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国公务员总纲

国学大师曾仕强:全世界所有豪宅命运都一样,要么在你有生之年被拍卖,要么你的后代把它卖掉!

国学大师曾仕强:全世界所有豪宅命运都一样,要么在你有生之年被拍卖,要么你的后代把它卖掉!

当年曾仕强去英国时,他发现无论城堡有多大,那里的人都会把它交给政府。起初,他认为英国人真的很慷慨,但后来曾仕强知道他们必须上交,因为税太高了,养不起。

后来在一次公开的演讲中曾仕强指出,事物的发展就好像是一个循环,从哪里开始的,最终都是要在哪里结束的。如果你是清醒之人就会明白我们的一切来于社会,最终也会归还于社会,无论是谁都保不住。”

虽然很多家资不菲的富翁,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想要将自己的别墅、财富继承给子孙、后代,意图延续自己的辉煌,但是子孙、后代往往会半路“翻船”,不仅保不住原有财富,甚至沦落到一贫如洗,流浪街头。而且国外遗产税、继承税有的国家高达50%。

这其中就有富可敌国的“商圣”胡雪岩,他有着过人的经商头脑,而且还有政治资源,背景浑厚,一时间家财万贯,风光无限。

他鼎盛时期修了一栋房子,那栋房子有十亩。他当时设计得很好,装修的豪华程度更是惊人。而且想象得更好,将来会留给他的后代。

成也靠山,败也靠山。众所周知胡雪的大靠山是左宗棠,其败落也从左宗棠的衰退开始。左宗棠和李鸿章有着极深的矛盾,随着双方明争暗斗越来越激烈,都想尽办法去击垮对手。李鸿章发现,左宗棠能为朝廷立下那么多的功劳,都有胡雪岩在后面支持,于是提出“倒左先倒胡”,要打垮左宗棠,首先打倒胡雪岩。

而胡雪岩对此尚不自觉,未做任何防御措施,不免失之大意。最后胡雪岩成了官场斗争的牺牲品,被革职抄家,他自己也在贫恨交加中抑郁而死。

有时候细细思量,这些腰缠万贯的人为什么不懂这样的简单道理?钱财如果没有开阔心胸、盛大肚量是难以驾驭的,进而可能会吞噬人的本性。如今的杭州,胡雪岩故居也只是一个景点而已!

世界上所有的财富银钱,是“非你之所有,只属你所用”而已,所以“后人收得休欢喜,更有收人在后头”,人就这样,就是不明白财富功名,连这个身体、生命,都非你之所有,只属于你所用,这个原则先要把握住。懂了这个道理,就要好好安排自己的财富,考虑如何对人类作贡献。

实际上,这也就是《易经》当中的“乐天知命,生无忧而死无惧。”当你无所求时,万物都能被你所用;当你执拗于一个恶念时,自己也会被恶念吞噬!也就是《易经》中第六十三卦,——既济卦。

既济卦卦画:既济卦的卦画为三个阴爻三个阳爻,其排列方式完全符合阳奇阴偶的规则,表示事物最终的完美形态。其卦画的排列顺序与下面的未济卦正好相反,既济卦与未济卦既互为覆卦,又互为旁通。

“既济”卦是象征成功的,,但它的最后一卦是象征未成功的“未济”卦。既济之后一步之差就到了未济,成功和失败只是一步之遥。未济之后呢?未济之后就进入下一轮循环,一切从头开始。一切都在变,都在循环中,没有完美,也没有结束。孔子说:“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简言之,从社会中获取,或早或晚必须回归社会。富贵者,往往空虚;善良者,常常不朽。功名利禄,是一场幻象,而善念正义,才是大道所归!

