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成分享】失作文者失公考,得作文者得天下。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而实践证明。综合应用能力B类考试中,作文几乎为常考题型,设置在最后一题,150分的满分,作文分值一般为50-60分。分值如此之高,让人不可忽视,必须重视。但很多同学常因为作文不会写、时间分配不合理等因素在作文上失分严重,由此与心仪的岗位失之交臂。
写好作文是所有考生的目标,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松写完作文,写好作文更难了。很多学员无从下笔,模拟考试中空白卷也常见,每每看到这样的情况总让人觉得可惜。究其原因在于没有用上技巧,加之日常积累不够,素材匮乏。因此,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容易上手的方法,希望能够到正在备考的你。
结合材料找点写作观点至关重要。综合应用能力B类考试的作文材料较短,通常只有500-800字左右,少者一百来字也有之,但同学们要记住,材料虽短,只要紧紧结合题干和材料一定可以得出写作的观点。我们来看一道试题:“请参考给定的材料,结合实际,围绕“成功焦虑”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具体材料我简单概括。共两段材料,第一段材料讲述屠呦呦不图名利,潜心医药卫生事业,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取得惠及世人的成果。第二段讲述一项调查的结果显示当前多数青年有成功焦虑,成功被披上功利的外衣,成为金钱、名望和地位的代名词,生活节奏变得很快,幸福感消失(材料到此结束)。仔细研读题干和材料,题干明确指出围绕“成功焦虑”这一话题去写,由此明确写作大方向——远离成功焦虑。大方向确定了,再认真思考材料提示便可得出分论点,屠呦呦的成功在于不图名利,由此可以得出论点一:摆脱成功焦虑需要淡薄名利。同时,第二段提及陷入成功焦虑会让生活节奏变快,幸福感消失可以得出论点二:远离成功焦虑需要在快慢之间找到平衡,或者远离成功焦虑拥方可拥有幸福。(只要结合材料可得出的论点均可)。
丰富的论据支撑是获得高分的关键。找观点是第一步,如何丰富、有效地论证是第二步,很多时候一类文与二类文的区分不在观点,而在论证、论据。这就需要同学们不要只局限于抄材料,应该结合更多的素材写,素材积累要体现出高度,例如围绕成功焦虑这一话题可以写写慢生活、羊群效应、人文关怀等等。建议事例与道理相结合,日常加强事例、古诗词、名言等的积累。#事业单位招聘#
2022国考成绩出了,上岸的抓紧烫西装准备面试,没上岸的大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俗话说国考陪考,省考上岸,大多数公务员都是省考上岸的,包括我也是,最关键的是总结!总结考场上犯了哪些错,时间是不是没有分配好,哪些模块还需要补强,见证到考场人山人海的竞争才能激发我们前进的动力啊!!毕竟真实的考场才是总结经验最好的地方,实践出真知!各位谨记!#2022国考#
世上就没有你想的那种公平,当你在肚子里时就分男女的不公平。在学校有分数高低不公平。当年分配工作时爭着去企业工资高。当公务员脸就长了。现在说心不平了,好事全你的了,这公平了吗?
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疫情零星分布,为国考面试组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近日,2022年国考招录人数最多的税务系统面试公告频频发出,寓意着税务系统的面试即将拉开帷幕!从各省税务部门官方公告明显可以看出,这次的面试组织工作经过了深思熟虑,国家税务总局给各省税务部门放开了权限,允许各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组织面试,可谓是非常人性化。不知道各位考生准备好了没有?希望大家考个好成绩,如愿上岸税务部门!
