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这两天热议的话题,突然间从变阳发烧,转移到成都,发烧已司空见惯,早阳、迟阳、不阳不可控,可这网传的成都两副区长对话,多少有点毁三观。
很好奇两人的对话是怎么流出来的,手机,现在可以说是随身携带的物品,尤其是职场公务人员,几乎手机不离手。
对话的真假有待有关部门去核实。
如果真是两位副区长,那么身边的人可能性很大,男的妻子、相好或女的丈夫等,不熟悉的人,不知道手机密码,即便是手机丢失,没有开机密码也是砖块一个。
公务人员,尤其是有一定级别的人员,作风可是一道红线。#头条创作挑战赛#
#冬日生活打卡季#
【通知】重要!中储粮在线考试须知!!!
中储粮在线考试须知
【考试邮件分享】
尊敬的xx:
您好!
感谢您的申请,经过综合评估,您已通过前期简历筛选,现邀请您参加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公开招聘在线考试。
本场考试要求必须下载电脑客户端、开启手机视频监控、电脑摄像头监控和电脑桌面监控。请您在收到通知信后仔细阅读考试须知,请于12月17日(周六)12:00前登录考试系统进行设备测试,并完成人脸身份验证。请确保设备正常运作并保障网络稳定。如未提前登录检测设备,出现设备故障、监控设备不能开启等问题,将会影响考生成绩。
国考云在线考试系统说明视频,请务必仔细观看:点击查看>>
请您按通知时间准时登录系统进行作答!详细信息如下:
账号信息
请登录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在线考试官方指定平台:【国考云 在线考试系统】
电脑客户端下载路径:网页链接
登录账号:xxx
登录密码:xx
考试信息
试卷名称: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考试时长:120 分钟
考试开始时间:2022-12-18 14:00 星期天
系统关闭时间:2022-12-18 16:00 星期天
四川成都,一对男女聊天记录曝光,聊天内容尺度之大让人咋舌,据悉两人身份不一般,是当地的副区长,不过对于该消息是否属实尚待有关部门证实,不过当地纪委监委已经关注到此事,目前正在核查中。
让人不解的是,无论两人的身份是什么,如果是两人的私密聊天记录,这样的聊天记录是如何被截取发布出来的,这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有人说,这一定是其中一位的配偶发出来,只有配偶才能够解开手机密码,而且登陆聊天软件截取图像,其实,这样的猜测不无道理。
抛开两人的身份不谈,就比如妻子发现丈夫疑似有不忠于家庭的行为,那么趁着丈夫洗澡期间,偷偷打开对方手机,看到了也确认了丈夫与他人保持不正当的关系,那么截取了图像,这种做法是否妥当?
实际上,夫妻之间虽然是亲密关系,具有配偶权等身份权利,但不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隐私权,两个人再好也不代表是一个人,这种隐私权不能因为结婚而失去。
所以,通过偷看手机等方式取得的证据不具有合法性,侵犯了配偶的人身权利,所以,这样的证据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但是,如果是翻看对方手机时无意发现了,对方也承认了与他人与不正当的关系,那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丈夫一方就是过错方。
根据《民法典》第1019条规定:婚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有过错行为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索要损害赔偿。除此之外,在孩子抚养权问题上,无过错方也会占得先机。
而本起事件中,涉事的当事人身份是比较特殊的,如果最终经过调查能够确认,涉事人员均是公职人员,而且双方也各有家庭。
那么,按照《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四十条的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六)其他严重违反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行为。
在《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第二十九条规定中,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四)严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另外《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与他人通奸,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所以,一旦证实两人的身份是真实的,而且实施了网传的行为,那么等待两人的,基本上意味着仕途的结束。
而如果网传信息是虚假的,是有人故意博取关注而炮制的虚假内容,毫无疑问这种做法也是违法行为,即编造了虚假信息在网上进行传播,或者是明知虚假信息而传播的,情节严重甚至要面临寻衅滋事罪的处罚,面临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
所以,目前到底是是真是假,还需要有关部门的进一步调查确认。
—————————————
对此,你对本案有什么看法?
