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7年公务员职位表(往年公考职位表)

#2021省考#2021浙江省考报名第四天:仍有两成岗位未到开考比例 截止12月14日17:00,已有195个职位的报名竞争比超过1:80,较昨日翻了近一倍。

#2021省考#2021浙江省考报名第四天:仍有两成岗位未到开考比例

截止12月14日17:00,已有195个职位的报名竞争比超过1:80,较昨日翻了近一倍。

最热的岗位:“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南苑街道办事处”里的“综合管理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的报考人数牢牢霸占了第一的位置。

但仍有207个岗位无人报考,图图建议满足报名条件的考生可以多关注这些岗位。

明代翰林院庶吉士,各省人数统计表。读书人的梦想是中进士,进士的梦想是点翰林。如何入翰林院?翰林院分为哪些职位等级?

明代庶吉士最多的前五名:①浙江207人。②江西206人。③南直隶196人。④北直隶164人。⑤福建107人。

江西、浙江在永乐朝,人数遥遥领先,确定了领先优势。永乐之后,以南直隶最多。

感觉朱棣很喜欢江西人,江西最风光的时期,是在宋代和明代。尤其是吉安府,文风鼎盛,出过很多高官。

明代翰林院的职位等级:⑨庶吉士<⑧检讨<⑦编修<⑥修撰<⑤侍讲<④侍读<③侍讲学士<②侍读学士<①翰林学士(最高长官)。

永乐二年甲申科开始,通过“馆考”方式选拔进士入翰林。明英宗天顺年间,形成规矩:“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一甲进士必入翰林院。状元起步就是⑥修撰;榜眼、探花起步为⑦编修。

二、三甲进士,通过考试,每次录取十几至二十几人,起步为⑨庶吉士。二甲第一名,虽然是全国第四名,比起前三名的待遇差太多了。

虽说当庶吉士需要花费几年时间去学习,但是“点翰林”是每一位进士的梦想。因为翰林的升迁之路,要远远好于普通进士。

话题回到表格统计,永乐朝庶吉士最多,宣德最少。表格是按照乡试地点确定所属省份的,北直隶的优势要多一些,因为京官子弟很多都是参加顺天府乡试。

苗阜、曾志伟当选中国文联新一届委员。

中国文联公布了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一共207人。

影视界的代表有:成龙、曾志伟、陈道明、李雪健、林永健、吴京、章子怡、张凯丽、黄渤、黄晓明、张涵予、靳东等人。

曲艺界的代表有冯巩、苗阜、范军等人。

主持界的代表有:周涛、康辉、朱迅等人。

歌唱界的代表有:廖昌永、张也、雷佳等人。

能当选全国委员的艺术家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耀眼的成绩;都在各自的岗位,为老百姓奉献了精神食粮;都在各自的业务上,为观众奉献了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他们的当选,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既是对过往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

网友@一个与键盘侠为敌的人 提问:科大,最近看新电影黄继光,志愿军里出现了营参谋长的职务,请问历史中志愿军有过营参谋长的职务吗

答:志愿军有营参谋长的。黄继光这部电影的细节把握非常牛。

营参谋长的职位在解放军只存在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只是在抗美援朝时期和55年之前有营参谋长。

那时候,主要是跟苏军学。后来,解放军发现营参谋长这个职位有点多余,就取消了。

因为,解放军步兵以步兵团作为基本作战单元(现在是合成营)。

在作战中,团直接指挥连,因此一个步兵团下属的连队从1到9排列,而不是按营排列,例如207团2营6连和3营7连。步兵营的营部很简单,指挥业务不多。于是1955年以后就取消了营参谋长的职位。

