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少将接替许世友职务,晚年却被开除党籍
说起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是毛主席经过深谋远虑,在1973年提出的一项重大治国治军策略。当时全国共有十一大军区,其中成都、昆明和新疆军区的司令员都刚上任不久,因此不在调整范围,重点讨论的是另外八大军区,这些司令员担任本职工作很久,有的甚至达到了18年。
会议连续开了三天,最终确定具体的对调方案: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与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对调;厦门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
显而易见,这八大军区司令员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骁将,其中开国上将占了一半,资历稍浅的是李德生和丁盛两位少将。但在当时,年龄小的李德生地位却最高,他不仅是北京军区司令员,还进入了政治局,备受毛主席信任。除此之外,丁盛也同样很厉害,他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立下大功,是名噪一时的大英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丁盛与许世友互换职务,成为了南京军区司令员,只不过仅仅四年之后,他便被撤销职务,后来更是开除了党籍,从大军区正职降为师级干部待遇,令人唏嘘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丁盛将军的传奇人生。
丁盛,1913年出生,江西于都人。众所周知,于都在革命年代是一块红色土地,它位于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很早就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丁盛17岁便加入红军,开始戎马生涯。此后,他历经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职务也是水涨船高,由一名“红小鬼”逐渐成长为解放军师长。
建国后,丁盛离开部队,来到了军事学院深造,期间备受院长刘伯承赏识。结业之后,他便担任54军首任军长,率部入朝参战。在丁盛的带领下,54军所向披靡,在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抗美援朝战争中,丁盛便率54军参加了大大小小两百余次战斗,取得了歼敌7000余人的辉煌战绩。后来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丁盛更是亲临一线指挥,率54军击溃了敌军主力第四军,取得了瓦弄大捷,极大地打击了印军的嚣张气焰。因为屡立战功,丁盛很快受到重用,相继担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到了 1969年,他更是晋升为广州军区司令员,可谓无比风光。
然而两年之后,局势却发生逆转,丁盛遇到了人生的重大考验。因为革命年代长期在林彪麾下任职,是林彪的心腹爱将,毛主席在南下巡视曾两次召见丁盛。好在丁盛与黄永胜等人不一样,他虽然与林彪关系亲密,但并不效死忠,在与主席的谈话中,丁盛立即表示一颗红心,主席很满意。也是因为如此,后来黄永胜等人被隔离审查,丁盛却依然担任要职,还在1973年与许世友对调,成为了南京军区第二任司令员。
只不过,丁盛虽然没有被林彪牵连,但他也得罪了不少人,比如对贬逐到广州的老帅们态度冷淡,不让叶帅住回原来的房子;来到南京军区后,做的一些工作让许世友很不高兴,这也为自己将来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1977年,丁盛便遭到停职,后来被勒令退出现役,还开除了党籍。从这以后,丁盛便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晚年的他享受师级干部待遇,与妻子儿女一起生活。1999年9月25日,丁盛将军在广州去世,终年86岁。
1973年全国总共有11个大军区,北京军区、沈阳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福州军区、兰州军区、厦门军区和武汉军区等8个军区司令员对调了,成都军区、新疆军区和昆明军区都没有参加对调。这又是为什么呢?
毛主席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搞久了就油了。比如许世友和杨得志吧,从1955年就任所在军区的司令员,到1973年,已经18个年头了。韩先楚从1957年就任福州军区司令员,也已经有16年了。#我要上 头条# #我要上微头条# #历史冷知识# #历史##微头条日签#
#陇南# #陇南头条# 2021年4月8日,陇南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就网友“陇南文县异地搬迁公职人员工作调动”的留言进行的答复。#陇南身边事#
网友
你好,百忙之中打搅你了,我是一名陇南文县石鸡坝镇8.17暴洪泥石流受灾人员,根据灾后相关政策及兰州新区异地搬迁政策的宣传,我们村的村民基本都报名兰州新区异地搬迁并缴纳了保证金,家人也希望能搬迁到兰州新区生活,我考虑到自己工作(事业编制警察)调动的问题,一直无法抉择,当地政府也不清楚我们工作能不能调动至兰州新区之类的政策,又加兰州新区承接陇南异地搬迁实施方案也没有提到公职人员工作调动的事宜,我现在无法做出选择,因为父老乡亲及家人都搬迁至兰州新区生活,因为工作原因,而我在这边工作及生活,有许多不便,我不知如何是好,恳求相关领导们能在百忙中回复一下我的咨询,感谢了,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陇南市人民政府督查室
网友:
您好!1月9日,您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留言,反映陇南市文县异地搬迁公职人员工作调动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您的留言已收悉,已责成文县政府进行了调查核实。目前,省市尚未出台事业编制人员受灾群众搬迁至兰州新区解决工作调动的相关政策,建议您在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等渠道考取兰州新区相关岗位。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心,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1973年12月,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不寻常的事件。中共十大召开4个月后,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北京与沈阳、南京与广州、厦门与武汉、福州与兰州八大军区司令员相互对调。当时全国共11个大军区,其中7位司令员是大别山人,都是红四方面军出身的悍将。而且陈锡联和许世友两位司令员是九大、十大两届的政治局委员。11位军区司令员分别是:
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上将,湖北红安人
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上将,湖北红安人
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中将,湖北红安人
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中将,湖北麻城人
