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几个农民家中发现了90年前的"借条",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日期、出借人和借款人。可时隔多年竟无人来找借款人索要。
2015年,湖北一农民在整理老宅时,发现爷爷杨长银的遗物里有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的是在85年前,红军向他的爷爷借款四百大洋的事情,清清楚楚地写着当时支队长的签名并盖有公章。
由于爷爷从来没提过此事,家里人也无人知晓,这是在无意之中发现的。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笔借款后来偿还了吗?
原来在战争年代,我军的供给严重不足,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衣服粮食。但是装备的不足我们可以从敌人那里拿,就像歌里唱的:"我们没有枪,敌人给我们造……"
可是粮食却是一个大问题,除了从敌人那里夺,还要依靠当地百姓。虽然我们秉持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可是很多当地百姓看到我军的无私奉献,他们也会主动把家中的存粮拿出来。
这个纸条就是当时有一名叫涂岩的战士写的,他来到地主杨长银的家里收集物资。虽然杨长银并不富裕,但他坚决拿出了全部家当300大洋,又向邻居借了100大洋,共计400大洋交给军队。为此涂岩给老人打了一张欠条,许诺他日后只要拿着欠条到我军的任意一个部队都可以归还他的欠款。
还有一个特别的"借条",是一块镶在墙里的木板。那是在1935年,缺衣少粮的hong军抵达松潘毛尔盖一带,却发现家家户户没有人,田里的青稞熟了也没人收割。
原来guo民党到处对hong军抹黑,百姓们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他们都躲到山上去了。
虽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我军的铁律,但当时情况特殊,战士们不得不收割了一些粮食。然后就用墨水将收割的数量以及兑换方式都写在木牌上,插在田中,作为日后主人向我军领取粮款的凭证。
虽然这些都有字可循,有证可查,但这些百姓都没有来找zheng府偿还。即使有人出高价购买这些"jie条",老人们也都无动于衷。
他们说在借的时候原本就不需要偿还,更何况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帮助下,大家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要说还债,hong军用他们的一腔热血早都还了。政府在知道这些事情之后,还是替hong军归还了当初的欠款。
岁月在无情流逝,可是那些值得我们铭记的历史,不仅反映了我们政府的责任和担当,还有人民百姓对红军的热爱,更有那英勇护国、热血奋战红军的欣慰!#头条创作挑战赛#
2015年,湖北孝感农民拿了一张老借条,说红军曾向他家借了四百个大洋,有关部门核实后立即进行了偿还。此事已经过去了八十五年,那该还多少呢?
红军自组建伊始,就言明是穷人的武装,是为劳苦大众谋福利的纪律部队,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这在队伍发展的过程当中,可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落到实际的行为准则,细致入微地体现在各个方面。
正因如此,红军每前进一步,都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和奉献。
但是作为纪律严明的人民武装,无论是接受的物质援助,还是资金上的支持,部队都绝不会白拿,而是要坚持要打借条,等革命胜利之后一并归还。
孝感农民杨明荣手中的借条,就是战争年代,红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特务营第一分队的队长涂杏,在当地驻扎的时候,为了解决实际困难,向杨长根老先生借钱的凭证。
时间回到1930年6月,红一军第一师刚经历了一场恶战,虽然通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取得胜利,歼灭了杨家寨守敌第二十军的两个连,但是所部的伤亡相对也比较大。
经过师首长的慎重考虑,决定将各部化整为零,分散开来发展扩军。
一师第七大队奉命进入孝感大悟山的金盆村一带,但是当地群众被反动军阀的兵痞祸害怕了,一见到扛枪背炮的人就吓得发抖,不是早早的躲得老远,就是蜷缩在家里不敢出门。
见此情景,大队长命令部队驻扎在村外,决不允许任何人惊扰群众。
经过几天的相处之后,百姓们发现这伙当兵的跟之前见到的不一样。
他们从上到下都是一团和气,不打不抢,而且纪律严明,每天除了正常训练,还会主动帮老百姓干活,挑水打柴,忙里忙外,完了连口水都不喝。
红军的优良作风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军民关系从最初的陌生提防,逐渐变得和睦融洽,很多青年自愿报名参军,成了红军队伍中的一员。
眼看队伍得到了充实与发展,大队长却是喜忧参半,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不假,但是同时也多了一张嘴多了一份支出,吃穿用度,武器装备,各个方面都需要物力和资金的支持。
