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公务员春节期间该不该安排值班# 其实对于异地公务员春节期间该不该安排值班这个问题,于情方面:这是一件让领导为难的事情,出于人性化考虑,领导是不会安排值班的。一般值班人员有3人,值班领导1人,值班人员2人,即使是值班表安排了异地干部,实际上还有1人是当地干部,所以至少有一名当地人员值班,并不影响值班工作。于理方面:异地公务员也理应履行值班职责,不能搞特殊化,但一般情况也是委托其他当地的同事代替值班。
很多人其实对体制内的工作有误解,我们看到的公务员光鲜的日子,其实也不一定是真光鲜
误解一:体制内人都是管理者,管人是主要工作。
结果进了体制才知道,大部分岗位,想管人?——想多了!
真实情况是:大部分普通公职人员,有若干层领导,都可以管住你。但是你没有管理对象,如果说,你的管理对象是广大老百姓,那你想错了,如果你露出一副狰狞的,管理者的面目出现在老百姓的面前,不好意思,你将吃无数个闭门羹,将被所有百姓唾弃,让你无立锥之地。
所以,体制人真实的情况是:在若干层级的领导面前,是真正的孙子!在广大老百姓面前,是永远的儿子!
其实伟人早就说过:公仆就是人民的儿子!——只是大部分人,好不容易进了“执政阶级”,不愿心甘情愿地当这个“儿子”而已
误解二:体制人自己办事方便,人脉资源很广。
真实情况是:你的亲友很可能会在一些事情上,找你帮忙。然后你很尴尬,回绝了亲友吧,自己又太跌份,太没面子。不回绝吧,自己办亲友委托的事情,真的是办不了,你没有这个权力,你一个普通公职人员,根本没有这个影响力。
但是,为了避免亲友对你失望,避免亲友误会你不愿帮忙,你只得咬牙接下来。然后,自己掏出微薄的工资,请吃饭,请喝茶,请抽烟,求爹爹,告奶奶,一尊一尊“菩萨”去拜,像龟儿子一样去求人看脸色。最后把这个事情办成了。当你自豪满满地把这个办成的结果告诉亲友时,亲友轻描淡写地回你一句:“我就知道你个瓜娃能办成,你是政府的人,办这个小事还不是举手之劳。”留给你的,只有苦笑和苦果。
更痛苦的是:只要你帮忙办成一回,你就完了,以后的日子,你将应付无尽的烦恼,甚至还有非议,误解和亲友对你的疏离。
误解三:想当领导必须要送礼,“官位”都是买来的。
看到台上的领导光鲜,每一个体制人都心向往之。而当自己得不到那个位置的时候,绝大部分体制都会把这个升迁路径归结到两个点上:第一,占人(指有亲友在领导岗位上,给予提携)。第二,用钱铺路。
占人,是小概率事件。
所以,大部分人的理解就是:领导=送出来的。
于是,很多向往上走的体制人,进入体制的第一堂课就是努力学习向领导送礼的学问。
真实情况是:大部分的礼,都会白送。因为,不是每一个领导都能决定你的升迁。
你一个科员,升为副主任科员,根本就是正常晋升,根本没必要送什么礼,只要干好本职工作,不犯错误,到了年限,够了条件,谁敢不给你晋升。
要说送礼求晋升,也是有的。比如到了正科级及以上的实质性岗位,估计是用得着的,但是送也不是唯一的路。送,只是对上。干部的成长,下面的评价也很重要,你的名声,口碑,能力,学识各方面都在影响你。
一个能力成长到鹤立鸡群。专业成长为行业魁首的人,他用得着为了升迁去送吗?
想通过送礼一条路去求升迁的年轻人,对体制内升迁的理解到底还是太过促狭!
