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几种干部调动,哪几个必须进行任职公示?
1、市政府副秘书长(二级调研员)调任市交通局局长;
2、市委副秘书长、绩效督查室主任调任市教育局局长;
3、市民政局长调任县长;
4、市发改委副主任调任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5、副县长调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6、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调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7、高新区工委委员调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答案是:1、3、4、5、6.
1、3、4、5、6都属于提拔或进一步使用(重用)类型,按照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有关规定,都必须进行任职前公示。2、7属于平级转岗,一般不进行社会公示,但在单位内部必须进行考察公示。换言之,现在只要出现两种情况都必须进行干部任职前公示:一是提拔领导职务,二是进一步使用。
下面逐个来解释:
①市政府副秘书长三定一般是副处,但很多都高配正处,以前叫非领导职务,现在是职级公务员。市交通局局长属于正处实职岗位,从正处非领导或正处职级调任正处实职,属于重用。
②市委副秘书长、绩效督查室主任是正处级领导职务,市教育局局长也是正处级领导职务,从正处实职调任正处实职,属于平调。
③市民政局长是正处实职岗位,县长也是正处实职,按理从正处实职调正处实职属于平调,应该不需要公示,以前也确实如此。不过现在县区委书记和县区长的干部管理权限在省级组织部门,从市直机关调任县区主官普遍被视为重用,因此一般也需要进行任职前公示。
④市发改委副主任一般是副处,也有正处,但多为职级待遇,从市直机关副处或正处职级调任城区常务副区长,现在也被视为重用,按规定必须公示。或者更明确地说,从市直机关副职调任县区常委班子成员,原则上都要求公示。如果只是调任县区政府班子成员或其他等级职务,而非常委班子成员,一般不公示。
⑤副县长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都是副处级领导干部,但是副县长不是常委班子成员,而组织部长是,从非常委岗位到常委班子成员属于典型的重用,必须公示。
⑥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属于正科,提拔为副处级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自然需要公示。
⑦高新区党工委和县区党委是同级党委部门,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相当于县委常委,因此从工委委员调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相当于从一个党委班子成员调任另外一个党委班子成员,属于平级转岗,可以不公示。这点和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或者宣传部长、政法委书记转岗常务副县长不需要公示是一个道理。但是,由县委常委转岗县委副书记,属于进一步使用范畴,原则上都要求公示。
#职场微头条##职场干货#
今年过完年以后上班没几天,有个省直单位的考察组过来我们县委办,对给我们副书记搞协调服务的一个小兄弟进行了调动考察,可结果却有点意外。这个小兄弟虽然工作很努力、也很积极,尤其是写材料更是一把好手,想必省里面这个单位也是看中了他的这一点,才有意把他调上去的。
在我们县委办来说,这样的考察太多了,大家都已经熟悉了程序和该说的话,按程序的话考察完以后应该很快就要启动其他的调动程序了,但是过了好几个月都一直没见动静,我们还专门问了这个小兄弟,他说他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有一次,去省城培训时和朋友聚会,刚好那个单位的办公室副主任也在,之前刚好是他带队下来考察的,就随口问了一下他怎么回事?他悄悄跟我说:“你们这个小兄弟各方面都很不错,就是根据考察时的谈话记录反映,你们有3个同事都说他做事情不牢靠,甚至是有时候有点目中无人。”
后面将考察结果上厅党组会的时候,领导们看到了这个情况,果断就拒绝他调入了。确实,这个小兄弟虽然工作能力不错,但是仗着给副书记搞协调服务,有时候有点自命清高,跟办公室的同事说话感觉是领导对下属一样,而且还喜欢乱传话。虽然他跟我没什么过节,但是平时在办里面估计没少得罪人,只是大家没说出来罢了。
最终,他也是自食其果,不仅没能调去市直部门,大家都对他避而远之,说他估计是得罪人太多了,考察才没能通过。从那以后,他低调了好多,上个月新来了一个副书记以后,他也被领导调整了岗位,被安排去写党务信息去了。
本来挺有前途的一个小伙子,就因为一时的傲慢和清高,极大地影响了自己的事业和前途。所以对于年轻同志来说,工作能力要有,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会做人,凡事谦卑一点、身段放低一点、多向身边同事请教一点,在你事业最关键的时刻大家才会投你一票,即便是有些小人都不忍心整你。#职场干货##直言职场#
“听说了吗,小李马上要调到市里了。”早上刚到办公室王姐就告诉我了这个消息,听了即为小李高兴,也有点奇怪,她是找了什么关系,这么顺利地就调动了。
接着市里某局的考察组就到了单位考察小李,看来调动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小李家的情况我清楚,两口子都是农村出身,并没有什么关系,她老公去年通过公务员遴选考试到了市里上班,所以小李也就想调到市里。
但调工作这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只要有背景,也就是一句话的是。
但偏偏小李家一点说得上话的关系都没有,眼看儿子跟着老公到了市里上学,自己不能陪伴,每天只有在办公室困坐愁城,长吁短叹。
