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 这三所学校是这份名单的最大受益者!硬是把它们相当于从默默无闻的二本院校拔高到一本院校!
有些虽然看是省属重点大学,但实际数据显示却又在大部分地区是二本招生,因此形式上是一本大学,但实际上它又是一所二本大学。
这次选调能入选,这三所高校确实增辉不少!
惠州追上东莞、佛山还有机会吗?#商业认知#
惠州近十年来,一直发展还不错,这两年地级市排名一直处于全国55名左右。从广东省21个地级市来看,确实进步了,有十年前的第7名,进步到目前的第5名,但是与前面的4个对手相比较(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差距越来越大。
那么惠州还有机会追上前面的东莞、佛山吗?我说一下我的观点:答案是,后面的10年都没有可能了,再往后20年就不知道了。为什么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
广州是广东省的省府所在地,文化、商业底蕴深厚,地位很难被除了深圳以外的第二个地级市撼动,何况广州的面积也不小,近两年再发力,搞不好,深圳有可能被广州反超。
深圳是国家定位的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区,目前在国内国际创新之都的品牌已经擦亮,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前去深圳创新创业,毋庸置疑,深圳下步会占据第三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最前端。
佛山有碧桂园和美的,就够了。这两个世界五百强就现在来看,发展势头并未衰减,足以带动一批产业链企业共同发展,何况佛山的汽车制造、陶瓷等产业,集聚度也很高,其产业与邻近的广州现成了差异化,广佛已经同城化,因此底子也很厚,但是我估计,佛山大概率会被东莞赶超。
而东莞虽然面积不大,但民营经济非常发达,经历过前几年的转型阵痛以后,东莞的产业成功升级,高端制造基地的品牌逐步被擦亮。何况,东莞有华为、有步步高这些明星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东莞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东莞的常住人口是惠州的2倍,GDP也是惠州的2倍,人均虽然差不多,但是东莞的产业集聚度更好一些,因此效率更高一些。
惠州地大物博,表面上看是宜居的山水城市,其实惠州是一个十足的工业化城市,第三产业一点也不发达,主要靠石化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支撑。石化产业主要在大亚湾,但是该地的石化园区扩容空间快消耗殆尽,目前提出在周边的惠东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期望产业往后端延伸,但精细化工产业形成集群规模,不是短期能够达成的,因此前途未平。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仲恺高新区,有TCL、德赛、华阳等龙头企业,但是这几家龙头企业明显增长乏力,带动作用不够,而电子信息产品因为市场迭代非常快,且惠州的电子信息面临深圳、广州和长三角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强力竞争,因此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没有能够在竞争中胜出,也是一直没有明显增长。
但惠州有个优势,就是土地开发率较低,才10%左右,而东莞、深圳都已经50%了,因此,惠州这两年开始大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招商、招大商,加快工业项目引进和落地步伐,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5%左右,但是,据我观察,各县区招商基本是各自为政,捡到篮子都是菜,项目引进时大多考核产值税收等经济指标,对产业类型、科技创新等方面,基本少有遴选。
我认为:惠州的区位优势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态势,注定了惠州将大量承接深圳、东莞等较发达地区的产业外溢,这是趋势导致的,并不是惠州市各级政府多有作为,政府应主动搞好服务,在遴选项目时,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因素,让市场自己做选择。这样,通过8-10年的努力,惠州的第五名地位或许能长期保持住,但现实和真相很残酷。无论是多牛的领导来惠州执政,也难以改变惠州目前所处的位置。因为文化基因、地理位置、省府对惠州的定位和主导产业现状等多方面客观因素,决定了惠州以后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定位。
但不管怎样,惠州在广东也是处于中上位置,在全国来说,也是处于靠前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