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导师开会,好久没有跟学弟妹们一起讨论问题了[捂脸]。
得知上一届一个同学,本来今年毕业准备考选调生,但是没考上,又着手准备去考公务员。
但是因为疫情原因,今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一直延期,现在快要6月了,还没具体定下时间。
今年找工作听说很不容易,所以他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一家大企业实习去了。
不得不感慨,现在真的学历贬值,内卷真严重呢···
从南京到上海,奔赴前程。我带的其中一个硕士研究生考上的上海市委统战部名校选调生,今天离开南京,正式奔赴上海报到上班。很欣慰他有了一个体制内的公务员工作,可以为社会服务!另外,也有点不舍。三年匆匆而过。学生非常优秀,目标明确,各类选调生考试都成绩前茅,最后选择了上海。希望他以后的人生,顺利圆满!2020年一个研究生留在南京选调生,2021一个去了浙江温州市做选调生。#南京# #上海#
#2022高考季#干货分享:高考志愿怎么报,来听听专家们的建议。
都市快报昨天发的一篇文章:高考志愿如何报,重要的不是用分数,而是用足自己的智慧。认真地学习了,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钱国良说:“高考志愿填报中有个说法叫做用足分数,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最好是踩着最低投档线进档,感觉这样最合算。但是我一直认为,用足分数完全是个伪命题。只有志愿是你最喜欢最合适最需要的时候,踩着点进去才是幸运。但大多数时候,幸运是必须依靠自己努力得来的。高考志愿填报重要的不是用足分数,而是用足自己的智慧。学会选择,比勤奋更重要。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的性格爱好、特长能力各异,合适的大学和专业也就千差万别。因此,志愿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数学不好最好不要学金融,性格内向慎选市场营销。战略明确,一定要考虑三个问题:我喜欢什么(兴趣)?我适合什么(性格)?我需要什么(职业规划)?准备考公务员的,就看选调生面向哪几所院校。
战术方面注意:
1、分数是相对的,位次是绝对的。填志愿时,第一步就是对照往年的位次表。然后要对照今年的招生计划,如果招生计划有大幅度的调整,预估投档线也会相应地加减。比如,今年杭电的电子信息类两个学院招生计划数比去年增加100多人。(小伙子用杭电的电子信息专业保底应该很踏实。)
2、确认城市、学校、专业三个选择的先后顺序。一般而言,高分段学生首先要考虑学校。中分段的,建议结合学校和专业的优势。比如211A院校的普通专业,宁可选择211B的优势专业。(我们这几天就在对各校的专业层级确认中)
3、关注特殊类型的招生计划,多一次选择的机会。强基、三位一体、定向等。特别是”三位一体“,省内的学校各层级都有,不要以为只有成绩好的才有资格走,也不要不屑。我身边的这位家长,当初我建议孩子走浙理的三位一体(学考要求低),儿子说这点分肯定考得起来,省内的三一不考虑。结果高考才567分。
一个重要的节点:40000名。
文中说:浙江省40000名之前的考生,一般都可被双一流高校或者985、211高校录取。我觉得这些学生,首选大学更划算一点。双一流高校,985和211高校,在专业实力上肯定远比普通院校要有优势,不管是人文社科类的专业,或者理工农医的专业,双一流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在对外交流或今后保研比例、考研和就业上,这些重点大学的学生也比普通学校有优势;况且现在大部分学生都选择考研的,学生也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回到自己喜欢的城市。
这一点对于我儿子2万多一点的名次来说,很有建设性的意义。儿子也有考研的目标,那我们尽量往外省的双一流学校走。
有明确专业方向的考生尽管去读自己喜欢的专业,喜欢的才会学得更好,家长要尽量支持。在能够选择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理工科专业,到时候靠技术养活自己。管理类专业慎选。另外对于分数较低的考生而言,在保证专业优先倾向的基础上,还要重点考虑选择家庭资源可以照顾到的专业。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