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说到:
元以宽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宽。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
结果很多人认为元朝的宽是宽仁,那是完全不懂朱元璋的原意。
这个宽就是啥事都不管,妥妥的无政府主义混吃等死,于是「小人但喜宽」,这个小人,就是指不良士绅,不法商人,地方豪强......
对于他们来说,元朝真的是黄金岁月啊,做啥都没人管,可以随便作。
他们可以随意贪赃枉法,因为根本就没有法.....
而且在元朝,绝对没有文字狱,三教九流,莫不崇奉,所有的思想一律平等....
因为元朝觉得,管这个干啥,我才懒得管。
可是黎明百姓呢?自然是水深火热。
其它的朝代,皇帝再怎么昏庸,多半也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敢让官僚们乱搞,但是元朝完全是放开了随便搞。
讨元檄文中写到的: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乃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
这才是真实的状态。
在很长时间里,统治阶层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本性,依然是搞的部落统治奴隶那一套,掠夺与抢劫往往成为常态,底层生活朝不保夕,元史记载:
照得甲午年钦奉合罕皇帝圣旨:不论回回、女真、汉儿人等,如是军前掳到人口,在家住坐做驱口,因而在外住坐,于随处附籍,便系皇帝民户,应当随处差发。主人见更不得识认。如是主人识认者,断按打奚罪戾。
诸蒙古、回回、契丹、女真、汉人军前所俘人口,留家者为奴婢,居外附籍者即为良民,已居外复认为奴婢者,没入家财。
.....
元朝这种浑浑噩噩的做法,完全不管政治,经济就是瞎搞,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是一家没有规章制度的商业公司,下面找了一群代理商搞包税......
如果非要说元朝的优点,那就是商业搞得好。
这一点,和蒙古人的基因有关,因为原来的草原帝国,在蒙古高原上生产力极度落后,都需要中亚的商人们进行物资输送与交易,在元朝建立前,蒙古统治者就对商业通路高度重视。
加上草原上的商人们现在转身做了包税人,与元朝统治者关系融洽,成了他们的衣食父母,自然完全不抑商。
所以,元朝把士农工商几乎变成了商工农士,完全掉了个个。
在此期间,皇帝直辖地的商业税一度降到了六十税一,即每赚六十块,只交一块。甚至还给一些做买卖的船工、船商免除了朝廷要求的义务劳动。
即便是这样,商业税也成为了元朝的重要收入之一,加上元朝对各国商人几乎没有任何限制,泉州很快成为了全球第一港口,富庶程度超过了宋朝。
1294年,忽必烈逝世,在他活着的时候,巨大的军功让他有着强大的权威,所以无论大元怎么千疮百孔都还维持着运转,但是他死了之后,元朝马上就进入了内耗与权力斗争,元朝的继承制度本来就紊乱得一批,加上权臣参与,斗得不亦乐乎。
短短的不到30年之间,换了7个皇帝,不是被毒死,就是被刺杀。
而让元朝崩溃的导火索,是运河........
元朝对江南地区的管理非常松散,但此时,江南已经是全国的经济与物产中心。
1271年,忽必烈定都大都,为了保障大都的物资丰富,恢复了隋朝时期修建的运河永济渠,后来发现永济渠太绕太慢,又修建了会通河等大量的枢纽工程。
但是,效率依然比较慢,最终,形成了漕运加海运的双枢纽。
1351年,黄河淤积导致整个运河系统瘫痪,元朝赶紧强征了十五万民夫疏通运河,既然是强征,那肯定是没有工钱的,但不仅没工钱,还经常不发粮食,导致河工挨饿受冻,群情激愤。
终于,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由韩山童和刘福通开始,揭开了反元大起义的序幕。
通往大都的运河彻底被中断了。
这还不算,1353年,泰州张士诚起义,张士诚是盐贩子出身,深知海运对元朝的重要性,所以,第一时间就切断了元朝的海运,抢夺运往大都的物资。
这下子,送往大都的海运和漕运全都没了。
军队没有了粮食;
商人没有了货物;
皇帝没有了赏赐官僚的财富;
元朝政权快速陷入了瘫痪。
可能很多人感到奇怪,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简直是势如破竹,1368年元顺帝就逃跑了,中间可以说一年时间都不到。
曾经大杀四方的蒙古,怎么就如此不堪一击?
一方面是因为蒙古贵族花天酒地舒服日子过惯了,早就失去了当年的锐气,而另一方面,蒙古政权当时忙着内斗,根本没功夫搭理农民军....
元朝简直就是眼睁睁看着朱元璋做大做强的。
在朱元璋快速发展的时候,元朝已经是各路军阀了,而元顺帝就和最早的部落联盟一样,无力对他们进行约束。
#律师为正义服务还是金钱服务# 律师是一种职业,是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律师收费分为两种,一种按政府指导价,另一种按市场价和律所标准收费。至于个别律师收费可能偏高,但也应当在上述两种标准范围内。当然,当事人选择律师代理,律师收费因专业、水平、执业年限不同有所不同,如超市价与地摊价不可比,当事人也可以咨询后自己出庭。律师不同于公务员,没有人发工资,靠信誉赢得当事人信任,收取律师费。不能因个别律师不当行为,而否定律师的价值。
今天在小区楼前看孩子,所以搬了把凳子坐那晒太阳。不久,我的两个朋友也带来了小朋友,于是大人聊天,小孩嬉闹,甚是开心。
这时,小区一位陌生的保洁阿姨走到我面前,直接说,你给大姐弄一下健康宝,我不会弄。
我抬头,看了看她,点点头,接过她的手机,打开微信,找到小程序,开始注册,她便在旁边开始了絮叨,自己不会弄手机,在这里工作不包吃,还不能上厕所,工资很低,很不方便。
我就说,那你孩子呢?
她说,女儿嫁到泰州去了,现在就剩我一个人了。
她没有注册过,所以需要她的身份证号码,她却说没带,然后她快速把手机塞给我,跑到那头的地下室去拿身份证。
我让她把手机带上,她执意不肯。
其实吧,她让我把她叫大姐,我真觉得不妥,她看起来60多岁,和我妈差不多,我觉得心里不舒服,但也不好说什么。
事实上,等她把身份证拿来,我发现她才50出头,但她看起来面相很老,而且说话还有点傲娇。
我朋友说,你是北京本地人?她立马神采起来,不无得意地说,是,本地人,以前住前门附近。
我给她输身份证后,又要求验证码,她之前的旧手机不用了,问验证码是什么?她说不知道,我捣鼓半天,又问她现在手机号码,她也不知道,我只好拿她手机打我手机,健康码又从头开始弄,我真有点烦了。
我朋友继续问她,你闺女干嘛嫁到外地去?找当地的多好?
她说,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个男的,就这么结婚了,我现在就自己一个人,谁也依靠不上。我猜测,老伴过世了,或者早年离异。
最后给她面部确认,让她眨眼,她不识字,我得给她读出来,她依然不会做动作,我还得给她演示,真心累死了,第三遍才通过。
还要让我给招聘的那个人事把健康码发过去,我又截图,那手机还不会用,又捣鼓半天,那种杂牌机子,截屏功能找半天。
总算弄完了,还她手机,她终于走了。
我是同情她,但她说话生硬,并不温柔,语气中依然带有盛气凌人的感觉,我不嫌麻烦,我是觉得她求人帮忙,态度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