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
安徽县域发展潜力最引人注目[庆祝][庆祝]
安徽省16个县域入选
肥西县排名30,肥东县排名35、
天长排名38,位居安徽前三
其他分别是巢湖市,无为县、庐江县、长丰县、广德市、泗县、萧县、濉溪县、五河县、灵璧县、颖上县、凤台县、蒙城县。
#北京协和医院##研究生考试录取#
陈鑫研究生考试,笔试不如杨腊梅高,相差59分,其中政治相差17分,专业相差19分,英语相差23分。政治相差17分对专业水平并没有什么影响;专业相差19分,满分300分,比重很小,他们得分都在220以上,就是说他们的专业水平基本上差不多;英语悬殊很大,但是并不能表明他英语没有水平,也不能表明英语水平高,医学水平就一定就高。
关于面试怎么操作的?这要看当时的互动,有的人善于表达,应激反应快;而有的人有水平但是他生性木讷或者说不善于交际,表达方面就比较欠缺了或者紧张就言不达意。在他们专业水平一样的情况下,前者会更加突出。

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质疑,就是因为:
1.以为笔试成绩高,面试就一定非常好。大家想想每年的高考状元,他们的成绩就是平时最好的吗?可能都不是。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入围的最后录取的第一名都是笔试成绩最好的吗?也不一定是。那么为什么对于这样的现象不加以质疑呢?这跟当下就业压力大,于是提高文凭,考研比高考还要讲究公平 ,这就是最后一公里的事。
2.跟我们长期的观念有关。大家普遍认为985就应该这样,其他就应该那样,学历论很严重,已经固化了。在社会上存在严重的文凭歧视。我们一边痛恨这样的歧视,而我们又维护这样的歧视。痛恨是因为曾经被歧视过,维护是因为这是当前应试教育的结果,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这样的待遇——前提是孩子确实好。这样的环境不能破坏否则既得利益或者具备这样能力的就会恐慌——心理很失落,感觉没有了方向。价值体系的再考量就是巨大的冲击。

没有人注定就会怎样,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分几本。马云数学不好,但他数学思维,领导数学人物。我们村一个比我高两届的,中考数理化基本满分,英语应该中等偏下,语文一般化,在镇中学第一名被一中录取,当时学生应该有两百人;高考,数理化依然很强势,英语还是不咋地,但是他考上了重点大学,应该是我们乡镇有高考以来,他是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最关键的就是他平时学习很轻松,不了解他的人,凭感觉他吊儿郎当的考大专都够呛,所以他就是传奇,直白点说就是某些科目他是有天赋的,假如当时只论数理化,他上北大清华应该也没问题。再钱钟书数学高考15分被清华录取,那是不是质疑到底朝天?如果因为质疑就放弃录取钱钟书,那还有后来的大家吗?所以我认为假如陈鑫专业课太差,而被录取,那就应该质疑,而且录取对他本人和协合医院都不负责任。
总之,质疑往往会显示对方的强大,确实了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