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庭,必有共性:讲亲情,懂感恩。
有一对老夫妇,是都丧偶后再婚的家庭。
男方老王,今年81岁,副处级公务员退休。老伴已去世30多年了。两人没有生育,有养女一枚,也早已嫁作他妇,生儿育女。老王独自生活了12年,养女虽然待他不错,平时也常来问候关心,但终究还是孤单失落。
经人牵线,老王找了同样丧偶的女人,下岗职工。当时女方不到50岁,两人相差12岁。两人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结婚了,到今年整20年,家庭鹭港,夫唱妇随,旁人都赞美他们。
这个重组家庭之所以幸福,是男女双方及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处理得好。老王老家在外地,没至亲的人了,唯一的亲人是养女。他用积蓄助养女买了房子已成家独立生活,生活无忧,也支持养父再婚找个知冷知热的人过好晚年。他自己住单位分的福利房子(房子面积宽、地段好),而女方家住房条件差,就叫女方及其儿子搬进他家住,并征得养女同意,公证死后房子由老伴方、儿子继承。因此,女方和儿子很感恩知足,对男方特别的好。在经济上,女方虽每月养老金3000左右,但每月只要男方出2000元生活费,不过问男方每月可进多少钱,任他自主开支(个人朋友人情来往、看病等)。女方有朋友说怎不多要点,她回答说:人要知足,不可要求太高,不可家中一切都依赖男人,要相信男人不会乱花钱,他没花完的存点可以,愿意为家里再花点都随他的便。老王有钱也有点常受骗,买什么保健品的。老伴有时也唠叨几句,劝不要常去参加什么专骗老人的产品推销会,买些无用的东西回家,儿子就劝妈妈少说,让爸买个开心。
现在他家是个6口人的大家庭了,继子夫妇也有了一双儿女,全家人都待他象亲生的长辈,尊敬他,关心他,有空了陪他外出游玩,有病了送他上医院治病,陪伴住院。浓浓的亲情,温馨的家庭,老人很欣慰。他和我交谈时,总心情舒畅,笑容灿烂,流露的满是幸福。女方老郭说起男人,也总是夸奖。她说:老王为她母子付出太多,让她住上了好房子,帮儿子找了个不错的工作,真真一言一行都显示出她是一个心胸开阔、心地善良、感情丰富、知恩图报的好女人。
祝福这对夫妻朋友永远健康幸福,直至百年。
【湖南一监狱民警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终年52岁】9月3日上午,湖南省茶陵监狱四监区四分监区指导员、一级警长尹武军在监内封闭执勤时突发疾病,不幸于9月4日去世,终年52岁。
尹武军,湖南省茶陵监狱四监区四分监区指导员、一级警长,中共党员。1970年出生,1992年录用为国家干部。曾多次被监狱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曾获个别教育改造能手称号等荣誉。(茶陵监狱)
特级技师48岁去世!基层一线应提前退休,身体透支太严重!
据文汇网报道,9月22日,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发布讣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特级技师王巍因病于当日凌晨去世,享年48岁。
据报道,王巍曾获得多项荣誉,他是江苏省制造工匠、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生前,其在飞机装配领域攻克多个难关。
为确保首架机后机身后段的顺利交付,在任务重、时间紧没有外援,难度系数大的情况下,王巍放弃节假日休息,班组成员争分夺秒,24小时倒班,连续2个月坚守现场,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
重点是这句话:
生前连续2个月24小时倒班。
医学研究已经证明,极度疲劳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明显降低寿命。
王师傅做出再大贡献,但过早去世,对他的家庭来说,都是不幸的。对国家来说,都是不幸的。对个人来说,都是不幸的。
让人想到了竭泽而渔。
如果说,王师傅是在战争期间,是在国家危难时刻,为了大义,勇于献身,不幸早亡,也就罢了。可是和平时期,无视人的健康,争分夺秒的意义有多大?
实际上,即便是本人愿意这样做,企业也不能允许,因为连续加班是否违反劳动法先不提,首先说,王师傅这样人才、这样优秀的人,比飞机重要!
飞机可以买,可是王师傅这样的人买得到吗?引进得来吗?真正的大国工匠就是战略资源啊!培养一位需要几十年时间啊!时间,你到哪里去买?
