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6罗定公务员面试(云浮罗定公务员)

>>2021广东云浮罗定市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440人笔试公告<< 根据《罗定市2021年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告》,为使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工作顺利进行,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2021广东云浮罗定市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440人笔试公告<<

根据《罗定市2021年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告》,为使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工作顺利进行,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 笔试时间

2021年7月28日上午9:30至11:30。

二、笔试地点

罗定市廷锴纪念中学、罗定中学城东学校、罗定市泷州中学三个考点(各考生的考点安排,请查看各自的准考证)。

三、考生报到时间

2021年7月28日上午8:00至9:00。

四、其他事项

1.考生于2021年7月20日至22日进入“罗定市2021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报名系统”(网页链接)自行打印准考证。准考证需妥善保管,笔试、面试、政审等环节都要使用。

2.考生必须持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进入试室参加考试。考生所持身份证必须和报名所用身份证完全一致。

3.考生需按《考试期间疫情防控注意事项》(见附件1)的要求,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4.请考生打印《罗定市2021年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笔试疫情防控筛查登记表》(见附件2),如实填写好有关内容,于7月28日上午进入考点时提交。

附件:

附件1 考试期间疫情防控注意事项.doc

附件2 2021年罗定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笔试疫情防控筛查登记表.xls

罗定市2021年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7月12日

原标题:罗定市2021年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笔试公告

文章来源:网页链接

张昌,字与皆,号谔亭,清代滕县人,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年)考中顺天府乡试举人,任广东四会知县,后转任香山、东莞县令;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年)升广东罗定州知州,两年后升任福建汀州知府,后辞官返乡。张昌擅书法,晚年书风古朴,著有《滇南诗抄》,65岁卒。

清道光版《滕县志》选举谱中载有其中举信息,并注“仕至福建汀州府知府”;《列传》中有其传记,夸奖了他在广东任职十数年的政绩,最后在汀州知府任上“以终养乞休”。该传中还记载了他书法的师承及风格成就,说他“中岁历滇南、两粤,纵观悬崖峭壁、深林幽壑之伟奇,及夫蛮烟瘴雨、山风海涛可忻可愕之状,一切于书发之,故晚益苍古雄秀,变化莫测。”他的父亲张怡徵活到九十岁,他的儿子张化鹏亦有诗名,著有《对竹轩集》。

滕州家谱收藏者杨其东先生亦帮我找到《夏镇史志资料》上对张昌的介绍,记张昌是夏镇(原属滕县,今微山县)亓楼村人,生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娶曹州太守姚永章女为妻。乾隆三十年(1765年)任广东四会知县,多有政绩,后擢汀州知府,诰授朝议大夫。相传夏镇山西会馆大门上巨匾“关帝庙”三字是张昌用笤帚写成的,另外运河闸南祁氏节孝坊、镇北街“文昌阁”等题字皆是张昌所书。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张昌安葬其父母于“镇北新阡”(辘弯庄南),同年四月张昌因腹疾复发病故,葬于祖茔。

与西西曹村王氏比邻而居的清代嘉庆举人、界河西安楼村人马星翼(号东泉),是清朝中期鲁南一带有名的学者和诗人,他在其所著的《东泉诗话》(卷三)中亦提到视为乡贤前辈的张昌的早慧与成就:

“滕县张明经奕泰述其先大父(指祖父)谔亭公九岁能诗,应童子试,县尹王公尔鉴面试,指庭竹为题,立成一绝:

修竹亭亭透碧空,萧然高寄有谁同?

吟风弄月淇泉上,不在寻常草木中。

尹(指时任滕县县令王尔鉴)大惊异。学使金公德瑛取入邑庠,书“山左奇英”匾、镌“九龄秀才”图章赐之,并系以诗,诗未及详。九龄秀才洵为异事,自古有张童子秀才可与伯仲矣。谔亭,讳昌,弱冠举于乡,由教习出宰江南,荐升郡守。年四十余,以终养告归,优(悠)游林下者二十年。书法最工,至今人宝其尺牍,而知其诗者鲜矣。余得童时一绝,如吉光片羽云。”

可见当时张昌即已出名,“书法最工,至今人宝其尺牍”,不知住在邻村、近为咫尺的马诗人是否曾前往王家看过这幅他所仰慕的前辈的书法真迹……

由以上张昌生平史料,可推测西西曹村王家木刻对联为清朝乾隆末年张昌致仕返乡后所书,也正是这位举人出身的书法家人书俱老、“晚益苍古雄秀”的巅峰代表之作!乾隆末年王家已是“五世同堂”,一家传至五代,总要上百年,由乾隆末年向上推溯百年,就到了明末,可见王氏家族历史更为悠久,王家能请到官至从四品的前知府为家族书写寿联,对联中还提到王家“一堂似绪拜纶音”,即指王家还有皇帝御赐的祝寿匾牌或诏书,更证明王氏家族的地位和影响。

