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屁,被索赔28万!”,某男生上课时,放了一个屁,竟被老师把耳朵打穿孔。家长索赔28万未果,遂报警处理!
浙江湖州,谭先生的儿子小乐就读于当地学校上高中,根据谭先生所说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都挺好的。平时谭先生对孩子的教育一直很重视,对孩子管教得比较严厉,所以孩子性格还是比较老实的。按理说,老实的孩子应该得到老师的照顾,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案发当天,小乐正在上数学课,突然肚子有些不舒服。因为孩子不想错过新课,就一直忍着,想等到下课再解决。但是当时可能太难受了,没憋住就放了一个响屁。其他孩子们可能觉得比较突然,于是哄堂大笑。但是,毕竟是高中了,班级里一会就恢复了平静,老师继续上课。老师当时也没有责罚小乐,大家都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谁知当天晚上,晚自习第二节课时,数学老师突然想起这件事。他把小乐叫出教室,提出让孩子去厕所打扫卫生。毕竟孩子对老师还是比较尊重的,于是顺从地做了。而且孩子为了缓和与老师的关系,打扫了4、5遍。他认为很干净了,于是叫老师来验收,没有想到老师并不满意。

他看到厕所里的尿液里有烟头,于是让小乐用手捡。小乐毕竟是大孩子了,他认为太脏了,还可能感觉老师侮辱他,遂倔强的不捡。
没想到老师一脚将其踹到,他爬起来后,老师又打了他一耳光。然后老师走了,小乐也回到宿舍睡觉。
第二天早上,小乐醒来后,感觉右耳朵疼,而且不太能听清楚。他想起来,昨天老师打的就是右耳朵。于是打电话告诉爸爸,谭先生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经过诊断,孩子右耳朵穿孔。孩子住院花费7000多元,全部由当事老师垫付。
但是谭先生并不满意,因为孩子虽然出院了,但是听力下降,右耳朵还经常耳鸣。于是要求当事老师赔偿,双方经过民警调解,当事老师愿意赔偿28万。
但是,到了约定日期,老师说只能拿出7万块钱。谭先生于是报警,警方经过鉴定孩子构成轻伤二级,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俗话说,“屁大点事,不值得。”根据调查,当事老师刚刚毕业一年,特别年轻,教学经验不足, 面对孩子的哄堂大笑,感觉失了面子。出于想找回面子的心理,对孩子进行体罚,但是没有把握好尺度,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符合犯罪主体要件的行为人,在伤害故意支配下,造成他人身体伤害,达到轻伤程度的,即可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既遂。
本案中,当事老师处于故意,对学生进行殴打,导致学生耳朵穿孔,构成轻伤二级,已经触犯该法条,应该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构成故意伤害罪的致一人轻伤的,可以在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但是如果故意伤害的对象是未成年人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本案中,学生构成轻伤,而且当事老师不愿意赔偿,学生家长不出具谅解书,所以该老师很可能获得3年的有期徒刑。
该老师获得刑事处罚,并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因此,当事人很可能既要坐牢,又要赔偿小乐的人身损害。相信如果真的有这一天,这个年轻的老师肯定后悔不已。
原本就是一个很小的事情,年轻人仅仅是为了面子,不顾后果,大打出手。不仅自己丢掉了工作,而且大好的青春可能要在牢里度过。最为严重的是犯罪记录会伴随终生,小伙子及后代将在考公务员等很多事情上受到限制。