大国工匠尚且如此,普通一员又能怎样?
基层一线的加班是不是跟拉屎放屁一样普通到不可或缺?长期的疲劳感对身体的潜在危害有多大?加班不是付费不付费的问题,而是生命该不该受到重视的问题!
我们可以瞧不起西方某国消防员按时下班拒绝救火,但不能不羡慕西方国家的普通民众几乎不加班,工作并不消耗太多体力。
其实有件事情值得我们关注,西方国家的人均寿命普遍超过我们,他们的肥胖率、不良生活习惯也常比我们多,并且他们还特别不爱去医院,这是为什么?我们或者可以联想到,他们工作时间短,身体没有透支。
就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基层一线,包括基层公务员、基层民警、基层工人、基层事业单位人员等等,因为种种原因,工作时间是西方国家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很多人在50岁之前就完成了西方人80岁的工作时间,从尊重生命的立场出发,他们需要的是提前退休,而不是延迟退休。
就国家和社会利益而言,拒绝透支这些人的生命,应该更有利。因为他们还有精力、还有时间、还有机会,把自己的宝贵经验传递给年轻一辈。
就像我们倡导的工匠精神,工匠最重要的是实际经验,而经验积累最需要传递,因为从头摸索太费时间,有师父对徒弟的传授将大幅度提高经验积累的效率,但是正常情况下,师父决不敢认真教徒弟的,因为中国社会的现状是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是无情的现状让工匠精神成为美谈。只有师傅没有后顾之忧,才可能倾囊相授。
怎么能没有后顾之忧呢?提前退休,企业返聘!算小账的话,是亏了点钱。算大账的话,所有人都占了大便宜。
现在,不少专家学者都要学习西方,延长退休时间。但是专家学者决不肯将中国与西方的人员工作时间进行比较,因为中国一线人员远超西方,甚至位居世界前列,而待遇薪酬处于发展中国家而已。之所以要延长退休,无非是想降低点用人成本,但是这样做,从长远发展看,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说句不好听的,专家学者需要到基层一线体验生活,老实说,他们可能连三天都待不下去!因为他们眼中的延长退休,意味着名利双收时间的延长,而不是身体严重透支之后的苦熬。
普通民众管不了那么多,您能沾国家的光,那是您的本事,普通人也不眼红,但是别拉着多数人垫背行不行?
大国工匠的48岁之死算是一个警钟吗?其实话说回来了,这位王师傅若在私企,如此拼命加班也是很正常的,身体不行了,多半只能自家认命,哪里会受到社会关注呢?
很多人羡慕公务员,殊不知这也挺危险的。
互联网行业高压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公务员也难过,尤其是基层,很累人。
朋友在基层,公务员,她们单位一男同事,值班时摔倒去世了。周末值夜班时摔的,有人发现时已经晚了,太可惜了,这人才47岁,女儿还在读大学。
一个月几千块的工资,经常性的加班、值班,不管是不是节假日,都没有加班费,木有调休,最后人没了,即便最后算工伤,又能怎样呢?
外人羡慕公务员,无非是觉得稳定、清闲、有面子,实际上,省级、国家级可能会好些,市级、县级、乡镇这些越往下,越不容易呀。
欢迎关注@落落的成长阅读 ,愿与你分享职场百态[比心][比心][比心]
#职场达人说# #职场微头条# #职场众生相#
太意外!!明朝皇帝都是怎么死的??答案是:非正常死亡居多,寿终正寝的没几个[石化][石化]
明朝16个皇帝中,自尽1人、累死1人、因太胖而猝死1人、因媳妇去世悲伤过度而亡1人、吃丹药中毒1人、纵欲过度而亡1人、落水生疾而亡2人、死因不明3人、因病去世3人。你看看这明朝,是不是很奇葩?
