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诗文 平心和气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句话出自《论语》,形容孔子晚年好学不倦的性格。根据《孔子家语》记载:齐景公时,孔子从蔡国来到叶县,叶县尹向他问政。过了几天叶县尹又向孔子的弟子子路询问孔子的为人性格。子路不知如何回答,于是孔子就告诉他自己的为人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意思是好学不厌,忘记了吃饭;喜欢钻研学问,而不以贫困为忧,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行将寿终。
孔子说这句话时,已经六十四岁高龄,仍然致力于教育和儒学研究,这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乐道安贫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十分符合养生之道的。“学”包括读书、写作、各种学术研究等。闲暇时间可以读书作为业余爱好,若能在活动中注意适当的方式,不仅能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引以为乐,且可以通过读书而达到养生益寿的目的。读书养生,是要求人们采用朗读法,低咏漫唱,节奏分明,这和唱歌一样,对心身健康大有裨益。
我们在古装电影、电视剧中经常可以见到,古人吟诵诗词歌赋,强调“吟诵”二字。吟诗诵文与音乐相似,同样对心身状态是一种良性刺激。吟诵过程中人能保持心平气和、形神相济。此外,由于声音是由自己发出的,吟诵就成为一种特殊的身心运动,心神与口腔相协调的运动,反映了人的心身机能。
经常注意这种形式的锻炼,反过来也可促进心身功能的自我调节。中医认为,人的口腔周围的肌肉与器官,与人的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口唇四周的肌肉、舌体状况与“脾”脏的气血盛衰有关,“脾主唇四白”;舌的运动变化,反映了“心藏神”的功能,“舌为心之苗”。吟诵唱和,表面上看只是口腔这一器官的运动,实质是以脏腑为基础的整体运动,经常进行朗读吟唱的锻炼,可以对内在的脏腑起锻炼和保养的作用。
由于朗读吟唱,本身是由心神自主支配的运动形式,有利于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阅读内容可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思维和想象,使人沉浸在某种意境之中。这时,个体从阅读内容上所领悟到的积极意念,不仅有益于养神,而且可以起到医治疾病的作用。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用吟诗治好了一位“疟疾”病人。
杜甫对病人说:“我的诗可以治好你的病。”病人求诗,杜甫告其吟诵“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病人反复吟诵,疟状未除。杜甫又告诉病人再吟诵“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病人诵之,果然病愈。这是什么道理呢?病人患有寒热往来,正邪交争,正气不能祛邪的病状,与今天的疟疾相类似。
先以静谧安详的诗句,让病人咏诵体验,当诗的意境被病人理解之后,则有一种镇静放松的心理效应。此后,忽然让其吟诵狰狞恐怖的诗句,必然使患者从原先的恬静心境骤然转向恐怖情绪。这突然的紧张状态,有利于调动机体的防御机能,鼓舞正气,发挥其助正祛邪的作用。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以情志转换的精神疗法,可用于养生和医疗。
新近的研究表明,朗读吟诵,以其自身声调的变化和节奏,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达到相对平衡,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的生理代谢更加旺盛,增加有益人体健康的激素、酶以及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的分泌,这些物质可以把血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可弛缓工作、劳动时的疲劳。这也证明了口腔运动与脏腑活动的协调一致性。
