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妄言,只要是央企(并不是公务员,也不是教师)北上广深的近两年退休的电力,烟草,金融,铁路,两桶油,邮电退下来的都甩你三干两条街,8干9干上万的都有,当然也包括杭州,南京,珠海佛山等央企。更不要说事编及公务员了,这些退老可以甩你三干的五条街。
月入20000,年终奖50000,运气好了一个单子提成都有80000的大学室友大米,突然问我怎么备考公务员。室友是做外贸的,毕业就去了深圳,经常往返港澳,朋友圈里各种高大上。她为什么会想要放弃高薪选择体制内呢?
为什么很多非体制内家庭的孩子不去考公务员,他们是不知道公务员的好吗?他们是不是云里雾里不知道什么是好职业?我认为有大概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对公务员选拔的误解,很多父母不是体制内的人都以为公 务员是要找关系的。只有真的官 二代去考试,才真的知道公务员考试是很公平的。就像我上文提到的室友,她以前一直以为我们都是家里安排进来的。
二、对公务员工作的误解。“月4000拿到死”“没前途一眼看到头”“学门技术饿不死,学精了光速升职出任CEO年薪百万”小地方的这种环境,加上自己的见识短,很难破局。我的另外一个室友大琳子就是,她现在已经是一个集团企业的大区财务总监了,工资月入15000,但是长年出差,光租房子一个月都需要5000,再加上生活开支,也剩不了太多。更是因为长期在外,至今单身,饮食不规律,导致身体状况非常不好。
三、对体制内关系的误解。很多人认为体制内人际交往复杂,自己性子内向,不适合在体制内。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正因为体制内,给予一定的纠错机会,反而更包容,更适合各种人。
四、对个人能力的误解。谁都想当CEO,谁都想年入百万,可是更多的是普通人。相对于很多工作来讲,公务员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我们寝室现在混得最好的,是毕业就考上了珠海公务员。食堂三餐免费,公寓式宿舍,购房有单位集资房,公积金完全可以覆盖月供,工资基本上用不着。他爸爸是农行的。
大米父母是做生意的,大琳子父母是务农的。毕业7年,同寝室4个人的不同现状跟行业选择有很大关系,然而原生家庭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就业选择。
公务员并非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只是一个适合于大多数普通人的工作而已。
【云南大学文艺学研究生,未来想到珠三角工作,如何规划职业路径?】
有学生家长来信:“乐老师您好!我女儿现就读于云大文艺学专业。未来想去广东发展,不知是硕士毕业后直接就业还是继续读博,读博的话考虑到博士毕业的不容易(毕业后想去珠三角一带工作)请老师在百忙之中能够指导,谢谢!”
答:一般而言,如果不是以学术为目标且对学术兴趣不太浓厚,不太建议继续攻博。因读博的艰辛非本科和硕士可比。
云南大学文艺学硕士,从学历和专业来说,到珠三角工作可能性还是较大的,竞争力也够强,一般好单位的入职门槛都达到了,关键就看孩子的专业实力与综合实力。
文艺学硕士,其实在外界看来就是中文硕士,毕业以后的出路主要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为主。近年珠三角公务员招考较多,包括省考和市考,都可以试一试。如果能上岸,那当然相当好。鉴于珠三角地区公务员工资水平是有差距的,优先推荐深圳、广州、珠海、东莞四地。
如果公务员没机会,事业单位招考也可试一下,文艺学专业,主要的招考岗位主要是文字岗和宣传岗,事业单位需求量也不小。但事业单位的待遇可能比公务员略逊一筹。事业单位中,优先推荐高校在编辅导员岗位。目前广东高校招聘辅导员,含在编、参编和临聘三种形式。在编最好,参编也不错,临聘慎报。
第三个出路是报考央企或大型国企的文职人员。据我所知,广州的很多大型国企都会招聘文字岗和宣传岗,优先招聘名校中文专业的毕业生。云南大学是211大学和双一流高校,学历和专业是非常合适的。
如果以上出路都达不到,那只能考虑民企,主要包括一些教育类公司、网络类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等。有些大型的民企,如腾讯、阿里,都会有文化类公司,如果能进入,待遇也不错。
我有个同事她老公是珠海一有名大公司高管,工程师的阿头,博士后,年薪是四百万,他老婆干着三四千元的工作消磨时间,对比一下吧,别老说珠海工资高,高的那只是塔尖上那一小部分,比如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高管那是肯定高,但大多数打工仔都是三四千左右,加班多的有五六千吧,总之工资也是贫富悬殊那种[捂脸][捂脸][捂脸],你拿这个一万多来衡量总体平均工资就有点偏差了。
地产不行,公务员待遇会一直这样下去//@自在足球:很难说,说不定疫情结束以后也还是这样//@koalasz:暂时的而已//@自在足球:现在公务员降薪了也没那么吃香了
小海之芯考公失败后,我在深圳体制内当临时工
珠海格力终于按照劳动法,实行了“双休制”,取消了所有加班,这真是难得啊,员工都过上了公务员的休息待遇,就是不知工资能有多少,朋友们,对此,你怎么看?
我是@王哥V有话说 ,喜欢我头条的朋友,请点击,评论留言,感谢你的支持!#赣州头条# #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