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微头条# #北京头条# 进国家部委上班,就是为了当官发财吗?我看未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21年度拟补充录用人员名单公示,我的天呐,简直颠覆我的认知!没想到正部级单位招聘,竟然没有一个博士!法学五院四系占比超过60%!
中国证监会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
此次中国证监会共录用55人,应届生29人,在职人员26人;男生20人,女生35人(64%),再一次证明公考女生优势太明显。本科6人,硕士49人(86%)。专业总体情况:法学19人(32%)、会计审理财务管理18人(32%)、经济金融12人(21%)、其他6人(10%)。
我们主要分析应届生情况(共29人):
男生9人,女生20人(69%);法学专业18人,占比达到62%。唯一的本科生来自陕西师范大学。
院校层面:法学五院四系共计17人,占比达到60%;但是没有武大、吉大、中南财大,这是一种遗憾啊!
来自双一流高校有20人,占比近70%。双非院校有9人,主要包括华政、西政、西法大、首都师大和云南财大。
在职人员中不乏能人,来自银行、基金公司、电力公司、律师事务所、烟草局、房地产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挣钱比证监会系统高很多。但是这些毕竟不如证监会起点高平台广。当然也有不少考生喜欢公务员体制,更喜欢稳定,更喜欢位子和面子。
国家公务员考试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公开透明,不可能有什么内幕。
以上信息来源于官网公示,仅供参考。
北大毕业的基金经理都上岸公务员了,90后毕业生还犹豫什么?
最近一则消息朋友圈都在转发,证监会2021年拟录取名单中,一个名字很亮眼地出现在第一行。高峰,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原为嘉实基金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特许金融分析师。
有人“考公上岸”,也有人“下海经商”,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人才双向流动也是比较普遍的。券商不怎么了解,但银行这几年离职率是真的挺高的,原因也无非那几点。
毕业以后去哪里?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还是省会城市,抑或是家乡小城市;是选择企业还是机关事业单位?似乎成了毕业不得不谈论的问题。
如果毕业后有进机关事业单位的打算,想考编制,真的要珍惜应届生的身份,就像这次广东2021年事业编统招,2万多的名额全部都留给了应届生,这上岸几率比往届生几百比一的报录比强几百倍了。
#最后一届90年后毕业啦#
#证监会投保局原一级巡视员曾长虹被查#头条热榜 打金融虎是必然的,资本操控中国市场早已经敲响了警钟。其实,在中国,再大的资本要是没有背后的保护,都难成事,无论是谁。曾长虹被查,应该是在意料之中,其位置就是一个火山口,很难把持。她的简历中,在金融口长期经营。
曾长虹,女,汉族,1961年1月生,湖南湘乡人。1998年12月至2001年1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稽查局干部、处长;2001年1月至2009年11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监管部干部、处长、副巡视员;2009年11月至2016年12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副主任、发行监管部副主任;2016年12月至2019年8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投资者保护局巡视员、一级巡视员。
按理说,一级巡视员不是领导职务,但这两年,巡视员的权利也在逐渐变大变为现实,那么,编制改革也是要坚决红线。
一级巡视员是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级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第三章第十九条: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级序列分为:一级巡视员、二级巡视员、一级调研员、二级调研员、三级调研员、四级调研员、一级主任科员、二级主任科员、三级主任科员、四级主任科员、一级科员、二级科员
最近有个事情挺有意思,一位基金经理离职了,本来没什么奇怪的,东家不做做西家嘛,可是他的去向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为他新的工作岗位是在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其实他并不是今年唯一从基金公司离职去证监会及相关部门的,但是却是唯一的基金经理离职以后去了证监会的。在我们大家的印象里,基金经理都是手握巨资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人物,而且收入一定都非常高,可是为啥他偏偏要离职去证监会呢?
要搞清楚他离职的原因,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基金公司给基金经理多少钱,而要了解基金经理的收入,我们得先知道基金公司的收入。公募基金的收费包括申购费、赎回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管理费。其中申购费是被销售渠道拿走了,也就是银行、券商或者第三方销售机构(天天基金、支付宝等),以前这个费用没有什么竞争,银行一家独大,后来由于天天基金和支付宝等的介入,用打折的方式吸引客户,这个费用现在已经比较低了,大约是0.15%左右。赎回费根据相关法规规定,是要计入基金资产,用于补偿未赎回的投资者,基金公司还是拿不到。托管费是由托管机构收取的,一般都是银行。销售服务费的名堂就多了,一般都是以各种名目补贴回了销售渠道,有的以持续营销的名义,有的是以保有量的名义,实际上是基金公司的支出。只有管理费是由基金公司收取的,这是他们的收入。当然管理费里面还要拿出一部分作为后期维护费返还给销售机构,通常这个比例大约是总收入的20%--50%。
管理费的收入标准一般都是1.5%左右,我们以富国天惠成长混合为例,因为这个基金是目前所有基金中长期业绩最好的一个,大约是23%左右。基金目前的规模大约是347亿,那么基金公司一年的收入大约是5.2亿元。作为基金经理来说大约能拿到扣除渠道费用后30%,那么经过计算可以拿到的奖金大约是7800万,再加上固定薪资应该在200万,全年收入应该在8000万左右。不过如果考虑到扣税和各种保险公积金之类,实际到手大约4000万元。但是很可惜,这是顶尖的基金经理收入水平。
我们今天讲的这位离职的基金经理叫高峰,来自嘉实基金,之前是一位指数投资基金经理,管理了11个基金总规模约15亿。而指数基金的管理费通常比较低,大约是0.5%左右,所以以这个来进行估算,他管理的基金管理费总收入大约是800万元左右,扣除给渠道的部分还剩下400万元,剩余可提成部分大概120万元,加基本薪资应该在80--100万元。如此算来这位基金经理的实际到手年收入不会超过100万。证监会当公务员年薪应该在50万元以上,可能稍微会少一点,但是至少没有什么业绩压力而且以后有升迁机会,难怪会离职了。
这并不是什么稀奇,基金的平均规模是2亿,也就是大部分的基金经理可能收入还没他那么多,再加上每天面对这么大的业绩压力,短期又想出名,哪个基金经理的日子好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