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从抓获到判决最快需要多长时间?这起黄金手链盗窃案告诉你
刑事案件从抓获到判决
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福建省首例48小时盗窃速裁案告诉你
2021年1月12日,在莆田市荔城区黄石工艺城一珠宝店内,嫌疑人陈某在购买首饰的过程中,趁店员不注意将试戴在手上的黄金手链用衣袖盖住,后逃离现场。经鉴定,被盗的黄金手链价值人民币4379元。
2021年1月14日22时23分,莆田市荔城区公安分局抓获涉嫌盗窃的陈某,经初步审查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遂启动 48 小时速裁程序办理该案。莆田市荔城区公安分局依法对陈某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在 24 小时内迅速完成侦查取证工作,并移送审查起诉。
2021年1月16日8时32分,莆田市荔城区检察院办案人员告知权利义务并依法讯问了陈某,陈某表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在值班律师的见证下,陈某接受了莆田市荔城区检察院提出的量刑建议,并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
2021年1月16日10时5分,莆田市荔城区法院依法适用速裁程序开庭审理本案。审判人员当庭宣判,陈某犯盗窃罪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500元,陈某当庭表示认罪服判。
这起普通盗窃案件,案情看似简单,但诉讼程序并没有减少;公安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制作笔录、收集证据旁证;检察机关提审犯罪嫌疑人、具结认罪认罚、制作起诉书;值班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见证认罪认罚协商;法院组织庭审、开庭审理、制作判决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速裁流程,让简单案件的办结效率大大提升。
6起案件
抓获到判决仅用时42小时
面对以危险驾驶为主的轻刑案件数量与日俱增、办案任务日益繁重的现状,莆田市荔城区检察院以“为群众办实事”出发,释放检察执法“生产”,不断探索创新轻刑案件办理机制,在充分考量轻刑类案件社会危险性的基础上,以危险驾驶类案件为试点,探索48小时速裁一站式办案模式。
2020年7月10日23时——抓获
莆田市荔城公安分局抓获6名危险驾驶犯罪嫌疑人,经初步审查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启动48小时速裁程序办理,案件进入诉讼流程
2020年7月12日10时——审查起诉
莆田市荔城区检察院开展受案、审查、提审等工作,并在律师的见证下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2020年7月12日17时——判决
按照正常司法程序,过去此类“醉驾”犯罪案件从侦查到判决平均用时98天,通过该制度,从侦查、起诉、宣判全流程控制在48小时内,让危险驾驶案件的办理驶上“快车道”。帮助嫌疑人避免办案期限过长导致的诉累,同时保障其应有的权利。
自2020年7月试行以来,莆田市荔城区检察院通过48小时一站式速裁程序办理危险驾驶案件62件62人,并积极探索案件适用范围,办理买卖身份证件案1件1人,妨害公务案1件1人,盗窃案6件6人,成为全省首家全面推进48小时速裁的单位。
48小时速裁程序一站式办案中心实现了公安机关办案侦查、检察院审查起诉及法院当庭审判在同一地点完成,实现案件批量化处理,办案时长从2019年的案均98日压缩至48小时以内,周期大幅缩短,真正让轻刑类案件的办理驶上“快车道”。
下一步,莆田市荔城区检察院将进一步拓宽48 小时速裁案件机制的适用范围,引导轻罪犯罪嫌疑人真诚悔过,同时更快更准地受到法律制裁,精简冗长的诉讼时限,让犯罪嫌疑人等待审判的焦虑和不安情绪得以释放,进一步将法治教育和社会治理相结合,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为人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检察产品。
来源:正义网
一日,一位共和国少将回家乡出差,他的妹妹专门来看哥哥。到了午饭时间,机关食堂准备了饭菜,少将却没有留妹妹吃饭。他对妹妹说:“你回家去吃饭吧!我有空就回去看你。”妹妹含泪离开了。
这位一生清正廉洁、公而忘私的少将,名叫朱绍清,为湖南华容人。他出生时,家里的条件已经不好了,父母依旧坚持送他读了私塾。可惜朱绍清只读了3年书,就因为交不起学费,被私塾先生赶了出来。
从此开始,朱绍清就帮助父母下田劳动,成为一名庄稼汉子。13岁那年,朱绍清接触到革命的思想,参加了当地的儿童团,担任了儿童团团长。二年后,朱绍清参加了华容年关起义,并光荣参加了红军。
几十年征战岁月,朱绍清这位百战名将,亲眼见到了革命胜利的时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朱绍清担任了28军军长,率部在福建前线驻守。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中,身为我军军长的朱绍清,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此后,朱绍清历任福州军区副司令、代司令员等重要职务,造福一方百姓。朱绍清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个人俭朴到极点,身上的衣物常常都带着补丁。他一生清正廉洁、公而忘私,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来。
一次,朱绍清因为公务,回到了家乡华容县。在完成公务后,朱绍清就住在当地招待所内,和当地的同志见了面。将军荣归故里,当地的同志很重视,通知了朱绍清的家人,请将军的家人来见将军。
朱绍清的妹妹听说哥哥回来了,连忙赶到城里,来到了招待所。朱绍清见到妹妹后,高兴极了,询问妹妹家里的情况。当听到妹妹说:“家里一切都好,解放后,人人都能吃饱穿暖了。”朱绍清连连说:“好,好,你们老老实实搞生产,不要给组织添麻烦。”
兄妹交谈了一会,就到了午饭时间,当地的同志就说:“请首长和家人一起去食堂吃饭。”朱绍清听到华容县的同志这样说,立马对妹妹说:
“妹妹,我出差是公家掏的钱,不能留你回家吃饭,你回家吃饭吧!”
