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中考全面取消考试大纲,意味着什么?
河北省教育厅近期发布通知,明确提出,中考要全面取消考试大纲。
那么,什么是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就是以此为指导,进行考试命题。
考试大纲相当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让老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
考试大纲,相当于给学科划了重点,缩小了学习范围,甚至丢弃了部分内容。
考试大纲,相当于给出了考试的具体套路,或固定模式,让机械刷题,死记硬背成为致胜法宝。
取消考试大纲之后,中考知识点范围更广,复习难度加大,考试题型多样,甚至无迹可寻。
中考可能会和高考一样,充分发挥选拔功能。
选出更适合上高中的学生,避免部分初中的优秀学生,到了高中却一落千丈的现象。
大家对此怎么看?
关注我,体验不一样的头条之旅@独一无二的胡思乱想

#石家庄身边事#
昨天的发布会,谈中考大变革。
什么叫“两考合一”?
答:毕业考试+升学考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什么叫将学生思想品德、体质健康、艺术修养和劳动实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答:“全开全学,全科开考”(如河北650到800分)。
还有取消中考考试大纲,实行省级统一命题。
看河北这张中考改革图,大家心领神会,清清楚楚。#教育部谈中考改革#
#秦皇岛头条#放暑假了,假期初中学生应该读哪些课外书?
最近总有一些朋友问我,放暑假了,我家孩子应该读哪些课外书呢?
一、首先要让孩子读中考大纲篇目中的名著。因为这些名著我们中考要考的。所以我们让孩子要利用假期的时间来读名著。尽量让孩子在上初三之前把这些名著全部读完。
比如河北中考大纲中规定的必读的8部名著:

《水浒传》施耐庵icon
《西游记》吴承恩
《朝花夕拾》鲁迅
《骆驼祥子icon》老舍
《红岩》罗广斌 杨益言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格列佛游记》乔纳森·斯威夫特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奥斯托洛夫斯基
如果家里没有的话,家长可以给孩子借一借或买一买。要买原版的,不要买删减版、学生版和精简版的。有家长说,我不知道哪个是原版的呀,那你就买字数多的,页数多的。要找大出版社的。如果实在不行就问销售员哪本最厚就行。
二、要读语文课本(部编版)中6部重点选读篇目:
《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
《红星照耀中国icon》斯诺
《昆虫记》法布尔
《傅雷家书》傅雷及其夫人
《艾青诗选》艾青
《儒林外史》吴敬梓
这几部书我们在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有可能会考到。

三、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读一读课本中22部次重点选读篇目:22部次重点选读篇目:
《白洋淀纪事icon》孙犁
《湘行散记》沈从文
《猎人笔记》屠格涅夫
《镜花缘》李汝珍
《创业史》柳青
《基地》阿西莫夫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J·K罗琳
《长征》王树增
《飞向太空港》李鸣生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icon》卞毓林
《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森
《苏菲的世界icon》乔斯坦·贾德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
《平凡的世界》路遥
《名人传》罗曼·罗兰
《泰戈尔诗选》泰戈尔
《唐诗三百首》
《世说新语》刘义庆
《聊斋志异》蒲松龄
《围城》钱钟书
《契科夫短篇小说选》
《我是猫》夏目漱石
阅读会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既能增长我们的知识还能开阔视野。所以初中生应该多读读这些书。

亲爱的朋友们,我是@乐园老师说语文 ,欢迎大家来这里交流,也希望大家关注我。下次给大家讲一讲怎样去阅读名著。
联考成绩出炉,今年的高三孩子真的太难了!
河北联考成绩终于揭开面纱,很多孩子成绩并不理想,但是因为赋分转化问题,最终呈现的分数比原始分还是要好看一些。
一方面这届孩子受疫情影响最大,高二下学期很多孩子几乎没有认真学习,而高中的很多学科难点集中在高二,所以导致现在很多孩子基础薄弱,很难考出较高的原始分。
另一方面,赶上新高考,各科试题难度逐渐增大,用专家的话说要增大阅读量,避免学生刷题。
说实话,专家可能又脱离实际了。
增大阅读量,增大到即使是理科的试卷,很多孩子也难以读完,一道题可能就要半页纸,还有各种图形,不知道专家们的阅读量标准是如何界定的,反正一般人认真读完估计做题的时间就没有了。

