成仇敌。
这个案例中畸形的母女关系,真的是让人窒息!“百善孝为先”这种观点,一直是我们宣扬的传统美德,但不应该是愚孝。也不应该是无知贪婪的父母,精神绑架子女的尚方宝剑。这种病态的亲子关系,才是引发悲剧的根源。
那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呢,首先要及时反思自己教导孩子的方式,尽量不要使用打骂,命令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其次,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和理解孩子,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这样才能引导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媛说闲话
指导:爱萍
参考文献:网易新闻 《跟着女儿住大学宿舍,女儿最后却在学校自绝身亡》
#2022生机大会##人物#
1561年,戚继光偷偷娶了3个小妾,生了5个儿子,发妻王氏知道后提着利刃杀气腾腾地去找他。
刚走到门口,就听见屋内一男一女的说笑声。王氏一脚把门踹开,怒吼:“看我不把你杀了。”
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抗倭英雄,戚继光一生丰功伟绩,凭借着文涛武略保卫华夏民族的疆土。其英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广为传颂。
但是,一身忠肝义胆的民族英雄竟然也怕老婆,这或许是很多人都不曾知道的。
戚继光的夫人王氏原本是万户南溪王栋之女,乃是一位将门之后。
少年时的戚继光家境贫寒,尽管文涛武略都十分过人,但也没有什么机会能够出将入相,建功立业。

18岁那年,戚继光得王栋赏识,遂在军营中效力。王栋见戚继光不仅武义出众,又深谙兵法、通晓韬略,对其很是欣赏。于是王栋便将自己的女儿王氏嫁给了戚继光。
王氏出身将门,虽是一介女流,但是在其父亲的影响下也同样晓畅军事,甚至一生的武艺比戚继光还高。
二人结婚之后戚继光可没少吃王氏的“苦头”。由于王氏从小就出身于将门,从小性格就直率、泼辣。
结婚以后,与戚继光之间也是时有争执,有时候甚至还会相互比划一下。
戚继光感念王栋的恩情,自然是愿意善待王氏,因此大大小小诸多争执,也都尽可能地让着王氏。
于是在不少人眼中,都认为戚继光的“惧内”是忌惮王氏的“武力”。
一日,戚继光与夫人王氏再次发生口角,王氏拎着棍子就赶戚继光。无奈,戚继光只能“离家出走”,跑到军营里面常住“躲清静”。

尽管戚继光在营中声称自己是公务繁忙才住到军营里面的,但是时间一长还是免不了会有人议论。
一些常年跟着戚继光的部下为戚继光感到憋屈,认为是王氏仗着自己娘家的势力欺负戚继光,便怂恿着戚继光要给王氏一点颜色瞧瞧,杀一下王氏的“威风”。
于是几个部下给戚继光建议,让戚继光同志王氏军营里面走一趟,他们便穿上铠甲,手持刀剑按照军营仪仗来“欢迎”王氏,料想王氏见到这样的情景一定会被吓到。
戚继光听完觉得这事有谱,于是便答应了。
可谁能想到,王氏在得到戚继光的通知之后即刻就来到了军营。还没等士兵们展开阵势,王氏就径直走进了戚继光的帐内。
王氏走到戚继光跟前,一把就将戚继光从椅子上给拽了下来。先前还威风凛凛的戚继光一下子就怂了,而下面的士兵见状也是一言不敢多发。

王氏一脸严肃地问戚继光:“找我何事?”
戚继光像变了一张脸似的马上对王氏说道:“请夫人阅兵”。
看到这一幕士兵们也立刻乖巧地站起队列,帮戚继光把这尴尬的气氛给圆了过去。
渐渐地,所有人都知道戚继光“惧内”的事了,后来也就没人再去过多地议论。而王氏表面看起来凶悍,但实际上很多时候还是向着戚继光的。
因此二人的夫妻关系尽管磕绊,但也没什么大问题。唯有一件事情一直梗在戚继光的心中,那便是两人一直没有子嗣。
原本戚继光与王氏是有过一个孩子的,但是不幸早夭。此后王氏一直也没再怀上过孩子。
在古人的观念里面,“无后”可是一件大事。虽然戚继光不说,但王氏心中也一直有愧于这件事。
后来,戚继光的一位部下给戚继光提了一个建议,让戚继光纳一两房小妾安置在军营中,待生下孩子之后再带回府中,料想木已成舟,王氏也不能多说什么。

戚继光觉得这事可行,于是便一口气纳了三房小妾在军营中,分别是陈氏、沈氏和杨氏。别说这三房小妾还挺能耐,接连给戚继光生下5个孩子。
后来事情被王氏给知道了,王氏当即气急败坏地提着一把刀就闯到军营之中。由于王氏是戚继光的夫人,又早已是“凶名”在外,一路上竟无人阻拦。
刚走到门口,就听见屋内一男一女的说笑声。王氏一脚把门踹开,怒吼:“看我不把你杀了。”
面对突然闯入的王氏,戚继光吓了一跳,还没等她开口戚继光立刻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了起来。
提着刀的王氏看着戚继光这般哭泣于是便问道:“我都还没哭,你怎么倒还先哭了起来!”
戚继光哭着讲了一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道理,连王氏都给感动了。
王氏尽管心中不悦,但是听着戚继光的说辞也不好再怪罪些什么。
最后王氏答应不再计较这个事情,而戚继光也十分聪明地将与陈氏所生的戚安国过继给了王氏。
一见孩子,王氏也乐了。从此再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动过怒。
公务员朝九晚五中间睡2小时中午,实际6小时,打工仔早七晚七来到车间嘴还在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