总之,经常地吟诵诗文,阅读书籍,不仅能够增加知识,有助于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益于健康,又是一种社会活动能力的锻炼。在内容选择上,旧体的诗、词、歌、赋较为适宜,以其平仄对仗,错落有致,音调和节奏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具有赏心悦目的特点。当然要注意具体内容不应是消极的,而应是健康向上的。但这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多数人对此有着文字理解和意境体会上的障碍。代替的办法是选择一些通俗流畅的民歌、流行歌曲经常低咏漫唱,也能起到同样作用。古人说:“清吟可愈疾,携手暂同观。”吟诵诗文确是一种积极的消遣养生法,会给人们带来康乐和长寿。
西北秘史丨叶县长榆中禁烟记。叶县长叫叶超,福建闵候县人氏,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冬天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春天,在民国甘肃榆中县政府,满打满算,也就当了两年半之久的县长。
那时,榆中县境内广植罂粟,民不聊生,叶县长上任,第二年开春就召集各乡保主任开会,当众宣布禁烟。会后,又派县政府八大委员和各科长下乡督办禁烟一事。他自己则带根柳木棍子下乡,宣传种植罂粟的害处,四处转悠检查禁烟情况。
有一次,他在清水驿听到保安队长接受了一户地主的贿赂,私下通融开禁。回到县上便将保安队长痛打了十柳棍。
县城北关的刘绳祖和南关的周元智是当地绅士,也是县政府委员。有一天,他俩拿着二百块银圆椭子来找叶县长,图谋把县城南北关罂粟种植查禁一事暂缓两年。叶县长说:“初次见面,不谈此事,钱你们原封不动拿回去吧”!俩人脸上挂着讪讪的笑容离开。
没过几天,刘、周二人又找上门来,叶县长对勤务兵说道:“可能又是为缓禁大烟一事而来,闭门不见客”。
又过了几天,刘、周二人携带厚礼三登县衙大堂,叶县长便让他俩进来交谈。刘、周二人一张口,果然又为禁烟的事而来。叶县长闻听后没吱声,径直往内宅走去,到了后庭院时忽然站住,转身怒吼一声:“保安队,给我把刘绳祖、周元智拿下”!身边的勤务兵知这俩人是地方实力人物,连忙借递茶的机会,夺去他手中的柳木棍,刘、周二人这才逃脱一顿暴打。
到了夏天,叶县长发现榆中大营村有些地方仍旧生长着一片片茂盛的罂粟,就让木匠制作了一个一人多高的站笼放在县政府门前,将大营村的保长金耀祖关进站笼里,上面卡着脖颈,下面掂着脚跟,大脚拇指刚刚够着地面。
保长金耀祖扛受不住,一叠声答应,两日内一定铲除。本庄子上的种烟户也来求情具保,叶县长这才令手下人把金耀祖放了出来。
在回家的时侯,叶县长不停的埋怨身边勤务兵:“都是乡里乡亲,早不见面晚见面,关木笼,那是吓唬人的,你为啥子不在他脚下垫块砖头”?
就这样,在叶县长亲力亲为下,榆中县当年大片种植罂粟的现象大为减少。第二年,叶县长又整整抓了一年禁烟,全县以往公开泛滥种烟土、贩烟土,吸食烟土的现象总算被遏制住了。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春天,榆中清水驿到猪嘴岭,三角城到兴隆山的两条公路路旁栽种树木。当时,除了给沿途老百姓规定任务外,还给县上各单位、商号负责人各摊派了十棵树的指标,由叶县长带头抓,别人前面栽,他在后面验收,合格者在树上写下栽树人的姓名,并登记在小本子上。
有一次,叶县长去峡口村,见一个姓吕的老奶奶卖筐子,将一只筐子挂在树杈上。叶县长当即就让人喊来她的儿子,训斥道:“栽一棵树,五年后就能当椽子用,一家栽几十棵,几年后就能盖起房子,放着有利的事不干,你们反倒在成活的树杈上挂筐子,这样糟蹋树木,树木还能成活吗?来,爬地下,替你老母亲挨上十棍子”。
年轻人乖乖的爬在地上,被叶县长抽打了十棍子。打完后,叶县长又对身边的人说:“给老奶奶两块钱,让她多买上几条木棍好挂筐子”。
这位老奶奶说啥也不敢要县长大人的银钱,县长身边的人告诉她:“叶县长这是为了让你们爱护树木”。到叶县长离开榆中县时,这两条公路旁的树木已经郁郁葱葱连接起来。
叶县长有个外甥叫夏仪章,曾读过几年书,因家境贫寒,叶县长便将其带出来安排在县政府里当秘书。夏仪章办事精明果断,很受叶县长信赖,谁料叶县长如此亲近的人,最后却被叶县长无情的赶出门去。
原来,叶县长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说是夏仪章在处置马莲山土地纠纷一案时,接受了联保主任吕焕章贿赂的四十块银圆。叶县长就赶到马莲山实地调查,最后弄清楚确有其事,当即叫来夏仪章说道:“卷铺盖,回去”!