一切都在祸福中循环: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无止无休。功名利禄都是不断幻灭的,而持正向善的精神才是永恒的,才是正道所归。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古人与自然对话的真正意义是掌握规律,顺应自然。在某一方面来说,学通《易经》就等于掌握了宇宙规律,也的确能预测事情的未来发展。正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但是这本书有一个问题,就是阅读起来难度很大。为了能让更多人读懂这部奇书,曾仕强教授才创作了《易经真的很容易》一书深入地讲解了《易经》。

在《易经真的很容易》这本书中,曾仕强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看似深奥的易理讲解得清晰透彻。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揭开《易经》的神秘面纱,从而为现代人提供借鉴。

如果你也想追随曾仕强老师的文化步伐,想要勇敢地攀登智慧高峰,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超脱境界,那么一定不要错过这本《易经真的很容易》,它会让你见识到一个焕然一新的世界。

读懂这本书,你可以真正将易经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这才是最直接的开卷有益,它可以让你豁然开朗,轻松面对人生的各种波澜。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图片下方“看一看”入手。

易经真的很容易

外面下着雨,天气也就立刻变得阴冷起来了。无聊如我者,今天嘴欠一下,说点可能会找骂的话吧。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要求总纲,可简单概括为“三从、四德”。

三从者谓曰:在家从父,婚后从夫,夫死从子。

这里面历来有个分歧,就是对“从”字的解释。反封建、反道学的人,通常将其解释为“顺从、屈从、不能有自我意识”,以突显封建道学对女性的压制。这种解释显然有一定道,但明显是朝着有利于开展“女性解放”的方向去的,有很大的刻意和片面性。

在笔者看来,“从”在此,至少应该有两种含义同时存在。一是“顺从”,一是“在一起生活”。“从父、从夫”,当以“顺从大于在一起生活”之意为主,而“从子”,当是“在一起生活”为主。

对于有了丰富人生经验的人,哪怕是最具有先锋思想的人来说,历经沧桑之后,或许才能深刻懂得“三从”对人生、对家庭之宝贵。

四德者谓曰: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今天只聊聊妇德。在传统文化中,妇德主要指两条,一条是上面的“三从”,一条是女性的“贞操”。在此,我特别说明一下,“贞操”不等同于“贞洁”,而是大于“贞洁”,也就是说,妇德主要强调的不仅是洁身自爱,更有品德操守的意思。

我国民间有条谚语,叫着“娶坏一头亲,坏掉三代人”,说的就是女子德行操守对子女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对后辈人的影响。英国的思想家培根也说:“对一个国家影响最大的,是这个国家中的女人,因为她们主要负责养育着下一代人,也包括主要负责形成下一代人的思想与品格。”

明代思想家陈继儒曾说:“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他论述道:“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耻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与当下社会实际相结合看,我多少还是赞同陈先生之言中的一部分的。

当下社会,继续要求“女子无才”,是行不通的,也是没有道理的。但对“德育”教育的缺失,甚至于不敢旗帜鲜明地开展“妇德”教育,以及对于两性不忠的过度宽容,甚至是纵容的社会风气,则是万万要不得的!

凡事矫枉,不可过正,否则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近百年来的事实证明,一个健康正确的男女关系观,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形成健康的道德观、价值观,是多么不可以肆意妄为……

一次演讲中,曾仕强说:“全世界各种豪宅,命运都一样,最后谁都保不住。要么是在你有生之年被拍卖,要么你的后代把它卖掉,到最后绝对不是你的,因为养不起!”

 

当年,曾仕强在英国游玩时发现这里的人竟把自己的奉献给政府,起初,曾仕强还感慨道:“这英国人还真是大方!”

 

最后经过了解才知道,他们不是大方,而是迫不得已,因为养不起豪宅,付不起税钱,最后只能交给政府。

 

因此曾仕强教授就得出一个结论:“你所得到的任何东西都是来自社会,天地轮回,最后这些也会回归社会,没有人能留得住。”

 

胡雪岩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众所周知,在晚清时期,胡雪岩可谓是数一数二的大富豪,不仅如此,他还有着羡煞旁人的经商头脑,以及强大的政治背景。

 

如此之人,只能会不懂得传承,就这样,胡雪岩为了给后人留点什么,直接建造了一个10亩之大的豪宅,在里面,无论是造景,还是使用材料、家具等都是上上品。

 

但世事难料啊,枪打出头鸟,在那个混乱不堪的时代,胡雪岩被政治对手打压,最后加上他个人的骄奢淫逸,很快,胡雪岩大半辈子打下的商业帝国,就此覆灭,而他也在贫恨中而亡。

 

那极其奢华的豪宅也成了别人的嫁衣,给子孙,子孙住不下,卖又卖不掉,最后只能上交政府。若是你与时间去杭州一趟,就会发现,曾经的豪宅,已成了国家所有。

 

