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援鄂医疗队王兆嘉护士长参加2020年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表彰大会
2020年12月22日,今天迎来了寒冬里难得的好天气,和煦的阳光的照在身上为我们带来缕缕温暖,随着一波波“红色的绶带”进入北京会议中心主会场,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和最满意的公务员表彰会即将开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CCU护士长王兆嘉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她很早就来到会场,准备接受北京市政府的表彰。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中正式开幕,劳模代表们逐一上台领奖,聆听他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仿佛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个普通工作者,来自各行各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事迹。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他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他们更是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向伟大的劳动者致敬!这使同样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的王兆嘉老师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份荣誉背后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她表示将自觉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今后的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继续奋斗在救死扶伤的一线,以高度的责任心、温暖的爱心全心全意服务于患者,哪里需要医疗救援,医务工作者就出现在哪里;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能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及业务能力,做到精益求精。

习近平总书记说:“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作为东方医院的医务人员,要更加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积极投入到每一份劳动中去,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廉洁自律,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勇于创新的向着新高度迈进,争当时代的领跑者!
回顾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蔓延迅速,疫情形势严峻,东方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迅速组建医疗队,于1月27日奔赴武汉疫区参加救治工作。
在这次驰援武汉疫情抗击过程中,王兆嘉同志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医疗队护士长,协助队长王彤主任开展救治工作。她说:“一定带领队伍尽全力完成使命!与各方同仁团结协作,让患者转危为安,让这座城市恢复活力!”她带头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在武汉抗击疫情工作中表现突出,经我院第七届职代会暨第七届工代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经2020年2月17日第六次党委会讨论,同意推荐王兆嘉同志申报“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每一颗勇敢善良的种子,都会结出最美的“果实”。如今我们要珍藏成果,拥抱未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扬劳模精神,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勤奋做事、勤勉为人、顽强奋斗,不畏险阻、勇毅前行,通过诚实劳动、勤勉工作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在实现东方医院发展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工会 孙银屏
#东方医院中医说#
遥不可及的养老保险待遇
日前,看到老李的退休审批表,一个最大的印象就是养老保险待遇实在是高呀。
老李1980年参加工作,于2020年在北京退休,工龄(全部缴费年限)长达四十年。
一个参保人的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能达到四十年之多,那实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老李在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这个对于养老待遇有着重要影响的关键性指标上占据了制高点。
有的参保人虽然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较长,甚至非常长,比如超过了四十年,但是,其缴费指数不一定就高了。
但是,老李的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指数达到了绝大多数人都无法达到的2.15,这就等于又占据了一个制高点。
缴费年限又长、缴费指数又高,那么,老李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也就低不了了,其个人账户储存额高达310000元。
绝大多数参保人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在退休之时能达到100000元,就是一个相对较高的待遇了。
老李的基础养老金不下600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不下2200元、过渡性养老金也有2000多元,这三个重要指标,拿出哪一个都不得了。
作为企业退休人员的老李,其基本养老金超过了11000元,实在是高不可攀呀。

老李的这个养老保险待遇,即便放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中也是一个不错的待遇,至少相当于退休公务员中的正处级待遇。(原创:周凤迟)
【蔡奇在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大会上强调 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争当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凝聚推动首都新发展的磅礴力量】昨天上午,本市召开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大会。市委书记蔡奇指出,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人民满意公务员的价值标杆作用,引导各行各业争当新时代最美奋斗者,凝聚推动首都新发展的磅礴力量,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不断开创首都各项事业新局面。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市政协主席吉林出席会议,市委副书记张延昆宣读表彰决定。网页链接

10年过去,平均工资大涨的幅度吓死人。6亿人月入1000是约10年前的情况。根据数据:北京2021年非私营职工19.46万,2020年17.82万,增加9.2%。上海数据没出,2020年17.18万和北京差不多,遥遥领先全国。按这个数据,全国非私营的年入10.68万,月入8900。私营的年入6.29万,月入5240。看上去真不低了。
如果按2013年北师大搞的收入调查数据,是能推出6亿人月入也就1000(有收入的和家人平均算,大约是平均工资除以1.5),这是我仔细研究的结果。但这不是快10年了么,您猜收入增加了多少?
其实是翻了2倍半!你敢信?原来月入4000的,过10年就变10000。看看图二,2011年全国非私营4.18万,2021年变10.68万,变2.56倍。
当然,这也是可信的。10年前月入4000的,怎么努力搞点技术,月入10000太常见了,都不用10年。就算公务员,每年加个10%,10年就正好是2.59倍。至于有人说拖后腿什么的,如果10年都没法工资加倍,是得考虑下了,可能行业混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