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湖北麻城人
(今属河南新县)
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少将,河南光山人
(今属河南新县)
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中将,安徽金寨人
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中将,江西信丰人
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少将,江西于都人
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上将,湖南浏阳人
厦门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湖南澧陵人#铁血红安#,#英雄辈出的大别山#长涌的视频
【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1973年12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12月22日,毛泽东主席正式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名义签发命令,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名大军区司令员进行集中调整。其中:
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
厦门军区司令员杨德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
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
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
实际上当时全国共有11大军区,除了以上八个军区司令员对调外,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并没有被调动,这主要是因为这三位司令员在当地任职时间都很短。
关于这次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司令员调整的原因,邓小平同志后来曾回忆说:“这是因为毛主席很懂得领导军队的艺术,就是不允许任何军队领导干部有个团团,有个势力范围。军队就有这个传统,经常调过来,调过去。一个领导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就容易形成各种盘根错节的关系,容易形成团团伙伙,特别是掌握一个大战略方向的党政大权的高级领导干部,更应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虽然共产党的干部不至于产生像中国历史上藩镇割据、地方大员拥兵自重的情况,但是也应该纺织类似的情况出现。”
#陇南头条# 中共陇南市委组织部就网友“甘肃省外的在编人员能不能调动回来”的留言进行了说明。
网友
领导好,我是咱们甘肃陇南人才引进人员的家属,是甘肃省外的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由于夫妻长期处于异地状态,想咨询一下咱们陇南这边有没有什么政策可以调动?
中共陇南市委组织部
尊敬的网友:
您好!收到您的留言后,我们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核查办理。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陇南市委、市政府历来关心关爱引进人才。根据中共陇南市委、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陇发〔2019〕8号)精神,对全职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协调解决配偶工作调动问题。
欢迎您继续监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来源: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1973年3月10日,邓小平恢复组织生活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一次会议间隙,毛主席就各大军区司令员久未调动的问题征求邓小平的意见。
邓小平想了想,把面前的茶杯和毛主席的茶杯换了个位置。毛主席会心一笑说道:“英雄所见略同!”就这样,一场建国后军事领域的最大人事变动被提上日程,这就是著名的“八大军区对调”。
同年12月,在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宣布:“我考虑了很久,大军区司令员还是调一调好。”随后,他面向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说:“你是赞成的,我赞成你的意见,我代表你说话。我也找了其他一些同志,他们也赞成。”
12月22日,中央宣布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具体细节: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厦门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全国共有十一个军区。出于种种考虑,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没有被调动。
为了确保对调工作“不走过场”,毛主席要求命令下达的10天内,各军区司令员必须到达新工作岗位,且每人带走的工作人员不许超过10人。命令一出,全员行动,对调工作干净利落地迅速完成了。
邓小平在多年后谈起八大军区对调的原因时曾评价道:“这是因为毛主席很懂得领导军队的艺术,就是不允许任何军队领导干部有个团团,有个势力范围。”
如今看来,在特殊时期的这一决定,对于稳定军队、强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为之后的军队改革做了良好示范。
就像毛主席自己说的那样:“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延安的一切就是枪杆子造出来的。”
#人物##历史#
方便的话麻烦点个关注哈,谢谢支持!
1973年12月22日,在中央军委会议上,毛主席目光如炬扫视全场,一声令下,八大军区司令对调!消息公布,立即引发国内外极大震动,邓小平多年后回忆这次对调,依然感概:毛主席真厉害啊!
@四海神君 |四海今天讲讲:毛主席对调八大军区司令的非凡政治智慧。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搞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上了,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军队的领导。
林彪折戟沉沙后,毛主席担心军队出问题,在跟汪东兴一次谈话中,他就说到:我们军队几十年经常有人闹乱子,张国焘是一个,林彪也是一个。
熟读二十四史的毛泽东,已经意识到自己对军队事情管得不多,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势在必行。
让党指挥抢,决不能容许抢指挥党,毛主席已经笃定加强对军队领导和控制的想法,便把邓小平找来谈话,言谈中,毛主席流露出军队中有一些不鹭港的音符,问邓小平有什么高见?