只是在地空导弹营保留有参谋长,因为地空导弹营的规模很大,技术复杂。

再以后解放军都没有营参谋长设置,连营部的参谋都没有。营部非常简单,只有营长,教导员,副营长,书记员(兼军械员),管理员,军医和给养员等几人。

前几年军改前,进行合成营试点,发现合作营作战没有参谋是不行的,合成营编组的作战要素太多,营长一个人搞不定。

一个合成营至少要有作战、情报、军务、保障等4个参谋,这就需要设立参谋长了。于是我军的合成营又有了首席参谋的职位,实际上就是营参谋长。

#2022国庆档电影上映口碑# #特级英雄黄继光# 头条热榜

#历史# 内阁制度的形成 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正式下令罢除丞相职位,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且明确宣布成为定制。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

朱元璋废丞相职位,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然而又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 )9月14日至21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内阁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然而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皇帝虽然离不开内阁,但是仍然担心内阁地位的上升可能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是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天天正能量#军旅故事荟# #当兵#

我在石门沟分库的日子(一)

 

从2012年的4月走进后石门沟分库,到2017年4月离开551仓库,我在后石门沟分库生活5年,在教导员岗位工作5年,这是我在部队岗位任职的最长时间。我当兵2.5年换3单位,大连陆军学院3年调整3区队,当排长3年换2单位,副指导员2年1个连队,当连长、指导员3年换2连队,副营职宣传干事在机关4年,任教导员5年,这一组数据背后是我军营23年的青春,每一阶段都有故事、每个岗位都有回忆,让我最刻骨铭心的还是后石门沟分库的时光。

2012年4月,我第一次走进后石门分库,这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历史的部队,仓库第一任主任杨西元的墓在分库龙口,“卧龙哨所”是仓库最为艰苦和偏远的哨所,仓库的“千亩果园”林在库区,分库洞库占仓库洞库总量的一半,在这样一个优秀的集体工作,我感觉自己是幸运的,作为作战部队的文化干事,我能担当好分库教导员这份责任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我信念坚定、信心十足。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站在分库营门前,看着门前大山,我曾踌躇满志,我想建功立业,但现实情况是:分库前任支部班子不团结,官兵关系紧张,分库主任是技术干部,连队干部年轻,对部队管理要求不高,部队管理松散、连队伙食一般、官兵士气低落,在入党、立功、评先进等问题上,还有人反应不公平等。总之,走上教导员岗位的激情过后,我发现自己接手的其实是个外强中干的“烂摊子”,没有想象中优秀部队的样子,有种临危受命的感觉。

教导员和分库主任同为营主官,教导员分管思想政治建设和教育管理工作,是分库党支部书记,负责分库全面建设。但让我深感责任重大的不是这,而是分库洞库储存的上千万吨弹药的安全、携枪带弹哨兵的执勤安全、82名官兵业务工作中的人身安全,我觉得这三个安全因素就像是“三座大山”,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寻找破解难题的钥匙。临区分库任职前,仓库政委叮嘱我,仓库管理工作要以政治干部为主,因为军事主官都是业务干部,抓业务和抓管理不尽相同,后勤政治干部要把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我又想起我在207团,项团长刚到团里工作时,第一步就是抓为兵服务,他讲一个例子:战士心气顺,看到路上的罐头盒子就会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如果心气不顺,上去就会踢几脚。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其中的管理艺术和带兵方法确实值得思考研究。

思路决定出路。把工作重心放在管理上,作为政治干部,我真是第一次,我在作战部队当过连长,对管理工作并不陌生,也觉得能胜任。战争决定战斗力的主要因素是人,抓好人员的管理,分库的“三座大山”就会迎刃而解了,抱着这个信念,我对分库全面建设作出思索和研判。

作为新教导员,怎么走进战士心中,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其实干部工作怎么样?战士心中最有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战士不但观其言,还会看其行。我想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做到“三心、四同”,即:谈心、交心、暖心,同场训练、同堂就餐、同室学习、同台娱乐。我是政治处文化干事出身,学习、娱乐都是我的强项,按照“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思路,我在分库开展第二课堂,组建篮球队、足球队、报道组、板报组、文艺组等,这样既可以发挥我的特长,也可以更好的把官兵凝聚到一起,每天下午体能训练时间,我都和战士一起打篮球、踢足球,我们分库的体能训练和篮球、足球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战士的集体荣誉感凝聚力上来了,工作训练热情自然就高了。

