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我老家县城的公务员,大部分都是三千多的工资,按道理这个钱就是勉强生活而已,三千工资咋买房买车呢,可真实情况就是大多数的公务员都有房有车生活质量在县城是中高群体!他们抽的烟全部是软华子呢,不仅有房有车,还不只一套房一辆车,儿女都不愁了,你说咋回事呢 ?
省级有公务员局很正常,我们一个县各种部门就有194个呢[捂脸]
鲁网鲁网官方账号山东省公务员局发布最新公告:计划核减
只要是招公务员,在哪儿都是热门。我老家县城的乡财政所招公务员,名额只有一个,前来报名参加考试的有1200多人。有985高校毕业生;有211高校毕业生;有硕士毕业生;还有2个普通院校的博士毕业生。
乡财政所虽然在乡里,但能考上就旱涝保收了,工作稳定,收入也高,还有就是正常上班不用加班,有双休日。
考试分笔试和面试,先笔试。我一亲戚的孩子也参加了考试,他说他就试试锻炼一下自己,他被录用的几率很小。他说1200多人就取一个,这也太难了,只有优中之优的人才有机会录用。
从近些年就业形式看,考公务员仍然是很好的选择。
年轻就要出去闯一下,在县城做公务员,你想想,一个县,处级干部才几个。你应聘到四大行总行,干活的几年都可以升为处长的几率非常大。
女生县城相亲有弟弟成最大扣分项,体制内外基本不通婚,县城体制内女孩的婚恋困境,县城体制内大龄未婚“剩女”,已经成为一个真真切切存在的事实。据调研显示,中西部等偏远地区的县域体制内有大量的大龄未婚女性,在教育系统中,大龄未婚的女老师也比比皆是。在县城里有着等级森严的相亲鄙视链,如果是男生,一般来讲,县政府的公务员处于鄙视链顶端,县里的事业编制工作者和乡镇公务员基本持平,乡镇事业编又要再差一点;而女公务员则没有女老师抢手,因为老师有寒暑假,且在教育孩子方面比较有优势,男公务员和女老师的搭配是县城里最理想的夫妻组合,但老师内部也有鄙视链。
县城体制内女孩的婚恋困境,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有些地方更直接,要想娶姐姐,男方就要给一大笔彩礼,让弟弟有钱娶媳妇。
虽然是上一辈的主意,但归根结底,还是在吸女生的血。
如果女方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话,有一个弟弟是一个加分项。弟弟上学以及结婚的费用女方的家庭很轻松就可以解决,作为姐姐的也只会象征性的出一小部分。同时还有一个好处,在父母生病需要照顾期间,有两个儿女会比只有一个孩子轻松很多。不仅仅是在经济上,那你也需要陪父母的时间,两个孩子一定会比一个孩子好。
如果女方的家庭状况不好的话。女方的弟弟就会成为男方家庭的吸血鬼, 尤其是弟弟还在上学期间,以后的花费可能都需要姐姐来承担。可能平时生活里的一些小的费用男方家庭还是可以接受的,当弟弟要结婚的时候,需要彩礼,房子,车子。这可能都需要女方作为姐姐的承担一部分,但是男方家庭一定不愿意怎么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男方家庭不愿意找有弟弟的老婆。因为被沦为“伏弟魔”有一定的可能性
#八卦手册#
最喜欢先生父亲后老伴女儿的升迁方式
先生后老伴的女儿的叔叔是一个县的组织部部长,这个县离北京特别近,其实叔叔早就把她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可是女儿一定要发誓自己考,看不上那个县城,嫌破。2006年本科毕业,发誓考我们这市里的公务员,可是每次笔试都过,但是每次都止步于面试,最后不得已还是服从了叔叔的安排去叔叔所在的县城当公务员去了,刚工作两年就提拔为副镇长了,然后又在叔叔的安排下结婚生子,为了工作清闲些,又到妇联当副主席去了,这不孩子大些了,又回到法院,还没两年又当上副院长了,哎,这没背景的一辈子也达不到这个高度,羡慕!先生父亲的后老伴总和我们炫耀,我们无言以对。
34岁的县城女公务员相亲太难了
近期,江西省宜黄县为鼓励大龄女青年干部职工择偶成家,出台多项政策,包括提供3万元一次性购房补贴。问题仍难解决,越来越多的县城体制内女性“剩”了下来。最近网上出现了一个女性县城公务员相亲的故事,她34岁了,是县城的一位公务员,工作很稳定,收入也稳定,她已经相亲39次,并随时准备着奔赴下一场相亲。说说我的看法:
1.想找有编制的,觉得自己有编制,要找的男人不能比我差;2.要找身高体重可以的,不可能找个头太低的,影响下一代;3.要找家境殷实的,有车有房有存款的(有这些谁还找你啊?大姐)4.要找个有上进心的有追求的,毕竟影响着以后的家庭走向;5.要找个有共同语言的,聊得来……于是乎在高傲中、在挑选中、在眼花缭乱中自己也就成为了“剩女”
#985毕业生涌入县城 被质疑抢饭碗# 【985毕业生纷纷涌入县城!其中有人在为考公精心做着准备,有人选择离职考博,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在县城落地生根】今年来,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高达212.3万人,已经首次突破了200万人;
在县城里,985名校毕业生的身份,能在领导那里赢来天然的好感。
另一方面,考公的稳定与清闲,是当代年轻人对城市工作“996”的最好逃避!
这样名校生在县城里,会天然被认为都是高素质人才。
体制内风云-老龄化严重
这个周末又要开始一年一度的公考了,又要有年轻人步入工作岗位,但是我们县今年只招了十个左右,名额不多。
不光现在社会上老龄化严重,一些行政单位老龄化也很严重,甚至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我们单位近二十年只招过三个年轻人,我刚上班的时候,算上我们两个新入职的90后平均年龄已经达到46了,80后断代,大部分都是70后和60后,基本都是自己父母、叔叔辈了。
一方面是单位流动小、编制锁定的原因,一方面还有大部分年轻人都去了乡镇,导致县局老龄化严重。
虽然现在考编热愈演愈烈,但毕竟岗位很少,每年公务员加事业编最多一百多,平均分配到各局各乡镇就没用感觉了。
因为单位几乎没有同龄人,平时无论是工作还是空闲时间都感觉很孤独[笑哭]感觉自己的心态也变老了,因为他们的工龄都快赶上我的年纪了,年轻人在这种单位还是挺难的,这已经不是代沟了,是隔着银河系。
最后祝大家如愿上岸!
#体制内# #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