邓小平沉思片刻,便将自己的茶杯和毛主席的茶杯对换了一下。
看到邓小平这个动作,毛主席爽朗大笑:英雄所见略同!
有人支持自己,毛主席下定了对调军区司令员的决心。
当时,我国有十一大军区,除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任职时间较短外,剩下的八大军区司令员都任职多年,是该挪挪位置的时候了。
用邓小平的话说,“毛主席就是不允许任何军队领导干部有个圈圈,有个势力范围。”
邓小平一句话,点明了毛主席对调八大军区司令的意图,绝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酝酿已久。
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毕竟是件大事,毛主席下令前又单独征求周恩来、叶剑英等人意见,大家都表示同意。
于是,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在自己书房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研究军区司令员对调这件大事。
会议开始,毛泽东主席就提出军委不仅要议军,还要议政。
吹完风,毛泽东主席见大家面面相觑,话锋一转,说到一个更严肃的话题: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一待就是20年,会出现消极因素,我考虑了很久,大军区司令员还是调一调好。
大家心里明白,这才是会议的正式话题。
会场鸦雀无声,毛泽东主席具体说出了调动方案和调动理由: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油了呢。有好几个大军区,政治委员不起作用,一般都是司令员拍板。
司令员和政委关系不好,影响团结,影响工作,当然得调开;司令员和政委关系太好,政委对司令员言听计从,不发表个人主见,更要分开。
高级将领调整前接受毛主席接见和谈话,已经是惯例,1973年12月21日,毛主席接见40多名高级将领。
大家落座,毛主席提议大家一起唱《三大纪律八顶注意》: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显然,毛主席是想让这些将帅重燃革命岁月的激情,期望看到将帅步调一致,全党步调一致,政治局步调一致。
然后,毛主席强调:过去战争年代,干部经常调来调去,我们有这样的传统,共产党员要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能东能西,一切行动听指挥。
第二天,在中南海,毛主席将正式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命令,人员到齐后,毛主席让王洪文点名。
王洪文,1935年出生于吉林长春,在朝鲜战争中担任过警卫员、通讯员,回国后在上海任保卫科干部,后来成为上海造反派头目,在十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
可能是毛主席想提高一下王洪文的威信,让他给军区司令员点名。
王洪文也不谦虚,拿起花名册就点起名来,要知道,这些开国大将搞革命时,王洪文还没出生呢,更可况,王洪文搞不清状况,直呼其名,第一个点的还是脾气倔犟的许世友。
许世友眼睛盯着天花板,听见王洪文喊他的名字,根本不理睬。
偏偏王洪文不知深浅,又喊了一声:许世友!
许世友“嘣”地一声,将茶杯往桌子上一顿,虎目圆睁,瞪眼朝王洪文看去。
王洪文见情况不妙,眼巴巴求助毛主席,想让毛主席帮他解围。
毛主席脸色铁青,对王洪文没有理会,场面异常尴尬。
周恩来明白其中缘由,赶忙救场,从王洪文手中接过花名册点了起来。
为了给王洪文留情面,也为了给许世友找个台阶,周恩来先点李德生,最后才点许世友。
点完名后,周恩来宣布:请毛主席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命令:
毛泽东主席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庄重严肃地宣布中央军委命令:
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厦门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
最后,毛泽东提出要求:八大军区司令员立即赴命,10天内全部到达新的工作岗位。
后来邓小平回忆这次对调,感慨到:毛主席真厉害啊,他老人家虽然年纪大了,但没人比他更懂得领导军队的艺术。
转眼48年过去,毛主席一声令下,八大军区司令立即对调的美谈,仍被广为传颂。
丨美好相遇丨关注@四海神君 丨天天相见丨
1973年12月12日,毛主席在召开政治局会议时说:“我主张找各大军区的人,找司令员来,议什么事?要议军,我提议,议一个军事问题,全国各个大军区司令员互相调动……”
这就是在当时名震整个国内外的“八大军区司令对调”一事。
1969年,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已经到了极为危险的地步,中苏两国在边境陈兵百万,战争一触即发,珍宝岛事件后,毛主席曾公开表示“要准备打仗”,基于这个原因,全军进入了紧急状态,随时准备着。
“九一三事变”后,毛主席决定重新启用一些老干部。
1973年3月,邓小平恢复了党组织生活和职务,有一次,毛主席问邓小平,各大军区司令久未调动的问题,邓小平沉思了一下,就将自己前面的茶杯和毛主席前面的茶杯对换了一下。
毛主席会心一笑:“英雄所见略同。”
12月12日,在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先是批评了政治局和军委,随即便谈到了各大军区司令对调一事,按照毛主席的意思,政治局当即进行了研究和决定。
最终的结果是: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厦门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
12月15日,军委向各大军区司令员,政委发出绝密级通知,要他们参加18号的军事会议,并且在通知后面强调:开会事请勿下传,到时北京派飞机去接。