一个从公务员岗位退休后6年多都没有联络的朋友,今天突然打电话给我。原来,他的夫人三年前因病去世了,他现在孤身一人,想委托我帮他找个老伴。我问他要什么条件?他说:
(1)女方年龄最好比我小5到10岁左右。
(2)人品好,有素养,情绪稳定,乐观开朗。
(3)有稳定的工作或有养老金。
(4)要勤快,会做家务。
(5)经济上各人用各人钱,互不干涉。我每月8000元的工资,家庭所有开支不需要女方支付。
(6)我就女儿一个孩子,从没有离开过我,女方必须和我女儿女婿一家生活在一起,女方要帮我一起带两个孙女,一个10岁,一个4岁。
电话这头的我,听完他的话,我感觉这哪是找老伴,分明是找保姆......只得用话安慰他,大哥好的,这事我会放心上的。
条友们,你们说他这个择偶的条件到哪去找老伴?!
#公考答疑# 君君您好,事业编刚上班,感觉单位人际关系好复杂,领导之间也不对付,有涉及到他们之间的关系的工作要小心再小心、真的好累。有没有什么心态或者是技巧面对这些…?
比如说
A领导直接领导我,B领导级别大于A但不直接领导A,有的时候B会委托下属给我安排任务,我就不得不做,但A就很不高兴……)
有这么回事,依法还是依行政或…
某国有林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在上级的要求下要每一位干部职工承包林地搞自营经济,承包可以个人形式也可以家庭承包形式,家庭承包形式没注明是否需家庭成员是职工,个人承包形式一般都是职工。合同的附件中有:承包者调离或死亡的,其继承人可继续承包的条款,继承人是否是职工才有资格继续承包没有说明。问题来了:某人是职工承包了80多亩林地搞自营经济,承包期限50年,到2009年时某职工转为公务员,相当于调离了某林场,他想当然的认为其承包的林地由其妻子继续承包经营,他妻子接手管理后陆续把其种植的果树等经济林砍了改种尾叶桉,改种在2010年全部完成,其间林场没有任何要求某人或某人妻子停止承包经营的通知,也正式在2010年底,某林场的上级以一纸文件的形式,把林场职工承包自营经的承包年限和承包面积作了限制,承包期限最长改为二十年,承包面积最多只给六十亩,这两样都属合同的主要条款,职工们抵触情绪很大,所以直到2013年底才基本按上级文件整改完合同。某人或其妻子坚决不按林场上级的文件更改合同,但某林场的林下办私自把某人妻子经营的自营地挂到两位一线职工的名下,然后在没有某人或某人妻子的委托书的情况下,让某人的姐(在林场工作)以某人的名义在转让协议上签字,其后把两位挂名承包的一线工的合同丢给某人,之后的承包费以一线工的名义交,但钱由某人的妻子出,地仍由某人的妻子经营。到2017年,随着林场林下办的领导更换,新的林下办领导开始不让某人去帮其妻子以一线职工的名义交地租了,必须要一线职工亲自去交和签名,砍伐木材办手续时也要一线工去办或委托办,但实际上钱仍由某人妻子出,树木收益仍归某人的妻子。2017年,林场的场领导班子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在充分考虑了自营经济的历史和现状,广泛征求干部职工以及自营经济实际经营者的意见的后,对于即将到期二十年的自营经济地的处理出台了规定并通过职代会,主要内为:到期的自营地,种桉树的可延长五年,种果树的可延长8年,地租适当提高;未到期而挂名的职工又准备退休了的,实际经营者可另找一线工来挂名,这样做是为了符合林场的上级机关关于自营经济的文件规定。但在2019年5月,林场的主要领导全部换了,这届林场主要领导换之前,林场2019年的职代会已开完,林场的主要领导在2019年8月又把以上规定作了相当于推翻似的修改,未广泛征求意见,也无法通过2019年的职代会(已开过),即予施实,目的是尽快收回自营经济地,想要政绩。此时2019年8月,某人的妻子把尾叶桉卖给木材老板砍伐,同年10月底砍完。到了2020年,某人妻子挂名的一线工人退休了,林场要收回林地,并在明知桉树是某人妻子的情况下,未就林木的补偿与某人妻子协商,就以林场自定的价格把补偿款打到一线工的帐户,叫某人问一线工要,而一线工直到半年后才说要把钱给某人,这时离挂名承包的期限二十年也还差三年,离原合同承包期限五十年还有三十年,所以某人的妻子不服,就拒绝向一线工要林场给的补偿款,而且也把不要补偿款的事跟林场林下办具体做事的人说了,叫他们从一线工那儿收回补偿款。之后,某人的妻子就仍然给桉树萌芽林抚育丶施肥,到2022年的1月中下旬还给桉树幼林施完第三年肥。而在2021年底,林场叫人给已打过除草剂的林地砍了一次未死透的草和杂灌,(除草剂是某人的妻子叫人打的)到2022年4月中下旬,林场在明显看得出桉树幼林已施过肥的情况下仍叫工人给桉树幼林施肥。