另外增加难度,不设考纲,避免学生机械刷题,这样的初衷真心不错。
可是现在的出题点不管教材上有无介绍,都出。如何应对?只能是多讲。
高中教材修订以后,理科大量大学内容下沉,高中知识难度在日益增大。
高考题目日渐偏难怪,专家可能想着避免学生刷题,可是就是因为这样,学生才需要更多的去刷题,见各种题型,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完全和专家的所谓初衷背道而驰。
孩子们真的越来越不容易啊!
教育部新消息:21高考有3大变化,中等考生迎坏消息,家长更发愁
距离2021高考仅剩2个月了,好在2021高考会如期进行,又回到了原来的6月7、8日进行了,二轮复习正在进行,对于中等生来说,基础知识依然不可放过,因为中等生能上本科就不错了,抓住基础,掌握做题技巧,保证基础题不丢分,上500应该没问题。

每年的高考前夕,教育部都会对本年的高考进行整体部署,2021也不例外,教育部也针对2021高考,进行了详细周密的部署,以求得考生们顺利地进行高考,争取发挥自己最佳的水平,12年寒窗,孩子们的确不易,对于教育部的重点要求,考生们也需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吃透其重点内容,争取高考不落遗憾。
对于高考这比较大的影响的三个方面,主要还是针对考试大纲进行的,因大多省份的试卷都回归了全国卷,就连江苏也已经开启了全国卷的模式,近期的8省联考,也见证了江苏学子的实力,不比衡水学子实力差,甚至超过衡中的学霸们了。
充分理解吃透新高考精神,更有利于后期的复习迎考,根据最新文件,2021发布的考试大纲,小编觉得有3大明显的变化需要提前了解:
高考命题方式发生了变化,更灵活,更开放
参加了去年高考的小伙伴们有很清楚的体会,由于疫情影响,去年高考比以往推迟了一个月,对于高考的题目也更注重基础,难题的比例明显没有往年多,以至于河南、河北这样的高考大省,600以上的人数都是以万计,河南更达到了5万以上600分的。

所以在2021高考中,试题难度显然会增加,虽说要保证其试卷难度的相对稳定性,但是近期教育部已经明确指出,2021高考将增加灵活试题,占比不算多,但也说明,试题将更开放,减少死记硬背题目的比例,中等生们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挑战。
创新性题目的难度显然会更大,对于中等生来说也是很不利的,尤其是目前的开放性题目,如果在平时学得比较死的话,就很难展开自己的想象力,但对于尖子生来说,更喜欢这样的灵活试题。
优秀生将有更多机会进入强基计划行列
在2020年以前,我国实施的是自主招生,但有很多的弊端,所以从2020年开始,就实施了强基计划,但针对的依然是基本的理科学科,对于很多学霸来说,觉得这些专业在未来就业不算太好,所以真正的学霸都去就读实力强的985的计算机专业了。
2020年的强基计划,很多985院校都没有招够学生,说明其条件不足以吸引优质生源进入该计划当中,因此2021年会降低门槛,降低分数,让更多有特长的学生能够进入清机计划行列。

针对2021强基计划的优惠条件,很多有物化生特长的考生可以提前了解,这样或许能够用600左右的分数,进入实力比较强的985名校。当然中等生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复读生在新高考中,优势不明显,复读生也以中等生为主
对于复读生的政策,或许大家也在各方面都有所了解,因为很多省份都已经限制复读生进入公立学校复读,那么复读生势必要进入私立学校,教学实力没有公立学校强、复读费用增加等都是家长和复读生要面临的问题。
作为21届的复读生来说,也很多省份实行新高考,比如江苏,和原来的考试方式完全不同,对于复读生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新高考对于复读生来说,要想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升分数,还是比较难的。
其实作为国家,也正逐步引导大家,应届生考得差不多就可以上大学了,完全没有必要耗费精力复读,毕竟高中的教育资源有限,孩子们的青春时光也有限,老是想通过复读上名校,以后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

