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罗荣桓提出建议,可以将部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结果实施不久后就被中央叫停,时间证明这项提议的确十分的高明……
现如今,我们提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心中总有万丈豪情,他们历经战火淬炼,护国安邦,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而“人民解放军”这一称呼,同样遍历硝烟洗礼,才能赢得人民的信赖。
1944年,刘少奇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了“人民解放军”的称谓,当时的日本深陷战争泥沼,太平洋战场上日本接连失利,国共联合抗日牵制了大量日军,日本已然是强弩之末。
但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已然展露丑态,与中国共产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作风不同,国民党军队途径当地百姓,往往也会洗劫一番,骑在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
同时蒋介石有意将红军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可大家都是为了一个革命理想而奋斗,是同志,更是骨肉兄弟,无需在番号上进行区分。

刘少奇提议,将八路军、新四军整编成“人民解放军”,与腐化的国民党军队进行区分,同时也能使得军队内部更加团结。但抗日战争切不能操之过急,与蒋联合抗日还有很长一段路,这一提议被暂时搁置。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全面胜利,全国上下一片欢腾,趁此良机,罗荣桓再度提出了建议,将番号改为“人民解放军”。
中央很快对罗荣桓的提议做出批复,同意了罗荣桓的建议,并在全国范围开展整编活动。就在大家兴高采烈,准备换上新番号时,一个月后中央又收回了这道命令。
原来,蒋介石方面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商讨和平事宜。此时若是更改番号,必然会被蒋介石的情报人员发现,并借以成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借口。

然而中共的一番隐忍并没有稳定国内局面,蒋介石公然撕毁象征和平的《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在这样的形势下,“人民解放军”这一称呼被再次提出。
此后,中央文件中多次以“人民解放军”为题,大量命令、指示也使用“人民解放军”这一符合时事的称谓。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布,使用这一称呼成为大势所趋。
宣言指出,以实现人民和民族解放而战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任务,喊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
不过前方战事仍频,各部队改编番号的时间各不相同。在解放战争初期,各部队仍以对抗、击退国民党军为主要任务,为保证命令的正确下达,仍然沿用八路军、新四军的称谓。
1948年后,中央军委相继发出命令,将西北野战军整编为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整编为第二野战军,华东、东北野战军为第三、第四野战军,正式列入人民解放军序列。

1949年春,中央又对人民解放军提出要求:人民解放军不但是一个战斗队,更是一个工作队,要积极担负起经营和建设新的解放区的任务。
此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1949年4月,解放军越过长江,一路直取南京,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解放全中国的伟大愿景。
在新中国成立后,保卫革命和国家建设的成果,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也成为了了人民解放军的新的历史使命,但“人民解放军”这一称谓得以永久保留并沿用至今。
虽然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使用了不一样的名字,但我党部队团结一心,亲如兄弟,在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够完成其历史使命。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成为人民心中“最可爱的人”,让我们向人民解放军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市长:
您好!很抱歉,只能干巴巴的称呼您市长。因为我作为几代人都生活在南京的南京“土著”,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近几届南京市长姓甚名谁。可能因为我不关心时政,或者南京的市长们觉得南京这个城市有自我运作的能力,可以无为而治了。
我今天是想和您说点也许您不知道的事情。您知不知道,南京的12345是个摆设,除了传话,不解决任何问题,他们把所有的问题转给问题的制造者而最后怎么处理就不是12345的事了;您知不知道,我们街道处理12345工单的都是一群临时工小姐姐;您知不知道南京的网上信访系统现在是无法注册,注册了也无法登录;您知不知道,手机信访APP每次提交后都显示有禁用词,所以根本提交不了;您知不知道,网上申请政府公开的网站由于无法上传身份证,导致走不到提交这最后一步......
为什么我说的都是集中在信访这一块,因为这是上下通达的管道,而这个管道不通,就会产生今天我不知道您叫什么名字,您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给您写公开信这样的“小”问题。当然会不会产生大问题,我不清楚。但我想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的道理,您比我明白。