2012年仓库八一杯篮球比赛,我们分库获得第一名,我一直和战士一起摸爬滚打,带领战士完成业务工作和军事训练,我感到人生价值在工作岗位上得以实现,更热衷于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人都是在不断被认可中成长的,新官上任头三脚,我基本得到官兵认可,但未来路漫漫,以后还有什么故事,后勤的兵是真的软、还是暗中带刺?还会有什么“幺儿子”故事,敬请关注军创刘德雨讲军旅梦。(未完待续)

1999年,汪小菲的舅舅,也就是张兰的亲弟弟,在自家门口,被人连捅16刀,倒在了血泊中。张兰得知噩耗后,悲痛欲绝,口中喃喃说道:“他的目标是我啊……”

 

张兰,1958年出生,俏江南餐饮公司的创始人,曾登上《胡润百富榜》,个人资产达到15亿元,是中国三大餐饮界富豪之一。

汪小菲6岁的时候,张兰就和丈夫汪则翰离婚了。

那时候一家人的经济状况非常不好,年迈的母亲要看病,年幼的孩子要上学。

张兰的那点工资根本支撑不了,为了给家人和孩子更好的生活,张兰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张兰有个舅舅舅妈很早就移民到加拿大。在汪小菲8岁那年,张兰以探亲的名义去了加拿大。

 

她默默地在心里给自己定下目标:攒够2万美元,就回国创业。

 

当时8岁的汪小菲不知道母亲这一去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母亲心里想的是什么。

只是看到商店里卖4万元人民币的水貂大衣,默默地对张兰说了一句:妈,等长大挣了钱,我买给你穿。

 

彼时31岁的张兰,当时什么都不会,只能找到洗盘子的工作。

好在这种工作薪资也不算低,一小时能够挣到3.5美元。

张兰为了尽可能地多赚钱,同时辗转于四家餐厅上班,每天辛苦奔波,需要工作16个小时,几乎没有时间吃饭和休息。

什么苦活儿累活都干,有时候甚至扛过猪肉,一扇猪肉就要上百斤。

根据1989年的汇率,张兰一天可以赚到大约207元人民币,一个月就是6200元左右。

而在那个年代,国内一个普通职工的月工资业才60元,职位高一些的才能达到百元。

如此看来,张兰得到的报酬确实相当可观。

她也认为这样的辛苦非常值得,她曾说那时“一天挣的钱相当于在国内工作一个月的工资”,即使苦点儿累点儿,也熬得住。

 

白天在餐馆洗盘子,下午给别人洗头。

这样不要命的工作,让张兰的身体不堪重负。

每天回到地下室,都要接住双手把僵硬的腿抬到床上,然后看看儿子汪小菲的照片给自己加油打气。

表姐心疼张兰,想帮她走走捷径,于是偷偷帮她报名参加了美加地区华人选美大赛。

结果没想到,张兰居然拿到了多伦多赛区的冠军!

家人都劝她继续参加全国选美,但被她拒绝,因为她只想赶快攒够钱回国。

 

1991年圣诞节前夕,张兰终于攒够了2万美元的创业资金,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北京。

“民以食为天”,创业初期张兰就看上了餐饮行业这块的商机。

回国半年后,张兰用13万元在北京东四盘下了一个102平米的店面,取名为“阿兰酒家”,主打的菜系瞄准了当时正流行的川菜。

虽然“阿兰酒家”菜品的味道可能并没有太让人惊艳,但是它内部高档的装修风格、干净的环境都让它格外的受欢迎。

不光是普通的家常便饭,连一些公司老板聚餐都会选择“阿兰酒家”。

 

张兰性格外向热情开朗 ,为人又仗义大气,和各色人等打交道都不在话下。

张兰经营有道,餐饮生意越来越大,终于让汪小菲如愿以偿出国留学。

日子越过越好,张兰想不到的是,一场让她痛不欲生的悲剧正在等着她。

 

1999年6月7日凌晨2点,张兰被一阵刺耳的电话铃惊醒,她一下子坐了起来。

 

彼时的她,正在国外探望儿子汪小菲,电话是国内打来的,火急火燎地告诉她:“你弟弟不行了,现在朝阳医院抢救!”

