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泸州公务员吧2014(泸州公考贴吧)

【泸州发布一批人事任免】12月27日,泸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曹建国主持召开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详情:网页链接

【泸州发布一批人事任免】12月27日,泸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曹建国主持召开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详情:网页链接

1873年,张之洞出任四川学政时,路过泸州城。突然酒瘾发作,便派侍从去买酒。但侍从久去不回,张之洞等得有些不耐烦,等侍从抱着酒坛回来后,张之洞大为恼火:“怎么去了这么久!”

我们都知道的一句话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就是酒酿得好、香味浓,虽然在非常深长的巷子里,也会有人循着口碑慕名前来。

要说起这句话的来源,还要从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说起。

在清同治年间,张之洞出任四川的学政,他来到泸州,刚上船,就闻到一股扑鼻的酒香,就请侍从为他打酒来饮。

张之洞一直等到中午,才看见侍从慌慌张张抬着一坛酒小跑而来,仆人打开酒坛,顿时酒香沁人心脾,张之洞连说好酒,好酒“,于是猛饮一口,顿觉甘甜清爽,就问是从哪里打来的酒?

侍从得意地说:“回禀大人,小人跑遍全城,访得城外营沟头酒最好。而这酒又是在营沟头的一个深巷里,弯弯绕绕,在巷子里的最后一家——‘温永盛大曲酒’是也!”

张之洞点头说到:“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

从此,泸州大曲酒因张之洞一句“酒好不怕巷子深”闻名全国。用今天的话说,张之洞不愧是“带货的王者”。

其实,张之洞的智慧还不止在捧红泸州酒,捧红地方经济上,他在做官、做人上也有大智慧。

众所周知,晚清时期张之洞曾任职于山西巡抚。走马上任前,一个山西的富商——泰裕票号的孔老板,要送张之洞一万两银子作为差旅费。张之洞深知,孔老板送银子的目的无非就是想以后得到关照,所以严词拒绝了。

可是,当他来到山西之后发现,当地种植太多罂粟,而缺少粮食。于是,他决定铲除罂粟,让老百姓改种粮食。但是,山西连年干旱,欠收,加上府库空虚,政府已经拿不出钱给百姓买粮种和耕牛了。

但改种粮食,百姓需要购买种子、农家、耕牛等,山西多年的鸦片流毒,百姓已拿不出钱来。

张之洞深知世事多艰,如果太坚持原则,事事都按规定来办理,很难开展工作,于是他很快想到向富商们募捐。

这个时候,他突然想到了那个被自己拒绝的孔老板,马上派人找到了他。巡抚大人有求于自己,作为一个晋商,娘胎里就精明的孔老板当然不会白白把银子送给张之洞。

孔老板当即答应出八万两,但需要张之洞给自己题写一块“天下第一诚信票号”的匾额。一个字一万两,真是大手笔,但张之洞为难了。

毕竟张之洞对孔老板是否诚信不了解,即便孔老板现在诚信,谁又能保住日后也诚信。所以,题写这么一块匾额,对他的政治生涯将会有很大的影响,万一孔老板不诚信,可能还会把张之洞拉下马。

经过深思熟虑,张之洞把孔老板叫来说:“我只能给你的匾额上题六个字——天下第一诚信。”孔老板觉得也没什么不对,再说巡抚大人已经这样让步了,以后还要多仰仗巡抚大人照顾,便也答应了。

将“天下第一诚信票号”去掉了“票号”二字,虽然只少了两个字,但意思大不同。

孔老板可以认为自己的生意是巡抚大人御笔的诚信,而张之洞可以理解为天下第一等重要的是“诚信”二字,而不是说孔老板的票号诚信。张之洞这六个字表彰天下诚信第一,但并不是说孔老板的票号就是第一诚信。

如此一来,孔老板得到了张之洞的亲笔匾额,张之洞也拿到了钱,做成了事,两全其美。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张之洞在做事上是很有智慧的,而他在做人上,则更有大智慧。

世事洞明皆学问,张之洞和李鸿章同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但他们去世后,世人的评价却截然相反。可见,张之洞做人、做事、为官都有大智慧。

智慧是相通的,所以我们无论身在官场、职场、生意场,都要多读些为人处世、增长智慧的书籍,借鉴、学习别人的智慧,像张之洞一样用智慧谋身、谋事,帮人、帮己。

像这样的智慧故事,《智囊全集》书中有1200余篇,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仆奴、僧道、农夫等小人物的奇谋机智。看了这些智慧故事,有恍然大悟,醍醐灌顶之感。

这些真实的故事,对生活中遇到的疑虑,人生困境,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康熙、曾国藩当作枕边书,纪晓岚爱不释手,杜月笙让人读给他听,说“读懂了此书,才算读懂了社会”。

《智囊》之中有这样一句话:

学医废人,学将废兵。匪学无获,学之贵精。鉴彼覆车,借其前旌。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靠死读医书学成的医生会害了人命,靠死读兵书学成的将领会造成士兵的死亡。不学习就会一无所获,但是学习贵在于精通,在吸取别人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别人走过的道路和经验。

