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农民找回失去的土地,工人找回主人翁,公务员找回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学生找回学习的快乐,老师找回灵魂,医生找回医德,商人找回济世精神,……这个社会才能更美好!
都说发挥主人翁的意识。可是在体制内工作的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呢?多数都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那些年龄到了,晋升也无望了的更是求轻松上岸了。
只有自己做生意,自己跟自己打工的人,才能说每天在发挥主人翁的意识。他们只要赚到了钱,身体累也不觉得累了,饿也不觉得饿了。如果忙碌了一天仍旧没有生意,没有收获,整个人都身心俱疲。所以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很重要。
特别是这两年的疫情,很多实体店都受到了影响,对于个体户来说意味着亏损。即使你底子再厚,也不经亏啊。有的公司一直经营的好好的,哦,碰到了疫情,说关门就关门了。所以即使曾经是大老板,日子一样过得很焦虑。
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要考公务员事业编,都想削尖脑壳挤到体制内的原因吧。这两年的疫情尤其凸显出了体制内的工作优势和抗风险的能力。体制内的人旱涝保收,稳妥妥的。要说压力,现在哪一行没有压力呢?再说了体制内的工作压力哪有自己开店的或者打工的人压力大呢?前者只是工作压力,后面两种是生存压力。生存压力啊,你想想有多大吧。
有人说,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应当是批判而不愤世嫉俗,好奇而不受蒙蔽,开放而不被操纵。谈谈你的理解?
【审题】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中的态度观点类题目,题目给出一个对待生活的态度,要求我们谈谈对这种态度的理解,则考生需要将此态度进行深入剖析,之后再给出自己的具体做法即可。具体如何思考,我们需要结合题干信息进一步分析:
审题点1:“有人说,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应当是批判而不愤世嫉俗,好奇而不受蒙蔽,开放而不被操纵”
这句话给出要讨论的观点,观点分为三部分:“批判而不愤世嫉俗”指的是对待生活当中一些不公平或者是不好的现象时,我们应该站出来进行批判,但如果只是单纯的发泄没有任何意义,需要反思提升;“好奇而不受蒙蔽”指的是应该一直保持一颗对待生活的好奇之心,但是也要拥有自己的思考防止被骗;“开放而不被操纵”指的是对待生活应当包容,但是却不被他人指使,要有自己的底线。这三句话说了三个不同的维度,都非常有道理。
审题点2:“谈谈你的理解”
这句话给出作答要求,让我们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属于典型的综合分析问法,可以按照“提观点——重分析——抓落实”的思路进行整体作答布局。这句话本身说的非常有道理,所以在提观点阶段可以直接表态支持;在重分析阶段可结合审题点1中的内容将题干中的三个观点进行详细剖析,论述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三句话的,在论证的过程当中,除了道理论证,还可以增加正反论证、举例论证,使得论证内容更加的丰富生动。在抓落实阶段可结合自身说说自己将如何对待生活。
因此本题的解答思路为:提出观点——分析论证——加强落实。
【解析示例】
我认为题目中论述的对待生活的态度非常正确,每句话都有其现实意义,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第一,批判而不愤世嫉俗,指的是遇到一些不公平或是不好的社会现象时,我们应当拥有主人翁意识,能够认真思考其原因并进行强烈批判,督促改进不良现象。但是,如果只是单纯愤世嫉俗地发牢骚却不可取,这不但改变不了现状,而且会让自己变得消极。就如现在一些年轻人自以为自己代表着正义,在网络上充当“键盘侠”、“杠精”,从道德的高位对任何自己看不顺眼的事情进行批判,但是却缺少换位思考、共情能力,只能让社会风气更加浮躁,更加充满戾气。
第二,好奇而不受蒙蔽,指的是我们应当永葆好奇之心,用好奇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情,这样可以发现真相提升自我。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判断,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样很容易被他人蒙蔽。就比如牛顿对落下的苹果非常好奇,正是这份好奇心促使他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最终发现万有定律。如果他在好奇时,只是简单听从当时社会上人们对于苹果落地的解释的话,就会被其蒙蔽,永远无法探寻出真理。
第三,开放而不被操纵,指的是对待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或对待他人应当用开放包容的态度,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加开阔,才能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但这个过程当中也要注意不被他人指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守住自己的底线,只有这样才能够拥有更加独立的自我。就像我们国家虽然很早就实行了改革开放,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并没有被西方国家牵着走,始终牢记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自己的发展步骤一步一步走出了今天的成绩。