除非因为志愿填报出现的大的问题,或者在高考中由于身体不适造成的高考发挥失常,小编觉得,最好还是不要复读,复读对于考生个人和家长都要背负巨大的压力,有点得不偿失。
对于2021高考,教育部的以上3个新消息,大家是否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呢?对于2021高考,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讨论。
刘少奇一生担任过许多重要的职务,如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家主席等。
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之间都是互称同志,对刘少奇也一样,不管是秘书、炊事员、护士等,平时都叫他少奇同志,从不叫他的职务、官衔。
1947年7月,刘少奇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主持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那时刘少奇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务。会议期间,大家都尊敬地称呼他为“刘副主席”,甚至在他的报告、讲话前都冠以“刘副主席”。刘少奇对此很不习惯。

他特意找了一个机会,在会议上专门讨论起党内称呼的问题。他首先向大家问道:“同志们,我们同在一个革命队伍里,志同道合地一起奋斗,最亲切的称呼是什么呢?”听到刘少奇这么问,大家一时间摸不着头脑,都不作声。
“是同志!”刘少奇给出了答案。接着他真诚地对大家说:“我称呼你们同志,希望你们也称呼我同志。我不喜欢你们叫我副主席。你们以后就叫我少奇同志,这样我感觉也亲切。”从此“少奇同志”这个称呼就这样叫开了。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投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刘少奇被选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后的一天,秘书杨俊向刘少奇报告工作。他来到刘少奇办公室门口,轻轻叫了声“委员长”。
杨俊认为,党内可以不称职务称同志,“委员长”是国家领导人的正职,应该称职务。但刘少奇没有应声,头也不抬地继续伏案工作。杨俊以为刘少奇全神贯注地工作以至于没有听见自己的声音,于是稍稍抬高嗓音,又叫了一声“委员长”,可是刘少奇仍然没有什么反应,依旧伏案工作。

这时杨俊心里不禁泛起了嘀咕,脑中快速地回想自己有没有做错什么地方,可是一时间也没发现什么不妥。一番思索下来发现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壮着胆子叫了第三次“委员长”,只是声音比前两次洪亮得多。
这回刘少奇终于有了反应,他不高兴地抬起头来看了看杨俊,说:“你怎么突然叫我这个,不感到别扭吗?”
听到刘少奇这么说,杨俊顿时恍然大悟,可是已经叫出口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一时间十分尴尬。他低着头,两颊憋得通红。看到杨俊不好意思的样子,王光美赶忙过来解围,她笑着对杨俊说:
“你怎么叫他委员长呀?委员长是对外的,在家里还像往常一样叫少奇同志嘛!”刘少奇的语气也缓和下来,温和地说:“以后不要这样叫了,还是叫同志。叫同志多顺口啊!”
这件事之后,刘少奇给身边工作人员定下了一条规矩:对他一律称同志,而不要称呼他的职务。刘少奇解释说:“在我们党内,只有对三个人可以称职务,一个是毛主席,一个是周总理,一个是朱总司令,因为这是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没有必要改。对其他人,应该一律互相称同志。”

1959年4月,刘少奇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后,也没作任何改变。除了在公务场合和外事活动中必须以国家主席的身份出席之外,在办公室和家里,大家仍然称他为“少奇同志”。这年夏天,刘少奇到庐山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
因为工作人员更换了一批新人,并不知道这个惯例,于是称呼他为“刘主席”。一次,有个服务人员对他说:“刘主席,该吃饭了。”刘少奇站起身来对她说:“叫我少奇同志吧。你叫着顺口,我听着顺耳,彼此也觉得亲切,你说好不好啊?”
服务员听了后,脸一下就红了,连忙改口叫道:“少奇同志,该吃饭了。”刘少奇很是高兴,说:“这么叫就对了!”
文科677分!原先调侃如果刘泽乾能上本科,自己就能上北大的同学,看到刘泽乾的成绩瞬间脸红了。估计谁也未料到,自幼沉迷游戏,高一成绩还在全年级垫底的刘泽乾,居然在短短2年内,由网瘾少年逆袭成北大学霸。