关注我,带你评析法律热点,关注冷暖人生。
文章原创,抄袭必究
#律师来帮忙#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成都回应疑男女副区长不雅聊天曝光#
021年一建成绩查询方式已改变,快来看看
现在所有的一建考生应该都是想着一个事情吧,那就是查成绩,查成绩。还是查成绩,其实不只是你们小编也是很期待一建成绩公布的那天呢。
就在前几天,中国人事网也悄咪咪地公布了一件大事情:今年一建成绩查询方式变了。不再是在成绩查询页面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就可以。而是需要登录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名服务平台,并输入用户名及密码才能进入成绩查询页面。
进入系统之后直接点击需要查询的考试项目即可查看个人成绩,而且不只是一建,一消结构、电气等多项国考都可以在这个页面查询。
这个改动小编觉得还是蛮好的,这种成绩查询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就杜绝了一些成绩泄露或者其他隐患,极大的保护了考生的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
除此以外,从今年开始,各省领取证书的方式已经更改为电子证书,大家在家里就可以领取下载,不必再跑一趟。
“环卫工干了7年,工资才1万元?”
#七旬环卫工遭套补#
四川巴中,年过7旬的老人张某明,一直在村里从事环卫工作,这一干就是7年,从刚开始的每年700元,递增为每年1200元、2200元、2400元,满打满算下来,张某明一共也就领取了1万多元的工资。
张某明的女儿张女士一直觉得事有蹊跷,但由于没有实质性的证据,也只是普通的怀疑,直至父亲张某明发生的一起意外车祸。
2018年,张某明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发生车祸住院,社区的工作人员为张女士拿来一张其弟弟的银行卡,说是废卡,让张女士自行处理。
可过了几天,社区却又告诉了张女士银行卡的密码,并又告知卡里面打进去了6000块钱,但其中4000元是社区的,需要张女士取出来后交由社区。
张女士傻了眼,这卡明明是自己弟弟张先生的,为何却在社区工作人员手里?为何打进去的钱,又要平白无故地给社区4000元呢?
带着疑问,张女士联系到了自己在外打工的弟弟张先生,但张先生对自己名下有银行卡的事情也不知情,而经过张女士和家人的调查,银行卡中每个月都会进入一部分钱,但这部分钱却又不知去向。
张先生则表示,多年前,社区确实和自己要过身份证,但具体做何用,自己也不清楚。
而记者获悉的一份证据材料显示,张先生曾和社区签订过一份公益性岗位的合同,合同约定张先生的每月工资是1250元。
张女士据此猜测,很可能父亲每月的工资就是1250元,只是以弟弟的名义发的,如果这么算的话,父亲至少还有8万元多元工资没有到位。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张某明的工资没有错,每年都有张某明的签字,至于张先生卡内的工资,也并非张先生本人所有,而是还包括其他人员的工资,社区的行为属于“套公用公”,纪委已经介入调查,并对两人作出处分。
@以案普法
1.按照工作人员的解释,本案的大致意思就是,张某明的工资没有错,按照当时双方的约定,7年也确实是1万多元,至于张先生卡的钱,则是包含别人的钱,这也就是所谓的“套公用公”。
2.《刑法》规定,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通常情况下,要认定是否构成贪污罪,除了要求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目的外,还必须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用为目的。
本案中,单单从客观事实来看,社区确实存在冒领张先生工资的行为,而张先生的工资属于国家财政支出,所以社区通过冒领工资的手段,将国家的钱套取出来,是否和贪污罪的构成要件的。
但本案的关键之处在于,社区套出来的这部分钱,并没有流入个人的钱包,而是同样用作了公出,这就是典型的套取公款用于公务支出。
关于这部分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现实中有不同的观点,但个人认为,这种行为纵使不构成犯罪,也属于违纪行为,需要给予一定的处分。
