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位内,公务员忙死,事业人员闲死,你们单位有这种情况吗?事业单位改革怎么才能解决这种状况?
我们单位既有公务员,也有事业人员,去年的机构改革,新并入了部分其他单位,以及部分公务员、事业人员,多个事业单位降格为科级,四个县级事业单位整合了一个正县级下属事业单位,原来这些事业单位都承担着行政职能,按照改革要求,行政职能都转移到了行政科室,由公务员来承担,而事业单位都成了辅助行政科室的。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科长,公务员科长怎么指挥事业科长,行政科室人员没增加,基本一个科室两三人,却增加了大量原来由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工作量大到难以应付,每天加班加点,依然忙不过来,只好借调人员,大量政府购买服务人员,仅这部分人数达到了二三十人。
反观事业单位的二三十人却是每天按时上下班,整天悠哉悠哉,半年总结工作基本上全是学习,事业单位人员既有参公的,也有全额、差额、自收自支的,既有年龄近退休的,也有90后,工作状态都是临退休状态,真是人员的浪费啊!
据说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马上要推开了,希望能够把这一批事业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别再让一个单位忙闲不均!
我是@体制局中人 ,欢迎关注支持我!
#我要上微头条# #公务员# #职场# #事业单位#
财神爷!比干!来看2021招录公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其前身为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
2018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财政部有关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职责整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将财政部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的职责划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人员编制
财政部机关行政编制698名。设部长1名,副部长4名,司局级领导职数96名(含部长助理1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离退休干部局领导职数3名) 。
录用人员情况
从本次财政部在国家公务员局官网公示的2021年招录情况来看,该部委合计招录10人,其中,从性别来看,男生4人,女生6人。从学历来看,硕士研究生9人,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1人,主要以招录硕士研究生为主。招录人员毕业院校普遍水平较高,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都有涉及。
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就是要分个三六九等吗?
在机构改革之前,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业务工作,机构改革以后,事业单位划归乡镇管理,现在乡镇只要有事情要做,就是叫事业单位的去做,而大量的公务员却不需要做事,事业单位真的很苦逼,既要帮群众办事,又要替领导办事,有锅事业单位的背,有功公务员去领。
即使事业单位做了那么多事情,每年的先进个人却颁给了公务员。
最后事业单位的人都总结出了一个道理:最好不做事,做的越多错的越多,不做事就不会出错。
昨天,单位的一个同事在核算年底的精神文明奖,经计算差不多可以发15000元左右。在核算完之后,这个同事开始和我抱怨。他说,虽然公务员的待遇还算比较不错,但现在和以前比较真的是在走下坡路。
我有些不解,问是什么原因。
他说,刚才在核算精神文明奖,看到去年退休的老同志的退休金,真的有点吃惊。某副局长,在职时工资1.1万左右,退休金5000出头;还有一个退休的老同志,在职工资8000元,退休金只有4000元不到。二人虽然职务不同,但有一点相似,退休金基本上是被“腰斩”。
他还说,这就是公务员退休金并入社保之后带来的“下滑”,之前单位退休的人退休金基本能维持在在职工资7成左右。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有了公务员待遇“滑坡”的论断。
其实,相比较于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公务员的待遇还算是好的,有的企事业单位养老金能够维持在在职工资的40%就算不错了,在我们这个城市,退休金不满2000元,是大部分人的常态。
所以,无论对于谁来说,及早做好养老打算都是非常必要的。试想想,如果你站在退休的门槛上,上个月工资还是1万元,退休后就只能拿到之前的一半,那你的生活质量肯定是下降的,这换了谁,也都不容易接受吧!#退休金##养老金#@小峰谈理财
#基层心声# 在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中,部分省市规定,将主要履行行政执法职能(行政处罚、行政检查、行政强制)中机构名称冠以“执法、监察、稽查、检查”等字样的执法机构,整建制并入综合行政执法队;将以承担少量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机构,将其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能剥离整合至综合执法机构,并根据其实际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能,在符合“在编在岗执法人员、干部身份、取得执法资格、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身体健康”基础上,以合并前人员编制为基数,按市州、县市区均不超过30%的比例划转部分人员编制至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有的省市以“在编在岗的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不含聘用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具有国家干部身份的人员,且能够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为进入综合行政执法队的必要条件。实际情况是部分县级局符合条件的执法人员数量又远不能满足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所需,只得继续使用不符合条件的事业工人从事综合行政执法,上述情况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执法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刚退休两年多,原来退休有一块精神文明奖,听说以后没有了,貌似在职的都加到工资里了,退休的可能直接取消了,这块钱还不少,以前退休没有,忘了是从哪一年退休的也有了,并且在职的这块钱也不在考核范围内,基本按职称拿钱,退休也是按职称发,也不知是为啥取消了。
这么美的公务员,看着就舒服![爱慕]//@书签笔记:对呼市审批局副局长李少莉争议的争议:1.在新闻发布会上指读文稿的争议。手指文稿有何不妥?读错了吗?有不认识的字吗?都没有吧!谁规定不能手指文稿了?2.阳性人员床上用品被当作医废处理的争议。难道不应该处理吗?应该如何处理?谁能给出科学的答案?3.天价耳环丝巾的争议。3万多的耳钉、4000多的丝巾,谁能有据证明这就超出她正常收入了?有何标准就划归奢侈品?又哪里规定这些“奢侈品”她不能带?
