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结束#考研结束后,如果是泛文科类专业,也不是名校,建议可以迅速准备一下接下来的联考,如果能考上了,可以选择做公务员,到时候再读个非全就行。
2022年的考研人数高达457万人,而今年的报名人数约520万人,其中有260万为往届考生。
所以既然处处卷,何不主动些...除了考研,还有别的选择呀!毕竟宇宙的尽头是考公务员啊!国考,选调生公告均已发布,接下来就是省考了。你准备好了吗?
#公务员备考#
#考研#
很多人毕业后都面临一个抉择,是考研,还是考公?
如果说你读研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公,那读研的价值和意义似乎越来越小了。
近几年来,江浙、珠三角一带公务员招考,已经弱化学历要求了,大多数岗位本科就可以报考了。
而今年山东定向选调生招考,省直机关都只要求本科了。
体制内工作大多没那么专业,不需要多强的专业能力。
弱化学历是一个趋势。
但如果你本科专业太渣,公务员事业单位都没有可报的,三不限又竞争不过别人,读个研换个专业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如果本科很烂,没有什么竞争力,能一战二战考上top10之类的名校研究生,那也是物超所值了。
但如果本科就能考上公务员,或者不错的事业单位,研究生也只能考上一个普通学校的研究生,浪费三五年考研读研,毕业后也只能挤独木桥考一个普通岗位,那实在是赔得内裤都没有的赔本生意。
#公务员考试#
同学家的孩子今年大学毕业考研没有成功,问我是继续读研还是考公务员?这是一个困惑很多家长的问题,也是家长们想揭开的心结。现在就这个问题联系实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我家两个孩子。老大由于当时高考成绩不错,上了一个985大学,毕业后孩子喜欢读研,想继续深造就考取了南方一个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以后受聘于一家一线城市软件高端科研单位,实现了孩子自己的愿望,学有所长,自己的学业有了用武之地,年薪上百万。而我家老二由于高考成绩一般,上了一个省内一般大学,并且被调剂到一个冷门专业,孩子心里一直抱着憋屈,四年大学下来学习平平,没有入党,选调生也没有他的份。大三上半学期我跟孩子一起研究探讨到底大学毕业后的目标是什么,经过综合评估权衡最后决定孩子毕业不继续读研而是先找工作考公务员,走一条符合孩子自己的路。于是提前着手准备考公务员工作,探听信息,搜集资料,看书学习,拜师请教,勤学苦读,大练刷题基本功,过五关斩六将,经过笔试面试终于国考省考都上岸了,最好选择了国考单位就业。
在这里我并不是炫耀自己孩子多么优秀,而是我想说,我们家孩子并不优秀,只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如果我家孩子能上北大清华,我们决不会选择考公务员,而是会进一步考研读博或者出国继续深造,那样将来更会有出息,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经济条件也不一样,所以毕业出路也不同,家长们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能跟风和攀比,看人家孩子怎么样就紧跟其后,那样只能适得其反。
具体一要看孩子所上的大学和所学专业,看孩子在校表现与学习情况,看孩子将来喜欢做什么工作,先找准目标,切不可以漫无目的,一问三不知乱来;
二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当好参谋。如果孩子学习一般,在校表现不突出,建议不要跟风考研,现在考研的人太多太拥挤了,应该另劈捷径,抓住机遇考公或者事业编就业,先下手为强,用农村老人俗语上先打只兔子别腰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良策;
其次要看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如果孩子有特长,体质好,高考成绩中偏上填报志愿时可以考虑国防生,警校,免费师范生或者免费医学生等,这类学校毕业基本铁饭碗。如果孩子没有特长,高考成绩一般或者一般以下,最好报考一个本科学院找个好专业,要服从调剂,无论几本毕竟是本科,毕业以后发的都是本科毕业证,起码毕业找工作能进到用人单位的门槛(现在找工作起底起码是本科)。这样就可以有资格有选择性根据考录专业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了。这样最起码又多了一条就业门路。
研究生在读期间考上公务员该何去何从?
