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调整工资标准的希望,基本是落空了。再过5天,就是明年了,不只是调整标准没有了,公务员今年调档也没有进行,但是事业编、教师编的每年调档今年9月份已经进行,并且补发完毕。
今年经济形势不好,能保持现状,保证工资,已属不易。
四川警察学院提前批录取分创新高,该院今天公布了2021年本科提前批(公安类专业)在四川的录取调档线,一本上线率竟达到了91.6%,由于毕业后从警,又是国家公务员,四川警院的录取分连年走高,看来以后二本分数是别想上这所学校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有一个同事,夫妻俩都是农村教师。
两口子都是那种默默无闻的人,一生不争名不争利。服从工作安排,车路沿线的村小基本上两口子都去过了,就像人们说的:“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他们夫妻俩也不巴结领导。在学校属于不显山不露水的那种人。学校有什么评优评先,领导也不会想到这两个默默无闻的老师。俩人都快退休了,还没评过一次优秀!
眼看着身边的同事,同龄的都晋级了甚至比他们年轻的都前前后后晋升职称。夫妻俩也不羡慕。就是领着一份薪水,每天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
这样平平淡淡过了几十年,前几年职称晋升开通了“绿色通道”,农村工作30年的优先考虑,这一下子,两口子同一年都晋升为副高职称。今年两口子工资又同时调档到6档。
最让人羡慕的是,夫妻俩一双儿女都很争气。女儿在长沙,结婚生子后,为了更好地兼顾家庭事业,经过九轮考试,考入腾讯公司,月薪两万。女婿国外研究生毕业后考上了长沙的公务员。
儿子在深圳一家日企工作,月薪也是过万,女朋友是大学同学。
现在大家都羡慕他们夫妻俩,说老天爷眷顾老实人。默默无闻的一生却是“于无声处见惊雷”!#情感休息室挑战赛#
与内蒙古一中学签约服务十年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研究生为何中途要辞职。
签约服务期未到期,研究生却考上当地政府公务员,原单位不让走,研究生非要走,于是投诉到当地教育局,问为何不给走。教育局着人核查解决。中学也说明原因,语文教师缺乏,若放人中途无人接班,可能学生家长吵闹反映等情况,但当事人态度坚决,经学校领导班子商议后决定允许其辞职,并派人协助其调档,事情圆满解决!
这条环球网的文章发布后,有一千多的网民参与评论。大位都在指责当事人不讲诚信,没有践约精神。有一个网民说的非常到位跟大家分享一下:
他评论道:“教师行业有特殊性,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要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而且诚信是立人之本,签约期未到就辞职,辞职理由是离家远,那选择职业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嘛吗?也许是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吧,总之单方面毁约如何为学生做诚信榜样?
其次,教师担负授课任务,学校的教学安排以学期为单位,为了孩子们持续性的稳定学习,往往需要老师带一界学生,是3-6年周期性的安排,中途辞职的确会打乱学校教学计划,中途更换老师,孩子们还有一个再适应的过程。
所以,对于这种现象我觉得不能只指责学校,还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或规定,依法依规同意辞职、离职,同时对于辞职、离职前教育人员有一定制约,比如,在签约期满之内不允许报考公务员等国家公职岗位,包括央企、国有企业等岗位。”
总而言之,还是要出台政策,不许国家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参加公务员招考就行了,即然大方向未把关严,有人就可以钻,说那么多有什么用,再说,在学校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在政府工作也是为人民服务,也许因为找到了更为合适自己的岗位,反而更能发挥个人的长处,把工作做得更好,也是报效了咱国家,所以,大家也不要一刀砍,一味指责人家研究生。
能考上国家教育部部属师范大学研究生,肯定也付出了许多努力,当然想获得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职业,人往高处走,大部分人都有这个想法,再说,他辞职那所中学也是一所重点中学,连续三届获得国家级奖项“中国百强中学”。学校里第一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就有154人之多,少他一人不少,多他一人不多。学校好,自有人才来!
所以,咱要放开理念,用博大的胸怀接纳吸引人才,只要你有本事考走,也有胸襟让你离开。
四川省专科提前批调档线公布:超过二本线50多分,读专科?这恰恰才是聪明的报法!
四川省2021年高考专科提前批调档线公布,提前批里面的公安类大学依旧火爆,文科:铁道警察学院501分、四川警察学院513分,理科:铁道警察学院481分、四川警察学院486分。这两所学校,文科都超过二本线20多分,理科则超过50多分!
一个二本线中分段的分数,去读公安类大学的专科,划算吗?当然划算,我觉得这才是真正聪明的报法。以二本中分段的分数,就读公安类大学的公安学专业,以后入警率高,毕业大概率就是公务员编制。而就读二本普通本科学校,四年以后想进公务员编制,还得考编,那个概率就低很多。要不然就得自谋职业,发展不确定性太大了!
在如今就业竞争压力巨大的前提下,适合条件的考生报考公安学类专业,未来就业比较有保障,这是一种更理性的生涯规划。你觉得呢?欢迎关注登科高考,了解及时的高考升学知识和信息。
#今日投稿#
你好,投一个稿。
本人96年人,19届末流211本科生,从去年考研失败到现在考编已经待业近1年时间。
期间考编是能报名就报,最近中部某县级市人才引进递补入围,已进入考察阶段,用人单位正在催促我调档交资料。
该地服务期一共五年,补贴每年3个,共15个。最大的缺点是异地,离家接近700公里,五年服务期结束后年龄也比较大了。我之前面试到过该地,方言勉强能听懂,县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和老家这边的县城感觉差不多。
因为疫情,我家乡有中风险地区,行程码带星不能参加近几周外地的考试,之前报名的本市的事业单位,隔壁市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也一直推迟没有下文,且报名竞争也十分激烈,没有十足的底气能上岸。
家里人都叫我去异地的这个人才引进,认为当前这个就业环境已经非常难找到更好的工作。
我该听家里的话先去这个异地的人才引进,还是继续备考?
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都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但是,也架不住医科大学那么受考生青睐啊!?
你看看,既非985,又不是211,为啥河北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在四川的招生调档线这么高,清一色的超过600分了啊!
郑州大学,国家双一流大学,还是211呢?招生调档线没这么高吧?安徽大学,也是211高校吧,但是,也没有这些医科大学受欢迎啊!究竟是什么原因,让2021年四川的高考生们放弃了双一流的郑州大学呢?我是真的有点儿想不通啊!
话说,有了郑州大学双一流的牌子,考公务员或者研究生,找一个比医生轻松点儿的工作不香吗?一旦考上医科大学,就意味着开启5年以上的高考模式,真的是非常辛苦呢!大多数医生,上班上岗以后,加班、熬夜也是常态吧?尤其是女生,真的要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