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微头# 今天看到了奶茶店故事和戴口罩故事!视频作者说我看了很气愤,其实我也很气愤啊!我遇到的关于戴口罩的愣头青工作人员太多了。
我是一个安全员,主要从事建筑工地安全管理工作。
这三年疫情是此起彼伏,关于戴口罩这个事好让我苦恼,工地上项目部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大多数是三十岁左右的小哥,应该都是大学毕业吧,至于专科还是本科咱们就不谈了。
就谈谈这个口罩在什么环境,什么场所需要戴,什么环境,什么场所不需要戴,这个基本的再不能基本的常识,这些大学毕业生难道不懂吗?
工地上大多数工作环境都是空间非封闭,通风良好的情况,安全管理人员不论是安全部人员还是监理人员总是过来说,工人怎么不戴口罩,说的夸张点流动的空气都能把安全帽吹跑了,空气流动很畅通,空气又很新鲜,应该是大口呼吸新鲜空气的最佳畅所和大好时机,为什么要戴口罩呢?
但他们的借口就是:上面的人要来检查,好像戴口罩成了施工现场安全必检的一项了!
这就跟奶茶店和牡丹江女子店内睡觉不戴口罩如出一辙。
工地上的这些人,我发现都是些寻找存在感的人,父母都是农村人,也没有考上个公务员,工地上被给了一个小“官”,就不知天高地厚了,总是拿鸡毛当令箭,眼中透露着瞧不起农民工的眼神,自己早忘了自己也是农民的儿子,也来自农村。
疫情防控中的社区干部也一样,前一段时间出现的,说大话的那个社区干部,这样的干部不只那一个,特别多,我遇到过好几个,别人也遇到好几个这样的情况,只是我这个人心善,每个家庭培养一个孩子不容易,找个好点的工作更不容易,所以我就没有过多的计较,如果我真计较起来,会使他(她)的工作不保。
所以看到这段文字的年青人,请你们收敛点,和善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明白这个道理,别小看任何人,他的身后站的人,如果说句话,可能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我的家乡曾经发生过一个故事,当年摩托车流行的年代,一个很穷的人赊欠了一辆摩托车,结果被老板逼要,还雇凶伤人,老板的口气很大,但他的亲戚的一句话使这个老板逐步走向了“解放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既然今天聊起了这个事,那就下一篇文章详细叙述一下这个故事吧!告诉所有人,做人一定要稳重低调。
#女子看店疑睡觉没戴口罩被贴黄牌# 昨天是没有先说扫码,今天是为什么在店里睡觉的时候没戴口罩,都是发生在黑龙江,昨天是要求关门,今天是被贴了黄牌,今天是小店因为防控刚刚解封的第一天。据店主反应,因为贴了黄牌,一个顾客也没有了。
有网友评论,用自己最小的权力来为难最基层的百姓,一些地方的工商管理部门自己本身有铁饭碗,却要砸啦别人的饭碗,有些人就是太坏了,这样的人其实就不要留在公务员的队伍了。
具体到黑龙江牡丹江这家店,人家一个人在床上休息呢,竟然要求戴口罩,这种奇葩的事情竟然说的出口,不知道这几位回家了,是否也带着口罩睡觉。
疫情之下,很多个体户真的很不容易,即使封控也要交租金的,能活下来继续经营的,本身就是坚强的人。他们需要的减免租金,减少纳税,或者提供低利息的贷款,而不是无休止的检查。
再说回这家店,我认为执法人员提醒一下就可以了,而不是贴黄牌,警告一下。这样处理更加人性化。当然,我们也不能砸人饭碗,对于执法人员,应该批评教育,或者调离工作岗位。
短短两天,黑龙江就爆出来两件类似的事来,当地应该以此为契机,做好整改工作,切实服务好市场主体。#媒体人周刊# #黑龙江头条#
#头条创作挑战赛#
都是女人,为啥她们就如此优秀呢
近期,因一个发言人的精美妆容冲上热捜,对于爱美的是非屈直争论不休,并由此引出诸多质疑,无不引起人们的兴趣。
爱美没有错,衣饰得体才是最好。工作能力低下是自己的错,并且不可饶恕。
我觉得,一个女人要赢得别人的好感,不是她外表的华丽,而是她内在的气质,我们对比一下几位引人注目的女性,同是公众人物,其妆容、气质、风采、水平大有不同。
华春莹,女,1970年4月生,江苏人,毕业于南京大学。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党委委员、部长助理,外交部发言人。
张劲妮,女,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现任福建省医保局药械采购监管处处长,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灵魂砍价”主持人。
张桂梅,女,满族,1957年6月生,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丽江市教育学院。现任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她的事迹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李少莉,女,汉族,1966年5月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劳模、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榜等荣誉获得者。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副局长,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发言人。
对比之下,李少莉最华丽,光环最多,经历最丰富,实绩最空洞。华春莹、张劲妮最有智慧,气质最佳,能力最强。张桂梅最具朴素美,政府授于“最美乡村教师”称号无关精美打扮。一个人不能靠一簇簇光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只有努力学习,胜任工作,才值得尊重。
3月23日下午参加到街上防疫执勤,单位把工具长期放在一个金银首饰店里,老板是个70后的纯东北女士,说话快言快语,是个热心人,已经和我们很熟络了。她告诉我们旁边坐着的表妹正在复习准备参加今年的公务员考试(因疫情延期开考)。87年的,已经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了!