刘泽乾出生在河北石家庄一个普通家庭,由于父亲喜欢玩游戏,遂其也早早与游戏结缘,以致严重影响到学习成绩。
2016年,刘泽乾初中毕业未能考入较好的高中,只能进入一所民办中学。
在世人眼中,孩子如果能进入好高中,就代表已经一脚踏进985、211大学校门,而像刘泽乾上的民办中学,根本没啥前途,这辈子可能也看到头了。
刘泽乾刚上高一时,依旧未能摆脱游戏困扰,学习成绩一直倒数,所以他才遭到舍友的嘲笑调侃。
也许是高二年级考试再次垫底,突然让刘泽乾醒悟再这样继续下去,真的要一眼看到头了。
于是刘泽乾主动找到各科老师,详细了解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具体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弱项,制定出一套周密的学习方法。
刚开始,刘泽乾还是对游戏有点儿放不下,但他竟硬生生控制住自己想玩的念头,一步步按照自己的计划努力坚持。到后来,刘泽乾的成绩稳步提升,并于2019年,以677分被北京大学录取。

刘泽乾的逆袭之路总让人感觉不可思议,那么刘泽乾的成功,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呢?
当然刘泽乾自身资质,以及醒悟后不放弃自己,并能持之以恒的精神,皆为其逆袭起到一定助力。但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一套好的学习方法,才是刘泽乾事半功倍迅速逆袭的秘密。
而刘泽乾的学习秘诀,全在《极简学习法:考试高分的秘密》一书中写着。
《极简学习法》的作者廖恒,原来是环球时报的特邀记者,后来自主创业,也是位学霸CEO。
廖恒经过走访上百位清北学霸后,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天才学生,不需要特别的学习方法,就能直接考入清北,其余大部分学霸的智商与普通人也差不多少,只是他们比普通人多了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
于是廖恒根据清北学霸的学习共性,总结出一套简单可操作的学习方法,适合所有不知该如何学习,或是学习进入瓶颈期的学生。

廖恒有了收获,总想惠及他人,于是他将这套学习方法编著成书,希望有更多孩子提高学习效率,能挤出更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廖恒看来,考试大纲要用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要做无谓的无用功,坚持初心直奔结果,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底层逻辑。
现在的学生整天除了刷题就是刷题,可如果不明白考纲范围,没有从根上学明白,只一味的乱刷题,既浪费了时间,也没有太好的效果。
其实考试不是比谁会的多,而是比谁不会的少。于是廖恒在书中告诉学生,如何在考纲范围与考题上,看懂出题人的思维,以便准确找到自己的弱点,将考纲范围内容颗粒归仓。
只有做到这样有效刷题,才能不断突破自己所谓的天花板,想不考高分都难。
廖恒在书中,不仅给学生详细解读考高分的三大步骤,而且还给学生讲述了许多清北学霸的成功故事。

其中有从年级800名逆袭上北大的河北学子刘嘉森、从高一年级垫底700多名逆袭考上北大的彤彤学姐、全县30多年才出一个清华学生的杨小过、雨果奖得主、清华本硕博连读的郝景芳……
也许这些考入清北的学霸们,各有各的学习妙招,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们学习方法的本质就是廖恒诠释的三步学习法。
如果你还在为孩子学习成绩停滞不前而焦虑,如果你还不想放弃孩子,不妨将这本《极简学习法》送给孩子。
刘泽乾能由学渣逆袭成学霸,只要你的孩子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样也能做到。即便孩子不一定能考上清北,但考入985、211的概率应该得到大幅提升。
其实这本书不仅适用于高中生,同样适用于小学与初中生,以及还想继续学习某种技能的成年人,确实是一本拿来就能用的干货满满的好书。
家长朋友们奋斗半辈子,不就是为孩子能考上一个好大学,谋份好前程吗?可孩子只有好的学习条件还不够,只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以及得高分技巧才尤为重要。