现在,对某人的妻子而言,其最有利的就是:桉树是她种的,林场未就补偿与其协商,没领林场的补偿款,根据国家林业政策和有关法律规定,林木是谁种谁有的;不利的就是今后若要砍伐桉树,办砍伐证要林场帮办才行;再一个,现在林场有强势介入桉树林木的抚育丶施肥丶管护中来的行为,今后在认定林木属某人妻子的情况下,如何定性林场强行介入的抚育丶施肥行为,是否要分一份收获给林场?
现在,各位网上的网友们,法律考题来了:第一,某人妻子要维护其合法权益,是走起诉途径还是走什么途径为好?第二,若走起诉途径,某人与林场的合同是否属不平等民事主体间的合同吗?法院是否受理?以谁的名义起诉?第三,某人与林场的合同上没有某人妻子的名字,2009年后虽依合同,林地由某人妻子继续承包,管理经营林地,但没有何纸质材料有记录,如何维权?
这个法律考题答对,我想应该可给法律硕士毕业证了!
【在国有企业里,最心疼和爱护国有资产是职工群众!由他们监督国有资产最可靠】
谁最在乎,就由谁来监督最可靠、最负责任。我始终认为,在国有企业内的各成员中,与政府官员、经营者、技术人员相比,一线的职工群体最心疼和爱惜国有资产,由他们来监督国有资产运行,最为可靠。主要原因有三:
1.与国资管理部门相比,国企职工更心疼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干部、公务员是财政供养的,他们是受委托来管理国有资产的,管理的,是公家的、别人的资产。而国有企业职工既是国有资产的贡献方和直接使用者,国有资产是经过他们勤劳的双手,一步步积攒起来的,而且他们离开了企业就要失业转岗的,他们绝不愿意自己心血和就业的饭碗被坏人偷走,所以,国企的职工甚至要比政府主管部门更心疼国有资产。
2.与经营者相比,职工的出路更窄。经营者可以凭上上下下的关系,既能为自己争取经济上的好处,又能为自己的职务晋升寻找出路,而所有这些,均是以他们实际掌控的国有资产为基础,再不济,他们可以平调到别的企业去,因此,经营者是不可能“吊死在这一棵歪脖树上的”。而原来的全民所有制职工(到后来的合同工)只要企业不倒闭,就轻易不愿意换工作,因为换工作会导致自己积累的技能不匹配和人际不熟悉。所以,与经营者相比,职工因为出路更窄,才更爱惜自己企业的资产、财产。
3.与技术人员相比,职工因为学历低、技能少更不具有流动性。技术人员拥有高学历或高技能,这家企业黄了,还能找到相似的企业去高就,而普通的一线职工就只在生产的一个环节、工序上长期劳作,他们的学历低、技能单一,换了企业就很难适应。因此,与技术人员相比,国企的普通职工更不能容忍侵害、盗窃国有资产的现象发生。
把这些利害关系说清楚、说明白,希望有识之士在设计国有资产的监督体系时,一定要体现普通职工的作用,让职工群众成为监督国有资产的可靠力量,还能发挥群众力量大、眼睛亮的优点,堵住各种跑、冒、滴、漏、偷、骗、流失、消失之歪风。
#国有企业##职工##打工人#
我一战友目前正团级,所在岗位可以干到兵龄30年,符合退休年龄,准备在部队干到退休。听听他对自主与逐月的看法。
他说逐月肯定没有自主好,工资待遇没有自主高,逐月后,达到退休年龄就移交给地方,按当地公务员事业单位的退休水平发,自主的退役金参照公务员统发工资办法,由省军转、财政部门委托国有商业银行(即代发银行)直接拨付到个人账户。退役金发放实行“军转部门核准人数、核定标准、编制预算,财政部门拨付经费,银行代发到人”的管理办法。
我在想逐月的达到退休年龄的会不会有地区性的差异,就是每个省市不一样呢!
