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中,齐明月从小到大,从生活到学习,都在妈妈的全面掌控之下。
妈妈的控制有多强,齐明月就有多渴望独立。
她用很多秘密的方式和妈妈的控制作斗争,比如高考时,故意填错答题卡。考公务员这件事也是这样。
工作后,妈妈嫌弃齐明月没有编制,逼着她考公务员,并且亲自给她买来一厚沓复习资料,还时常打电话敦促她复习。
然而,面对妈妈的敦促,齐明月嘴上嗯嗯哈哈,背后却是一拖再拖,根本就没有翻书复习。
或许连齐明月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为了和妈妈争夺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权,为了赢得独立自主,她采用了拖延这样一种策略。
与齐明月用拖延抵抗妈妈的控制不同,有些人在生活中通过拖延打破规则;
有些人在工作中通过拖延来挑战上司的权威;
还有些人通过拖延保护自己不被侵犯;

甚至还有些人,游走在“极限的边缘”寻求刺激。
虽然拖延的形式五花八门,但这些拖延者的共性是,对于掌控感十分敏感,不喜欢顺从规则,也抗拒任何他人对自己提出要求,对他们而言,拖延可以帮助他们找回失去的控制权和独立性。
在他们看来,拖延是一种独立宣言。
这些人通过拖延来告诉人们:我是一个拥有自主权的人,我通过自己的选择来行动。我没有必要按照你的规定或者要求来做事。
他们通过拖延来抵制被人控制,并保有自己独立的个体感。
齐明月虽然学习很优秀,自我价值感却很低。
和别的孩子通过提高能力加强自我价值感不同,齐明月是通过让自己变得独立,来加强自我价值感,在考公务员这件事情上,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拖着不复习。她通过拖延来抵抗妈妈的控制欲,以此彰显自己的独立,加强自我价值感。

但是就像作者所说,掌控自己的生活很重要,而我们也必须遵守规则,并且顺应别人的需要。那么,为什么有些拖延者会如此害怕失去自己对生活的掌控和独立性呢?
回顾这些人的成长经历,我们发现,很多为争夺控制权而拖延的人,都成长在一个不鼓励自主把握生活的环境中。
在《以家人之名》中,齐明月被妈妈寄于厚望,妈妈对她管束非常严格,不仅学习,就连生活上,交什么朋友,点什么菜,买什么衣服都要干预进来,对齐明月不是贬低就是打击。
在金妈妈的控制和贬低中,齐明月就算成绩非常优秀,也没有半点自信,和朋友出去玩,也是唯唯诺诺,一点不独立。
书中说:一个对自己独立自主没有自信的孩子无法发展出一个健全的自我。
如果当孩子想要独立自主的时候,不仅得不到到鼓励和支持,反而还会招来更多的约束,那么她就会通过抗争来让自己继续生存下去,而拖延就是对自己的保护。
我们由此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有些人的拖延心理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于失去掌控权的恐惧。
了解到这种拖延心理后,我们大可不必对外部对我们的掌控和规则过于敏感。
当我们对外部的掌控和规则感到恐惧,而非真的有人试图控制我们时,勇敢地和恐惧说再见,才能和别人鹭港共舞。
#笑微读书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