暑假即将结束,孩子又要踏上新的征程。家中有孩子的朋友们,如果你想让孩子短期冲刺,成绩猛涨,不妨点击下方链接或【看一看】,只需29元一顿午饭钱,就能为孩子寻找到改变人生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清北学霸极简学习法
如何评价现在的大学生?
在中学,如果你是教师,就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不听讲,下课抄作业(甚至不写)。
把他们剔除,剩下的听课写作业的同学中,只有一部分作业不是应付,而是认真完成;上课不会走神,力求每一处听懂。
把这群学生挑出来,你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复习少,笔记不得当,欠缺主动性。
再把这些同学剔除,剩下一群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下课跑到老师办公室问问题的孩子。
在这群学生中筛选,你会发现里面有一些求知欲非常强的孩子,某个知识点你明确表示高考不考,从考纲上删除了,他还是表示想知道里面的原理是什么。他会告诉你他初三看了时间简史,高一看了费曼自传,将来想当科学家。

中学教师手里就这么一小撮宝贝,在山东,他们大部分只能去普通一本,少数去985、211,高考谢师宴上他们羞涩的向老师们道谢,然后满怀希望的跑到你们大学老师手里。几年之后就成了这个样子,这时候你们竟然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挑学生毛病,真是药丸。
目前大学生学习态度不如高中的现象,不仅仅在普通大学,而是一本,985,211都普遍存在的现象。个人认为原因是上升渠太单一,以及评价激励制度太烂造成的。
先说上升渠道单一的事情。比如一个普通一本,学生的上升渠道只有极少数的985保研名额,以及考研这条路来上升。如果有多个渠道就好了,假设华为在该大学设立一个“XX大学华为杯”比赛,比赛内容可以参考华为面试流程,冠亚军毕业后可以拿到华为offer,这就增加了一个上升渠道。
省、市电视台可以设立“挑战主持人”大赛,八强可以拿到电视台实习生岗位。

科技类媒体例如果壳可以在该大学设立一个“果壳杯知识竞赛”,都可以。
这些上升渠道的设立,运营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都不低。需要校领导去找这些公司单位沟通,提供各种便利。
目前很多大学上升渠道太少,太单一。
其实上升渠道少的本质原因是高端职位太少(例如一线城市年收入在25万以上的职位,二线城市年收入15万以上,三四线年收入10万以上),好企业太少。而这些为数不多的职位,又没有明确的获取方式(公务员事业编有明确的获取方式),所以显得更稀缺了。其实公务员事业编考试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已经是最好的上升渠道了,所以就有大学生专业课睡觉,公务员考试培训上聚精会神的记笔记的现象——这说明大学生对真正改变他命运的课程还是很上进的。
而学生期末考试是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激励制度,相对中学,是非常烂的。在中学,基本上物理考95的同学就是水准比考78的强。而在很多大学,量子力学期末考的好和量子力学学的好是两码事(清北和中科大这个级别的学校例外)。另外高中成绩好一定有高考分数的回报。而大学里面,很多专业例如生物,有可能学的越差回报越高(成绩差转行早)。
一个是上升渠道太少太单一,一个是评价激励制度太烂。两者合一,造成的后果就是: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感到迷茫。这份迷茫,是高中生没有的。再苦的高三都能坚持下来,但是大学中的迷茫却不可忍受。“人不会死在绝境,却往往栽倒在十字路口。”
PS,上文中举山东的例子是因为本人对山东了解更多。其实目前河南、河北、江苏、湖北、四川、安徽、广东……等绝大多数苦逼省份都是这个样子,有些比山东更苦逼(毕竟山东这几年考生数量萎缩,苦逼程度减轻)。除了超级中学,大部分普通中学老师的宝贝学生们都是考好了去985、211,发挥不好去普通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