滕县人氏张昌的早慧与成就缘于伯乐相马论的成功人士的为国选贤的躬身实践

编前:1740年,滕县乡贤张昌时年九岁,参加童子试,遇滕县知县王尔鉴,后多加培养,成为乾隆、嘉庆年间广东、福建和滕县廉吏,张昌事迹在微山湖周边、运河两岸老少咸宜。从张昌的人生轨迹,让我们感恩于王尔鉴的慧眼如炬识英雄,为国家选拔栋梁之材。王尔鉴(1703--1766),字熊峰,河南卢氏人,雍正八年(1730年),二十七岁中雍正庚戌科进士,同年九月奉命发山东观政,1733年,三十岁时任邹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年)任益都县(山东省青州)知县,乾隆五年(1740年)又任滕县知县,乾隆七年壬戌年(狗年,1742年)五月二十六日,登滕阳南柏山(现枣庄市薛城区常庄街道辖区名为金河山)著《柏山十二首并序》勒石记载(现存有碑刻)。在乾隆九年(1744年)任济宁知州,王尔鉴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降补四川巴县知县,先后任资州知州、合州知州、达州知州、夔州知府。在山东期间,两次充任同考官。

一、《东泉诗话》载四品官员王尔鉴慧眼识神童

清代嘉庆举人、界河西安楼村人马星翼(号东泉),是清朝中期鲁南一带有名的学者和诗人,他在其所著的《东泉诗话》(卷三)中亦提到视为乡贤前辈的张昌的早慧与成就:“滕县张明经奕泰述其先大父(指祖父)谔亭公九岁能诗,应童子试,县尹王公尔鉴面试,指庭竹为题,立成一绝:修竹亭亭透碧空,萧然高寄有谁同?吟风弄月淇泉上,不在寻常草木中。尹(指时任滕县县令王尔鉴)大惊异。学使金公德瑛取入邑庠,书“山左奇英”匾、镌“九龄秀才”图章赐之,并系以诗,诗未及详。九龄秀才洵为异事,自古有张童子秀才可与伯仲矣。谔亭,讳昌,弱冠举于乡,由教习出宰江南,荐升郡守。年四十余,以终养告归,优(悠)游林下者二十年。书法最工,至今人宝其尺牍,而知其诗者鲜矣。余得童时一绝,如吉光片羽云。”可见当时张昌即已出名,“书法最工,至今人宝其尺牍”。

赠童子张昌

王尔鉴〔清代〕

君不见张氏之子玉一片,四座惊看弄笔砚。蹲身据案用全力,双眸炯炯如掣电。

文章气骨峻且奇,格虽未老绰有姿。染翰更能作大字,楷书杜曲早朝诗。

尔家九龄饱经史,文陈终古称雄师。尔年九龄已如此,当以九龄期望之。

张昌,1732年一一1796年,字与皆,号谔亭,清代滕县人(现微山夏镇),张昌被选拔送入京师学府。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年)考中顺天府乡试举人,任广东四会知县,后转任香山、东莞县令;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年)升广东罗定州知州,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两年后升任福建汀州知府,后辞官返乡。张昌擅书法,晚年书风古朴,著有《滇南诗抄》,65岁卒。

二、神童张昌尽得名家艺术精髓

  张昌初学书于张太平,后复入吴作樟门下。吴赏其才,招为婿。张昌以草书及隶书著称于当时。其草书学吴作樟、尽得其传,功力深厚,为一方传奇名家,史载其“中岁历滇南、两粤,纵观悬崖峭壁、深林幽壑之伟奇,及夫蛮烟瘴雨、山风海涛,可忻可愕之状,一切于书发之,故晚益苍古雄秀,变化莫测”,于此,草书作为大写意书法与大写意绘画一样在抒发文人个性精神、心灵感悟而达到自由、解脱的重要作用。。其隶书学张太平,张太平《和田大紫蓬焕芳同张昌见纸鸢韵》一诗自注中曾写道“滕县张昌,善八分,老人书弟子也,都中藏其书者,皆以为明时人” 。

三、神童张昌官至四品堪称廉吏

张昌是夏镇(原属滕县,今微山县)亓楼村人,生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娶曹州太守姚永章女为妻。张昌被选拔送入京师学府。中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授广东四会县知县,署香山县,调东莞,乾隆三十九年(1774)迁罗定直隶州知州,越二年,擢汀州府知府,以终养乞休。著有《滇南诗钞》、《宝峰山人诗钞》,《皇清书史》有传。在任职期间,兴修水利,设置常平仓,创设义田、义学,进言知府。裁减六箔塘草租,把夜逢时(夜逢时,人名,一贫寒书生)从贫穷的读书人中选拔出来。张昌性情简朴,平易近人,无拘无束,但遇到事关名分教化及利害攸关的大事,就理直气壮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如同崖岸断绝一样是非分明。史料记载:微山夏镇“碧霞元君庙"巨匾“永振天纲”、山西会馆大门上巨匾“关帝庙”三字是张昌用笤帚写成的,运河闸南祁氏节孝坊、镇北街“文昌阁”等题字皆是张昌所书。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张昌安葬其父母于“镇北新阡”(辘弯庄南),同年四月张昌因腹疾复发病故,葬于祖茔。

编后:清雍正、乾隆时期滕县知县、官至四品、廉史王尔鉴和乾隆、嘉庆时期官至四品、廉史张昌作古400多年了,但是,他们在封建社会的做人做事操守,精神永放光芒。让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尽其所能为社会贡献光和热吧。

编著:张茂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清朝属滕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新闻高级职称主任记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44201/
1
上一篇孝感公务员人数(孝感市公务员)
下一篇 乡镇机关公务员干什么(乡镇公务员做什么的)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