尤其是眼看就快到了冬季,战士们的棉衣更是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
为了解决实际困难,七大队就地发动群众,筹粮筹钱。得知部队的困难后,群众纷纷慷慨解囊。
家住黄谷畈的杨长银老先生,跟儿子一合计,拿出了压箱底的三百个大洋,又从亲戚朋友那里周转了一百个大洋,就近送到了特务营一分队队长涂杏的手里。
杨老先生知道红军不容易,当时送钱的时候根本就没想过以后还钱这回事,但是涂杏严格按照纪律,坚持打了一份借条。
时过境迁,七大队此后随军转战,大部分都牺牲在了民族解放的道路上。而那张借条,被杨老先生视为家族的光荣,在子孙手里传承。
杨明荣是杨长银老先生的孙子,1985年从祖父手中接过借条之后,一直收藏在家里妥善保存。
直到2015年,杨明荣的老伴身患重病急需用钱,四处筹借无门的情况下,才想起了祖父留下的那张借条,于是便带着借条走进了孝感市政府。
因为时间已经过去了八十五年,杨明荣也不知道这张借条能不能兑现,只是抱着一点希望去碰碰运气。
没想到,地方政府见到借条后格外重视,相关部门核实真伪之后,立即偿还了四万元人民币。
此事传出后,有人为政府部门的契约精神点赞,也有人觉得还得太少了。但是不管怎么说,“军民鱼水情”这几个字,那可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金字招牌!
【[撒花]九年级元调复习资料】一眨眼就到十二月份了,距离九年级元调只有三十多天了。我录制了近8年的元调的解答压轴视频,有需要的家长可以点赞Mark下哈。今天更新【[心][心][心]2015年九数元调23题】,点击链接就能看到了哈#武汉# #武汉数学# #九年级数学# #元调#
2015年武汉元调数学23题
11:27“红军欠了我父亲400大洋,现在可以还了吗?”2015年,在孝感市人民政府,一位衣着褴褛的大爷拿着一张已经泛黄的旧纸条,敲开了当地领导的办公室大门。
2015年,一位名叫杨明荣的湖北老汉在收拾房屋时,从留下的一个箱子里发现了一张泛黄的旧纸条,拿起来一看,上面的内容让他喃喃自语道:
“原来父亲说的都是真的,红军真欠我们家钱!”
那张旧纸条上赫然写着:红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借杨长银400大洋。
1930年,红一军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受到了敌人多次围剿,即便他们作战英勇,面对困难总是迎难而上,数次粉碎了敌人的计划。
但还是被物资贫乏、作战环境恶劣等条件绊住了脚步,更有一些红军因为食物太少,出现了活活饿死的情况。
于是红一军想到了一个迫不得已的办法:向老百姓借,等以后有能力了再还。
红军是真正为人民军队,他们每到一个新地方,便会没收无良土豪的粮食,救济那些吃不起饭的贫穷百姓,并免除穷人的一切赋税,允许他们不用交租。
“打土豪、分田产,为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让贫穷百姓意识到,红军是穷人的队伍。
所以百姓们得知红军需要帮助的时候,也是竭尽所能,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粮出粮,当红军每一次收到帮助的时候,都会写一张欠条。
等待革命胜利,他们便可以拿着这些欠条去“要账”,但是百姓们从未想到,会用到手中欠条的一天。
对他们来说,能让自己当家做主,就是最好的回报了。
当杨明荣的祖父杨长银得知红1军第1师第7大队需要帮助时,他毫不犹豫地拿出了家中所有的积蓄,甚至还找亲朋好友借了一圈,最终凑了400大洋交给红军。
400大洋以现在的钱财来换算的话,就是40万人民币,那个年代能拿出这笔巨资,足以证明红军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了。
要知道,当时参军的战士每个月最多也只有两个大洋当生活补贴,这也是在部队富裕的情况下才会有的。
而杨长银的家庭在当地也不算是有钱人,但他之所以愿意拿钱资助红军,是因为他亲眼看着红军为人民一点点谋福。
而第7大队队长看着这400大洋,表示坚决不能收,因为他太知道老百姓生活的艰辛了,尤其是在战乱年代,钱财有时候能发挥重要作用。
最终还是在杨长银的一再坚持,大队长才收下了这400大洋,并当场打了借条,盖了红1军第1师第7大队的印章。
这400大洋和人民群众对红军的帮助,看起来没有贡献太多,可是所有人民对红军的帮助以及心中的祝福,会让一条希望小溪变成了一片汪洋。
而为人民的红军部队则是汪洋里的鱼儿,印证着“军民鱼水一家亲”这句老话,双方共同抗敌。
新中国成立后,有群众因为生活确实困难,拿着红军当初打的欠条,去找政府兑现,而他们对此心中确实有愧。
杨明荣看着手中的欠条,心中也十分纠结,最终他还是来到了孝感市人民政府的大门外。
将欠条的事跟工作人员结识了一番,而市领导看着那张几乎破碎的黄色欠条,也是立即进行了调查。
最终确定欠条的真实性后,当地政府根据物价,归还了杨明荣4万元人民币。
正所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还杨明荣等人的不仅仅是钱,更多的是心中那份人民与军队之间的情谊。
军队和国家永远是人民的后盾,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革命会取得胜利,国家也会变得繁荣富强!#历史#
湖北一位78岁的离休干部,上厕所时发生意外。6年里,有关人员进入其家二次都没有发现问题,6年后才真相大白。而且死后还继续发了一年零2个月的工资。这是怎么回事呢?