《智囊全集》的内容以“智”为主,讲的都是聪明人的故事,网罗了上至官场的治国谋略、御人之道,下到百姓的人事得失,办事洞察等等明智故事的汇编,简称小小故事汇。

书中的故事短小精悍,内容广泛,题材丰富,可读性很强,因而受人喜欢。

要想读懂人的本性,不如平常多读读这套《智囊全集》,书里直接把各种谋略、详列出来,学会当中几条,应该便会对我们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图片下方“看一看”入手

@善小而为尽人事

守正说酒

真正懂酒的人,万里挑一!如果你今年没有80岁,或者不是在民国就开始就从事白酒的酿造世家,你根本不懂中国白酒!话就说这么绝!我为什么这么说呢?事出有因:我们有款酒,比法国顶级香水香奈儿还要香,目前这款酒,散装都要16800元每斤,可以说,65度的酒完全闻不到酒的味道了,全被香味掩盖!

这款酒,一滴可以把茅台飞天提升十个档次,连口感,香味都会改变,调50年,80年茅台年份酒,非他莫属,一针见血!客户送给一个从事多年白酒酿造和销售的人品鉴,这个人再找了十几个号称资深内行人品了品,全都说使用了食品香精!那问题来了,我愿意出100万对赌,咱们找一个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来鉴定,如果使用了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我砸锅卖铁也拿100万来给怀疑我们的人,如果没有检测出来使用了香精香料,科技与狠活,你们就在国内的媒体,报刊上登报道歉,或者赔我100万,怎么样?发财的机会人人有,咱们对赌一下,是驴子是马,咱们都出来溜溜!永远记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永远有你翻越不过去的山!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在我眼里,连酒都不算!不要认为我吹牛,我随便挑一款酒,完败全世界任何一款白酒,同时完败!抽奖详情

安酒总裁路通准备离职?

良禽择木而栖。

这边,“茅老大”连国庆节也不停歇,连发三道金牌求贤51名精英。

那边,泸州老窖集团副董事长、总裁孙跃辞职另觅他路。

然而,风波还未就此停歇。据说,近年来被资本宠爱有加的安酒总裁路通,也准确离开了“老东家”了?

起于浓香,兴于酱香?

说起安酒,就让人不由得想起已故白酒专家周恒刚的那句诗:

银河倒挂三千尺,安酒开坛十里香;此酒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

由此,安酒于1963年,被评为首届贵州名酒称号,也就是“贵州老八大”。

不过,受此殊荣的,却是安酒的浓香型白酒。

2016年底开始,在茅台的引领下,酱酒品类呈现整体复兴的繁荣景象,而浓香只是原地踏步,甚至在酱酒的围城中边打边撤。

2019年,酱酒热全面沸腾,这一年的6月13日,贵州习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官微发布:联美安酒集团习水今年投产4000吨酱香白酒。

这表明,已被联美集团收购的安酒,正式开启“弃浓从酱”之路。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7亿元,占地约310亩,新建制酒车间9栋、酒库4栋、制曲车间4栋、粮库1栋、配电房1栋、包装中心1栋、勾兑车间1栋和综合楼1栋等,2021年建成后酱酒基酒产能达5000吨/年。

如今,安酒和各项建设正热气腾腾、马力全开,让一墙之隔的小糊涂仙都显得压力山大。

可见,安酒作为“染酱”的业外资本之一,在规模和气势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与贵州醇一东一西、一唱一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路已打通,“酱路”还畅通无阻?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作为安酒“酱路”的首任“掌门人”,路通让安酒从0起步,到成为习水产区的“二把手”,应该说,树还是栽了不少,雄心也足够大。

犹记得,2021年4月16日,在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上,路通发出的“建设百亿酒谷,让老名酒成为新黑马”的豪壮誓言;

犹记得,还是在这次会议上,路通发出的“作为外来投资者,我们尤其看好贵州,我们要做酱酒核心产区的‘长期主义’,安酒是时间的朋友,安酒坚守5个100%”的诺言和亲切感悟。

如今,再回首,却感到,安酒还在,可路通却已打起了“退堂鼓”,这究竟是现实打败了路通?还是路通打败了未来?

可有一点,却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染酱”也并非如在黄金地上捡黄金般轻松愉快,心里的苦,只有经历过的才明白酸甜苦辣,只有经历才明白这深深的浑水,不是谁都能趟的。所谓的“大饼”,根本就充不了饥,“茅老大”的辉煌,根本是不可复制的。

相信路通轻轻地走了,不会带走一片安酒的云彩,而他栽下的树,能否让后人乘凉,那也要看后人的心情与操守。

可路通还没官宣离开,但安酒内部的人事变动早已紧锣密鼓。

据悉,年初刚刚离开水井坊履新国台的赵锐剑,又实锤到了安酒,负责品牌推广与管理。

难道,路通在安酒的路突然不通的真实原因,也与安酒的品牌打造有关?

但作为职业经理人的路通,应该懂得“销售业绩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的道路吧?

都不好说,反正品牌会影响销售,销售也会影响品牌!

总之,还是希望安酒在没有路通的情况下,“酱路”依然是畅通无阻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41150/
1
上一篇公务员问卷调查(公务员问卷调查方法)
下一篇 2019年浦城公务员(2020浦江公务员)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