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小伙一周相亲十一次。
这不是因人在体制内有优势,吸引做媒人。听我道原委。实行公务员公开招录制度后,对新招公务员很多无户籍要求,异地考公上岸成常态。10多年前,多个基层县局新招公务员因待遇低、经济落后等原因,陆续有辞职的。
队伍稳定是大事,省局立即制定拴心留人各项措施,召开会议。其中一条关心大龄未婚青年婚恋问题。是啊,在当地只要结婚生子,辞职、调离可能性大大减少少。
某一边境小县所在地局长,立即按会议要求落实。当时局内有几个光棍小伙,局长向县委领导求助,书记让找分管教科文卫的副县长。这个女副县长也遇到同样问题,手下也有人员陆续辞职,她手下可是女多男少,未婚女教师、女医护人员可不少。立即电话通知教卫单位领导当红娘。该局一光棍小伙感慨当地行政效率之高,一周相亲安排了十一次之多。
可见基层,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为留住公务员下了很大功夫。
#西藏公务员##公务员考试##西藏区考#
西藏2021考录公务员286人!what???
是我穿越了还是有一个月时差?2021各地公务员考试不是早就结束了,只能说太神奇了。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职位简介:加班多、下乡多、蹲点办案任务较重;经常到边境一线高山、深谷等地开展工作;主要从事布达拉宫广场光电设备维护相关工作,需经常到施工现场,体力活多,工作强度大。
好家伙,我直接好家伙,这样的简介就是为了劝退的吧!
说正事,本次招录主要面向的是高校毕业的当地生源,以及期满的三支一扶人员、西部计划志愿者等等,竞争相对较小,后天开报,有意向的小伙伴可以提前准备一下,祝早日上岸~
#瑞丽启动全民疫苗接种#象瑞丽这样的边境地区属于易感染地区,应该首先列入全民接种地区。才刚过了半年多,这样的事情再次上演。其中的教训不得不汲取。现在看来,将他们的防疫工作放在公务员之前更为合适。
小王的这个春节假期过得有点“充实”,他在某乡镇综合办工作,挂着个没有级别的主任。本来想着假期陪陪家人,但由于属边境县,防控形势严峻,所以通知不放假。
好吧,不放就不放了,也算是做贡献。
本以为虽然不放假,但市级以上都放了,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在办公室放轻松一下,大家聊聊天,趁这个难得的机会联络下感情。
没想到,大年三十早上刚进办公室,乡长也火烧火燎的进来:“听说上级督察组会来督促工作,赶紧的,我们先去看一圈,落实一下心里不慌。”
于是赶紧叫起师傅,各卡点一圈转下来,握手寒暄,聊两句家常,两顿饭都是见缝插针吃的盒饭。
度过了充实的第一天。
大年初一,还没起床,电话响了,办公室的老赵声音响起:“小王主任,家里有点事,今天卡点值班想请你代劳一下。”
没办法,赶紧起床开车奔赴卡点,谁让自己是主任呢。
在寒风中的卡点,又度过了充实的第二天。
正月初二,早上在办公室没什么事情,以为终于能闲了,要下班时,电话响了,县政府办通知,下午六点前报送工作情况和统计报表。
赶紧向领导报告,通知各村、各单位收集数字,起草情况报告,提请领导审阅修改。
赶在时限之前报了出去,连中午饭都是在食堂随便扒了两口。
又是充实的第三天。
今天正月初三,出宿舍就做好了准备,果不其然,书记又约着出了门,走访慰问各单位和卡点,又是一路奔波。
以后几天不知道怎么样,但估计不会得闲。
#公务员# #职场#
康震解读《石壕吏》:个体和集体的边界如何划分?
康震:“石壕吏是谁?石壕吏是国家的公务员,是郭子仪的军队委派的地方部门的武装干部,到村上来完成这次紧急征兵任务。这个人有错么?这个人没错。这里面表达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价值观,三个儿子战死两个,老太太仍然愿意做出牺牲,就是当国家和民族遭遇重大灾难的时候,我们的老百姓还是毅然挺身而出的。”
康震教授用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观点对这个老太太进行解读,认为老人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解读受到网友的批评,认为这种创新性得解读曲解了诗圣杜甫的写作意图。杜甫关心民生疾苦,这首诗主要在批判封建统治阶级的战争对百姓造成的苦难。而康教授却把这首诗解读成了爱国主义为国献身的正能量代表。
文学解读固然有其多元化的特点,诗人在创作诗歌时的意图也不是固定的。康老师的解读实际上触及了个体和集体的关系问题,诗歌中老人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唐朝时一个典型的集体。在这个时候,老人选择出征无疑选择了个人服从集体的原则。
实际上,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解读都是受到我们脑袋里的前行意识决定的。爱国论是受集体主义价值观影响而产生的,封建害民也是受阶级斗争思维影响的产物。如果刨除这些思维定式和约束,我们会怎么分析?
从个体的角度,我们同情老人的遭遇,任何一个个体在时代的车轮下都可能无法独善其身。
#3万人“袖珍”小县出路在哪# 【“袖珍”小县退出建制是历史必然】只要有人建议合并小县,小县人(主要是当地多数官员)估计不乐意,这能理解。不过,思考判断的格局完全可以更大一些,至少要看到随着城镇化推进小县人口还在不断流失、财政缺口还在不断加大,虽然国家每年有数亿、数十亿元的补贴。
10万人口以下的县,基本县情都是官民比相对不低,行政成本过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效率低下,地方公共支出畸高长期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小县多在山区、边远地区,古代这些地方道路交通不便、通讯设施落后,小县的设立对当地而言具有便民性质,对政权而言则是军事防御价值(主要是防土匪流寇)。今天,绝大多数县城已经有了高速公路,互联网通达更是早就全覆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与古代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再为几万人设置县级机关,已经没有必要了。
当然,如果合并,肯定要考虑那里现有的人。比如小县改建镇后,10年内投入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的资金不变,已经纳入预算的在编人员待遇不变。10年以后,随着人口的流动,这个问题也许就不存在了。也可以因地制宜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原来养公务员的钱主要用于护林员、生态保护人员,让那里原住民日子比原来过得更好。
有些小县要区别对待,像边境城市,与佛坪这类小县完全不是一回事,不在我们的讨论范畴。需要讨论该不该合并的“袖珍”小县主要分布在四川、内蒙古、山西、青海、陕西、甘肃等地。#头条热榜#(华商微评 三石 )
[cp]【今日大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