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遂昌,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引进的人才除了一位浙江大学的本科生之外全是985大学和海外名校的硕博。更令人惊奇的是一位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居然到乡镇、街道下属的事业单位去当基层工作人员。这些名校生的身份虽然不是公务员,只是事业编,但工作稳定,压力小,旱劳保收,对大学毕业生和家长有很大的吸引力。疫情和战争改变了人们的择业观,稳定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公务员和事业编对名校生来说曾经是鸡肋现在却成了竞相追逐的对象。
博士可享受75万元政策奖励,本硕毕业生也有45万元,24名一流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在一个常住人口不足20万的小县城扎堆就业,硕博士的比例高达98%,对于这种现象,当地分管人才开发的科长表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虽然这件事看起来很不寻常的事,但却真实地发生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而对于这件事情了当地负责人表示:“这是一件双向选择的过程,地方对人才越来越重视,我们也希望岗位有更优秀的人来应聘”。
对于这件事,引起网友的热议,很多人认为这些高学历人才不应该去小县城工作,完全就是大材小用。以他们的学历,完全可以去一些科研单位、研究所从事高科技产品和技术的研究。退而求其次,也要去大城市的各个高校中任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当然,还有人甚至认为这些高学历人才就是奔着体制内工作稳定去的,或者就是为了75万的奖励金去的,干满五年离职,一点也不亏,何乐而不为呢?
而职言者也并不认为以上网友的观点,在我看来,在就业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在浙江、江苏、广东等一些发达省份,就算是小县城,也愈发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可以说,高学历人才进入县城工作,完全是一拍即合,相互成就的好事,是一件利国利民利个人的好事。
之所以这样说,理由有以下三点:
1、地方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一些专业的部门,有年轻、专业、有激情的年轻人加入,才能促进县城的科技发展。
比如在我们县城工作的同学就和我聊过,县里面也有很多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些工作常年招不到高学历人才,大多以本科生为主,偶尔来个研究生,普遍学历不高。
而少了高学历人才的支撑,很多科研都始终没有成果,做出来的东西没有任何竞争力。
现在亟需更多的青年才俊在经济社会的服务管理、事业发展上做好专业支撑。可是碍于预算有限,很难吸引人才的到来。
2、研究生和博士生扩招,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竞争激烈,学历内卷严重,走人才引进这条路是很明智的选择。
以前有研究生或者博士学历,想进大厂挣大钱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这几年互联网大厂频繁被报出裁员的情况。而对应届生的招聘也是每况愈下,科研岗位已经一位难求,就业形势并不好。
如果是特别优秀的人才,可能有更好地选择,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傲视群雄的能力。通过人才引进进入体制内,不失为一个曲线救国的好机会。
在岗位待满五年,兢兢业业付出,不仅能够拿到高额的奖励金,还有机会调到省市更高级别的单位工作,然后努力留下来,比直接考省市一级的公务员要实际得多。
3、县城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基层,也有科研岗位,对专业和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在这里同样可以成就一片属于自己的梦想。
拥有高水平院校教育经历的硕博生,一毕业就进入地方或基层工作,了解社会现实需要,接接地气,了解老百姓的需求,也是干部人才成长应经历的过程。
如此来讲,对个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是摆在用人单位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不要在五年后钱花了,人却没培养起来,经济科技还是一样落后。#职场达人炼成记#
恭喜遂昌县招聘到理想人才,恭喜这些学子们二十年寒窗拿到了大家都羡慕的铁饭碗。
有人说上海这次抗疫不行就是因为底层公务员学历太低,正好今年毕业生工作超难找,复旦交大的学子们正好把上海的短板补上。读书嘛,谁还不是图个好工作,只要稳定,多金就行,其他的谁在乎。让那些想搞科研的都去美国吧,不管他们能不能取得成绩,一样可以当键盘侠骂他们:没取得的就嘲笑他们离开祖国啥也不是,取得成绩的就骂他们数典忘祖不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