因此,我在生活当中也会拥有批判、好奇、开放的品质。其一,认真思考。遇到问题或看到不良的社会现象时,我会先冷静思考,多方求证,不被别人带节奏。其二,宽以待人。面对工作中同事出现的小错误,或是群众对我们的不理解,我都会用一颗宽容之心理性地看待,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其三,坚守底线。我会遵纪守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认真履职,做合格的党的干部。其四,敢于批判。面对不公平现象,我会拥有批判精神据理力争,为扭转社会风气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主人公的经历值得尊敬,也让很多人羡慕,因为只有工作稳定了生活才稳定。身边也有干到退休的,但大多数都是公务员或国企。
英国报姐中英文化自由撰稿人 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世界最强打工人!92岁老奶奶在同一家公司任职66年:上班让我快乐
必须为主人翁点赞,博士就应该去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助力大国崛起,而不是都去考公务员。
非凡十年·讲述丨愿做祖国江河里的一朵浪花
国人过日子,一般都会有长远打算,不仅想到自己,还想到儿子、孙子。
围观一长辈的闲话家常:她一些如今已“出人头地”的学生,特别是混Z界的那波,连孙子的房子都给买好了。
当然,平头百姓,为儿子买房,为孙子攒钱的也不在少数。
正因为如此,国人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自己过日子,时时刻刻想着儿孙,这就是我们。
绝大多数人就业,罕见能在一个企业一呆待一辈子的。只要能跳槽,肯定跳槽。除了做公务员和在大型国企就业之外,很少见在一个地方待时间很长的,所有的单位,都是他们临时凑合的所在。
经商的,立足短平快,捞钱就讲一个速度;投资炒股的,绝少靠股票生息的,无非是抄,D,投机;C房也是一样,如果短时间内不能获利,那些借钱,加杠杆大炒特炒的人,就会挤到天台上去了。
学者按道理该追求一点万世名吧?否,能追风眼前获利最好,为了能得一个芝麻头衔,廉价卖了灵魂,也在所不惜。
那些特别会替子孙打算的人,在儿孙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过程中,个个都是临时的过客心态。他们喜欢琢磨“优胜劣汰”竞相给老师送礼,为的是让自家的孩子别受气。但没有想到过要改善学校的环境,改善学校的风气,更没有想过他们的送礼,会让学校的风气变得越来越坏。
即使坏了,也是害后面的人,反正咱家的孩子几年就走人了,管他呢。
教育变得越来越不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这些具有长远打算的家长们共谋的结果,他们越是考虑自家孩子的长远,就越让孩子过一种“临时性”的生活。如果学校里的老师欺负了人,食堂的饭菜有了问题,十个家长保险有九个不希望自家孩子出头维权。
大家都是过客,忍两年,就过去了。
从牙缝里省钱也要给孩子买房的家长们,当然都是考虑孩子的长远,但是,几乎没有人在意自家的房产其实只有几十年的产权。有人争取,30年到期的房产得以无偿续约,当然大家都高兴。七十年的怎么样,反正又没到时间,到时间再说呗。
过着“临时性”生活的人们,没有任何的主人翁意识。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家的孩子,好像什么也不是自己的。所以,除了自己家屋里那个方寸之地,此外他们什么都不在乎,也在乎不了。
有时候感觉,不知道这个世界谁活着比较踏实,好像都人心惶惶的,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有权的,有钱的,跟芸芸众生一样,其实都是屌丝,无法预期未来的屌丝。
北大现在的校长朱建华先生讲了一个故事:漂亮国的麦克阿瑟将军,退役之后到哥伦比亚大学做校长,对学校的教授说,教授是学校的雇员。
教授对他说,你才是学校的雇员,而我就是哥伦比亚大学。
说回我们这里,大学教授、哪怕是名教授、是两院院士,大家都会认为自己就是大学本身吗?
很显然,我们过着临时性的生活,也是该着了。
#头号周刊#
水涨船高而已,就像一线城市里面的公务员,人人都很羡慕,但是如果夫妻双方都是公务员的话,而且职位都差不多,都是个小干部一类的,那就整日的吵吵闹闹,互相谁也不服气谁?如果是南方公务员,女方在企业里或者是下岗工人,没有工作,那么这个家庭可能就比较鹭港,适合洋溢着欢声笑语
再换一个条件,如果男方没有稳定工作,很普通的一个人,女方是高干子弟,加行政史公务员,那么又是另外一种景象,可能也会很鹭港,但是鹭港的不太正常,子女留下一些阴影,认为世界本来就该这样
我认为本篇文章的男主人公总体来说不太成熟,或者更直接的说不够强大,他就是看中了女博士的蒲套房子,然后又不想寄人篱下,所以就投入到另外一个家境普通的女孩子,再说颜值什么的就是一种托词,毕竟那个女博士,也很漂亮,也有品位那种亲切的,让人不能拒绝的,其实就是一种高高在上,一般人很难销售的,也很难驾驭。
好多视频删掉了,不知道为什么,顶起来吧
法律人大吴法律行业从业者#山东多名防疫人员与居民发生冲突#,显然这不是互殴,而是殴打,根据官方通报,街道下的社区防疫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发生冲突,并实施拖拽、殴打行为,涉案7人已经被行政拘留,这是一种治安处罚。
正常六点下班,领导17:55在群里发消息“18:30开会”,我该怎么办?