还有和珅,清朝时期有名的大贪官,当然,他也是17世纪的世界首富,无论是府邸,还是吃穿用度,都是别人可望不可即的。

 

但结果呢?乾隆去世后,和珅就成为了众人的眼中钉,正所谓“和珅绊倒,嘉庆吃饱”,嘉庆皇帝直接彻查和珅,并将他所贪污的钱财全部收归国库。

 

如今在走入和珅的私人府邸,它依旧是全球最贵的,但已是国家财产,也没了和坤,以及他后代的影子。

 

而最让人感到可悲的是,和珅当年风光一时,如今却在历史上留下了“第一大贪官”的“罪名”。

 

天地轮转日夜更替,世间万物皆有轮回,人事也在其中,正如《易经》中所提到的:“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

 

钱乃身外之物,无论你有多少财富,都不可能牢牢地紧握在手中,最终都会回归社会,人民,你能留给后人的唯有品等、名誉,正所谓:人生富贵一场空,利禄功名两袖风,得失何妨善念志无穷。

 

这也是《易经》要告诉我们的:“乐知天命”,若是一味执着于功名利禄,最后只能是空欢喜一场,唯有持正向善的晋升,才能更好的在这个繁杂的世界中生存下来。

 

众所周知《易经》是群经之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在这本书里面概括了宇宙规律、社会法则和人生智慧,小到一草一木,大到浩瀚宇宙的运转。

 

曾仕强教授曾有40多年的时间研读《易经》,不仅能获得重生,更成为一个国学智慧的布道者,曾仕强曾多次在《百家论坛》等节目、采访中传授易经智慧。

 

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觉得《易经》如同天书一般,难以理解,但经过曾仕强教授讲解,《易经》简单易懂,通俗明了。

 

就好比说道“亢龙有梅”,曾仕强会说:“一个人一旦走向成功,就不能骄傲自满,不然就会摔得非常惨。”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易经》,从中的收益,曾仕强用尽毕生所学创造出《易经真的很容易》,虽说曾仕强如今已驾鹤西去,但他的谆谆教诲仍留人间。

 

《易经真的很容易》一部触及婚配爱情、为人处世,从商、从政的集大成作品,它通过探秘规律,从而去避凶化吉。能够领略其中一二,便能获得释然、通透人生,它是老祖宗留下的财富!

 

不是每个人读《易经》都有曾仕强一样的天赋能成为一界大师,但对于普通人而言,能从中获得对家庭、社会、事业、人生价值观有所启发,这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用易经思维看待人生,看待世间万物,你会走得更远,更高,不读《易经》不懂人生!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易经真的很容易》

曾仕强之前说过这样一句话:差不多全世界的豪宅我都见过,命运是一样的,最后谁都保不住。你的豪宅不是你有生之年就拍卖了,就是你的子孙把它卖掉。否则就是谁都养不起,乖乖地奉献给政府。

曾仕强在一次公开的演讲中指出,事物的发展就好像是一个循环,从哪里开始的,最终都是要在哪里结束的。曾仕强问道:“如果大家将来有钱了,会不会搞一座豪宅来享受一下,恐怕都会吧”但是曾仕强又接着说道,世界上基本所有的豪宅我都见过,他们的命运都是一样的。

曾仕强表示他在英国的时候,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就是那些个贵族们建立的城堡,不管有多大,多么宏伟,在最后,都是要交到政府的手里的。这并不是说英国人有多么大方多么慷慨,他们也不愿意这么做,但是他们养不起了,最后连税都交不起,没办法了,正好交到政府交到国家手里。

这些个贵族们从国家手中买到土地,建造城堡,最后兜兜转转,土地还是回到了国家的手中。不得不说这就是一个轮回。

曾仕强还说,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商人胡雪岩,他有着过人的经商头脑,而且还有政治资源,背景浑厚,一时间家财万贯,风光无限。

钱太多了,于是胡雪岩便着手修建了一所大宅子,有多大呢?十亩地那么大,不可谓不气派,当时这个宅子是胡雪岩一手设计的,装修的豪华程度,比现在的五星级酒店都要好,当时他已经想好了,把宅子留给自己的子孙后辈,世代相传。