春节回去做了一次媒,女孩27岁了,211大学毕业,公务员,但模样一般,身高1.6米,家庭条件很好,母亲是县主治医生,父亲公安公务员,并任有小职。女方是我家一远房亲属,受母亲的委托,让我给牵个红线。
男方是老公朋友的儿子,二本校毕业,事业人员,26岁,母亲农村人,父亲有车跑长途,小伙子妥妥一帅哥,1.8的个子,模样帅气,虽是农村人,但从小读书,成都读完大学毕业,考上了事业人员,论两家经济,不分上下,男孩父母都是农村能干之人,县城两套房,农村自建房,一辆大货车,常年在外跑运输,母亲在家不紧务农且在餐馆打工,夫妻均买了社保,只是双方家庭社会地位有差异。
由于是春节,我就将双方约到我家见面,由于双方都和我家有联系,那天来时,双方父母都陪同孩子来我家见面。男孩帅气而腼腆,女孩清高,我介绍了两方后,两家大人也很满意,男孩母亲一再说明,自己家条件不差,自己和老公都有社保,且有房有存款,并说有孩子后自己就带,男孩也主动和女孩搭讪,但女孩似乎不太热情。
吃过饭后,相互加了微信后,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不久,男孩母亲回话说,男孩邀过几次女孩出来,女孩都以忙为借囗拒绝了,自此,这次做媒,就宣告失败了。
昨天,女孩母亲打电话,问我男孩情况,她家女儿想通了,觉的男孩长的帅气,想再和男孩接触下,我说有微信,她可以自已联系,女孩母亲说,好像男孩删了她,我想了想,做事做到底,就答应帮她问问。
晚上,我打电话问了男孩母亲,男孩母亲高兴地说男孩有对象了,女孩是公务员,父母都是教师,是单位领导给介绍的。双方一见钟情,都很满意,五一要请我吃喜酒了。我尴尬地祝福着,放下了电话。
回了女孩家电话,我想说,缘分来了你不珍惜,错过了又后悔,人其实都不是十全十美,你如果总是用你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你总会不满意,当你清醒时,别人未别会在原地等你。
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成都电视台状告《谭谈交通》侵权一案,有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大家好像都没有发现。我反倒认为,这个细节其实是整件事的关键。
因网上舆论发酵,成都电视台委托四川君盛律师事务所发布了一篇《声明》。大家注意,这里很关键!说明成都电视台平时也是有自身合作的律师事务所的,起诉他人侵权,难道不是应该直接找律师去法院起诉吗?成都电视台为什么要绕一个圈圈,先委托一家公司,再由这家公司去起诉呢?
个人猜测,如果直接去起诉,成都电视台作为一家公务员单位,谭乔的赔偿都要上交国家财政。
委托公司代为起诉,公司不会免费为你做慈善,赔偿的金额就要进入公司账户了。
侵权可能只是表面现象,就怕背后有人在监守自盗。
2022年度陕西省面向西安交通大学招录选调生公告
2022年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优秀毕业生(不含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在职培养和独立学院、网络学院以及按照全日制教育方式培养但毕业证书明确为“非全日制”的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研究生须以研究生所学专业报考。
2022年度陕西省面向西安交通大学招录选调生公告-中公甘肃基层公职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