2015年11月,湖北省黄石市团结社区有人报案,一位男性老人死在家中。老人的家位于居民楼一楼,室内面积不大,对着铁防盗门的是卫生间,狭窄的木门敞开,卫生间内一台洗衣机堵在门边,洗衣机的背后有一堆骨头,可以看出是穿着棉拖鞋。这就是遭遇意外的老人。卫生间很小,洗衣机又在门口位置,人们如果只站在门口找人,根本不会想到洗衣机后面藏有玄机。
老人居住的房间,床上的被子落满了尘土,一条深色裤子放在被子上,裤腰带没有取下来。如果不是上面的尘土,还让人以为是刚刚穿过的。
老人1931年生,是钢厂的一名离休干部,终生未娶,一人独居。社区书记说,老人是个文人,还帮着社区写过文艺节目小品,但是很少和邻居交往。
单位发现,2009年2月之前,他的工资都取走了,之后的工资全部没动。11月,因为长期联系不上他,单位几经周折联系到他的弟弟,一起打开老人的房间,没有发现情况,就走了。第二年,相关人员再次进入他家,依然没有发现异常。
后来,单位停发了他的工资,想看看他有没有反应,但还是没能让他现身。直到这一次,单位要回收房屋,全面清理物品时,才发现洗衣机背后的骸骨。
他的台历翻至2009年2月27日。老人生前喜欢旅游,每年六七月份都要去两三个月。从他的日记本上发现,2008年以前都有旅游记录,2009年以后就没有了。综合推测,老人可能是2009年2月底遭遇的意外。
市民政局老龄办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老人死在家里的情况各地都有,但是死了这么长时间才发现的情况首次遇到。
这位老干部的死亡是一个悲剧,特别给独居老人敲响警钟,本来能够自理,生活自由在,就因为一点点意外,葬送了大好生命,而且事发突然连句遗言都来不及交待。所以,不论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还是没有子女的独身者,最好结识一些同龄朋友,互相关照一下,就能避免悲剧。
本号致力于打造一个公益性的互助养老交流平台,了解互助养老资讯,参与养老交流,结识互助养老朋友,请点击本号头像关注。如果你想借助互助养老平台,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者发布抱团养老信息;或者寻求帮助,解决困惑;或者老年交友婚姻,请点本号头像发私信。(图片来自网络,版权由原作者所有)
46岁的脑瘫诗人余秀华,居然和小自己十多岁的90后男友,结婚了!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第一想法就是:“这桩婚姻目地不纯!这个男人图什么?还不是看上了她的钱和名气!”谁料余秀华霸气回应,我根本不怕他图我什么,如果分手了我花五万块买冥币,送他离开千里之外!