然而想法是美好的,当时胡雪岩最大的靠山就是左宗棠,李鸿章是左宗棠的政敌,为了搞垮左宗棠,胡雪岩就成为了李鸿章的第一个目标,李鸿章搞断了胡雪岩的经济链,再加上胡雪岩经商多年,也得罪了不杀人,于是出现了墙倒众人推的场面。

最终胡雪岩被革职抄家,没收家产,走向衰败,胡雪岩也是抑郁而终。

曾仕强教授说得十分简单透彻,一切来自于社会的东西,都将回归到社会,谁也保不住,就好像大树,破土而出,吸取养分,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开枝散叶,最终还是要落叶归根。

这就是《易经》上讲的因果循环的道理,不仅仅是世间的万物,天地轮转,日月交替,四季变换,如此循环往复,包括人事也是如此。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就像是人这一辈子,你赤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不管你会有多少财富,多少豪车,这一切都只是暂时归你所有而已,到头来你还是什么都带不走。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福祸亦是如此,人要永远心存善念,切不可有害人之心。《易经》上说: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离不开阴阳调和,人们必须遵循阴阳发展的规律,不然到头来都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曾仕强说:“‘人生难得,中土难逢。’金木水火土,土居中,所以我们也把中国叫作中土。你们看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达摩都不是出生在中国,但是都到中土来为我们服务,给我们帮忙,所以我们不要忘记中土的可贵,不要忘记中华文化的精髓《易经》。”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但是这本书有一个问题,就是阅读起来难度很大。所以为了能让更多人读懂这部奇书,曾仕强教授才创作了《易经真的很容易》一书深入地讲解了《易经》。

曾仕强教授一辈子都在研究《易经》,他用这部奇书中的思想规范修行自身,也用这部书中的智慧教化众人。而现代人研读易经的真正价值,正是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这部书毕竟过于晦涩古老,很多人看一辈子也看不到什么门道,这样学易经是毫无意义的。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几千年来《易经》流传时间之广,但是语言相对晦涩,他的解释无疑成了历代文人学者所孜孜以求的目标。 

《易经》虽然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读物,但是其中的一些内容,很是拗口,让人不甚其解,曾仕强为了能够让人们可以更好的阅读《易经》,掌握其中内容,不让自己的毕生所学就此流失,专门写作了一本《易经真的很容易》,能让更多的人认识《易经》并从中受益。

没想到,让人觉得晦涩难懂的《易经》,经过曾仕强的讲解,竟然变得通俗易懂起来。曾仕强研究了多年的《易经》,他又深睹人世间的情理事故,把人性看得很透彻,往往他可以把《易经》中的道理,与我们日常的生活联系起来,这也来听众听了之后,大受启发。

如果你也喜欢曾仕强的国学经典,不妨看一看这本《易经真的很容易》。点击下方链接即可了解购买。里面包含着天地宇宙的奥秘,以及人情机理生存福祸的规律,相信你读了一定能有所收获!

国学大师曾仕强在央视百家讲坛中说了一句话:要记住,全世界所有豪宅命运都一样,谁都保不住!

听众一脸茫然之时,他解释道:你们看看,几乎世界上所有的豪宅,它们的命运都是一样的,最终没有留到最后,你的豪宅要么在你有生之年被拍卖,要么你的后代就会把它卖掉。否则,谁都养不起,乖乖地奉献给公家。

曾仕强有过一段英国生活经验,他发现一个现象,当地人无论自己的城堡有多大,多豪华,最终都会把它交给政府。刚开始他不理解,以为英国人比较大度,后来才了解到,不是他们不想自己占有,而是占有的成本太高了,要交很高的税,大多数人都养不起,不得不把它贡献出去。

因此他提出一个建议:如果你是清醒之人就会明白我们的一切来于社会,最终也会归还与社会,无论是谁都保不住。

他这番话并非没有道理,历史上的事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沈万三、和珅、胡雪岩、李鸿章,这些人物在当时可都是富可敌国的,影响力也是不可一世的存在,但结果都不好,沈万三即便聪明到资助钱粮支持皇帝修建楼宇,但结果自己性命都保不住。李鸿章的问题出现在后代,后代没有一个有能力的,把他的家产败光后流落街头。

和珅也是类似的结果,他的府邸恭王府,现在是5A级旅游景区,里面的豪华奢侈程度,让人难以想像,占地也达到了6公顷!