朱绍清的妹妹听到哥哥的话后,明白了哥哥的意思,只说:“哥,你放心,我回家吃饭。”他的妹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因为要离开哥哥身边,偷偷抹起了眼泪。朱绍清送别妹妹时,嘱咐妹妹:“你是干部的亲属,更要遵守纪律,你放心,只要哥哥抽出空来,一定回去看你们。”
朱绍清对家人特别严格,对乡亲们特别亲切,只要乡亲们有困难,他总是会伸出援手。一次,朱绍清去往莆田一带考察工作,他特意去往村子,查看乡亲们的生活情况。当他来到村子后,看哪家的房子不好?就往哪家走。
朱绍清特意来到一处残破的农家,敲了敲门,听到门里喊:“谁呀?”朱绍清轻轻推门,只见一位白发老婆婆正在晒太阳,他说:“你好,老乡,我是军队的同志。”老婆婆听到亲人子弟兵来了,想要站起来,却站不起来。
原来,老婆婆因为生病没钱治疗,已经瘫痪了。朱绍清又看到老婆婆家米缸空了,直接拿出自己的工资交给当地同志,嘱咐当地同志说:“去给婆婆买100斤大米。”他又嘱咐随行同志:“请当地驻军派一位军医来,给老婆婆治病,要不惜一切代价治好婆婆。”
老婆婆眼泪汪汪,说:“首长,你真是大好人啊,你让我老婆子怎么感谢你呢?”朱绍清上前,紧握婆婆的手,说:“你老人家安心养病,一定要战胜病魔,让身体康复起来。”朱绍清安排好后,转身离开了,老婆婆还不停招手送别。
这就是朱绍清将军,一生为国为民,看不得任何一位乡亲受苦,他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倾尽了心血。
一日,一位共和国少将回家乡出差,他的妹妹专门来看哥哥。到了午饭时间,机关食堂准备了饭菜,少将却没有留妹妹吃饭。他对妹妹说:“你回家去吃饭吧!我有空就回去看你。”妹妹含泪离开了。
这位一生清正廉洁、公而忘私的少将,名叫朱绍清,为湖南华容人。他出生时,家里的条件已经不好了,父母依旧坚持送他读了私塾。可惜朱绍清只读了3年书,就因为交不起学费,被私塾先生赶了出来。
从此开始,朱绍清就帮助父母下田劳动,成为一名庄稼汉子。13岁那年,朱绍清接触到革命的思想,参加了当地的儿童团,担任了儿童团团长。二年后,朱绍清参加了华容年关起义,并光荣参加了红军。
几十年征战岁月,朱绍清这位百战名将,亲眼见到了革命胜利的时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朱绍清担任了28军军长,率部在福建前线驻守。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中,身为我军军长的朱绍清,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此后,朱绍清历任福州军区副司令、代司令员等重要职务,造福一方百姓。朱绍清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个人俭朴到极点,身上的衣物常常都带着补丁。他一生清正廉洁、公而忘私,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来。
一次,朱绍清因为公务,回到了家乡华容县。在完成公务后,朱绍清就住在当地招待所内,和当地的同志见了面。将军荣归故里,当地的同志很重视,通知了朱绍清的家人,请将军的家人来见将军。
朱绍清的妹妹听说哥哥回来了,连忙赶到城里,来到了招待所。朱绍清见到妹妹后,高兴极了,询问妹妹家里的情况。当听到妹妹说:“家里一切都好,解放后,人人都能吃饱穿暖了。”朱绍清连连说:“好,好,你们老老实实搞生产,不要给组织添麻烦。”
兄妹交谈了一会,就到了午饭时间,当地的同志就说:“请首长和家人一起去食堂吃饭。”朱绍清听到华容县的同志这样说,立马对妹妹说:
“妹妹,我出差是公家掏的钱,不能留你吃饭,你回家吃饭吧!”
朱绍清的妹妹听到哥哥的话后,明白了哥哥的意思,只说:“哥,你放心,我回家吃饭。”他的妹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因为要离开哥哥身边,偷偷抹起了眼泪。朱绍清送别妹妹时,嘱咐妹妹:“你是干部的亲属,更要遵守纪律,你放心,只要哥哥抽出空来,一定回去看你们。”
朱绍清对家人特别严格,对乡亲们特别亲切,只要乡亲们有困难,他总是会伸出援手。一次,朱绍清去往莆田一带考察工作,他特意去往村子,查看乡亲们的生活情况。当他来到村子后,看哪家的房子不好?就往哪家走。
朱绍清特意来到一处残破的农家,敲了敲门,听到门里喊:“谁呀?”朱绍清轻轻推门,只见一位白发老婆婆正在晒太阳,他说:“你好,老乡,我是军队的同志。”老婆婆听到亲人子弟兵来了,想要站起来,却站不起来。
原来,老婆婆因为生病没钱治疗,已经瘫痪了。朱绍清又看到老婆婆家米缸空了,直接拿出自己的工资交给当地同志,嘱咐当地同志说:“去给婆婆买100斤大米。”他又嘱咐随行同志:“请当地驻军派一位军医来,给老婆婆治病,要不惜一切代价治好婆婆。”
老婆婆眼泪汪汪,说:“首长,你真是大好人啊,你让我老婆子怎么感谢你呢?”朱绍清上前,紧握婆婆的手,说:“你老人家安心养病,一定要战胜病魔,让身体康复起来。”朱绍清安排好后,转身离开了,老婆婆还不停招手送别。
这就是朱绍清将军,一生为国为民,看不得任何一位乡亲受苦,他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倾尽了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