这得看是否在读全日制研究生。全制啊究生有街是冲看某兴趣领域发展而去的。那就得看是国考还是省考考取的公务员,权衡利弊后再决定去向。现在考研也相当热门,不少人非全日制读研是本科毕业后一时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无奈之举。只是为提升自我为的是将来能找个更理想的职位工作。本题既然已考上公务员,应心满意足,机遇可能稍纵即逝,就应准确把握。我觉得越往后拖就业压力只会更大。若是我就会先干公务员。
有没有明白的朋友建议一下!
孩子物科选了『物化生』,我看头条上都说『物化政』好,能考研能报考公务员。咱没经历过这些,选『物化生』就不能报考公务员吗?这两天抖音头条都在看,想研究明白,可越看越糊涂。再有几天期末考试,还能有一次改的机会,完了之后就分班了,再想变就难了。有没有明白的朋友建议一下!
#张雪峰建议高考结束即可准备考研#雪峰老师都出面澄清了,高考结束可以准备考研,没说都。
解释一下,就是步入大学的第一天,就要做好大学毕业后的考研打算。这步棋走得叫做未雨绸缪吧?
雪峰老师这是透露行业秘密了吧?
现在都明白的道理,以前的中专大专都可以包分配,现在本科毕业,满大街一抓一大把,不是双一流,就业那就一个字:难!
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一是想有更高层次的平台,实现自我价值。找工作就像找对象,你得先把自己武装起来,才能匹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二是大学不好或专业不合适,好单位人家看不上你,门槛低的你又瞧不上,搬砖的苦又吃不了,清闲的又赚不到毛票,干老板没钱没魄力,吃闲饭遭一家子白眼。如此这般,不考研还有什么门。
雪峰老师打着灯笼给你照亮了一条明路,与其毕了业再步入考研大军,白白浪费掉4年光阴,不如趁早把大学当高中,扎扎实实准备考研,给自己再来一次大考,再一次改变命运,何乐不为呢?
南大的尚教授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变成考研战场,我们的大学生不仅知识面变窄了,而且大学生活也从丰富多彩变得乏味枯燥,这不是上大学,这是又上了一遍高中啊!
当然,考上研的同学们,是否真正明白自己的处境?卷起来的一代人,研究生成为最常见学历,清华北大研究生甚至考教师编考公务员考城管。偏远大学的研究生也是研究生。
我们的学生是从什么时候起变成考试机器,变得这么急功近利了呢?
高考如此,考研如此,考编如此。疫情下的大学生们,该何去何从呢?
现在考公已经火热到什么程度了呢,认识几个双一流高校出身的98后,毕业之后要么考研要么全部考公,以前很多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还考虑银行、国企和互联网企业等工作,现在的情况是“要么一次考上,要是考不上就找个朝九晚五的班上着班继续考”,而且更可怕的是进了体制内以后还可能继续考,比如小县城公务员往大城市考;事业编制往行政编制考;乡镇基层往机关部门考,毕竟公务员真正到手待遇最好的也就是经济发达地区或大城市。全民考公持续发热,也侧面印证了牺牲生活和健康换钱的996工作已经不是第一选项,现在年轻人更关注性价比的生活,不愿意再听奋斗的毒鸡汤。各位条友怎么看?#教育微头条##考公#
考上公务员才叫上岸,考上研究生只能叫再入苦海!
又到了晒录取通知书的季节,考研成功的纷纷“上岸”,我必须恭喜一下。
为什么要考研?为了就业,除了那些热门专业能保证高薪,冷门专业甚至不如本科生。
在当前疫情对经济影响不确定的情况下,考公务员才是更好的出路。
年少不知考公好,错把考研当个宝。
考上研 = 上岸?? 不见得吧!
很多头考研学生发的头条,总是说自己上岸了,可我觉得,考上研究生,只是进一步提高自己学历,或者说即使研究生毕业,还是会面临就业问题!
什么是上岸? 我的理解是考上公务员,事业编是上岸,可以不再为了担心失业,,说考上研究生就是上岸,有点肤浅了吧,毕竟现在这个社会,研究生也不少!
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