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这个帖子,我可以真的说,有些男人真就是这么想的,自己晋升要靠丈人家的助力,如果助力不了,他就会非常嫌弃。而最开始的相亲,有些男人也会赤裸裸直接挂在嘴上的。
我认识一些刚刚踏入公务员系统的男青年,他们真的特别有“雄心壮志”,就是要想办法上去。但是,同样都在努力工作,他有什么快捷之路呢?很简单,他们会深入考察对象家的家庭情况。
有一次,有人给他介绍一个女教师。女教师,其实是很多人内心特别喜欢的那种老婆形象,又知书达理又会教育孩子。可是,他直接拒绝了,为什么,因为“老师的圈子太小,也在公务员系统没有什么人脉,光会教育孩子有什么用,他找的对象,除了能教育孩子,还必须在他的晋升当面必须有助力!”
所以,他考虑的全是公检法部门,公务员部门的女青年,家庭条件还必须好,父母亲如果是领导,就最好。
这真的是一部分男青年内心所盼望的。你鄙夷也好,嗤之以鼻也好,反正,他们就是这个思维!
我小舅子,公务员么,着急快点晋升,就拎着东西去看领导,没成想,到了就被领导给哄走了,领导还说:就你啊,你还想跟我来这套?做梦吧!你能写出来好材料啊?你让我怎么重用你?!
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尿黄水、流汗水、喝墨水、费脑水、”。所以说,材料写的好发展无限量。整不出来,那就只是无用功。
与一位“顺风顺水”的老朋友谈论,在他最初接触写材料的时候只觉得大脑都给榨干了,领导给了主题但是还是没思路,就是写出来,也完全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内容,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
之后,他就开始琢磨,专心学习积累上级优秀笔杆子作出的公文材料,后来,因为材料写的越来越纯熟,稳步被提拔了上去。
以下的链接,就是体制内朋友都应该人手一份的,干货满满的高手写作工具箱,不仅体制内,创作者朋友都可以用。
有了这个电子工具箱,写作写材料都变得轻松上手。上百万字的写作素材,都是精炼有亮点的优质素材。不但能积累,还可以直接复制、编辑,写出一篇好材料节省很多时间。
公文写作高手工具箱
朋友升职当领导了,送上祝福的同时,也为他捏把汗。
升职当领导,组织上称为“压担子”,意味着担负的责任和任务更重了。现在的领导,不仅要有能力,更要有个好身体。
朋友的父亲,是个不大不小的领导,久居官场,一心想利用自己的人脉,早点把儿子推向仕途。
朋友上大学时,不愿从政,所以大学毕业时应聘到一家企业,可他老爹死活不同意他去企业,逼着他考公务员。
虽经历了一番激烈抗争,无奈小胳膊没拧过大腿,朋友最终听从了老爹的建议,考进了体制内。
这次朋友升职去任乡镇长。乡镇的工作,大家都知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最基层政府,工作忙、压力大,加班加点是常态。
朋友30来岁,按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可有遗传性高血压,经常一不小心血压就窜到了一百七八,再加上体重吨位又挺大,真担心他的身体有些吃不消啊!
老赵今年46岁,在市直机关任科长多年,遇到了晋升的天花板,虽然多次参加青干班学习,但都没有结果,最近忽然收到一个意外的惊喜,被提名为副县级干部拟任人选。
老赵大学毕业后参加公务员招生考试,顺利被录用为市直机关公务员。20多年来,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够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尽职尽责做好工作。
老赵为人谦虚低调,待人和气友好,善于与人共事。他总是面带微笑,让人感到如沐春风,和同事们的关系非常融洽。他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支持,一步一个台阶晋升到科长,至今已有10多年时间。
在公务员序列中,级别达到副处级以上才叫领导干部,副处级以下都是普通公务员。但对市直机关公务员来说,副处级是一个很高的台阶,大多数公务员都会止步于这个台阶之前。
尽管实行职级并行以后可以晋升到4级调研员,也只是在工资待遇上有了提升,和真正的副处级干部还是有本质区别。
虽然每次市上组织青干班,单位都派老赵去参加,但是一直也没有得到晋升。时间长了,他也慢慢习惯了,觉得自己当个科长也就到头了,再干几年熬到4级调研员享受个待遇,就可以退休了。
但就在最近事情有了转机,市上让老赵所在单位推荐一个副县级干部,他恰好符合所有条件,顺理成章地被推荐为拟任人选。惊喜来得太突然,连他自己都觉得像做梦一般。
实际上,老赵应该感谢去年突发的新冠疫情。他所在科室的业务与疫情防控工作联系紧密,因而承担了重要任务。
他还是一如既往,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但这一次却被领导认为是在关键时刻表现突出,经受住了考验。
今年年初,组织决定特别表彰选拔一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干部,于是老赵的晋升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张子
老赵能够获得晋升,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这是立身做人的根本,也是赢得大家认可的前提。二是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这样才能得到领导和同志们最大限度的支持。三是机会,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因此,做好前面两点,然后耐心等待机会的降临是职场人生的正确姿势。
#职场# #公务员#
在体制内生存,懂游戏规则,比什么都重要。
想要混出头,前提条件都是熟悉里面的游戏规则,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误打误撞的成功。
身边有一位大哥,四十岁出头,至今还是科员,年轻的时候还盼着提拔,升职加薪,到头来尽管工作做得还不错,级别却原地踏步了十几年,至今没有看到“进步”的迹象。
他常常解释说领导不喜欢自己,但十几年的时间单位的领导换了好几拨,总不能哪个领导都不喜欢你吧?
后来他又说自己不在乎这些,还说两袖清风挺好的,其实升职和两袖清风并不矛盾,别的不说,涨点工资总是好的吧。说句实话,看着那些晚辈一个个都被提拔了,难道心里一点想法都没有吗?
其实不止这位大哥,有个在乡镇工作的公务员,33岁,在乡镇工作也有十年了,现在连四级主任科员都没有解决,而比他晚几年上班的人都当副镇长了,他也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一直卡在老地方。
其实上面的这两个例子都是同一个问题,他们连这里面的游戏规则都不懂,玩游戏的水平有高低,水平越高的人肯定越成功,但水平低的人也是懂游戏规则的,所以他们知道别人为什么成功,也知道自己为什么不成功,至少是不会抱怨的。
那些不懂游戏规则的人,却是连门槛都没有进,什么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