1976年,余秀华出生在湖北的一个偏远农村,她出生时由于倒产缺氧,患上了脑瘫。这让她成了村里人嘲笑的“丑八怪”和“眼歪口斜的J尸”。而这些都是疾病带来的折磨,她说话口齿不清,嘴边还总挂着口水,面部五官也因为疾病而变得扭曲。自出生以来,余秀华就面对着几乎来自周围人的一切恶意。
然而贫穷也是步步紧逼。余秀华曾打算辍学去街上乞讨,但无奈她因为身体原因难以跪下去,只好回家等待命运的宰割。
高中毕业后,余秀华无处可去,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情急之下居然做了件糊涂事——将村里的流浪汉召为上门女婿。单纯的老两口,觉得自己女儿身患残疾,如果有一天家里人不在了,至少还有人可以照顾她。
然而命运再次嘲弄了余秀华,19岁的她被逼着嫁给了大她13岁的流浪汉,非得没有得到照顾,反而身陷地狱。这个流浪汉只当余秀华是传宗接代、发泄欲望的工具,甚至从来没有将她当作妻子看待。
他不仅好吃懒做,还性格暴虐,甚至不拿妻子的生命当回事。有一次为了讨回800块钱,居然将余秀华推上马路当作人肉“路障”。在他的算计中,余秀华的命还比不上800块钱,如果对方真的伤了人,他自己还可以顺水推舟再大赚一笔。事后余秀华质问他居然还大言不惭地说:
“矫情什么,你个残疾人,老板不敢撞你!”
余秀华彻底对丈夫失望了,在现实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是值得她留恋的,于是她将自己完完全全交给了文学。2009年,余秀华开始写诗,一直写了五年,她的诗作竟然真的被《诗刊》杂志发表。2015年,余秀华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一经推出,她迅速火遍全国。
没有人会想到,那样干净有灵气的诗居然是一个患有脑瘫的农妇写的,当余秀华带着自己的故事走近大众的时候。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诗对于人生的力量。任何一切生命在诗的面前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在诗的世界里,体验到超越世俗的美和治愈感。
而成名后,余秀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版税得来的15万全部用来“休夫”。她愿意用当时的所有来换取自由,她要拿着笔开始全新的人生了。她从不克制自己的爱恨,曾给清华才子李健写过很多首情诗,没想到李健回了她八个字——“云里写诗,泥里生活。”这样美好的评价余秀华着实担得起。
5月4号,沉寂许久的余秀华突然宣布,要和90后男友结婚。很多人在质疑两人的婚姻目的不纯:“对方说不定就是看到她功成名就才娶她的。”一时间,各种言论满天飞,逼得余秀华自己发声:
“关系的本质就是有所图,哪怕是门当户对的两个青年男女,他也是有所图。一个图他的青春,一个图她的美貌,这就是两性关系的本质。我觉得我们两个现阶段在一切非常幸福。如果有一天他嫌弃我了,和我分手,我也会成全他。因为我想要他有一个更加圆满的人生,因为每个人的人生意义要大于爱情所带来的意义。”
这大概就是罗曼罗兰所说的:“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而可以确定的是,这种勇气源自诗与歌,源自爱与美。这本《月光落在左手上》诚意推荐给各位,希望这些清澈富有灵气的诗歌,可以带你走出人生的低谷,重新爱上生活,拥抱最本真的自己。因为每一个读诗的夜晚,都是对灵魂最佳的洗涤。
月光落在左手上 精装 【翘楚书屋】
武汉
2015年我在武汉协和医院研修学习了整整一年,我走过了许多武汉大大小小的道路与巷子,对他有很深的感情。
我们好不容易打败了欺辱我们中华儿女的来犯之敌,解放大道是不是还能聆听革命军人整齐划一的步伐?首义广场挥舞的红旗有多红?
一江涛涛的江水奔涌向前 ,龟山之巅,黄鹤楼一帘,多少英雄豪杰为了中国崛起奋发图强!
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稳定和繁荣,擦亮眼睛,跟着党走,不做汉奸,不能被坏人利用,建设美丽殷实的江城三镇。
湖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秦军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湖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秦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湖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秦军简历
秦军,男,汉族,1965年7月出生,湖北红安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1996年8月至1997年4月,任武汉市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1997年4月至2004年4月,历任共青团武汉市委副书记、书记;2004年4月至2007年1月,任武汉市外办(港澳办)党组书记、主任;2007年1月至2012年4月,历任武汉市青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区委书记;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任武汉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历任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2017年11月至今,任湖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
(湖北省纪委监委)
湖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秦军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湖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秦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湖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秦军简历
秦军,男,汉族,1965年7月出生,湖北红安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1996年8月至1997年4月,任武汉市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1997年4月至2004年4月,历任共青团武汉市委副书记、书记;2004年4月至2007年1月,任武汉市外办(港澳办)党组书记、主任;2007年1月至2012年4月,历任武汉市青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区委书记;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任武汉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历任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2017年11月至今,任湖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
(湖北省纪委监委)
这座大桥有多牛?“基建狂魔”玩出新花样,1700米跨江大桥不用桥墩。西方网友断言,三日内必塌!10万吨的大桥竟能浮于空中,中国是怎么样做到的?