分管领导的女儿连续考了三年公务员都没考上,年纪越大感觉考试的压力就越大。
地方公务员报名正在进行中,这位分管领导又在动员其女儿报考公务员,在如何选择岗位、如何备考上也是虚心请教办公室几个年轻人。对于分管领导女儿公考的事,科长也是非常热心,亲自统计了近几年全市公务员报名情况的人数,建议分管领导女儿报考有岗位限制条件且非市区的公务员,报考人数少上岸机率就大。几次公考失败的经历,分管领导对其女儿选择公务员岗位也是非常慎重,本地公务员报名已经启动将近一周时间了,但至今还在观望岗位的报考人数。
对于公考报名人数,每年都是变动的,分管领导的女儿可以报考的岗位,今年报考的人数仍然很多,报考比例基本上都在1比10以上,如何成功上岸,选岗是第一步,笔试成绩考高分也是关键。
对于女儿的就业,这位分管领导也是操碎了心,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编制的岗位仍然被看成是最理想的工作,凡进必考的制度让“拼爹”的时代已经过时了,大家都处在同一起跑线线上,笔试过不了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也是无缘公务员岗位。
看到就业形势的严峻,这位分管领导每天都来办公室跟几个年轻人讨论公考的事,这也让几个年轻人倍受领导的尊重,不仅是“礼贤下士”,分管领导还主动让科长与其女儿亲自交流下谈谈公考体会,传授下经验。作为下属领导这么给面子恐怕机会也不多。
事说体制感言:无论是谁,为了自家的事,大家都是拼了。作为父母,儿女长大了最操心的事就是就业,没有稳定的工作不仅影响找对象,连做家长的晚年都不会幸福。分管领导作为90年代大学本科生,大学一毕业就分配工作,没有公考的经历。现在,每年都有将近千万大学生毕业找工作,人人都想找进体制内工作,公考跟高考差不多了,成了大家比较公认公平的考试,只要有能力,笔试成绩遥遥领先,面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还是可以得到较好的成绩,这是多数没有背景想进体制最便捷的通道。#职场微头条# #话说职场#
我国包分配的两类大学,考上相当于拿了“铁饭碗”,学生可多关注
第一类:师范类型学校,定向师范招生
和其他工作相比,教师类工作很稳定,福利待遇不错,尤其是这几年一直提倡教师的工资不能低于公务员。伴随着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国家教育方面进行了相应改革,教师工资待遇提升了不少。
师范类院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深受大家爱戴,师范类大学有两类招生,是直接分配工作的,教育部门直属的6所师范类公费师范生招生,一旦被录取要签订合同,不仅享受国家政策,毕业后也直接分配工作。
一旦签署了合同就要严格履行,要在某个地区任教6年,对从事教育的学生来说,选择师范类专业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应届公费师范生入岗,不用参加考试,直接拿到铁饭碗工作。
现阶段备受大家关心的是公费师范生和定向师范生,毕业后直接上岗,直接从事教育工作,只是所在地区可能交通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第二类:军校类学校,审核相当严格
军校是各大类院校中很特殊的一种,学生和家长对军校了解比较少,不知道如何填报军校,目前我国军校一共有40多所,都是提前进行招生,招考人数特别少,招生条件很严格,审核很严格。
不仅学生要高考成绩达标,身体素质要合格,视力同样是有所要求的,检查完身体后,要对学生和家庭背景进行审核,如果某个学生有过记大过处分,或家长有过坐牢的历史,那么基本上和军校无缘。
我国军校里,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国防科技大学,他是既是一所985,又是军校,它的工科专业很强,每一年招生人数只有1000多人,招考条件很严格,审核通过后,进入到大学就会享受补贴学费和生活费的政策。
毕业后直接安排工作被称为金饭碗,有些学生可能对考军校有兴趣,一定要看一下自己条件是否符合,还要提前关注报考信息谨防错过。
这两类大学都是提前招生,学校毕业后包分配工作,被称之为铁饭碗,对这两类学校感兴趣的可以提前进行关注。
什么学历更容易考上公务员?答案绝对出乎你的意料。
一年一度的省考落下帷幕,经历了笔试、面试、体检、政审,今年的上岸的幸运儿们都在等待最后的分配时刻。
“某某家的孩子985高校毕业的,学习成绩特好,怎么今年又没考上!看来公务员还是真难考。”
身边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为什么985毕业的高材生都考不上呢?什么学历更容易上岸呢?