就以这次南京疫情的暴发为例,现在看来控制的不错,机场的管理问题怪南京市实在有些冤枉。只是后来南京的治理能力被全国群嘲,我觉得就不冤枉。疫情暴发后您们省、市级单位在每天忙着开空洞的新闻发布会,而基层单位每天忙着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表扬自己的小作文。我参
加了三次核酸检测,时间、地点都是我自己在微信群里看别人转发的信息知道的。我不想批评基层工作人员,他们很辛苦,但工作效果呢?工作效率呢?人民满意吗?
市防疫指挥部要求进行防疫宣传,您知道这
个完全正确的任务下到基层是怎么执行的吗?街道在每个小区门口放了一个喇叭,每天从早到晚不停的放,这就是宣传。我可以告诉您,搞垃圾分类、创建文明城市的时候搞宣传也是这么搞的。您不觉得奇怪吗?南京是文明城市,可我们搞宣传的方法却一点都不文明。前阵子,南京作为中国唯一的文学之都,却写出一份让全国人民嘲笑的公文。把这些都放一起,说明了什么?难道南京这么多经过严格选拔的公务员就没有一个

能写出语法通顺的公文吗?难道南京的基层工作
人员素质差到不知道在小区放喇叭是不文明行为吗?
不言自明,不是水平有问题,是思想有问题,他们每天忙的不是让人民群众满意,而是忙
着让上面的领导满意。上面交待的工作必须要
做,而且要做的有证据,有数据,看得见、听的着。所以,你让我宣传,我就放喇叭,都听见了吧,我的工作做的很“实在”。可考虑问题都是这个思路,那群众自然就有意见了,有意见就要反映,可是,如前文所述言路不通,反映了最后还是把问题交给制造问题的人,他们要是能解决就不会这么干了。恶性循环、周而复始。老百姓反映没有用,被投诉的单位也不怕。当零件每天都在出毛病的时候,这台机器的崩坏也就不远了。
我最后想说的是,南京是个好地方,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地理位置优越,经济也发达。这么好的地方交到您的手上,希望您能珍惜,在这个地方留下您的姓名。

此致敬礼!
一位普通的南京市民
2021年8月17日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权威评析##江苏高考作文#今年江苏省用的是全国高考卷的一卷,今年,江苏首次实行 "3+1+2" 新高考模式,其中语数外由教育部统一命题。江苏考生考的是全国新高考 高考Ⅰ卷。
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 年 4 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 " 体育之效 "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可以看出这次高考作文,很多省份不约而同的都接近时事热点,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文题目中都有体现相关的内容。对于这道题目的解析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在我看来外在环境对我们自身的影响怎么克服?可以是切入点,你对这个题目有什么看法那?一起交流一下。
EDG夺冠进入江苏省考的考题,太与时俱进了!
虽然以前读书的时候,政治科目的考题也是经常结合时事出题。但基于游戏类的,那可是前所未闻,耳目一新!
曾经被央妈点名祝贺的EDG夺冠出现在申论,同时还涉及冬奥会制冰师,网络导购员等新职业,考生对此都感觉新颖。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话说陈先生,一个平凡还很普通的80后,请多多指教,谢谢支持![机智][机智][奥特曼][奥特曼][加油][加油]

“接地气”!EDG夺冠进江苏省考考题
11月7日,EDG战队获得2021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12月11日,EDG夺冠就进入江苏省考考题,短短一个月该话题就被纳入考题,可以说是相当接地气。
此外命题组紧跟时事热点,十九届六中全会、元宇宙、载人航天飞船、碳达峰、乡村振兴等热词也出现在考题中,还有“微躺青年” “网络考古”等新词汇,让网友大呼命题老师相当时髦,紧跟时代潮流。
这些颇具创新性的考题已经不再简单而枯燥,而是紧密结合实际、联系生活,增加了趣味性、时新性,有的题目还围绕新职业新业态,如果不关注新闻、热搜的话,估计还真不太有思路。
估计每个考生在考试时内心都是满满的激动吧!
南京市2022中考落下帷幕,今天下午的三门据说英语不难,阅读题略难,政史比较灵活