胡雪岩故居,没有人敢买,他的子孙也不敢住进去,只能做一个公家的景点,甚至皇家的圆明园、故宫都成为百姓的文化场所

这应了一句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除了自身,世间没有什么你是可以带走的。

曾仕强作为一代国学大师,深知人世间的大智慧,来于哪里归于哪里,终其一生也无法将其留在身边,这也是国学巅峰《易经》中讲述的“万物循环”,世界上的万物都有轮回,人生是这样,天地也是这样,日月交替,阴晴圆缺。

对于世间万物,人只是很渺小的一部分,圣贤孔子也说:“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未济意就是《易经》中六十四卦最后一卦“未济卦”,意思就是世间是无穷无尽的,如今宇宙的边缘有多大,人类也没有搞清楚,但人类会永远的进步,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

“未济”,大体就是这个意思:永远没有边界,永远有做不完的,没有尽头,没有结束,即便有,也只是一个重新的开始,也就是轮回。

因此说,无论你现在的房子有多豪华,你身上有多少财产,你这一生可以无忧无虑,但要子子孙孙都这样,那是做不到的,所谓风水轮流转,如果你接受了这样的认知,那你一世就活得坦然,如果你硬不服气,那到头来你的富贵执念只是一场空。

像这样的道理,在《易经》中比比皆是,曾仕强也曾经说过:“你越早读《易经》,受用的时间就会越长。我自己就是很晚才读,39岁的时候搞得焦头烂额、无路可走了,但是我也没想到自杀,只是心想“完了,这命怎么活呢?后来我就开始读《易经》,读了之后,心病也没有了,心态一调整,所有的事情,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人生难得,《易经》中蕴含的世间智慧,也只有熟读《易经》的人能够领悟,金木水火土,土居中,所以我们也把中国叫作中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离不开一代代人的继承与创造,《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

很多朋友虽然知道《易经》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如何入门,无从下手,因此曾仕强都把用自己毕生所学,写成一本《易经真的很容易》,就是为了拉近《易经》与普通人的距离,深入浅出地将《易经》的智慧传递给大家,体现出曾老满满的诚意和善念。

书如其名《易经真的很容易》,跟着仕教授学习《易经》真的会很容易,全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易经的智慧,直到完全理解其中卦象的奥秘。只要你沉下心,耐心理解,一定受益匪浅。

如果你也想学习#易经的智慧#,那《易经真的很容易》这本书将是你的不二之选,不到一顿饭钱,喜欢的朋友请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易经真的很容易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战事的失利,深刻激发了魏源的爱国激情,直接参与了禁烟和抵抗外国侵略的运动。通过鸦片战争,魏源清醒地认识到,在当时世界潮流下,中国本土的文化已经不足以支持中国的发展,于是提倡向西方学习,研宄各国情况,了解西方国家历史、地理、法律等知识,特别是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改变清王朝军事落后的状况。

在英国侵略者入侵中国的时候,清王朝统治阶级根本不了解“夷情”。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写到:“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即了解“夷情”,帮助人们学习“长技”,以抵御外侮,振奋国威。所谓“长技”是指“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一、《海国图志》的三个版本

《海国图志》有三个版本,即50卷本、60卷本和最后定稿的100卷本。

1842年12月,《海国图志》初刊50卷本,约57万字,有地图23幅,保留了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原文,侧重于对海国夷情的一般介绍。

1847年,50卷本扩充为60卷本,60余万字,“西洋技艺”从1卷增加到8卷,增加了对海外各国的情况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介绍。

1852年,再增加到100卷本,约88万字,有地图75幅、西洋技艺图57页、地球天文合论图7幅,涉及到海外各国的政治体制等内容。

《海国图志》100卷本的主要内容分为六个部分,体现“制夷”“悉夷”和“师夷”,是魏源在整理编辑《海国图志》过程中认识到西方国家并非都是野蛮国家,而是有值得正视和肯定的方面,进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第一部分《筹海篇》2卷,是全书的总纲。从“议守”“议战”“议款”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如何抵御西方列强侵略,总结了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应敌的策略。