 

但张兰远在国外,连弟弟的最后一眼都没有看到,姐弟俩就此阴阳两隔。

 

之后,张兰才知道,弟弟在家门口,被人连捅16刀,然而对方的目标并不是弟弟,是张兰!

 

对方已跟踪张兰多日,正要动手时,不料张兰突然飞出国看儿子去了,不甘心空手而归的恶人,便将刀尖捅向了张兰的弟弟。

 

弟弟意外离世后,张兰很长一段时间都活在深深的内疚里,她常常喃喃自语道:“当时我没出国就好了……”

 

因为弟弟的事情,张兰大半年无心打理生意,知道恶人落网,她才振作起精神。

2000年,张兰把自己所有的酒楼转让出去,换来600余万资金,准备重新规划事业。

思来想去,张兰还是决定投资餐饮,这一次,她野心勃勃,想打造高端品牌,把中餐做到全世界。

她在国贸租了店面,开设了第一家俏江南。

张兰说,在很多外国人眼中,江南的小桥流水最具中国特色,所以取名俏江南。

因为张兰拥有多年的餐饮行业经营管理经验,有着极为丰富的市场经验和敏锐的判断力,“俏江南”在她的带领下,仅仅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开遍了各大城市,成为餐饮界的品牌,可见张兰的手段与魄力之高。

 

而此时汪小菲的名声也水涨船高,一跃成为京城四少之一。

 

如今,汪小菲再陷离婚风波,张兰就是儿子最大的靠山,凭借自己爽朗的性格圈粉无数。

 

张兰,确实是个大格局且不简单的女人!#娱评大赏#

1944年1月,蒋经国在赣南的从政实习期结束,正式进入六年的从政期。根据蒋介石的安排,他的工作重点,一是发展个人势力,二是扩大政治影响。

前者是针对国民党内派系林立的局面,以加强蒋经国的政治基础。后者是针对国民党内众多元老、大员对蒋经国不服的现状,让蒋经国多挑担子,多干实事,多掌大权,以增加政治资本。

发展个人势力的主要做法是在赣南系的基础上再组建“中干系”。蒋经国到重庆后,出任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简称中干校)教育长。中干校是继中央政治学校(中政校)之后新开张的一所国民党干部学校,中政校由陈果夫创办并控制,成为CC系的主要活动基地。

蒋介石认为儿子如要在官场崛起,必须准备足够的力量,根据自己在黄埔建立基本队伍的经验,让蒋经国办干校,无疑是建立他势力的极好机会。

蒋介石采取的方针是不除旧,只布新,在已成立六年的三青团系统成立一个干部学校,不触动其他派系,待蒋经国羽毛丰满后再论得失。

三青团成立时,蒋经国只占了江西支团这一个角落,中央总团部实际控制在陈诚、张治中、康泽等黄埔系手中。根据蒋介石推行的一个派系负责一个系统的不成文规则,负责军事系统的黄埔系不应插足三青团系。

对于三青团,蒋介石有自己的计划:三青团名为青年组织,实际上将成为第二个国民党,在蒋经国牢牢控制中干校及团中央后,再把党、团合并,这样蒋经国将自然而然地跨越国民党的历史和干部阶梯,进入党的领导核心。

