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半年四川#四川头条#遂宁市#遂宁#考录公务员(参公人员)共457人进面!
时间:2021年5月22日-23日 地点:遂宁市船山区顺南街小学(地址:遂宁市船山区顺南街74号)
#公务员##公务员考试##公务员面试##事业单位#
邓大爷的传奇人生(二)
邓年伟在114厂工作两年以后,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被抽调到七机部工作,来到大山深处与千千万万的军人、科学家一起从事两弹一星研发。后来又转战到新疆罗布泊茫茫大漠深处。当时那个条件是极其艰苦的,沙漠里几百公里荒无人烟,昼夜温差几十度,白天地表温度常常达到40多度。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科研人员用计算尺、算盘,进行理论计算工作。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对外严格保密,包括家人,邮件收发不能写具体地址,只写某某招待所、某某信箱,而且都必须经过几道审查,盖上三角形章才行。
1964年10月15时,随着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荒漠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庆功会召开以后,邓年伟同志利用暂时休息的时机,请假回了一趟四川老家。这个时候他已经满30岁了,还没有谈女朋友,家人急得不行。有一位远房表妹,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高中毕业那年,这个女孩刚读高一,后来川大毕业,分配到射洪中学教书,也有28岁了,一直未嫁。她妈妈说妹子现在嫁不出去了。听说表哥回来了,表妹特意请假来玩。邓年伟有个姑姑(当地人叫嬢嬢)是街道办主任,对他说,人家一直等着你呢,你走后这么多年,老母亲一个人在家,她每个周末都来照顾你老妈,现在都成老姑娘了,你说哪么办嘛?青年邓年伟不知道这个妹子一直暗恋着自己。他说,我们结婚必须要经过单位批准,不是那么随便的。嬢嬢说,这个你放心,由居委会写证明信到你们单位就可以了。就这样两位年轻人一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那个时候的年轻科技工作者都是一心扑在国防建设事业上,没精力考虑个人婚姻问题,很多同事三四十岁了还没有成家,为国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在家休息了二十多天,就接到单位电报催促归队,邓年伟同志又告别家人,踏上了漫漫征途。
1975年邓年伟夫人因病去逝,儿子刚刚上小学,女儿才几岁,只能由外婆带。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得请假回去,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孩子。单位派专人来调查,看到他家里这个情况,一双儿女还不懂事,无依无靠,没有大人照顾怎么行?只好同意邓年伟同志转业。临走的时候,单位领导给当地公安局和民政部门开了证明,请地方政府给予妥善安置。直到1980年10月份邓年伟在单位正式办理转业手续,享受正团级待遇,结束了20多年的野外生活,回到故乡,开始了新的生活。因为生活所迫,一开始到遂宁罐头厂应聘做工程师,利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技术,改进了厂里进口设备,受到厂领导嘉奖。这个厂后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加上大环境不好,最后倒闭了。
改革开放以后,邓年伟一边从事贸易工作,一边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为重庆外贸下属企业进行磨具设计加工,产品远销国内外,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
90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给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鉴于他曾经为共和国核工业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被评为国务院特殊贡献技术员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由于长时间在恶劣严酷的环境下工作,邓大爷长期忍受职业病痛的折磨,先后动了四次大手术。今年邓大爷已经87岁了,依然保持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本色不变 ,几年以来,一直为小区业主着想,带头摆摊签名、电话联系、上门走访,罢免不作为乱作为的业委会,又历经千辛万苦筹备成立了新一届业委会,还聘请律师帮助业主打官司维权。为了摸清小区业主共有产权,不顾八九十岁高龄,多次找政府有关部门查寻资料,顺利收回小区广告、超市租金,今年业委会还给小区每户居民发放了现金。大爷的行为得到了广大业主高度评价。我们小区有2400多户,可谓藏龙卧虎之地,但是像邓大爷这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真是太少了。
邓大爷有个大姐还健在,已经满一百岁了,但愿邓年伟大爷这样为祖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前辈也能够长命百岁,安享晚年!
声明:文章依据主人公亲口叙述整理,由于时间跨度大,可能存在遗漏和错缪之处,敬请谅解!
#教师招聘考试#这几天四川省5.29教师招聘考试成绩及排名发布!成都地区已出7个区县,总报名人数超过1万余人,缺考近三千人,笔试成绩最高91.5分来自简阳,最低进面分52.5分,各区县平均进面分在75左右,面试形式为说课和答辩。
成都其他区县成绩这几天将陆续公布,如:青羊18号前,郫都和成华11号、龙泉22号前、锦江16号前等等。
其余地市教师成绩已出达州、南充、省属、遂宁、泸州、内江等地,同学们多留意自己报考地市官网消息。
预祝大家金榜题名,取得理想成绩!
