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6年太仓公务员公示(太仓公务员录用名单)

万历七年(1579年),李时珍带着《本草纲目》的手稿来到南京,想找一家书坊(出版社)将这部书刻印出版,但却遭到了嫌弃。

万历七年(1579年),李时珍带着《本草纲目》的手稿来到南京,想找一家书坊(出版社)将这部书刻印出版,但却遭到了嫌弃。

当时江苏南京是全国闻名的出版业中心之一,书坊很多,规模也很大,而且书坊的刻工技术、印刷工艺都堪称一流。

然而,由于当时的李时珍没有什么名气,在书商眼里,他不过是一名来自湖北山区的乡村医生,给出版社带不来什么效益。

当时,在出版商眼里《本草纲目》这样一部 52 卷的巨著,既不是适合市井口味的言情小说,也不是供读书人考公务员用的工具书,所以,书商对《本草纲目》的书稿都不感兴趣,认为没有市场,没有人愿意出版这部书。

尽管李时珍在南京几乎每天都去恳求书商,但是,依然没有一家书坊愿意帮他出版。

最后,心灰意冷,他决定到离南京不太远的太仓去拜访与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文坛领袖王世贞。

李时珍想请王世贞为《本草纲目》写一篇序,从而提高其身价。

当李时珍来到王世贞家时,王世贞热情接待了李时珍,并认真听了他对《本草纲目》的论述,对其大为赏识。

但是,王世贞并没有当场答应为《本草纲目》写序,而是先把《本草纲目》的书稿留了下来。

书稿在王世贞那里一放就是十年。王世贞认真阅读了书稿后,在十年后的万历十八年的正月,为其写下了一篇序言。

他在序言里赞赏李时珍学问渊博和见识精准,并说,读这部书“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

王世贞这番评价颇高的序言无疑给《本草纲目》的出版问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序言中,王世贞还不忘向当时的书坊极力推荐这部书。

万历二十二年,《本草纲目》终于在南京一刻书家的赞助下初次问世。

可惜的是,就在《本草纲目》开始刻印的第三年,李时珍溘然辞世。李时珍生前没有见到自己的书出版,实属一大遗憾。

但经过千年沧桑巨变,《本草纲目》仍是华夏医书的宝贵财富,没有辜负了李时珍的心血,实难可贵。

#打开眼界#

#历史#

#人物#

1939年,日军大佐饭野贤十为了取乐,一连击杀了8个溃逃的中国士兵,可第9枪时,他没想到,离他仅10余米处,一支枪口已对准了他。

当年三月的南昌会战中,饭野贤十所在的日军第101师团第102旅团第103步兵联队,由德安出发进攻安义,守军为国军第721团。

由于日军攻势凶猛,721团与日军激战数次而撤退,日军也展开了残忍的追杀,这个饭野贤十大佐“乐在其中”。

看着溃逃的中国士兵,饭野贤十来了杀人取乐的兴致,他决定要给自己手下的官兵们展示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百步穿杨”。

想到这,饭野贤十二话不说,跃出战壕,举起步枪,“砰”的一声,一个中国士兵应声倒地。

紧接着,饭野贤十又是砰砰的好几枪,七个中国士兵先后被击杀。

一连几枪,饭野贤十几乎百发百中,他身边的日军官兵各个为他喝彩,这让饭野贤十很是骄傲。

这时,信心十足的他,便和身边的副官稻田龟三郎打起了赌,说接下来的一枪,能百分百地把前面最右边那名中国士兵击倒。

可是,“砰”的一声枪响过后,那名中国士兵依然在奔跑,而饭野贤十自己却倒下了。

周围的一众日军官兵都懵了,傻傻地愣在了原地,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

等反应过来,赶紧去看饭野贤十的伤势,但是子弹是直穿心脏,他早已一命呜呼,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之后,为了揪出枪手,副官稻田龟三郎下令四处观察,排查是否有可疑人员。

不一会儿,一个日本士兵发现距离饭野贤十尸体不足10米处的尸堆中,有一杆枪口还冒着一丝热气。

于是,这个日本士兵边举枪瞄准,边小心向那支枪走过去,但到那一看,发现持枪的中国士兵已经死去。

此刻,这个日本士兵明白,就是这身中数弹的中国士兵用最后一口气,扣下了击杀饭野贤十的扳机。

之后,他走上前,撕下了这名中国士兵身上的胸章,上面的字样还十分清晰,写到:陆军第32军第141师721团,姓名强三娃,职务下士班长。

1981年,日军史学者外山操光先生,以原始的军档资料为依据,写下的《陆海军将官人事总览——陆军篇》一书在日本出版。

里面的一页清楚地写了饭野贤十的履历以及具体死因,由此,强三娃这个名字在异国他乡浮出了水面,而他的壮举,最终漂洋过海传到了中国。

这时,我们才知道,当年那场战斗,强三娃在牺牲之前,击毙了一个日军大佐。

致敬强三娃班长!#历史# #人物#

----------------------------------------------------

你一定要记住历史:

国家英烈的故事:韩跃奎!爆炸声把战友的呼唤都淹没了。但他再也回不来了。1984年,收复老山的战斗正在进行。通往主峰的21高地,部队被设置的雷区所阻。眼见伤亡正在持续,韩跃奎猛地从草地跃起,端着枪就径直滚向了越军设置的雷区。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大部队开辟了通道。韩跃奎牺牲了。地雷接连爆炸。大地被撼动了。战友拼命呼唤着韩跃奎的名字,但他再也回不来了。韩跃奎是贵阳人,高中就参军入伍了。韩跃奎牺牲时才21岁,后被授予“战斗英雄”荣誉。在战斗之前,韩跃奎就已经提交了入党申请书,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我决心在战斗中去冲杀,血战到底。只要还有一口气,不管组织交给我任何任务,都要完成,做到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1951年,美军的飞机盘旋在我军阵地。突然,一位高烧的文艺女兵跳下担架,她对战友说:“你们快撤,别管我!”随后,一发炮弹就在距离她不远的地方“轰”的一声爆炸了…这位文艺女兵名叫王维洁,江苏新塘镇人。1950年,当驻扎在江苏太仓的解放军第20军招兵时,正在黄渡师范读书的王维洁不顾父母的反对要求参军。她虽然只有十七岁,可是却仿佛是一个老兵,很多人都被她的精神感动了。在残酷而又激烈的战斗中,王维洁和战友们不分昼夜。除了宣传英勇事迹以外,有空闲时间,她们就会到战地医院辅助救治伤员。为了抗美援朝的胜利,王维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8岁,虽然她的生命历程是短暂的,但是她的精神却是永恒的。

陈赓元帅的故事:1940年9月,攻克榆社后,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陈赓,戴着日军战斗帽,手持日军战刀,笑得大白牙都露出来了。而站在他身旁穿着日军大衣的,则是参谋长周希汉。1940年9月至10月,在百团大战中,中国八路军第129师等部,在山西省榆社,辽县地区对日军的进攻战役。 榆辽战役中,八路军共毙伤日军近1000人。说实话那个年代每个军人的愿望就是多杀日本人,即使是死前带走几个日本兵都是一种愿望,那时候国人对日本的敌视和痛恨已经深到骨子里呢,而我们的后辈却逐渐忘记,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铭记这些华夏的英魂,永垂不朽的英雄,值得我们牢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40329/
1
上一篇身高190公务员面试(公务员面试81)
下一篇 2014广东公务员面试题(2016年广东省考面试真题)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