据考生描述下午刚结束的英语正常难度,难在阅读题!
历史道法主观题时间紧迫,有大题靠翻书找不到答案!时政考到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冬奥会,题目考得很灵活。
2022中考已经结束,一切都会是最好的安排,好好享受出成绩之前这段时间吧
#教育听我说# #南京头条#
其实王守仁所上的奏章内容并不长:“臣闻君仁则臣直。大舜之所以圣,以能隐恶而扬善也。臣迩者窃见陛下以南京户科给事中戴铣等上言时事,特敕锦衣卫差官校拿解赴京。臣不知所言之当理与否,意其间必有触冒忌讳,上干雷霆之怒者。但铣等职居谏司,以言为责,其言而善,自宜嘉纳施行;如其未善,亦宜包容隐覆,以开忠谠之路。乃今赫然下令,远事拘囚,在陛下之心,不过少示惩创,使其后日不敢轻率妄有论列,非果有意怒绝之也。下民无知,妄生疑惧,臣切惜之。今在廷之臣,莫不以此举为非宜,然而莫敢为陛下言者,岂其无忧国爱君之心哉?惧陛下复以罪铣等者罪之,则非唯无补于国事,而徒足以增陛下之过举耳。然则自是而后,虽有上关宗社危疑不制之事,陛下孰从而闻之?陛下聪明超绝,苟念及此,宁不寒心!况今天时冻冱,万一差去官校督束过严,铣等在道或致失所,遂填沟壑,使陛下有杀谏臣之名,兴群臣纷纷之议,其时陛下必将追咎左右莫有言者,则既晚矣。伏愿陛下追收前旨,使铣等仍旧供职;扩太公无我之仁,明改过不吝之勇;圣德昭布远迩,人民胥悦,岂不休哉!臣又惟,君者,元首也,臣者,耳目手足也。陛下思耳目之不可使壅塞,手足之不可使痿痹,必将恻然而有所不忍。臣承乏下僚,僭言实罪,伏睹陛下明旨有‘政事行失,许诸人直言无隐’之条,故敢昧死为陛下一言。伏惟俯垂宥察,不胜干冒战栗之至!”——《心圣·王阳明》

继往开来,永志不忘!
青蜂侠中国青年网视频官方账号国家公祭日:八十五载,永志不忘!今天这段《和平宣言》响彻南京
03:34警惕台独势力盗走中华民族的国宝
近期海峡两岸以及国际时事政治关注焦点,聚焦在美国众议长佩洛西执意窜访台湾,引发第四次台海危机,解放军自8月4日12时进行军事行动至6日12时,据台湾媒体报道,解放军本次军事行动有可能延长一天至8月7日,且军演区域由六处增加为七处。
与此同时,外交部长王毅在出访期间针对美国所作所为做出严厉批评,并中断与暂停中美之间八项合作协议。解放军则于渤海与黄海宣布实施实战演习,刹那间海峡两岸兵凶战危,统一战争一触即发。

岛内在民进党执政下,全面控制媒体信息呈现为单一化,面对解放军史上最严厉之军事行动,岛内似乎波澜不惊,平静无奇,一般民众毫无感觉。民进党一方面制造解放军军演只有几天而不是长时间围岛且不敢登岛之假象,另一方面却打起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宝的主意,且欲将暂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价值较高的九万件藏品移往他处存放,且将存放地点列为绝对机密。
笔者获知此信息后不寒而栗,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预估日本亡华之心不死随时会发动侵华战争,于是将位于北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宝装箱,并宣布北平戒严,数十万件国宝运往安全地带。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故宫国宝随南京政府撤退到大后方重庆,其过程皆为绝密。
抗战胜利后,故宫国宝并未回到北平,因内战又展开大迁徙至台湾,国民党政府撤退台湾以后,依仗台湾海峡天险偏安一隅,故宫国宝暂住台湾一晃已73载。如今因民进党台独政府勾结美国伙同国民党反动派,欲将属于中华民族至国宝盗运出境,至其他国家。

台北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吴密察提议将九万件精品撤离,撤往何处目前尚属机密,以过往至历史分析,故宫国宝不会暂存于台湾岛内,合理怀疑所谓机密地点有可能利用进出岛内之所谓国际航班,盗运至美国或日本等地,将属于14亿中华民族至瑰宝拱手送于他国。若如笔者所分析,台独势力被钉在耻辱柱上母庸质疑,祖国不可不查此严重后果,如文物再次流落海外即使两岸统一,中华民族之文物,成为他国据为己有的藏品,我等炎黄子孙如何面对国人。#解放军多军兵种在台岛周边战备警巡# #故宫# #国台办发布# #东部战区将开展系列联合军事行动# #佩洛西#
【“陈独秀”名字的由来,其实是一个笔名】
1897年是陈独秀人生之旅的一次转折。这一年,他借着秀才及第的顺风,又赴南京参加乡试,想再下一“城”,却铩羽而归。陈独秀原本就十分憎恨科举考试,这次乡试期间,目睹了考场上考生