哎,“冲动是魔鬼”。希望大家遇到事情时,都能理性处理,千万不要大打出手,毕竟“打赢坐牢赔钱,打输住院。”
大家对此案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大文豪苏轼和他的冤种弟弟苏辙
从前车马慢,苏轼却被贬了大半个中国,如果说苏轼这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被贬然后写诗词,那苏轼的弟弟苏辙呢?那可就有意思多了,他这一生干得最多的事情可能是:爬高位,然后捞他哥!
小苏轼两岁的苏辙,是个不折不扣的宠哥狂魔,宠到后人调侃苏辙这一生只干三件事:吃饭睡觉捞哥哥。
苏轼作为一个“最强王者”,从不在口角上吃亏于人,谁抬杠怼谁,可谓怼遍朝野无敌手,因此,苏轼在朝堂上树敌颇多,敌人多了总有小把柄被人抓住。
1079年,苏轼深陷乌台诗案,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职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罪。因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又名“乌台”,此时由苏轼所做之诗引起,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贬下狱,当时的皇帝神宗一心只想杀了这个叛逆少年,不对,是中年人,此时的苏轼已经四十几岁了,话说苏辙收到哥哥狱中来信,大体意思是“弟弟救我!!!”
时任芝麻小官的苏辙也想尽办法,救这个惹祸精哥哥,就写了一篇《为兄轼下狱上书》。大意就是:老板,不要杀我哥哥,我苏辙甘愿拿官职换哥哥的命,可谓感天动地,又到处托人找关系救哥哥。
然而牢里的苏轼等了又等,见没人救自己,以为在劫难逃了,就写下了绝命诗,其中一句“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表达了对弟弟的不舍,这老哥俩这份兄弟情义感动了神宗,加之朝中友人王安石的求情,神宗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苏轼终免一死。
俗话讲,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苏轼仍被贬谪到荒凉的黄州,苏轼在黄州待了四年,可以说黄州是苏轼后半生,长达二十多年断断续续地贬谪生涯的起点,苏轼职场失意,诗场得以,在贬谪的这一路,苏轼开了挂似的写诗词,名流青史,而苏辙就没有那么轻松了,他开启了捞哥哥之旅。

1085年,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启用了司马光等旧党,作为旧党派代表人,苏轼与苏辙重新被启用,年过半百的老哥俩终于重回朝堂,苏辙也迎来了政途的高峰时刻,一路升职加薪,开了挂似的。
1092年,苏辙成了位高权重的副宰相,常言道,宰相门前七品官,副宰相不仅位高权重,而且年薪相当丰厚,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高级公务员,却经常哭穷,说自己没有钱,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导致副宰相囊中羞涩?在文章中写道:年近七十还没有住宅。
这其一,不可缺少的就是那位惹事精哥哥,据说,苏辙借给哥哥很多钱,苏轼又不还他,苏辙自然就囊中羞涩。
这其二,说来比较戏剧性,苏辙除了是个宠哥大狂魔,还是个痴情好男人,作为一个三妻四妾是常态的宋朝人,苏辙这一辈子不曾纳妾,与小自己两岁的卢氏琴瑟和鸣,白头偕老,一生育有三子七女,其中两女早夭。

我们来盘一盘,也就是说,苏辙这一生有三个儿子以及五个女儿,而在宋朝五个女儿啥概念,就相当于现在的五个儿子,因为宋朝提倡厚嫁,娘家要为出嫁的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苏轼曾说:“子由有五女,负债如山积”,咱就是说,你既然知道人家困难,还不还人钱,实数没点数儿,坑弟小能手。
话说,这时如果苏轼脑子没病,就该安安分分留在朝中,官大官小保命最好,但是,他的脑子可不正常,开始大家伙支持改革,他唱反调,坚持旧法,被痛贬,而当高太后启用了旧党派,他又作妖,反过来要改革……就在这样起起伏伏的人生中,苏辙一路干到了宰相,然后捞废物哥哥。
1093年之后兄弟俩又开启了被贬的生活,此后再无作为,1097年兄弟俩作别后此生不复相见。
1101年,苏轼在常州去世,此生遗憾,未见弟弟最后一面,苏辙得知后悲痛不已,以后再也不能捞哥哥了,以后也没有哥哥了……
1112年,苏辙病逝,之后葬于苏轼墓侧,以后可以守着他那不安分的老哥哥了,他该安心了吧
我说有的人到手工资5000,太丢脸了,但是朋友告诉我要分清楚人家是只有 5000,还是到手5000.如果一个人每个月到手5000,但是扣了平时每个月扣五险一金2500,逢年过节时不时发点加班费,或者发点购物卡,每年都有企业年金几千块,过年再适当来点年终奖,这么算起来,好像看起来还可以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