对呼市审批局副局长李少莉争议的争议:1.在新闻发布会上指读文稿的争议。手指文稿有何不妥?读错了吗?有不认识的字吗?都没有吧!谁规定不能手指文稿了?2.阳性人员床上用品被当作医废处理的争议。难道不应该处理吗?应该如何处理?谁能给出科学的答案?3.天价耳环丝巾的争议。3万多的耳钉、4000多的丝巾,谁能有据证明这就超出她正常收入了?有何标准就划归奢侈品?又哪里规定这些“奢侈品”她不能带?
与乌军用平民当人体盾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罗斯为乌克兰退休人员和公务员发放钱款。照这样下去,乌克兰会不会有更多地方要求独立或并入俄罗斯吧?
日前,俄罗斯正在为已经被俄军控制地区的乌克兰退休人员和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发放一万卢布的一次性钱款,用来支持社会的最弱势群体
俄乌两国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本来就是跟兄弟一样。虽然泽连斯基政府比较亲西方,但大多数乌克兰人民对俄还是很友好的。而且俄军一直在开通人道主义通道,向乌平民发放生活用品和食物。而乌军却拿平民做人体盾牌,甚至纳粹主义者对乌平民进行侮辱。
作为医生家属,说说我的感觉吧。
我爱人从医三十年,和我爱人在街上走,遇到鞠躬致谢说是“救命恩人”的时候,已经不知道多少次了,看到我爱人回家委屈得掉眼泪也说不清次数了,这些都不想说,这是作为医生应该得到的荣誉和必然要承受的委屈。
为什么中国的医生群体会这样呢?
国外的医生基本都是受尊敬、高收入的,这是市场经济的自然选择结果,医生这个行业承受高风险,自然就要有高回报,否则没有人会选择这个行业了。
在中国的体制下,这是不允许的。互联网很多专业可以拿到天价的高薪,那因为它们属于“私”,而与体制相关的医生行业是不可能得到国外那样的高回报的,否则老百姓还不闹起来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难以回避的尖锐矛盾。
中国老百姓最相信的是“公”,所以即便是私营医院遍布,人们还都集中在大的公立医院上寻医问药~矛盾就此展开,谁来养活公立医院的医生?医生相对比的“低收入”和高风险、高强度的矛盾如何平衡?因为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公立医院很难留住人,那么公立医院一线医护人员相对的缺员状态如何解决?太多矛盾的事情了,就不一一列举了。
有人说,医院全部由国家财政开资,实行医院完全公益化,推行全免费医疗。看着挺美好的,但只能说说而已。国家现在实行全民医保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如果这些全由财政支出,钱哪来?国家还要不要生存发展?
再则说,如果医生收入完全并入公务员体系,只能是越来越低,本来“收入与压力”的矛盾就已经极其尖锐,那不更是火上浇油,谁还能干医生呢?靠低收入的完全奉献?
那么由财政支出,提高医生群体的整体收入可不可行?不可行,人都是“患不公”,其他的公务员的牢骚如何化解?老百姓的情绪如何平衡?
还有人说医院完全市场化,那就更不可行了,人都是有私欲的,不受控的“私”必然是变本加厉的攫取利润,试想一下,那时候的老百姓还能看得起病吗?现在还只是牢骚看病贵,如果那样,就是哭都没有机会了。中国的“公”体制不可能改变,那些鼓吹全面私有化的,不是蠢就是坏,没有“公”的制约与管控,“私”还不上天了?
不是所有矛盾都能解决的,在一些问题上,只能是逐步改善,国家现在成立了很多医疗集团,目的之一就是改变医生的收入状态,安抚医生群体。同时医保又对医生体系压制管控,压缩日益庞大的开资,同时媒体经常喊喊,转移矛盾,减轻老百姓的怨言。矛盾就这样继续着,慢慢来吧。
每个年代都会有一些群体扛着社会难以化解的矛盾,有时候是农民,有时候是工人,而有时候可能就是医生和教师,姑且称他们为“时代的卫道士”吧,虽然荣誉满满,却时常有被抛弃、受折磨的痛苦感觉,也是无奈。
熬吧,终有尽头,洗洗睡吧,没准一觉醒来,矛盾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