夏仪章收拾好行李,当晚住在县城北关村高永虎的客店里。叶县长赶到店里,颇为难过地对外甥说:“你回家去吧,要知道贪赃枉法是不能容情的”。说完,给了外甥路费,第二天,夏仪章便回了老家。
不久,曾与叶县长共过事,叶县长从秦安县带来的秘书,他的生死之交王念君,也因为控制不住贪婪欲望,私下里接受别人贿赂,事发后被叶县长断然撵走了。
叶超在榆中县当了两年半县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三月初调任离县时,老百姓送上红缎联幛,上书“清正廉明”四个大字。临行那天,从县城到周前村公路两旁的村口,都摆着方桌,桌子上放有香炉、烧酒、菜肴,很多人站在路边为他送行。有的老人口称“叶青天”,放声大哭。叶县长边走边向百姓们致意,一直到周前村才上了车。
叶县长到兰州后,时任省政府秘书长给他出主意,让他带上四色礼物到省主席公馆见面。叶县长愤而说:“我哪里有那么多闲钱巴结贵人”。此后,他便天天去省政府门前打卡,看是否挂出他的就职任命牌。可惜,日复一日,他终究没有见到新的任命。
叶县长被免职后就停了薪水,时妻子又生了孩子,一家人要吃饭,又要付旅店钱,无奈,只得变卖家产和衣物,到最后,仅剩下身上穿的衣服了。(未完待续)
1937年7月20日,79旅旅长黄樵松奉命率部北上抗日。他在写给妻子王怡芳的信中说:“此次挥师北上,将与日寇决一死战!他不死,我便亡,最后关头便是今日。”
黄樵松率79旅为先头部队,挺进良乡附近。7月29日夜,占领琉璃河、马头镇,继而派出便衣队在良乡以北地区袭击敌人。
8月2日,在良乡、窦店间遇敌装甲车一辆,载日军数十人。黄樵松指挥部队将敌车包围,全歼日军并将装甲车击毁。在战斗进行中,日本一架飞机参战,被黄樵松的部队击落。
1938年3月,日军企图打通津浦线,向徐州方面大举进犯。黄樵松所在的孙连仲第2集团军奉命开往徐州东北的台儿庄。
行军路上,黄樵松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的情景,悲愤地写下了“救国寸肠断,先烈血成河,莫忘山河碎,岂能享安乐”的诗句。
23日,日矶谷10师团濑谷支队自峄县沿台枣铁路支线南下,猛攻台儿庄。黄樵松率部由贾庄星夜徒步向台儿庄附近集结。翌日晚,日军突破台儿庄东北角,与池峰城师展开激烈战斗,黄部在斐庄、前后枣庄、孙庄一带与敌展开拉锯战。
4月2日,黄樵松挑选敢死队员200多人,从台儿庄东北角攻入,延至东门,乘势向西北扩展;30师攻进西北角。翌日,庄内日军发起总攻,集中炮火向东南角轰击,黄樵松部撤出。
4月6日,中国军队向台儿庄发起全线反攻,黄樵松部向纪庄、王庄猛攻,进抵沧汪庙、东庄、李庄、陶沟桥等。敌不支溃逃,晚11时将各村占领。大部随即向前后刘桥、刘家湖进击,肃清各村之敌。黄樵松自始至终率部战斗在第一线,虽伤亡惨重,但最终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在黄樵松升任27师师长不久后,蒋介石到洛阳召开第二战区团长以上军官会议。会上,黄樵松有幸结识了八路军朱德、彭德怀、贺龙等人,相互交换了对日作战战略,黄樵松从自己的实战体验中感到八路军将领的这些主张非常符合实际,非常正确。会下他与朱德等接触颇多,谈得也很融洽。