第二部分《图集》2卷,有《海国沿革图》《地球正背面图》和世界各大洲分国地图75幅。这是当时中国最为科学的地图,有力地打破了传统的“中国是天下的中心”的观念。

第三部分《地志》66卷,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政治制度、军事活动、经济贸易、物产矿藏、宗教信仰、民俗风化等情况。《国地总论》3卷,介绍了全球地理。附有《西洋南洋各国教门表》《中西历法异同表》《中西纪年通表》等3表。

第四部分《筹海总论》4卷,辑录了关于沿海情形、筹海方法和论说。《夷情备采》3卷,林则徐组织翻译的国外情报资料《澳门月报》《华夷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

第五部分《西洋技艺》12卷,介绍了西洋火轮船、火炮、水雷、炮台、望远镜的制作和用法,附有设计样式图和分解立体图。

第六部分《地球天文合论》5卷,介绍了地球的运动、经纬度、时区的划分、四季寒暑的成因、日心说、各种天文现象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海国图志》有别于其他世界历史地理书,魏源在全书中贯穿了自己的主张和思想,著述《筹海篇》2卷和《筹海总论》4卷,并将《筹海篇》放在了全书的首页。

《筹海篇》体现了魏源抵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筹海总论》则收录了当时有关海防的各种建议,以及破除传统观念中的中国处于世界中心位置的中国中心主义的世界观等等。

这些认识和主张基于魏源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应该正视和诸多肯定的方面,甚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中国,近代的国际形势己经处于世界各国独立并存的局面。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魏源指出应该防范于未然,要“制夷”必先悉“夷情”,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思想。

乾隆皇帝17个儿子,成材率不高

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男,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乾隆帝在位期间,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但闭关锁国政策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皇长子,永璜,乾隆十三年(1748年),因孝贤纯皇后祭礼时,不懂礼数,受到乾隆帝责备。乾隆十五年庚午(公元1750年)三月十五日申刻,忧惧而终,年仅23岁。追封定亲王。

皇次子:永琏,母孝贤纯皇后。雍正帝赐名,隐示承宗器之意,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乾隆三年(1738年)薨,册赠皇太子,谥端慧。

皇三子:永璋,乾隆十三年(1748年),孝贤纯皇后祭礼上,缺失礼数,受到乾隆严责。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年)四月封郡王,七月十六日辰刻去世,年仅二十六岁。

皇四子:永珹,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允裪后,降袭履郡王。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丁酉二月二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以亲王礼葬。

皇五子,永琪,《还珠格格》男主角,封荣亲王,母愉贵妃,三十一年(1766年)薨,年二十六。

皇六子:永瑢,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继慎靖郡王允禧,封贝勒,管理内务府、充《四库全书》玉牒馆总裁、监管钦天监事务。三十七年(1772)年,晋质郡王。五十四年(1789),晋封质亲王。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去世,时年四十八岁。

皇七子:永琮,乾隆欲立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殇,年二岁。

皇八子:永璇,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三月,初封多罗仪郡王。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晋封和硕仪亲王,命总理吏部事,清除和珅党羽。二月自请罢管部务;嘉庆七年(1802年)十二月,以功劳加给其一子贝子爵位;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以禁中制贼功,开复所有处分;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十月,以王属尊行,免宴见行叩拜礼。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月初七日薨,年八十七,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子。

皇九子,未命名,幼殇。

皇十子,未命名(1751-1753)幼殇,未封。

皇十一子:永瑆,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一月封和硕成亲王。嘉庆四年(1799年),在军机处行走。道光三年(1823年)三月三十日午时薨,年七十二,谥曰哲。作为清朝著名书法家,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列“乾隆四家”。著有《听雨屋集》《诒晋斋集》《仓龙集》。

皇十二子:永璂,乾隆三十六年,负责编纂《御制满蒙文鉴》总纲。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去世。

皇十三子:永璟,幼殇,未封。

皇十四子,永璐,幼殇,未封。

皇十五子,永琰(1760-1820),即嘉庆帝。

皇十六子,未命名,幼殇。

皇十七子,永璘,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晋封贝勒。嘉庆五年(1800年)仁宗亲政,封其为庆郡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晋封庆亲王,不久去世,时年55岁。

#乾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44102/
1
上一篇公务员语句表达技巧(公务员考试语言理解与表达如何提升)
下一篇 国统局公务员(国家局是公务员吗)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