中干校在浮图关成立后,学校的班子大都是赣南系成员,学校门口是蒋经国写的标语:“想升官的莫进来,要发财的请出去”。深深地打上了蒋经国的烙印。

蒋经国经常来到学员中间,对学生进行感情和政治投资,当学员回到各自省份任干部后,顺理成章地举起蒋教育长的旗帜,形成中央干校系。如果说赣南帮的代表人物是王升,那中干系的代表人物则为李焕,王、李二将在以后的数十年中,成为蒋经国的两大助手。

蒋介石在扶持两个儿子方面,对大儿子要比对小儿子更完善一些。蒋纬国壮年靠边,原因是上升过快而缺少基础,如由少尉到少将只用九年时间,由排长到“装甲兵总司令”只花十年时间,政治上不太成熟,给蒋家一再惹麻烦。蒋经国少有操之过急、急于求成的不足之处,这与他在基层干了六年密不可分。

待蒋经国经验有之、实力有之、派系有之以后,蒋介石又把培植长子的重心移到“扩大政治影响、建立太子权威”方面,如同培养曾被蒋介石视为接班人的陈诚那样,把蒋经国视作自己的代表,经常作为钦差大臣,到关键时刻去处理棘手、有一定难度、又能增加知名度的问题。

1944年10月24日,蒋介石发表《告知识青年从军书》,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号召。到1945年1月,从15万名报名青年中,录取十二万五千人组成九个师的青年军。

青年军军龄很短,但很不一般,官兵中大专文化程度占30%,中学文化水平占60%,装备有不少是刚刚接收到的美械。蒋介石没有把分别驻扎在川、陕、黔、滇、闽、赣地区的九个师下分给所在的各战区,而是自成系统,使其成为蒋经国介入军界、扩大政治影响和势力范围的试验田。

青年军的军事长官缺少统一的派系,可政工部门却是一条线下来的,各师政治部主任、团指导员、营督导、连训导,都是由青年军政治部主任蒋经国指派。

由于政治主任们不熟悉军务,重庆方面特意在复兴关中央训练团内另设政工组,进行军事理论、作战指挥、军务管理教育,以适应青年军的需要。

抗战结束后,为了满足青年学生的复学愿望,蒋经国不得不解散刚成立不足两年的青年军。为了保持“火种”,蒋经国保留了204、205、206、207、208五个青年师的编制。

主持中干校和青年军政工,是蒋经国进入从政期的前两脚。随后日本投降,蒋介石把经略东北的重任交给了自己最信赖的儿子。同时也想发挥蒋经国留苏有年、了解俄情、通晓俄语、并与斯大林有过数面之缘的优势,让他在这块政治舞台上表演一番。

9月14日,蒋经国出任外交部东北特派员,其实就是蒋介石的私人代表。

蒋经国对这项任命也很重视。本来他已派出干部,去上海开拓輿论阵地,但看到东北地位的重要和自己未来的前途,他立即把自己干部队伍中的精华,几乎全部投入东北。

特派员公署的重要职位,都是蒋经国的班底。主任秘书胡世杰,是他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原任驻苏大使馆商务参赞,被特意请来,十分倚重。主任秘书下的两个秘书,一是俞季虞,一是高维翰,两人都是蒋经国留苏同学。

蒋经国的侍从副官蒋尧祥,溪口蒋氏族人,原是蒋介石的侍卫官,在公署负责蒋经国的警卫工作。

蒋经国于1945年10月12日与熊式辉、张嘉璇等乘专机抵达长春,正式到职。1946年5月3日,苏军完全撤离,国民党新1军兵临长春、四平,并逼近松花江南岸。至此,蒋经国的“外交特派员”使命也宣告结束。

“我们这里没有吃的,只有给猪吃的,你要吃就吃。”这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想都没想,抓起猪食就往嘴里塞。

这个吃猪食的老者,正是绩溪县的副县长何家庆。

194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之际,何家庆也是在这一年出生的,父亲本着一个好的寓意,给他取了这个名字。

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但他们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于是送何家庆读书,何家庆深知机会的来之不易,进校后努力学习,考上了安徽大学,毕业之后就在这里留校任教。

何家庆在校任教期间,每天都泡在图书馆,他对植物学非常感兴趣,每次看书都看到忘我,一次偶然,他发现了一种叫魔芋的植物。

魔芋可以吃还能卖,但是怎么才能让魔芋高产呢?