给人第一印象就是懒懒散散的斜坐在那儿。告诉我说近两年因为疫情,打工收入不稳定,她就是想考个体制内的单位,进去就什么也不干的躺平!因为在她的印象中公务员就是每天什么也不用干[捂脸],到时间就发工资!她信誓旦旦的告诉我她今年肯定能考上,理由是她花重金找了牡丹江当地一个最有名的“大仙”(算卦的)给算了一卦,说今年公考肯定延期(对了)。她今年肯定能考上,但不是在市区,是在外县市,于是这个女人就报名参加了外县宁安市林草局的一个位置,就等着象征性的考完试上班了………
其实我更心疼那个算卦的大仙,本来很古老的一学问,现在也要“与时俱进”,全面学习考公务员的知识,还冒着极大的杂砸牌子的风险,给人预测几个月以后能不能考上公务员的事!这方面中国的大仙就不如人家英国的霍金,人家那真是近代第一聪明人,非常准确预测到“三百年以后,外星文明将占领地球……”这才叫真正的“高智商”!三百年后如果人类发现这货骗了大家,就算要找他算账也找不到人了啊,甚至刨坟都不知道在哪里了!可牡丹江这个大仙,预测的可是最晚几个月以后的事,到时估计他死不了!那对方考不上的话他又收了人家那么多的卦金,除了牌子砸了,估计脑袋也有被砸的可能!关键我真没听说考公务员靠算卦上岸的……
现在的家长啊都得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要不然学子们的漫漫上学路变数太多,谁也受不了?不管考上啥大学,也都只是起点。
姐姐家姑娘上高中,一路披荆斩棘,学年300多名到100多名到六七十名,从来也不补课,无论寒暑假,大礼拜,逢休必休,人家补一假期课,她刷一假期剧,开学还嫌重点班的老师讲数学太慢,说其他的同学都是傻子,都这么慢了,怎么就是听不明白呢?姐姐跟我学的时候,我这个羡慕啊!这脑瓜得多好使啊!而且他的成绩呢在学校排名一直都很稳,可偏偏高考的时候,就像我儿子似的失利了,明明可以上重本,最后却去了长春工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其实咱们听着也不错嘛,如果在大学好好努力,将来肯定是错不了的,可是这孩子并没有接受高中时候的经验教训,到了大学一样摆烂,家长哪知道她在学校啥状态呀,考研考试,家长给她打电话,到处找不到人,后来托长春的亲戚开车去找孩子,结果孩子在寝室还在睡大觉[擦汗]。但是孩子天赋在那,虽然没考上研究生,但是也顺利毕业,而且考公务员的时候,没报任何公务员的学习班,笔试公检法好单位的时候牡丹江地区前五名,一下子就进到面试了,这能力得有多强?结果到面试,姐姐说考官问的问题我都会回答,她家孩子却说不用管,一字不多,一字不少,就这三个字,把我姐姐气的,结果可想而知。然后在网上找了一个客服的工作,一个月3000,可是现在买卖不好干,已经欠了好几个月工资没有开,这孩子一直就这么在家呆着,现在都二十七八了,我们听着都着急,关键白瞎了呀,要说没有那能力也行,可现在这性格是越来越古怪。相反,我这个姐姐的亲妹妹家的孩子,本来学的是专科,学习一直很努力在高中,可数理化就是学不明白,高考考了330多分,后来上了哈尔滨的中专,结果努力三年专升本到哈尔滨师范英语专业,今年应聘到福建当初中英语老师,虽然是私立学校,但是想先锻炼锻炼,以后再说考编的事。其实她本来想着,毕业先考教师编,可看着长春工业大学的这个孩子一路走来在家呆着,她就特别害怕,所以想先找份工作看看再说。
我听说也有原来学习好的考上好大学的,最后都没得到大学毕业证,相反上个专科或是普通二本的孩子,通过大学几年的不断努力,最后在工作上不输985211的孩子也有,谁是最后的赢家?又有谁说的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