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如何管理企业在职中层干部

今天单位通知交工会会费180元,问这个标准怎么来的?回答说统一三个档次:普通员工60元,中层干部180元,单位领导级300元。我觉得这种做法很不合理,首先我们不属于在职的中层干部,一年前单位一刀切让我们提前离岗,

今天单位通知交工会会费180元,问这个标准怎么来的?回答说统一三个档次:普通员工60元,中层干部180元,单位领导级300元。我觉得这种做法很不合理,首先我们不属于在职的中层干部,一年前单位一刀切让我们提前离岗,现在的收入比在职的普通员工还低,更谈不上在职的中层干部了;其次,每年交的工会会费跟在职的一样,但是得到的待遇却不一样,单位经常性发的福利都没有我们的,比如春季单位组织员工郊游、秋季发放采摘票、夏季防暑福利等,这都是我们知道的,还有其他不知道的福利等等。我们一起退下来的同事都是单位原来的骨干,辛苦工作一辈子,到最后以年龄大了给年轻人腾位子为由一刀切回家,收入待遇减少一大半,然后交各种费的时候又按在职干部标准算,福利待遇又按不在职算,单位这种对待老职工的做法让人很寒心,但是谁也不愿意去说。试问谁没有老的一天?不奢望如何厚待曾经为单位做出过贡献的老干部,只是别这么不公平、不公正、过河拆桥人走茶凉就好!

生活的剧情总是充满了各种狗血。

体制内,兢兢业业干了10多年,这十年来,当上了中层,晋升了副高,在职读完了硕士学历,获得各种奖励和称号。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越来越看不懂了。

体制内的论资排辈、各种关系户我是知道的,可到自己身上就很难接受。就在一个月前,有个位置空了下来,大boss有意无意的和我递话,告诉我,有个位置的领导上去了,这个位置空了,好多工作你要做好准备。我在这个岗位相关过去做了不少工作,并且得到了上下的一致好评,可是今天开会,这个岗位的候选人名单里竟然没有我,而且还让我去选候选人。这种感觉让人很不舒服。好像是被耍了。不过我很快就冷静下来了,人生不过是一场戏,自己就是这部戏里的导演、编剧、和演员。怎么编,怎么演,其实全在于自己。只是自己给自己编了这么一出狗血剧,也真够有自己的,想到这里忽然有点想笑,我的剧情编的蛮有创意,下辈子可以去当导演吧,我想,倘若能在这部狗血剧里重新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那么就能拿回过去的无与伦比的力量。这个游戏玩不下去了,玩点儿别的吧。

朋友的煤企中层身份,52岁一刀切便退了下来,除了距离55岁还有3年时间可以正式退休外,现在还可以自己找点零活打打工,赚点家庭生活费。反正身体条件也允许,既使出点力也还可以撑下来。另外退下来后,一天天的真要是闲下来,反倒会感觉不自在,不如适当干些活,既锻炼了身体,也活跃了心情。

这个朋友有很多的同事也和朋友一样,近两年也是被52岁一刀切了。朋友搬着指头算算,目前仍在岗的没剩几个人了。也就是说朋友这个年龄段的,近三五年内将全部涉及退岗退休。这本来呢,年龄到站退休很正常,铁打的企业流水的职工,谁都有退休的那一天。可是朋友所在的企业是煤企,因近些年煤企生产经营困难,受地质条件和灾害的影响较大,却根本招不进新职工,即使招进来也留不住,企业面临着缺乏新生力量和发展后劲的问题,朋友曾说过,如果不是他们这一批60后和70初的人顶着,企业恐怕早就该关门了。

但即使再坚持,这60后和70初的人早晚都要退休。当这一部分人陆续退岗退职退休了,企业难道真的要关门吗?没有人力资源的企业不可能生存下去,没有人的生机活力的企业只能濒临危局。据朋友讲,其所在的煤企目前已显现出没落和败象,原本很是人员鼎沸、红火热闹的矿区变得冷清了;本是队伍稳定的职工,特别是稍微年轻一些的技术骨干开始辞职跑路了;原来基层有很多区队可因人员不断减少,不得不缩编合并了;过去每班上班人员都是全勤满员,如今合并后的头面上班仅五六个人作业。由此可见曾经辉煌的煤企,时下有多么的萧条和落寞。

朋友说,自已所在的煤企招不来工,留不住人,是发展的最大制约瓶颈。时下,煤企恶劣的地下作业环境,时常受地质条件复杂变化的影响,加之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威胁,且工资整体水平偏低,不具有吸引力和可比性,年轻人根本瞧不上这个行业,这直接导致时下的煤企都是50岁左右的人在支撑,这与过去相比,煤企开始走下坡路了,如此下去,煤企前景喑淡。

朋友说,自己是吃煤企饭过来的,对所在的煤企感情颇深,但眼见如今的煤企现状,也无不焦虑忧伤!这也不禁要问,煤企发展,路在何方?