的种种怪状,更增添了他的厌恶之情。他在《实庵自传》中记述了当时的一件事:考头场时,看见徐州的大胖子,一条大辫子盘在头顶上,全身一丝不挂,脚踏一双破鞋,手里捧着试卷,在如火的长巷中走来走去,走着走着,上下大小脑袋左右摇晃着,拖长着怪声念他那得意的文章,念到最得意处,用力把大腿一拍,跷起大拇指叫道:“好!今科必中!”这使他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与黑暗,促动他迈出了由“举人、进士、状元郎”道路转向“康党、乱党、共产党”道路的第一步。他说:“这便是我由选学余孽,转变到梁康派之最大动机。一两个钟头的冥想,决定了我个人在往后十几年的行动。”“联想到这班动物得了官,国家和人民要如何遭殃,……最后感觉到梁启超那班人们在《时务报》上的话是有些道理呀!”乡试期间,他结识了习读新学、崇尚维新的安徽绩溪秀才汪希颜,在汪希颜的介绍下,陈独秀回安徽后又接触了汪孟邹、李光炯等维新派人士。经过与维新人士的交往,陈独秀接触到了康梁的维新思想,开始涉猎西方文明和现代自然科学知识。这成了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新起点,从一个被动读经的青少年变成了接受新学的康梁派。

百日维新的失败则再次激起了陈独秀人生道路的转向。八国联军的入侵,陷中国于瓜分之危,陈独秀受到极大刺激。“自古道国亡家破,四字相连……我越思越想,悲从中来。我们中国何以不如外国,要被外国欺负,此中必有缘故。我便去各国,查看一番。”于是,从1901年10月开始,陈独秀多次东渡扶桑,研究日本强盛之原因,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思想为之一振,犹如走出山洞,眼见广阔田野,开始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积极参加留学生中的革命活动,从而由改良转向革命,由“康党”转向“乱党”。
陈独秀东渡日本分为三期,1901—1903年为第一期,中间返回一次。1907—1908年再次赴日深造,这是第二期,中间亦返国一次。第三期是二次革命反袁世凯失败后的1914年与1915年之间。陈独秀本想“到各国,查看一番”,结果5次都去了同一国家——日本。综观他的一生,日本是他思想启蒙的起点,无论从反面还是正面来观察,都是如此:从反面来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刺激和教育了他;从正面来说,他从日本找到的政治理论学说,就是他为中国找到的救亡之路,也成就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业绩。

1901年11月,陈独秀第一次东渡日本,入东京专门学校(早稻田大学前身)学习。在这里他读到很多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著作,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穆勒的《论自由》和斯宾塞的《代议政体》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的思想,使他彻底告别康梁维新党,进而转向通过革命手段建立民主共和的“乱党”。
1902年9月,陈独秀因安庆藏书楼的爱国演说而获罪,与潘赞化相伴,再次流亡日本,进成城学校(日本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陆军科学习。陈独秀与同学汤尔和都关心时事政治,遂结成好友。汤尔和尤为赏识陈独秀的胆识和为人处世,埋下十几年后推荐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伏笔。这年冬天,他与张继等组织青年会,“明白揭示以民族主义为宗旨,破坏主义为目的”。
1906年夏,陈独秀第三次东渡日本。暑假过后回国,在皖江中学任教。陈独秀利用芜湖图书社联络党人,进行革命活动,被人告发。安徽巡抚恩铭“欲穷治之,羽书连下”,予以迫害。陈独秀不能在芜湖存身,被迫于1907年春又到日本东京,入正则英语学校学习英语。这是陈独秀第四次到日本。在东京,他参加了章太炎、刘师培、苏曼殊、陶冶公和日本人幸德秋水、印度人钵罗罕·保什等发起创立的亚洲和亲会。陈独秀常到东京《民报》馆,与章太炎、钱玄同等讨论汉学和西方文学。
1909年9月,陈独秀回国。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上海。1914年7月,好友章士钊由日本东京来信,请陈独秀速来,共同编辑《甲寅》杂志,于是,他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东渡日本。到了东京,他在帮助章士钊编辑《甲寅》之余,还进雅典娜法语学校学习法语。在《甲寅》杂志社,陈独秀以文会友,结识了《甲寅》的其他撰稿人,如李大钊、高一涵和易白沙。“陈独秀”的笔名就是在这时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