数据最有说服力,无论你是否认可,考上公务员最多的人,是那些毕业五年之内二本学校毕业的考生。
五年之内这个就不用多说了,超过五年的毕业生大多数都成家了,放下书本太久,再想安心学习很难,考不上可以理解,打铁要趁热嘛!
为什么二本考生更容易考上呢?他们不就是一群平平无奇的人吗?
总结了一下,主要有这几点原因。
第一,二本考生报考基数大,在大学生群体中,二本学校的数量远超一本,学生多,考生也多,考上的人自然就多。
第二,不同于985、211的高材生,二本学生在人才市场是很受冷落的,不是他们不想在体制外闯一闯,实在是因为天然受到歧视,毫无竞争优势,闯不出什么名堂。
第三,二本毕业的学生通常都没有一技之长,三本甚至大专的毕业生在学校里是学到了一定技术的,而二本的学生学的全是综合知识,大学四年就挣了一个学位证,真本事很少有人学会,为了不失业,不得不考公。
因为以上几点因素,这群普普通通的二本学生反而能较早的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残酷性,他们没有高材生的骄傲,眼界又比本三的学生要高,所以他们成了考公大军里最努力的那群人,甚至在国家部委、省直单位的录取人员中他们都占了极大的比例。
记得一位高中老师曾说过,今后班上最有出息的人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些人,当然也不会是成绩最差的那些人,真正混得最好的是夹在中间,普普通通的这群人,不信,走着瞧。
现在看来,这句话倒是有几分道理,您觉得这位老师说的对吗?欢迎留言评论。
#公考# #体制内# #职场# #职场干货# #职场众生相# #职场感悟# #职场直言# #直言职场#
今年公考最大的新闻应该就是北大物理系博士王梦珍,成功考取北京市朝阳区酒仙街道的城管执法岗位了。
这样的事情让我们想了很多,首先就是专业不对口,国家培养个物理系博士不去从事专业,是培养专业人才过剩,高校学习专业学生分配不均,还是就业岗位不适合,还是她就想留在北京,而北京又没有能让她从事的专业岗位呢?
国家培养一个博士,或者说她自己就读一个专业到博士,需要占用她人生可以工作的最少一半时间,付出多少时间和经历可想而知。
人才的运用,潜能的发挥,都应该是合理化和最大化,就像我们单位改革的时候,我曾经谈过的一个问题一样,我说,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00人的编制还是200人,只是把唱歌的改成跳舞的,跳舞的改成演话剧的,每个人都不是发挥她的强项,她的工作能做好么?
我感觉国家对专业人才,还是应该采取分配的政策,该去大西北就去大西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一个名校的博士,无论国家,还是家庭,几十年的培养付出的金钱物力人力都是可想而知的,能读到博士都是学霸,步入社会,也一样会成为社会的精英。
我们不是瞧不起城管的职业,是感觉,她应该可以发挥她更大的优势,按照她的履历,她应该可以在她专业领域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说现在公务员考试非常公平,很多经历过的人都评论区留言支持,也有一部分人持反对意见,说面试水很深。我不知道他们有过什么样境遇?有没有亲自经历过公务员考试?去年我女儿报考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虽然一波三折,中间也疑神疑鬼,胡乱猜测。但最终结果告诉我,确实非常公平,没有一丝丝的暗箱操作。如果出现意外,可能是运气不好,正常水平没有发挥出来,或者面试官不喜欢自己的风格。至于说人为操作考试结果,根本不可能!
我对孩子说,你考上公务员是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必须感谢党和政府。回想当年我师专毕业,那时候一心不想当老师,想去乡政府上班,因为没有背景,被分配到乡下中学任教。当年一起毕业的同班同学,根据背景,有留在市里的,有留在县城的;有的在市里重点学校,有的在市直机关。而大多数同学和我一样,一直献身乡村教育,安贫乐道!其实当时我在班里成绩名列前茅,奈何没有考试途径啊!后来有了公务员考试,还特意规定教师不得报考;当允许老师报考时,我的年龄又超了!
真为女儿生在这个时代庆幸,没有任何背景也可以通过自己努力选择想要的生活!#驻马店头条# 图片来自头条图库,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