明朝是一个神奇的朝代,不但皇帝个个身怀绝技,不务正业的更是多得出奇,更耐人寻味的是居然连死都没很离奇,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明朝总共16位皇帝,能活过60岁的,只有3人,反倒是打天下的朱元璋和朱棣最长命,朱元璋活了71岁,是大明最长寿的皇帝;朱棣活了65岁,其寿命仅次于他爹,是大明第二长寿的皇帝。从他们往后,从戎马生涯到和平年代后,反而一个比一个命短了,这也真是让人费解。
明朝寿命最短的皇帝是明熹宗朱由校,只活了23岁,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在做木匠这件事上天赋异禀,但却对当皇帝毫无兴趣,他把政务完全交给了魏忠贤处理。如果不是入错了行,他很可能会多活几十年,甚至成为非物质文化技艺的开创者。
泰昌元年(1620年),泰昌帝病重,李可灼进献红丸,自称仙丹。泰昌帝朱常洛服后死去,就在当天,首辅方从哲拟遗旨赏了进献红丸的李可灼。有人怀疑是郑贵妃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凶的举动。其间,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连坐罪死者众多。朱常洛继承皇位才一个月就驾鹤归西,这桩历史悬案史称“红丸案”。
以上文字,出自当年明月的历史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书中洋洋洒洒写完了整个明朝的历史,堪称历史佳作。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作者居然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基层公务员!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1979年出生,湖北宜昌人。5岁那年,他便展露出了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虽然年幼的他还不明白历史是什么,但是在书店里,他却死死抓住那套价值父亲六分之一月薪的《上下五千年》不撒手。
父亲拗不过他,下血本给他买了一套。这本书也陪伴了他整个幼年时光,直至上中学前,他已经反复读了《上下五千年》12遍。
2000年,20出头的石悦考上了广东海关的公务员,因此他不得不孤身一人背井离乡,前往异乡打拼。于是,他更加专注地读书,越读越发现历史书太难看了:要么就是文字生僻、语句不通,要么就是极其深奥难以理解,这让他萌生了写一部历史书的冲动。
于是,在一个同往常一样孤独、无所事事的夜晚,石悦打开了天涯论坛。浏览着历史版块,灵感即至,在兴趣的驱使下,经过长达6个月的构思后,在3月10号这一天,他终于开始动笔,《明朝那些事儿》正式走上了舞台。
后来董倩问他:你为什么偏偏写明史呢?
当年明月说: 这个朝代我很熟悉,而且这个朝代有很多被人误解的地方。像嘉靖年间的胡宗宪,他是抗倭名将,戚继光都是他的手下,一生精力都投入到抗倭中。最后因为斗争,被抓进牢里,死前留下两句诗“宝剑埋深狱,忠魂绕白云”。我感觉他有很多话说不出来,于是我想帮他说几句!
在经历了一段人生高光时刻之后,石悦告别了媒体回到了工作岗位。随后的十年间,石悦埋头干他的本职工作,从海关公务员到副县长,再到宣传部门的负责人,再到上海的副厅级职位,他以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方式走到了现在。
在书中,他这样写朱棣:
朱棣是一个软弱的人,由于他的皇位来源不正,他日夜都担心有另一个人会仿效他夺走自己的位置,他也畏惧那些街头巷尾的议论,所以他不断的屠杀那些反对者,修改了历史。但事实证明反对者是始终存在着的,而历史也留下了他残暴的印记。
名臣于谦在他笔下也生动立体起来:
于谦也是人,也会畏惧,但他之所以能够名留青史,永垂不朽,就因为他能战胜畏惧,他并非天生就是硬汉。
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人物,让我们感觉似乎就是回到了600年前。身边是一个个饱满立体有血有肉的人物,他们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既有人性的阴暗自私,也有人性的良善和正义,对正义和良知的坚持让人动容,人性的复杂性让我们警醒。再加上明月轻松幽默的文风,时不时被逗得捧腹大笑。
这样读历史,简直太爽了!
除此以外,本书中也金句频出:
1、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2、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
3、中国历史上共同创业的人,大都逃不过“四同”结局:同舟共济、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同归于尽。
4、世上只有一种成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历史学家毛佩琦评价他说:“他的历史知识丰厚,语言幽默,文字表达浑然天成,多一字狗尾续貂,少一字言犹未尽,是一部极好的历史读物和史料参考。”
如果你也爱历史、爱看书,这部佳作你一定不要错过。需要提醒你的是:看这书真会上瘾,请注意劳逸结合,不要熬通宵看哈!原价299的9本书仅需158元,戳这里下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