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培养的奥运冠军,11次打破世界纪录,退役后却以399万卖掉所有金牌,辞去公职,举家移民澳洲,为啥?
她叫陈晓敏,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奥运举重冠军的女运动员。因为家庭条件不好,陈晓敏从小就帮助家里干活,小小年纪,练得一身力气。1988年,广东省鹤山市响应国家号召,建立了一支举重队,11岁的陈晓敏被体校教练选中练习举重。
陈晓敏或许不是天赋型选手,但肯定是努力型选手,跑步、举杠铃、搬箱子,练习的时候从来不偷懒,不心疼力气。第二年,市里拨下一笔款项用来重点培养选手,陈晓霞第一次见到举重仪器。在所有队员中,只有她是一次就成功举起来的。
教练一直觉得陈晓敏是可塑之才,将她推荐给了蔡俊成总教练,成为广州队的一员。经过2年时间有针对性地集中训练,陈晓霞被选入了国家队,但也因此养成了一身伤,吃尽了苦头。

1996年,波兰华沙举行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陈晓敏以抓举97.5公斤和207.5公斤的总成绩获得了两项冠军,次年亚锦赛,陈晓敏打破了64公斤抓举的世界纪录。那一年的她才刚刚20岁。
还没参加奥运会,陈晓敏就因为训练造成左腿神经拉伤,整个人就跟瘫痪了一般,动不了走不了,但她还是想参加奥运会。省队太过心疼她,给她请了全国最权威的专家治疗,在此期间,陈晓敏整个人因为想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健康,变得十分焦躁不安。
还好遇到了伍丹,作为中医院大学的大夫,在治疗的同时鼓励、陪伴陈晓敏,不出半年时间,陈晓敏以第一名的成绩取得参加悉尼奥运会的资格,与此同时,为中国代表队拿下女子举重队的第一块金牌。
这是陈晓敏为中国代表队取得的第一块金牌,同时也是陈晓敏作为国家代表队的最后一块金牌。奥运会结束后,陈晓敏的腿部疾病更加严重,不能再进行高强度的训练,2003年,因为身体原因,她不得已选择退役。

退役后的陈晓敏参加公务员考试,并顺利进入体制内工作,成为羊城日报的团委书记。还在期间进入中山大学进行深造,拿到了学位证书。可以说,她的人生从来没有闲下来过。就当大家以为这就是陈晓敏的生活会这样平稳安定地过下去后,她做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
陈晓霞走上了在广州举行的“金牌拍卖会”,第一次她只拿出了一块纯金奖牌和纪念品,以118万元成交。随即拿出毕生获得的其他8块运动金牌带到东莞,第二次进行拍卖,收获281万,这9块运动金牌,共拍卖获得399万元。
此时全国上下所有人都不能理解陈晓敏的这一行为,获得奖牌不仅是个人荣耀,也是国家荣耀,怎能以金钱来衡量呢?那么,陈晓敏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缺钱花吗?
并不是,陈晓敏没有将这399万元用在自己身上,而是无偿捐给家乡,建立了一所希望小学。她认为当初自己之所以会走上举重运动员的道路,就是因为她从小就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今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让更多的孩子读得上书。
面对众人的质疑,陈晓敏说奖牌没了,但荣誉还在,她只想为自己的家乡尽一份力。
如果说卖金牌能够得到网友们的理解,但2017年,陈晓敏举家移民到澳大利亚的行为,遭到了网友们的指责,说她背弃了自己的国家。实际上陈晓敏一家在澳洲定居,但并未加入澳大利亚国籍,尽管她从未正式回应过这个问题,但我们相信她并非抛弃自己的国家,或许是为了养病而找一个更好的环境而已。
如今再说起陈晓敏,很少人会知晓她的名字,她的行为也不再受到关注。一个人如何选择是她的自由,我们只要记得曾经她为国挣得的荣誉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