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山东被孔孟思想束缚太久了,有人说山东的人才都在考公务员,有人说湖南省和湖北人成就了如今的深圳,你觉得呢?
在山东丈母娘的眼里,公务员女婿才是最有面子的!管你什么月入三万的企业经理,通通都是打工的[捂脸]。#山东公务员# #山东丈母娘#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真的已经深入到山东民众的内心了,山东人特别喜欢考公务员,并且山东人找对象特别喜欢找体制内的,尽管体制内的公务员每个月工资5000左右,大家依然乐此不疲的进入公务员队伍。#体制内待遇#
如果你在私企工作,说你每个月3万,你也只是个打工的。;如果你在体制内工作,即使你每个月两千,长辈们也会说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我有位高中同学,没考上公务员之前,连个给他对象都没有。可是考上公务员之后,来他家说媒的人真的能把他家门槛给踏破,虽然他还没有买新房。但是长辈们都觉得他会越来越好,原先看不上他的翠花也都争着找人来他家说和[捂脸]。#相亲那点事儿#
体制内的乡只有在体制内的人才知道,各省的公务员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希望在校的学生们能够抓住进入体制内的机会,好好复习。不要看网上的那种毒鸡汤,虽然在体制内,如在围城之内一样,但是你只有进入到围城中,才能说围城里的不好;如果你连围城都进不来的话,你是没有资格说围城之内不好的。[大笑]#我要上微头条# #围城#
有很多人吐槽山东留不住年轻人,说山东2019年净流出20多万人。但是我想说,这绝对是个好事!为什么呢?
第一,这20万人都是什么人?是年轻人,是有高学历的人才。那么这20多万人都出去干什么了?我觉得,考公务员、事业编的得占一半。山东人都热衷于考编啊,山东省能提供这么多职位吗?肯定是不能的。所以,要鼓励这部分人走出去。
第二,山东的人才为什么要出去?因为本地提供不了他所需要的工作岗位,简单来说就是工资低。这部分人的离开,是因为山东省创造不了高薪的岗位,那么,他们去北上广深就业,也是建设我们的国家,能为国家和自己创造最大的价值,何乐而不为?
第三,山东人才的出走,是和我们国家现阶段国情决定的,教育、医疗资源严重不平衡,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在少数发达地区,这是我们国家应该尽快解决的问题。什么时候教育医疗资源能够相对均衡,人们受教育的权利平等了,会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
说到工作,在山东老一辈人的眼里只有两种工作:一种是有编制,一种是无编制(无业游民)。为什么山东人如此热衷编制呢?
山东人受儒家文化熏染,一直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安土重迁、工作求稳定的观念深入一代代人的骨髓。在山东,很直观的感受就是,尽管公务员工资待遇不是最高,但社会地位却很高,一听说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明显被人高看一眼,有出息云云。
虽然山东GDP稳居全国第三,北方第一,但是每年净流出人口名列前茅。不少山东网友抱怨,毕业才发现专业对口的企业几乎没有几家,好不容易找到那么几个就给三四千块,996居然还不给加班费,五险一金也不是都有。说句老实话,山东给的这个条件,除了回来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谁愿意回来?房价也不低啊?
如果哪一天山东给人才以实在的尊重,给年轻人以好的机会,在外游子大都还是愿意回来的,毕竟家在这里,父母在这里。
我并非要“黑”什么,山东人很努力,也很优秀,问题出在山东的环境,山东缺少一个好的政治环境和商业环境。
你认为呢?
@青岛小九 欢迎关注讨论,为山东的改变尽一份微薄之力~ 我们一起努力让山东变得更好!
#我要上微头条##山东头条##头条#
我们山东真是把考公考编发挥的淋漓尽致!
众所周知,在山东你可以不用年入百万,你可以不用家财万贯,但是如果一家里面有一个公务员或者是事业编就会觉得骄傲自豪!
说到考公考编,那就要从选科高报开始,正是因为我经历了所以在这里给大家聊一聊。从选科开始,我们学校就强烈建议选纯文,说大数据显示,文科比理科容易考高分,文科生有艺术生做基础赋分占太大的优势等等。校外的高报机构也是崇尚选文,我就说为什么要赋分?原始分不好吗?是,我承认文科更有优势,因为所赋分对比的人群不一样,但是我觉得更应该尊重孩子的自身发展!不是说纯文不好,也不是说纯理不好,如果你的孩子在文科上没有天赋,只是为了追求所谓的基数比赋分高,那么将来毕业后怎么办呢?学校不应该干涉孩子的选科,更不应该拿本科线来要求孩子们改选。我们学校只有六个专业,除了一个物化生剩余五个均靠近文,就连孩子一直向往的物化地都没有且不允许走班!有人说,这也是像现实低头,上本科线总比上不了好吧,对于学校来说更是,报多少个本科线上多光荣啊!但是过本科线就代表着成功吗?我不相信一个学理的没过本科线的学生就比过本科线的文差,我相信只有一技之长才能立足长远。
国家为了选拔真正的人才一个劲的减负,但现实呢?各种高考捷径层出不穷,近两年爆火的综合评价包含各大证书,含金量高的证书甚至明码标价,低分高就成为了广大家长们的首先,这难道不是违背原则吗?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科研技术,一味地吹嘘考公考编,使年轻人不去奋斗而是选择一眼望到老的职业未必不是一种痛苦!其实我身边也有一些年纪轻轻就考上编的朋友,工作几年发现他们身上少了一种朝气蓬勃的劲,其实也曾有人想辞职为梦想仗剑走天涯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得过且过,我想这是一种悲哀!
我也是一个即将高考的妈妈,也曾渴望孩子安逸加入考编大队,在文理相当的情况下也无数次纠结选择的路。最终我们依然选择了纯理,也就是所谓的为学霸垫底的人群[我想静静],但是我还是希望孩子遵循自己内心的兴趣,如果将来她对文学产生了兴趣考研要更改方向我也全力支持,因为兴趣使然!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兴趣是支撑走下去的动力,所谓的成功也并不是只有考公考编,我们父辈的想法不要强加于孩子,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吧!#为什么人要努力赚钱#
山东人对编制的渴望大概是从宋江开始的
今天早晨跟我爸妈一起去接他们一个朋友
然后到了人家楼下就开始跟我说
人家闺女考上编制了
现在二小里面做老师
真好啊真有出息[捂脸]
然后我对我爸妈说
山东人对编制的渴望 是从宋江开始的?
为啥非要在体制内才算混的好呢
我混的不好嘛
也有保险、也有工作、也有事业在发展啊
女孩子做老师 男孩子做公务员
真的是山东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想象了
全中国是不是只有山东父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