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本专业相关外企,月薪27000多块,由于父母要求回家,当年10月辞职回到老家,边找工作边考公务员。
2011年4月黑龙江省考,考入某县区省直单位,当年10月份开始上班。
2011年-15年,历经了执法科室科员,到某科长,八线城市,都是科员级别。
2016-19,机构改革,好几家单位合并,从某科长到办公室主任,由于某局世风日下,前途渺茫,选择到区委组织部某科员。
2020年至今,在组织部任上了中层,非主要业务科室,工作不是很忙,但也时常加班,偶尔加到后半夜。
算了算,上班马上10年了,还是一级科员,再怎么努力好像快不了,虽说天线宝宝的优势咱没有,自我剖析确实也是和个人的性格和情商低有关系,谁让你在关键的时候不会拍马屁呢?
这么多年,见证了众多90后,85后火箭提拔,也见证了身边的好同事被双开。拿着还算温饱的工资,有时候回头想想当初选择回家是否是明智的。都说人要懂得知足,陪在父母身边,大事小情有个照应也真挺好。大学同学买别墅的也有,开豪车的也有,在北京漂的一毛不值的也有,也没法对比。十年了,好快。虽有车有房,想找个称心的另一半也挺难,最近体制内的离婚的太多,觉得自己过也挺好。
半年内两场疫情,老板最穷。
在西北重镇的省城兰州来说,人口比不上北上广,但是在西北也是繁华的城市。
采采,原本是对外贸易大学毕业的九零后研究生。本来已经考上了公务员编制。在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了2年后,辞职了。东借西凑45万,在城关开了一家奶茶店。这两年奶茶店很火热,如果行情好,一年不仅能挣回成本。而且还能盈利。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啊!开业不到两个月半。就遇上了疫情,生意自然就淡了。第一场结束后,不到半年又是一场。
原本计划着,年底买台车,买套房子。可是如今,店铺的房租都交的费劲啊!
生活不易啊!疫情下的老板更不易啊!
一女孩,本科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硕士毕业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托福100,擅长英语口语和编程,去应聘保姆,我怎么想不明白!
这个履历干什么工作不行,
想安稳可以考公务员,毕竟本科是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对于考公务员应该得心应手。
想高工资,可以去世界500强企业,毕竟美国波士顿大学毕业,口语能力强。多少体面的工作都可以做,怎么偏偏选择干保姆,作家政?
这是最近看的一则新闻,说名校毕业生求职当保姆!并且一些平台上对于家政保姆的介绍很多条件是:年轻,学历本科起步,精通两三门语言,拥有各种证书,甚至还有留学经历,那么家政行业都已经那么“卷”了吗?
其实不然,只是有的辅导机构或者从业人员,挂羊头卖狗肉,把家教人员包装成为家政人员,据说他们工资一个月价格大多为15000至25000元之间。
自从双减之后,本身是希望教育回归课堂本身,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要培养身心健康、能力兴趣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取缔辅导机构,但是一些家长并不买账,没有教育机构,就请一对一,请老师到家补习。
我觉得这是种病态的教育,孩子就应该什么阶段学什么知识,不应该拔苗助长,拼命压榨孩子时间,但是目前是双方都有需求和市场。
因为有了需求,这些女孩,面对一个月20000左右的工资,并且很可能一天能辅导多个孩子,薪水远不止如此,才会钻空子。
要想彻底改变这个现象,需要一个过程,首先加强市场监管,其次是进一步引导家长,转变理念。
总之,希望孩子们能够真正被因材施教,释放天性,不在教育的无形内卷中,消磨掉本该快乐的童年。#教育听我说# #头条创作挑战赛# #名校生求职保姆:名为家政实为家教#
#应届毕业生应不应该报考公务员# 群体意识倾向告诉我们年轻人应该去报考公务员。受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预判国际贸易萎缩,国内就业压力增大,世界经济受疫情影响持续加速,持续低迷,众多传统产业艰难度日,中小微企业商户举步维艰,这些都预示着自由职业风险加剧,经商赚钱环境恶化。今后若干年有稳定的体制内工作极为珍贵。特别是考公务员更是职考首选。应届生还是早一点考比较好,学习习惯依旧保持,书本知识鲜活,容易考取,否则踏入社会,过上社会人成年人生活后就会不自觉中放任自己,丧失学考意志。简而言之:一鼓作气!先上岸再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