后来黄樵松给官兵讲话时,谈到对朱德的印象他说:“他穿一套粗布棉军衣,发言句句适合抗战需要。我们国民党军官有的穿羔皮军衣,有的穿呢子军服,却讲不出带兵打仗的道理。和八路军相比,实觉抱愧。”
这次会上,黄樵松还为彭德怀拍了一张半身照,此后一直珍藏在身边。
不久,在安吴堡青训班地下党的组织下,歌曲队扩大为战地服务团,团长曲茹。战地服务团共20多人,都是地下党及民先队。黄樵松十分信赖和尊重战地服务团的同志,处处关心他们的生活。战地服务团的地下党员,也十分关心黄樵松政治上的进步。
1939年2月,蒋介石命令撤销国民党军中的战地服务团。迫于形势,战地服务团部分团员决定撤离。
黄樵松也知无法挽留,给他们发了路费,临行前还和他们聚餐。这年11月,国民党制造了“确山惨案”。曲茹带向黄樵松汇报。黄樵松当即表示,绝不参加反共活动,对冲出包围的新四军人员概不阻挠。当
1940年初,黄樵松部移防河南叶县时,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接到密报,说27师有地下党活动。孙连仲受命逮捕了27师的团长陈扶民、杜新民等七人,交军法处看押,并声言要加以处决。
曲茹找到黄樵松商量对策,黄表示先设法营救,以观事态发展。并说:“如果形势紧迫,我可以把队伍拉走,靠拢新四军,继续抗战。”曲茹认为此举须请示组织后再定。黄情绪激动地说:“我绝不会做罪人,逼得走投无路,我会杀它一个回马枪的。”
被逮捕的陈扶民、杜新民等七人,后经黄樵松等力保,得免于难,但都被逐出了27师。黄樵松也因此不再受国民党当局的信任,而调任为68军143师师长。
1945年3月,日军第12军主力由中原南犯,直逼国民党第五战区长官部老河口。为了保障老河口的安全,3月18日,第2集团军司令长官刘汝明在南阳西郊刘相公庄召开师长以上军事会议。
刘汝明深知黄樵松英勇善战,在会议上直接点将说:“你师必须死守南阳城,以保证第五战区长官部的安全”。
黄樵松的两个营被刘汝明带走,孤军守城,敌众我寡,黄樵松预感已无生还希望,散会后与戎马好友握别时悲壮地说:“来生再见!”
黄樵松决心与南阳城池共存亡,他率领官兵进行战前宣誓:“要把南阳变成中国的斯大林格勒,誓与日寇血战到底!”
为了抱定必死决心,黄樵松令副官处长张世发派人赶做一口棺材,抬到师部大门口,并亲笔在棺材上题写一行大字:“黄樵松之灵柩”,还在防空洞口写上“黄樵松之墓”。
官兵们目睹此情景,都抱定了跟随师长血战到底的决心。日寇进攻南阳受阻,遂改变作战计划,令一股兵力绕过南阳,由邓县直逼老河口,另一股兵力向西峡口方向进攻,其余部队仍向南阳守军发起猛攻。在日寇飞机大炮轮番狂轰滥炸下,整座城池一片火海,守军伤亡惨重。
黄樵松沉着应战,将指挥所转移到南关一个酱菜店里,集中兵力与敌人展开巷战,敌我双方时守时攻,连续拼杀十昼夜,身边的卫士几乎全部阵亡。南阳保卫战,让黄樵松名声大噪,一时间各大报纸纷纷刊文,宣传这个抗日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