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思多镇“1123”工作法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近年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昂思多镇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着力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1123”工作法促使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据了解,昂思多镇纪委着力对工作开展滞后、工作不严不实等行为精准监督,通过及时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请镇党委书记同意,明确责任人、下发整改建议书、锁定整改时限,形成了“纪委监督提问题、党委研究解难题、分管牵头抓落实”的同级监督模式。截至目前,已下发整改建议书2份,全部整改完成。镇纪委针对德加村项目较多、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等情况开展提级监督工作,紧盯村“两委”班子这一“关键人”,“三资”管理使用这一“关键事”,村“两委”议事决策这一“关键时”,将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有效减少了村级事务决策中错误的发生。

同时,创新两项工作,组织村级监委会主任到镇纪委挂职,助推监委会主任了解和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升监委会主任履职能力,夯实理论基础,该镇2020年率先在全县开展挂职工作,先后有66人次完成挂职。此外,打造廉政食堂品牌,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培养每一位干部艰苦朴素、吃苦在前的廉洁本色,严格按照《化隆县三公经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运行管理和公务接待审批、接待标准等内容做了具体规定,确保廉政食堂有效运转,有规可依。
此外,提升三支队伍质量,打通监督执纪神经末梢。镇党委选拔政治素质高、作风优良、热爱纪检监察工作的5名党员干部到纪检监察队伍中,定准方问、摆正位置、履行职责,主动学习、增强意识,积极参与集体决策,在纪律挺在前面、落实两个责任等方面深入思考提出意见和建议,纪委委员全年参与监督15次。党风政风监督员主动作为。昂思多镇党委、镇纪委在所属基层单位党员、人大代表、党代表、离任老干部、监委会主任中聘任了8名党风政风监督员,延伸监督触角,巩固和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扎实有效推进昂思多镇党风政风监督工作,2021年提出意见建议1条,已整改完成。村纪检委员履职尽责。举办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履职能力培训班,33名村(社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接受了培训,监委会主任对职责、义务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掌握。各村监委主任对党建、违建清查、环境治理、疫苗接种、养老金冒领退还、“三资”管理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工作全程监督,全年共开展监督检查300余次。

现在的公务员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不干哪一行不知道哪一行的苦。我妻子的堂弟大学毕业后通过社招当了一名警察,开始实习的时候还可以,不办案件,天天跟着老民警学习一些办案常识。实习结束后单位把他分到刑警队了,在刑警队那叫一个忙啊,办不完的案子,有时候碰到大案子了更是连续多日不能回家。不要说照顾家庭了,能够按时上下班就谢天谢地了。
#教育听我说# 这几天,朋友过来玩的时候,多次谈到公务员和教师可能减薪,估计落到孩子的耳朵里。
中午吃饭时,孩子问我,是不是教师的工资要减少,所以我家好几天没买肉了?
我听了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因为我和老婆都说要减肥,所以近期买菜都买的是鱼和蔬菜。现在的行情,鱼价一点也不输肉价,不过孩子哪知道这些啊!

为了消除孩子的疑虑,我下午去菜场买了一百多块钱猪肉,狠狠地煮了一大锅。今天的晚餐就是纯肉宴!学一学梁山好汉来个大块吃肉!
太真实了!大学毕业纪念册,根本不需要!
毕业十几年了,有同学做了校长,有同学成了教授,有同学考了公务员,做了主任、局长、书记。但是在同学群里,半年看不到有人泛一个泡泡。
偶尔翻同学群,那些名字,大部分都很陌生,陌生到怀疑这人是不是曾经的同学?更不用说想起他们的面容。
那些做领导的,功成名就的,在毕业十五周年同学会上都没有出现,平时更加难以见面。就如这位老师说的,混得好的,根本看不上你,不想联系你的,你留下了联络方式也没用。
现在还有联系的,就是当年同宿舍的两位同学,大家都做了老师,业务上有点交流,放假的时候也能去各自所在的城市转载,回忆当年的青春。

大学一起上课的90多人,现在有联系的,包括在朋友圈点个赞的,不超过十人!
我一个朋友是基层乡镇的公务员,他小舅子开始的时候是做建筑的,房地产红火的时候他小舅子很赚了一笔钱,没想到这两年房地产不景气,盖的房子都是垫资,后来没法了就去银行贷款,银行信贷部的工作人员说如果有公务员担保的话贷的钱更多,放贷的速度也快,他小舅子听后就死缠烂打的让他担保,他和妻子开始不愿意,但是架不住小舅子和岳父岳母的纠缠,没有办法,他就帮小舅子担保了,还款的时间到了后,他小舅子没有钱还款,还把自己家的房子卖了跑路了。法院把他的工资给扣了,每月只发最低生活费,现在他和妻子天天生气,真不知道他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今天半导体芯片板块又是充满着很大的争议,中芯国际第三季度是增收不增利,净利润环比降低了50%,内部人事变动也是有很大的争议。半导体芯片板块整体走势还算不错,昨天两市概念板块中芯片板块成交量1800多亿超过锂电池的1600多亿排名第一。因此该板块继续逢低关注为主,细分领域方向目前主要还是IGBT、材料光刻胶以及第三代半导体。

经常听人说:成绩好的孩子是来报效国家的,成绩差的孩子是来给父母报恩的。其实这个教育理念不是今人独创,古人也有,———宋朝苏序就是这样的人间清醒。
苏序何许人也?其儿孙中有三人名列唐宋八大家———没错,此人就是苏洵的老爹、苏轼的爷爷。
苏序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却是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不仅对家里的老大老二严加督促,还省吃俭用给两个儿子找名师补课。两个儿子也是不负所望,均考中进士,成为了令人羡慕的公务员。既然进了编制,为君王分忧、为人民服务就成了他们的宗旨。仕途奔波,自然无暇顾及垂垂老矣的严父。
幸好还有尚未成年的老三苏洵在家。按照苏序的家庭教育水平以及对老大老二的教育经验,让老三通过高考走上仕途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吧?不!这时老头发现大儿子已经病逝于任上,二儿子还在外地工作,三年难见一面,这个小儿子是他养老的唯一希望。所以当十八岁的苏洵参加了人生第一次高考,不幸落榜之后,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老爹既没给他“哪里摔倒了哪里爬起来”的鼓励,也没有给他花费重金聘请名师进行高考辅导,而是给他找了个媳妇儿,过起了田园郎的幸福生活。此后二十年,苏洵担负起照顾老爹的责任。苏序也算是老有所养,儿孙承欢膝下。
《三字经》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老泉,就是苏洵。大概是第一次高考落榜以后也没心思读书,再加上老爸也不支持他读书,所以他游手好闲过了十年。待得有一天突然受了什么刺激如梦初醒,想要发奋读书了。可惜还是没能考取进士。按照他的资质,如果他老爹在他青年时期就严加督责,应该也能像他两个哥哥一样金榜题名。
也许,在苏序眼里,苏洵就是来报恩的!#教育听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