12月21日,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政委齐聚在毛主席的书房内,大家热烈的交谈着,不一会,毛主席走了出来,他笑着说:“我一晚上没睡觉,想看看同志们。”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里,听到毛主席如此的话,大家的心里都热烘烘的。
随即,毛主席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一下好,人在一个地方呆长了,油了,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调一下有好处,到处都是干革命。调动要欢迎,不要冷冷清清,冷冷清清不好”
对于毛主席的说法,这些跟随他的将军们都一致表态赞同。
毛主席指着陈锡联说:“你陈司令、厦门杨、南京许,在一个地方搞得太久了。李德生、皮定均、丁盛,不那么久,你们带个头,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都会照着做。”
这一次的接见,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已经成为了定局。
最后毛主席带着大家一起唱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
22日,中央正式发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命令:为了加强军队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为了使军区主要领导干部交流经验,熟习更多地区的情况,经毛主席、党中央决定,北京与沈阳、南京与广州、厦门与武汉、福州与兰州八个军区司令员相互对调。
毛主席的一声令下,各大军区的司令员立即动了起来,在命令宣布当天,八位司令员中的最年轻的的北京军区司令李德生,当即向总政移交了工作。
26日,李德生飞赴沈阳,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
许世友对于毛主席的话,是深信不疑,非常服从,军委刚宣布命令,他就坐上了前往广州的飞机。
厦门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回到山东,立刻交接工作,26日前往武汉。
这次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产生了极为深厚的影响,正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中所唱的一样:“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历史冷知识##领袖毛泽东#
从韩练成的授衔与职务调动解析兰州军区的单位级别
1955年2月11日,国务院做出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决定。同年5月1日,西北军区(所属新疆军区除外)与甘肃军区合并,改编为兰州军区,隶属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张达志任司令员,冼恒汉任政治委员,韩练成、杨嘉瑞、徐国珍任副司令员,李书茂任参谋长,王庆生任政治部主任。1955年9月,共和国军队实行军衔制,兰州军区司令员、政委与第一副司令员共三人授予了中将军衔,两名军区副司令员与军区参谋长授予了少将军衔,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王庆生则仅授予了大校军衔。兰州军区7位领导人的授衔中,竟无一人授予上将军衔,这充分表明此时兰州军区的单位编制仅为兵团级单位。再从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授大校,兰州军区参谋长为正师级少将来看,兰州军区的司令部与政治部充其量也就就是副军级单位(副军级单位首长的基准军衔为少将~大校)。再从兰州军区的三位副司令员的授衔来看,第一副司令员授中将,第二、第三副司令员授少将,三位副司令员的职务理应为正军职。1955年授衔时,正军职人员的基准军衔为少将,个別可授中将或大校。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韩练成的军队级别为正军级,军衔为中将,他担任的军队职务到底应是正军职呢?还是兵团职呢?
韩练成为国民党起义将领,1948年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5月入党,1955年9月授予中将军衔。在1955年授衔中至今留传着他"要两星不要三星"的美传。若根据他起义时的军长与贡献及55年担任的军职,按国民党起义将领来算,他可以评为上将。但韩练成要党员而不要上将,坚持按自已入党时间与中共党员身份参加评衔,并根据评衔标准授予了中将。1955年5月,兰州军区成立,时位西北军区副参谋长(正军职)的韩练成被任命为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根据当时中央军委的规定,兰州军区的单位编制实为兵团级单位(仿效地方行政六级单位),对应国务院各直属机构(副部级)。韩练成的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职务当属正军职。有何根据呢?这可从韩练成离任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职务后,中央任命他的新任职务中找到答案。
1956年7月,韩练成调离兰州军区,中央军委任命他为训练总监部科学和条令部副部长,当时的训练总监部为军委八总部之一,单位排序仅排位在总参谋部之后居军委八总部次席,下辖的科学和条令部为六个二级部之一,单位级别为副兵团级,部长为副兵团职,副部长为正军职。韩练成从兰州军区调训练总监部工作,实属平级调动。这也说明当时的兰州军区是与训练总监部二级部均为同一规格,同为副兵团级单位。因此1955年授衔时的兰州军区实为兵团级单位,军区司令员与政委授中将衔,而军区副司令员为正军职,军衔一般授予少将,个别可授予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