书本上的知识总是有限的,何家庆学到的也仅仅是冰山一角,他开始翻译国外关于魔芋的著作,着手种植,做市场调研,一刻也不闲着。

1990年,何家庆挂职绩溪县副县长的职位,副县长的日常出行是有专车接送的,但何家庆的心思全在大山和农民身上,每次都是去偏远的山区和农村。

时间一长,司机都不愿陪他出行,何家庆就骑着自行车,累了就步行。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何家庆发现魔芋适合生长在山区,他开始大量推广农村民种植魔芋。

为了让老百姓更深入了解魔芋,他先后开了13次培训班,之后又拿出自己仅有的1000元积蓄,引进种苗,分给老农们种植。

等到魔芋丰收的季节,500亩魔芋全部卖出,经济收益超过了400万元,何家庆看到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就心满意足了。

1998年,何家庆出发了,开始去别的省份考察,推广魔芋种植,让更多人富起来,他走了207个乡镇,426个村庄。

这一路上他和死神挥手,没有饭吃就去要饭,有一次实在是饿得不行,就去吃了别人家的猪食,没有教授的架子,没有当官的体面,他只是个为人民服务的普通人。

即便遭受挖苦讽刺,何家庆还是坚持下来,但他一路乞讨返回合肥的时候,手里拿的是野生魔芋的新品种。

2000年4月,何家庆去参加了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政府奖励他10万元,何家庆没有一丝犹豫,直接捐了出去。

2019年,何家庆在调研的路上晕倒了,去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自己已经是癌症晚期。

在最后的日子里,何家庆坚持写调研报告,只为给学生留下更多素材,以便日后研究。

临走之前,何家庆执意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因为全身癌细胞扩散,只有眼角膜能用。

在别人眼中,他是个古板执拗的怪老头,但真正了解他的人会知道,何家庆是神明,是拯救大家的神明。

何家庆教授用辛劳换来百姓们的幸福生活,他是时代的楷模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才是我们崇拜的偶像!

编辑|十二

参考资料:《最人物纪》

#点亮真知计划##人物#

#战争风云#【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黄琬烈士斗争故事】

黄琬,祖籍福建省永泰县白云乡,1903年出生于福州的一个贫苦市民家庭。他少年时代就表现出嫉恶如仇的性格。1910年入福州西峰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福州第二中学就读。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受进步教师邓欧如及进步学生陈任民、方尔灏等人的影响,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

1922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许崇智部自赣入闽,赶走了福建反动军阀李厚基,福建气象为之一新。这时,黄琬在陈任民、方尔灏的引导下,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初步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弊端和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他积极组织进步同学一起走上街头,向群众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介绍十月革命形势,抨击时弊,开展反对苛捐杂税、贪官污吏、抵制洋货的斗争。

1925年3月底,福州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厉行抵制美国渔业在华倾销的学生运动。黄琬在这场反帝反封建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中,始终站在斗争前列,被吸收加入共青团组织,翌年夏又被中共福州地委接收为中共党员。黄琬入党后,被派往马尾海军学校学习军事。在军校学习期间,正是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向闽、浙进发之际,黄琬利用军校学习的有利条件,协助王荷波广泛开展统一战线活动,为策应东路军入闽做了大量工作。

1927年3月,蒋介石实施反共反革命的罪恶阴谋,福州国民党右派接二连三制造流血事件,白色恐怖笼罩福州。为痛击这股反动逆流,在中共福州地委领导下,黄琬旗帜鲜明地参与组织发动福州市的40多个群众团体万余人,于3月10日举行群众性游行示威,迫使反动当局接受我党提出惩办反动分子等七项条件。