去四川资阳出差,我联系了5年未见的前同事。她跟我说,既然来了就来我家住,别去酒店了。吃饭的时候,我问她当年为什么离职,她的解释让我目瞪口呆,没想到还有那样的隐情。
我是小刘,30岁,是一家机械设备公司的技术员。这次我来资阳,主要是给一家公司做一个技术维护。临行前,我鼓足勇气联系了5年前离开公司的前同事小雅。当年,我们原本可能会成为一对恋人。但是阴差阳错的没有走到一起,就在我打算表白的时候,她离职了,然后回到了老家资阳。
这些年,我们一直没有联系。没想到公司突然派我来资阳出差,尘封已久的一些记忆又被打开了,我最终决定联系小雅。万幸的是这么多年了,联系方式还在,她甚至没有拉黑我。
我跟她说了去资阳出差的事情,她很快就回应了。她跟我说,既然到资阳来了,就住我们家,我家房子大,多你一个也不多,别去酒店了。我答应了下来。
5年前,我25岁,小雅23岁。当时我们一起进入的这家公司,我是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的,应聘的是技术员,小雅出纳。几个月后,我们彼此有了好感,不过当时公司禁止办公室恋情,所以我一直不敢公开表白。我们两人的关系属于那种一捅就破的,但是我们却谁也没有做好准备。
后来,我终于决定要表白了,小雅突然离职,而且很快回到了老家,连一句解释都没有,我十分生气,从此不再理她。
5年了,时间冲淡了一切,正好借助这次出差的机会,我想跟她聊聊。
小雅的家在武城锦绣年华,她给了我定位,我自己打车过去的。说实话,我挺喜欢他们小区,很漂亮,一路走过去的时候,我目测楼间距阔达100m,而且小区内绿化很好,有点生态园林的那种感觉,像是到了江南一样。
资阳是个地级市,确实没公司所在的城市繁华,但是给人的感觉很好。尤其是小雅她们家小区,真的是太美了,怪不得她们回到家乡都不想回去了。
到了她家后,她已经准备了一桌子饭菜,是个二居室的房间,布局很好。不过房间里只有她一个人,我问小雅,你丈夫呢?小雅瞪了我一眼,说,什么丈夫,我还没结婚呢。
我大吃一惊,没曾想5年了,她居然还是单身。
气氛有些尴尬,我马上转移话题,问她回到资阳还习惯吗?毕竟当初上班那会,我们所处的城市可是新一线城市。
小雅说资阳挺好的,城市不大,但是很干净,充满了生活气息,是个宜居宜游的好地方。吃完饭,小雅带我出去闲逛。
我发现资阳真的挺好的,这里的人很热情,而且物价也适中,当地的小吃很多。虽然我们已经吃过饭了,但是在小雅的要求下,我还是吃了不少资阳当地的小吃。
回家的路上,我鼓足了勇气问她,当初为什么突然离职了。
小雅愣了一下,停住脚步说:“你不知道吗?”
我说不知道啊。
小雅跟我讲,那时候老板突然找到她,跟她说公司不允许办公室恋情,而且老板还说,我和她在谈对象。小雅当时觉得我脚踩两只船,愤怒之下就走了。
我说没有的事情。对于小雅的解释,我是目瞪口呆。没想到还有这样的隐情,最关键的是老板前几年也结婚了,新郎不是我。
小雅说,这些都不重要了,时间能冲淡一切,当初的确对我有好感,但是5年了,我不闻不问,她也放下了。
如今,她已经习惯了资阳的生活,再也不想离开家乡了。她说资阳北靠成都(相距88km),南连内江,东接重庆(相距257公里)、遂宁,西邻眉山。地位位置很好,虽然很多年轻人都去了成都和重庆。但是她觉得资阳适合居住,这里没有压力,很悠闲。
我离开资阳的时候问小雅,还想回去吗?
小雅问我:“你都结婚了,跟我说这些有什么用?”
我愣了一下,突然才发现,原来这些年小雅一直关注着我。或许我当初不该赌气,但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不过我也替小雅开心,因为我来过就知道了,资阳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城市,生活在资阳,小雅一定会幸福的。#我的锦绣资阳#
不过我很困惑,老板她为什么要故意“拆散”我和小雅?
晚年辉煌
1975-1978年他教高山小学4-5年级,虽条件艰苦,但他非常用心教书育人,学生成绩迅速上升。1978他被调到高山代帽中学(初中)直到1983年。恢复高考后,他于1978年参加高考。他的高考成绩是三台城郊区最高的,志愿是南充师范学院(本科)。须知1977年恢复高考那年全国570万考生只录取了27.3万人,录取率4.8%。他高兴等待录取通知,46岁的他能考出如此好成绩,真有点象年过半百的范进中举的欣喜。其他人都拿到了通知书,他迟迟没接通知。他就去找教育局理论,后来被遂宁的川北教育学院(专科)录取,专业也变成了汉语言专业。他怀疑被人调包或顶替了。三年大学学习是轻松愉快,虽年近半百,他又燃起了未来美好希望。他在大学刻苦学习,并练习书法绘画等。1982年大学毕业后,组织上也给他另一个广阔天地,调长坪初中任教。1987年他主动退休,拿75%的退休金,退休第二年组织照顾他为他评定中教一级教师。1987年原国有九寨沟林场改制,从砍伐到保护转变。九寨沟中学老师有三年的改制过渡安置期,急需面向全国招收临时聘教师。他原来的梦想就是支援阿坝州,这次终于来机会了,他立马去应聘并被录用。1988-1994他在九寨沟中学教语文。这6年是他最开心的6年,也是他精力最充沛出成果的大好年华。天命之年向花甲之年过渡。白天他认真教学,周末和晚上他练习书法。他的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受到校长白世华和全体师生认可。他的书法爱好也与白校长相同相通。他与白校长合作的作品多次去巡展,更激发他的兴趣。他多才多艺、书法音乐也赢得师生们喜爱和尊重。1994年他与考上中国函授大学专攻书画。三年制的函授学习他被评为优秀学员。随后他又进入中国函授大学研修班深造“行草”,1997年他获得毕业。从此他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绘画展。同时他撰写论文,对书法和绘画理论阐述。尤其以《我的行草书笔艺线艺谈》观点新颖,论述精辟,受到同行和理论界的好评,在百度等可以搜到他。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也多次获奖,他个人也被聘为会员和理事。在他人生的下半场,在夕阳黄昏时创造了人生的辉煌。他的5个女儿也长大成人,有研究生、有在国外工作的,对他也算欣慰。
如今他在万鸿颐养院幸福生活,安度晚年。“夕阳无阻好,只是近黄昏”,人生不易,最美不过夕阳红。
2021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