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疫情和俄乌战争引起的几点想法
一、慎建大城市。上海的防疫工作提示我们,在目前形势下,不宜建立大都市,人口动辄千万以上,甚至两千万以上,吃、住、行、医疗、交通都成了大事,一旦遇到大的疫情、战争等情况,社会管理系统瘫痪,商品供应中断,社会难以正常运行,后患无穷。所以,城市建设还是小规模好些。
二、发展公立医疗机构。这次防疫,各地公立医疗机构出人、出钱、出物,绝对服从政府领导和指挥,资源共享,毫无怨言,是国家和人民依靠的医疗力量,以后,公立医疗机构的地位会更加突出,国家应该把资源都用在公立医疗机构建设上,各级、各地统筹安排规划建设,防患于未然。
三、让乡村留住人。乡村对人口含蓄量大,自给自足,应对发杂情况能力强,应该加强农村建设,不要出什么名堂,留住人就行,突出是要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医院、商业,有企业,让农民在农村能生活、能上学、能就医、能就业就行,在农村居住的,国家可以考虑给予适当补助。
四、全社会倡树节约风气。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粮食,节约能源,节约各种日用消耗品,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国家层面应该树典型,号召老百姓厉行节约。
五、不应过度宣传各类“星”们。实践证明,各类娱乐明星,对青少年的成长不起好的作用,于社会也无任何益处,媒体不应该无底线宣传他们。
六、限制无意义的收藏、奇石、文玩等行业。这些行业,对社会发展没有什么意义,都是鼓励人们不劳而获、尔虞我诈、巧取豪财,应该限制这些行业的发展。
七、不宜夸大旅游业的作用。旅游业有消耗交通资源、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等弊端,容易传播瘟疫,应统筹考虑,适度发展。
八、打击虚假保健品。保健品现在看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基本没有意义,尤其是虚假宣传,让人厌恶。
九、放宽摩托车、三轮车管理。这两种交通工具,成本低,运行费用低,能耗低,缓解交通压力、能源压力、环保压力,降低老百姓支出,很受老百姓欢迎,可是,硬是让所谓专家、部门忽悠的卡死了,不知道怎么想的。这次疫情严重的地方,送货的、接人的,多是摩托车、三轮车,难道我们还不反思吗?
十、倡树劳动光荣的良好风气。现在的孩子,没有打算长大去当工人、当农民的,都想蹲办公室,用电脑办公,所以出现了企业招工难,农村土地撂荒等现象。究其原因,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收入低、地位低、无前途等是主要的。可以参考过去的做法,每年从一线招录公务员、事业编、义务兵等,提高劳动者待遇地位,引导青年学生去工厂、去农村。
十一、推广居民身份证一号多用。
2022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