而往往这种时候,一般人都是三种状态:
一般人:我的天哪,今天又要加班,然后回复“好的”,是内心里千万次询问“有什么下班边界清晰的工作吗”,并到会议室和朋友私下吐槽。
任性人:视而不见,还是一如常态正常打卡下班,手机调成关机,无论电话如何轰炸,始终不理,直到九点才给领导回信息手机没电了,没看到信息。
聪明人:就是秒回信息,积极地参与到开会大军里去,并说“看来今晚要加班了,还好今天没约人”,然后去询问领导会议相关内容,看看能否尽量减少会议的时间。
其实,此前《奇葩说》就专门针对“下班后工作信息该不该回”的情况展开了辩题,就连蔡康永的观念里都是如果他没有及时回信息而耽误到别人的工作会不忍心,站在“该回”的那一方,确实让我很诧异,毕竟他是聪明人想想也在意料之中。
更让我诧异的是,最近脉脉发的一份报告显示,竟然有超过一半的职场人认为,就算下班后同样应该做到“秒回工作信息”,足以可见在职场中的人大多都是有“上进心的”,因为正常18:00下班,没有上进心的会在17:59就站在打卡机旁,准备随时“跑路”。
其实对于这个“下班边界清晰的工作”,现实中是少之又少的,要么普遍的特点是工资不高、发展前景不大,要么就是公务员、国企这样的单位,如果是私企你想谋得一份好的前途和工资,那么回信息其实不是一个“必须事件”,而是一个“常态”。#半数人认为下班也该秒回工作信息#
面对要加班开会、下班领导发信息的情况,或许会有人劝你“正面刚”,但是在我看来,对于一个打工人来说,最完美的结果应该是“你不用加班,但是领导还觉得你愿意加班”。
在职场中却没有那么多的随心所欲和理所当然,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无底线地去接受,也不是无脑的拒绝,应该看情况去应对,这才一个成熟职场人该做的,你仔细发现身边的升职快的员工,都是那些下班也在秒回工作信息的职场人,因为他们具有公司主人翁的意识,有做老板的潜质,升职加薪也会如期而至,越努力越幸运。
在莫泊桑先生的短篇小说《一家人》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还有几个在办公室辛劳了一天,已经疲惫不堪的男士,脸色蜡黄,躬腰缩背,因为长年伏案工作,看上去一个肩膀有点高。从他们焦虑不安、愁眉不展的面孔,就知道他们家庭生活中烦恼重重,经常手头拮据,昔日的希望已经注定成为泡影。他们全都属于那支落魄潦倒的穷鬼的大军,在巴黎周边近乎垃圾场的田野上,用石膏板搭起的单薄的房子里过着枯燥乏味的日子,门外的一小块花坛就算是他们的花园了”。这一段是描写像小说的主人公公务员卡拉旺先生那一类人的,不能说完全与我的生活贴切,但确确实实与我这样的基层公务员有着太多的相像之处。
以前,长辈们说,要找一份铁饭碗的工作,说那样的工作稳定,但事实是,基层的公务员要养车、养房、养孩子、养老人,最后穷得也很稳定。小说中的这一段话触发了我的内心,让我不得已检视起自己的生活。年过三十,有稳定的工作,却仍为几千块钱的房贷绞尽脑汁。仿佛正印证了那句话:“对一些人而言,活着真的会耗尽他们所有的力气”。尽管我很努力地生活,最终也只不过在温饱这条可怜而晦暗的线条周围浮动,任何起色都没有。
这篇小说中还有另外一段文字,同样地成为了我检视生活的标签,那一段是这样写的。“卡拉旺先生一向过着标准的公务员的生活。三十年来,他每天早上守常不变地去上班,走的是相同的路,在相同的时刻,相同的地点,看见赶去办公的相同的脸;每天晚上他循着相同的路线回家,又遇见他亲眼看着变老的相同的脸”。
有时候我们在不断地寻找着生活的目的,兴奋地想要立即为自己曾经的梦想放下一切,做一次勇敢面对生活的践行者,但当我们站起身来,脑海里面总会浮现出无数的欠款的账单,浮现出父母满身皱纹的脸,浮现出孩子们想要一个小小的玩具时祈求或者失望的表情,浮现出妻子满脸不屑以及透露出的失望的情绪,这一切都从生活的另一面不断地提醒我,我纵使成了长辈们口中拿着金饭碗的好孩子,但我仍然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这种失败不一定是碌碌无为,但一定包含了无数的无能为力。
对于有些人来说,生活可以有无数种选择,对我来说,生活的选择仿佛只有一种,其他的选择要么对我关上了门,要么我压根看不见他们。倘使我还年轻,有机会再做选择,我想我不会再羡慕公务员,也不会选择在从事这样的工作,因为,在我的生活里,被铁饭碗紧固的不只是生活,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