近几年,分公司由于订单量持续下滑,效益很不好,一年固定费用要1000万元,更让公司经营雪上加霜。全体员工的工资一降再降,所有人情绪都很大,毕竟,人都是要吃饭的。

为了能扭转局面,公司下派一名部门中层到分公司担任总经理,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力推降本增效,先节流,等待公司开源。因为员工工资连降,再加上公司开源的消息并不确定,这让新上任的总经理进退两难。

上任4个月,总经理没有任何动作,只是一天天的到处转悠,四处找员工攀谈,拉拉家常,聊聊工作。见到总经理这般悠哉悠哉,员工们有话说了。一线员工说又来了一位“吴用”,管理和技术人员笑称其“贤人”,就连中层也私下议论他是下来“旅游”。

第5个月,总经理突然出招,开展全员“降耗材”活动。办公室饮用水全部撤掉,只在每层楼道处设置一台饮水机。这让习惯在自己办公室喝水的员工很不习惯,纷纷骂“瞎折腾”,没有管理思路,只会和水过不去。

紧接着,每个办公室里只保留一台打印机、无纸化办公、办公室人员分区自己打扫卫生等等,措施一条接着一条,不断被总经理推出来。

大家对此非常抵触,但迫于压力又不敢反抗,只能带着气去认真执行。一个月下来,从统计人员的分析报表中体现出,分公司办公耗材降低费用10000余元。看着总经理在台上大讲特讲所谓的“降本成果”,员工们都说他小题大做,只会搞这些小名堂做政绩。

再次出乎大家意料,总经理动真格了。要求工程部全面梳理委外加工产品,工艺部联动,分析产能和工序,做到应收回、尽收回,尽可能把所有委外的产品都收回来让公司员工自己做。

对此,工人不满、管理技术人员不满、中层不满,就连负责委外加工的协作商也不满。很多人都来找到总经理,要求放弃,或者减量执行,但这总经理一改往日里平和的形象,非常强硬,把这些人通通骂了回去。迫于压力,大家只好执行。

两个月后,分公司降本40余万元,而且员工收入也上涨了几百元不等。总经理在此事上大做文章,好好宣传了一番,并将此事向总公司高层做了专题汇报,得到总公司高层的高度肯定。

借势,总经理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优化人员,顶住压力清退了一批长期不在岗、迟到早退、业绩低的人员。同时,所有岗位绩效以目标导向,优化设置。提拔年轻管理技术人员担任领导和主管职务,重点以优化工艺流程,降低物料损耗,提高材料利用率,提高劳动效率,并且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全面推行预算管理,推着管理人员、技术主动梳理前期漏洞,提出和实施改进措施,精打细算过日子。

通过一系列举措,分公司年度降本增效目标圆满完成,得到总公司额外的奖励。对此,总经理按贡献实施奖励,员工们也都得到了普惠。

大家对总经理的看法迅速转变。从最初的抵制、抵触,变成拥护和支持。今年,销售部门捷报频传,订单量大幅增加,更为员工们增加了信心。大家都指望着,跟着总经理挣钱。

总经理临危受命,一套貌似让人看不明白的组合拳,却清晰地打出了套路,起到了明显效果。既顺利推行了降本增效,又让员工得到实惠,因此,分公司也进入了良性循环,朝着大家希望的方向发展。

@企中滋味 感悟:

1.面对烂摊子,需要冷静分析。

公司效益不好、员工工资一降再降,这对任何一个新到任的总经理来说,都会是个烂摊子。新来的总经理看似一天天到处闲逛,与人聊天。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不务正业,但他实则是在调查研究,避开陈旧思维的影响,让自己能认清形势、掌握实情、思考对策、寻找机会。通过冷静分析,总经理确实找对了方向。

2.改革的步伐和节奏,一定要控制好。

有的改革者,要么步子太大,摔了跟头。要么步子太小,许久一动不动。要对公司进行改革,总经理首先是抓耗材降本的小细节,这样不易被察觉,又能迅速得到效果。当有了一定成效,就不怕再有人质疑。此时,他就对着委外产品下手了,并迅速取得明显成效。

在这个基础上,轻易得到上级支持,为下一步改革找到坚强后盾。于是,优化人员、控制费用、降低采购等后续举措,阻力小了,推进的很顺利。在总经理的带领下,分公司达成了目标,还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3.公司得效益,员工得实惠,才是双赢。

公司良性运行的前提,是有盈利,这才能保证运行。而当公司盈利了,就更应该想到员工,并且让他们得到实惠,共同分享成功的果实。

其实,员工和公司就如鱼和水的关系一样,需要互相理解和成就。试想,水里没鱼,必将是一潭死水。而鱼离开了水,也注定活不下去。

#职场干货# #职场达人说# #职场达人炼成记#

(我是@企中滋味,一个有温度的80后职场人,致力于分享职场干货,想看到更多有趣的职场故事,欢迎关注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42995/
1
上一篇公务员报考单位条件(公务员报考条件有什么)
下一篇 公务员考试这照片要求(公务员考试照片要求什么底)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