3.《劳动合同法》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也就是说,虽然企业、事业单位在用工的时候,工资标准由企业、事业单位自主决定,但不能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以四川省2022年的月最低标准来看,第三档每月1870元,以2015年为例,第三档每月1500元,以1500元计算,一年都有上万元,可现在张某明老人7年才不过1万元,明显存在违背劳动合同法的行为。
“环卫工干了7年,工资才1万元?”四川巴中,年过7旬的老人张某明,一直在村里从事环卫工作,这一干就是7年,从刚开始的每年700元,递增为每年1200元、2200元、2400元,满打满算下来,张某明一共也就领取了1万多元的工资。
张某明的女儿张女士一直觉得事有蹊跷,但由于没有实质性的证据,也只是普通的怀疑,直至父亲张某明发生的一起意外车祸。
2018年,张某明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发生车祸住院,社区的工作人员为张女士拿来一张其弟弟的银行卡,说是废卡,让张女士自行处理。
可过了几天,社区却又告诉了张女士银行卡的密码,并又告知卡里面打进去了6000块钱,但其中4000元是社区的,需要张女士取出来后交由社区。
张女士傻了眼,这卡明明是自己弟弟张先生的,为何却在社区工作人员手里?为何打进去的钱,又要平白无故地给社区4000元呢?
带着疑问,张女士联系到了自己在外打工的弟弟张先生,但张先生对自己名下有银行卡的事情也不知情,而经过张女士和家人的调查,银行卡中每个月都会进入一部分钱,但这部分钱却又不知去向。
张先生则表示,多年前,社区确实和自己要过身份证,但具体做何用,自己也不清楚。
而记者获悉的一份证据材料显示,张先生曾和社区签订过一份公益性岗位的合同,合同约定张先生的每月工资是1250元。
张女士据此猜测,很可能父亲每月的工资就是1250元,只是以弟弟的名义发的,如果这么算的话,父亲至少还有8万元多元工资没有到位。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张某明的工资没有错,每年都有张某明的签字,至于张先生卡内的工资,也并非张先生本人所有,而是还包括其他人员的工资,社区的行为属于“套公用公”,纪委已经介入调查,并对两人作出处分。
@以案普法
1.按照工作人员的解释,本案的大致意思就是,张某明的工资没有错,按照当时双方的约定,7年也确实是1万多元,至于张先生卡的钱,则是包含别人的钱,这也就是所谓的“套公用公”。
2.《刑法》规定,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通常情况下,要认定是否构成贪污罪,除了要求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目的外,还必须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用为目的。
本案中,单单从客观事实来看,社区确实存在冒领张先生工资的行为,而张先生的工资属于国家财政支出,所以社区通过冒领工资的手段,将国家的钱套取出来,是否和贪污罪的构成要件的。
但本案的关键之处在于,社区套出来的这部分钱,并没有流入个人的钱包,而是同样用作了公出,这就是典型的套取公款用于公务支出。
关于这部分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现实中有不同的观点,但个人认为,这种行为纵使不构成犯罪,也属于违纪行为,需要给予一定的处分。
3.《劳动合同法》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也就是说,虽然企业、事业单位在用工的时候,工资标准由企业、事业单位自主决定,但不能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以四川省2022年的月最低标准来看,第三档每月1870元,以2015年为例,第三档每月1500元,以1500元计算,一年都有上万元,可现在张某明老人7年才不过1万元,明显存在违背劳动合同法的行为。
如果后续经查证属实,则确实需要相关部门为张某明老人补发工资。
最后,一起争议十足的案件,在官方的通报尚未出来之前,不传播、不造谣,那么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如何看待此事,欢迎留言、评论、交流。#普法行动-律师来帮忙# #干7年工资1万?七旬环卫工遭套补# 头条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