1927年8月,黄琬通过其在国民党政府做事的亲戚,在福建省农工厅谋得科员职务。不久被派到闽侯营前“模范村”担任民团主任。黄琬以民团工作为掩护,积极协助开展党的地下活动。根据中共福州市委关于建立玉田、桃园农民武装的指示,他担负党组织和农民协会选送来的进步青年的军事和政治训练任务。由于他工作出色,1928年1月,被选为市委执行委员。

市委根据玉田、桃园农民武装斗争迅速发展壮大的形势,决定在玉田、桃园组织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但暴动不幸破产,黄琬外出脱险后,转移到马尾造船厂,协助在那里开展工作的郑长琦发展地下党组织,重新开始了新的战斗历程。

1930年4月下旬,黄琬被中共福建省委派往厦门,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厦门劫狱斗争。1930年8月,省委派黄琬前往莆田加强对莆田武装斗争的领导。8月上旬,黄琬参加了莆田中心县委会议。会议决定将莆田山区和沿海两支游击队合并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3军207团,由黄琬任团长,陈天章任政委。207团在黄琬、陈天章带领下,进攻澳柄岭敌人关卡,击毙敌队长及5名敌兵,缴获枪支30余支,并建立了以澳柄为中心的广业区根据地。接着,黄琬和陈天章又带领部分红军,从海上挺进莆田江口,发动群众利用演戏迎神之机,出其不意地袭击敌盐兵驻地李家祠堂,一举缴获步枪24支,充实了红军的武器装备。

8月下旬,黄琬率红军配合广业区委发动当地贫苦农民,包围活捉了一贯与红军为敌、经常出卖情报给莆田敌海军陆战队的土豪陈西安。因陈氏家族是当地名门望族,一些群众封建宗族观念浓厚,被土豪陈秀山拉拢蒙骗,联名向红军请愿,要求释放陈西安。面对这种情况,为争取团结广大群众,红军决定暂时释放陈西安。但是,陈西安获释后,立即指使其儿子陈文藻伙同陈秀山连夜进城向敌海军陆战队告密。24日,敌陆战队派兵由陈秀山带领,分三路向我澳柄根据地偷袭。黄琬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退,带领6名战士,用调虎离山之计,把多于我军数十倍兵力的敌军引向自己,最后因弹尽援绝,6名战士饮弹牺牲,自己也不幸被捕。

黄琬被捕后,反动派以为抓到这条大鱼,“剿灭”莆田共产党指日可望,乃以重要案犯之名把黄琬关进莆田的“虎牢”,带上10斤重的手铐脚镣。

敌人先施以诱降计,要黄琬写“自白书”,保证不再参与共产党活动,并许愿只要黄琬把党内详情奉告,便可得到重赏,给予重任。黄琬义正辞严地拒绝“自白”后,敌军法处处长又拿出事先拟好的一纸假口供,逼黄琬承认是共产党,纠集暴徒武装叛乱等等,要黄琬在供词上画押签名。黄琬识破敌人罗列罪名的目的在于置自己于死地,严辞拒绝画押,敌人诡计又落空了。

福州党组织也没有忘记黄琬,派任达以老乡的名义,往国民党福建省政府拜访了黄琬的亲戚,请他出面营救。

为了营救黄琬,这个亲戚立即前往福州鼓山拜访正在休假的老部下、驻莆田海军陆战队旅长林寿国,请他周旋。林寿国碍于老上司的情面,电告莆田旅部将黄琬押解福州,由他亲自“审讯”。不料,林寿国的部下“乌派”首领张兆焕素与林不合,他一面扣压电文,一面伙同军法处匆匆把黄琬押赴莆城南门外浙江庙前刑场。

黄琬在岗哨林立、戒备森严的刑场上步履坚定,神色自若,高呼“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胜利万岁”的口号,牺牲时年仅28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42591/
1
上一篇2010宿迁党校公务员(宿迁公务员2012面试)
下一篇 2019洞口公务员招聘(洞口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