2019年10月,杨泗港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桥梁全长4134.377米,主跨长1700米,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跨度居世界第二的超级长江大桥,同时也是世界跨度最大的双层悬索桥。前后修建约5年时间,总耗资约85亿。
早在2009年,武汉各单位就组织研究过杨泗港过江通道方案。并且提出了两个过江建议,一是隧道,二是桥梁。由于修建隧道可能会与过江的铁路线发生冲突,而且还不能满足二环线上的运输。故而,选择修建桥梁。
于是,杨泗港长江大桥就此诞生。大桥一经建成,上下两层、没有桥墩等独特设计,惊呆世人。最让外国网友羡慕的独特莫过于以下两点。
第一,大桥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世界上功能最强的大桥。
与普通大桥只为车或者火车服务的设计不同,该桥采用的是上下两层的标准,人也可以在此正常通行。从此,天堑变通途,漫步长江不是梦。
大桥宽33米,上层是快速通道,拥有双向6车道,时速为每小时80千米。下层是城市主干道,双向4车道,时速为60千米每小时。据测算,每日的通行量可达到12万-20万车次,这是长江上通行能力最强的大桥。昔日,从汉阳到武昌,30分钟的车程,变成了8分钟。
同时,上下两层共设有4条人行道和8处行人观光休息区。为大家旅游打卡拍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并且,下层还有2条双向非机动车道。骑小电驴跨长江的体验,应该是仅此一处,别无分店。此外,大桥两侧的栏杆上还刻有不少雕花,包括武汉大学、武汉长江大桥、江汉关等,让行人充分感受武汉的人文气息。
第二,也是最让西方人嫉妒之处,如此大的跨度,不用桥墩,能让10万多吨重的大桥悬浮于空中。
1700米大桥横跨长江,不用桥墩既增加工程量,又增加成本。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维持长江的正常流向。曾经为了防治洪水,在桥的正下方,修建了一条长约3公里的潜坝。如果修建桥墩,则会影响水流方向。长江本就水流湍急,水下地形更是复杂多变,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执意修建桥墩,那么一系列的控制水流的系统装置都要重新布置。如此,不仅工程量大,还扰乱长江的正常航运。
二是避开其他大桥的桥墩,保障航运安全。长江上建大桥是武汉的一大特色,杨泗港大桥处于沙洲桥与武汉大桥之间。如果再建桥墩,那么各个大桥之间的桥墩间距不断缩小,来往船只更易与桥墩相撞。甚至是在避开桥墩的过程中,相互碰撞。由此,给大桥和航运都埋下了不必要的隐患。
基于此,选择了“悬挂”大桥的办法。那么没有了桥墩,是什么在支撑着它呢?那便是中国“黑科技”——无敌主缆。
大桥共有两根主缆,单根可承受6.5万吨的拉力。据说,以此拉力,吊一艘航空母舰,轻轻松松。而主桥的部分的总负荷已经达到了10万多吨,可比一艘航母重多了。此时,压力便给到了两条主缆身上。主缆的长度是2850米,主缆由271根索股组成。每条单根索股由91跟钢丝组成,每根钢丝的直径是6.2毫米。
主缆直径超过1米,外围用黄色橡胶紧紧包裹,以抵抗风吹日晒雨打。下方的吊索由四根钢丝组成,每根吊索上都有传感器,可以将整座大桥的情况快速统计出来,并实时反映给工程师。
此时,承担主缆力量的锚碇,也达到了30多万立方米。两个锚碇分别位于武昌岸和汉阳岸,是大桥最重要的受力结构之一。两根主缆通过锚碇,将桥梁拉了起来。它们承担起了两根主缆的拉力,拉住大桥的全部重量。
并且在施工方面,杨泗港长江大桥也是下足了料。它用掉混凝土和钢材超过了中国很多的大桥。据悉,光主缆和桥梁就用掉了15万吨钢材。大桥两侧的桥塔,仅混凝土就使用了约7.5万立方米。
可以说主缆、锚碇和用料是支撑大桥的三大工程。它能轻松抗住12级强风,并且防撞能力也是世界一流。让西方网友“三天必塌”的谣言不攻自破。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2015年开工,2019年通车,是中国速度的生动体现。39天组装49片“千吨级”钢梁架设,82天完成主缆架设,不用桥墩完成跨江。中国的超级工程,早已超过了西方网友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