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大学毕业第一年属于22级,工资45元,大专23级,工资40,中专24级,工资36元
下面是1956年,国务院制订的24级工资标准。其中,工资最低的每月45元,最高的每月594元。老一辈革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建国时,实行供给制,也就是干部的衣食住行由国家负担有一定的津贴。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工资制度,干部分为行政二十四级工资。工勤编制就是二十五到三十级。
全国分为十一类地区,每类地区有3%的工资差异。比如西藏自治区属于高原民族地区,工资最高的十一类地区,首都北京市属于六类地区。
行政一级干部工资标准594元,
行政二级干部工资标准为536元,
行政三级干部工资为478元。
这三个工资属于国家领袖和副总理级工资,
比如行政二十四级为办事员部队和排长,他的工资标准为45元,与行政一级干部的工资差距22倍。后来行政一级二级三级统一降为行政三级干部工资。减少了工资差距。
1956年,国务院制定的24级工资标准,第一次形成正规的劳动工资体制。
从工资金额上看,和现在相比当然差距相当大,不过以当时的物价来看购买力肯定不同。总计24级,但绝大多数人应该属于17到24级之间,当然这个工资标准并不包括农民群体。
从购买力来看,以最常见的消费品为例,上世纪50年代(不一定标准仅供参考),粮食单价0.11元,猪肉0.59元,蛋0.53元。以最低的24级为例(准尉副排),45元工资可以购买410斤大米,正常生活也够一家人吃用,毕竟大多数普通工人月收入也不过20-30元。
“这是汽车做不下去,改行做口罩了?”2020年初,比亚迪做口罩的新闻出来时,很多人认为比亚迪快倒闭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2019年12月,全球疫情大暴发,原本毫不起眼的口罩一夜之间成为硬通货。
可疫情暴发之初,全国每天只能生产2000万只口罩,仅够深圳一个城市一天的用量,几乎所有企业都因没有口罩而无法复工复产,人民日常生活也因为缺乏口罩而陷入恐慌。
远在欧洲出差的比亚迪老板王传福深夜发出指令:请各事业部拿出方案,两周内生产出口罩,完成后给予重奖。
当时,王传福也曾考虑过从国外进口生产线,但从时间上看,大概需要40天,于是王传福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可是,一个做汽车的企业,一没口罩生产线,二没原材料,哪来的底气说出“两周内生产出口罩”这种狂言呢?
这就不得不说王传福的理念了:自主研发。
比亚迪在成立之初,就组建了一支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团队,其中包括有数万名工程师,近万个加工中心,还有多种模床、模具等多种高精设备。
一条完整的口罩生产线大概需要1300多个零件,其中90%的零件都是比亚迪自己生产的。
医用口罩的生产对车间的要求也很高,需要达到10万级净化车间,这比生产组装汽车的标准可高多了。
于是,比亚迪立即决定,对深圳比亚迪宝龙工业园的手机组装车间,进行净化等级升级,就是一间超标准的医用口罩生产车间。
在王传福的指示下,比亚迪的三万名工程师齐动手,三天之内就画出了400多张设计图纸,7天后制造出了第一条生产线。
之后,更大的难题摆在了比亚迪面前。
口罩与汽车的零部件不同,口罩是软的,因此第一条生产线在处理软质口罩的细节方面,并不理想。
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因为材质过轻,不易固定,导致两只口罩的包边互相牵扯,后面的口罩也顺势堆积在一起,日产量仅3000—5000片/天,也就是口罩行业标准的1/10。
为了调试机器,那几天,比亚迪的高管们每天都在车间里待到深夜,与工人一起一边生产口罩,一边查找原因。
同时,又从公司各处抽调了3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机器的调试,以维持设备24小时正常运转。
正是有了全公司上下的同心协力,机器调试这一口罩行业的难题,在比亚迪这里被破解了,不但生产能力也是节节攀升 ,还为比亚迪储备了3000多名口罩机器调试人才。
第一批口罩生产出来之后,除了比亚迪企业员工自用外,其余大部分都捐给了医护人员和特定人群,即使剩余的部分,也全部低于成本价出售。
24天后,比亚迪又建成了1800条口罩生产线,200条熔喷布生产线,高峰期达到日产口罩1亿只,占全球口罩生产总量的50%。
从零起步到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商,比亚迪只用了24天。
口罩顺利投产后,比亚迪又承接了国家医用消毒凝胶的研发任务。
同样的比亚迪效率,2020年1月31日接任务,2月6日研发成功,2月16日,第一批医用消毒凝胶已送至抗疫一线的人员手中,仅用2周的时间,比亚迪就完成了一般企业2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
刚开始,比亚迪只想着为国家解决困境,可随着生产量的扩大,比亚迪口罩出口到了全球70多个国家,王传福本人还因此获得了“全球抗疫英雄”的称号。
当然,口罩生意也为比亚迪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20年,比亚迪依靠出口口罩,竟然赚了20多亿。
王传福说: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要通过产业来报国。
正是有了这种信念,让比亚迪又一次站在了风口上,成了抗疫战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作者:落地成河
编辑:库小七
【参考资料】《王传福:做口罩不是为了钱,社会需要,是企业家的责任》来源:凤凰网
#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
#我的高光时刻#
我的生活总体来说,平凡平安平常,没有太大的起伏。再平常的生活也不能风平浪静,不起一个浪花?我是79年高考录取的中专生,那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时代,干部身份,统一分配,干啥工作都是那个级别(共有24级),领固定工资,先在最基层工作,4年后调进县城,一年后又调到县城局里工作,直到92年,人(工作的及社会的人)就分等级了,有公务员,事业,企业,合资,外资,个体,无业,下岗,门人退,买断,下海,转岗,农民,打工等等。我的高光时代就是92年前(90),无意识(就是不需要考试,不需要托关系,送礼,花钱,走后门等)调到局里工作,不然到95年后就下岗失业,自谋职业(当时叫砸三铁,断奶,扔到社会自生自灭)了。后来,到20OO年以后,才暗自庆幸,IO年前的无意识调动工作,真是神助!也是我认为的高光时刻(因为,我是农村考学改变命运的,人脉关系为零,又一直在基层工作,思想保守,又无钱建立有用关系,只能窝囊生活下半生了)。
建国之后,工资分为24级,为什么毛主席只拿第3级?第3级和第1级的工资差多少呢?
毛主席作为一代伟人,他不仅有着丰功伟绩,还有着许多让人敬佩的品质。其中,节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哪怕到了建国后,他依然将这种品质发挥到了极致。
比如,在上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进入经济困难时期,毛主席就一再降低自己的工资,带领大伙儿共渡难关。
那当时毛主席每月的工资是多少呢? 他平时又是怎么花这些工资的呢?
其实,新中国建立后,国家把工资一共分成了24级。
而毛主席一开始拿的是一级工资,每个月有六百多块钱的工资。
但毛主席知道后,坚决不同意自己领这么多钱。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只好将他的工资降到了3级,也就每月404.8元的工资。
实际上,在那个年代,400多块钱已经不少了。但对于当时的毛主席来说,这些钱其实是不够用的。
听到这,你可能会疑惑了,毛主席不是一向都很节俭吗?怎么会不够用呢?
原来,毛主席在生活中,只要遇到花钱的地方,他都会自掏腰包,从来不占国家半点便宜。
比如,毛主席在北京的住所,外人都认为他住在是那理所当然。却不知道,主席每个月都会主动交房租、水电及家具等费用,从来不认为领导人就该有特殊待遇。
另外,毛主席从来不白拿国家半点的东西,就是去供应科拿棵白菜,他都会给钱。
平时,他还得承担一大家子的开支。比如,他每个月都会给孩子们生活费,每个人15块钱,后期还涨到了30块;还会给江青的姐姐每月30块钱的生活费。
此外,当民主人士来看他时,他还会主动请客。哪怕老家来了亲戚朋友,他也会给他们饭费、车费、医药费等。而这些钱都从主席的工资里出。
有时候开会开到很晚,主席还会请大伙吃点宵夜,这些也是他自掏腰包。
除了这些,毛主席还有两个最花钱的爱好。一个是抽烟,一个是喝茶,光这两样每月也得一百多块钱。
所以总的算下来,主席常常过的入不敷出。
听到这,你可能又会说了,毛主席不是有稿费吗?为什么不花稿费?
虽然,《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语录》在当时出版量很大,光稿费也有差不多100多万。但主席认为这稿费不是他的,而是人民的,他要把这些钱用在有需要的地方。
所以,平时除了资助一些党外民主人士和有特殊需要时,他一般不会动这些稿费。即使到后来毛主席去世,他也没有把这些稿费留给自己的子女,而是上交给了国家。
毛主席的一生虽然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吃着最普通的饭菜,却做着为国为民的大事。#历史##伟人故事##怀念伟人毛泽东主席#
六五年取消军衔制,取消了军队干部级别,也取消了军龄补贴。与此同时,军队干部级别与地方行政级并轨,即军队自此开始执行国家24级干部级别制。怎样并的轨,如何套的行政级呢。当时国家有一个军队级别和地方级别的对照标准,例如,准团对应16级,副团对应15级,正团对应14级,准师对应13级,准军对应10级,准兵团对应7级,以此类推。但是在并轨套改时,正团级套改为13级,正师级套改为10级,以此类推。这就是当时并轨时所谓的高套一级。
1952年军队级别和军队工资一览表。
毛主席、朱德总司令都属于一等一级,每月300万元的津贴。
林彪、刘伯承、贺龙等元帅都属于二等一级,每月240万元津贴。
当时全军共设置了11等24级。让1955年评定军衔有了基本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津贴都是旧币,到1955年3月1日开始换成新币,旧币1万圆兑换新币1元。所以建国初期的300万元就相当于1955年的300元。
1956年6月16日,我国进行第一次工资改革。
将国家工作人员分为三十个级,行政一级到行政二十四级为国家干部。
行政二十五级到行政三十级为国家工勤人员
全国分为十一个工资区,每个地区工资差距为3%,相同级别有30%的工资差距。第一次工资改革延续到1985年,三十年间,我国的工资没有多大的变化。党内的高级干部还出现多次降薪。
1985年第二次工资改革,取消了第一次工资方案。工资由级别工资,职务工资,地区补贴,单位的各类补贴,共四大类。
1993年第三次工资改革。
2003年第四次工资改革,
2016年第五次工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