没想到小李这就能调了,不由得大家都非常奇怪,下午小李到办公室聊了一会,才知道原来没关系的话,有运气也一样能顺利地调动。
小李有个同学在市里某局工作,只是个普通干部,也说不上什么话。
刚好他们单位要成立一个新的科室,市里批了五个进人名额,同学知道小李想调到市里,就顺嘴向人事科推荐了一下。
但他推荐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五个进的人已经定了,都开始进入考察程序,小李也知道同学人微言轻,能帮忙推荐算不错了,也就死了心。
但没想到的是,同学单位把计划调进五个人的材料报到组织部以后,其中有个人出了点问题,考上公务员后五年服务期没有满,按规定是不能调动的,材料被打了回来。
这时候就是小李的运气了,组织部要求的时间非常急,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补充人员的话,今年就没法再进人了。
这时人事科长想起小李的同学推荐过人选,就把情况向局长汇报,局长看小李各方面条件合适就拍板定了,迅速走完考察程序,材料报到组织部顺利通过了。
听到这里,大家都感叹,小李真的是运气爆棚,别人想尽办法求而不得的事,她就是同学简单的几句推荐就办成了。
#公务员##职场##职场微头条#
#南阳# #南阳爆料##南阳身边事# #南阳头条# 7月30日,南阳市唐河县委书记就选调人员进行了回复!
书记你好,
我是2019年底300名自收自支人员考试选调到乡镇工作的一员。现在手续已经办过来了。最近由于个人原因,我想咨询一下,如何返回原工作单位。有什么方法吗?
南阳市唐河县委书记回复:
网友:
您好!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您于2021年7月21日在人民网给县委书记的留言已收悉。对您反映的问题,唐河县委高度重视,已责成县人社局党委进行了认真调查处理。现将具体情况向您反馈如下:
经查:殷…,男,中共党员,原唐河县财政局下属事业单位自收自支工作人员,2019年参加唐河县公开选调乡镇事业单位考入唐河县张店镇人民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一、根据《2019年唐河县公开选调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方案》规定:本次选调人员实行试用期1年制度,试用期内参照事业单位财政全供标准发放工资和其他待遇,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办理正式调动手续、纳入乡镇财政全供事业编制,不合格的回原单位。本次选调人员最低服务年限为5年(不含试用期)。
二、根据《张店镇关于对2019年县公开选调到我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试用期满考核的报告》(张文[2020]45号):经张店镇专项考核组认定,并报镇党委研究,殷…同志试用期满考核为合格等次。
三、根据《关于张店镇机构改革人员定编定岗的报告》(张发[2021]50号):经镇党委会议研究决定,殷…同志定编定岗为唐河县张店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四、根据中共唐河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行政事业单位用编通知单>(唐编审字[2021]第124号):殷…同志定编定岗为唐河县张店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唐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据此已办理正式调动手续。
2019年唐河县公开选调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属本人根据选调实施方案自愿报名,经过报名与资格审查、笔试与面试、体检与考察、公示、试用期期满考核合格、入减编手续、人事调动手续等环节已全部实施结束。关于殷…同志由于个人原因咨询想返回原工作单位的想法,建议殷…同志认真重温学习《2019年唐河县公开选调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方案》,履行上述文件要求,身为共产党员不忘初心,更应做好表率,立足本职工作,甘于奉献、以担当有为的精神面貌为唐河县张店镇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欢迎您继续关注,及时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估计会不了了之
百科全书的小屋李少莉的结局之大猜想:第一种:她是一个励志且清白的人,她是靠自己一步步努力从一个小学徒工上升到副局长的位置。提拔晋升符合组织考察程序,工作能力出众,网友们的猜测都是毫无根据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自己的工资足以承担起那副耳钉,但为了平息网上的争论,估计会调离岗位,按处级领导待遇提前退休。第二种:确实工作能力差,但应该不会高调处理,会予以训诫谈话。毕竟这样一个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满意公务员、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模为一身的干部,如果此时才发现其业务能力差,那是说不过去的。
浙江杭州,小杨想学即兴钢琴伴奏,考察之后,认准了一家培训机构的吕老师,随后就交了11111学费,不料,他刚学了2次,这位吕老师竟然就被机构给调走了,新的地方很远,他开车都需要半个多小时才能到,这让他感到很不方便,就想退费,可却被机构给拒绝了。
小杨之前做过驻唱歌手,会一些简单的弹唱,觉得不够用,就想系统地学习下钢琴,他考察一番后,认为“钢琴公馆”里的一位吕老师,即兴伴奏很多样化,很符合自己的要求,就交了1000元定金。
他咨询时正好是11月,趁着对方在做双11活动,他又交了10111元,机构给了他一个课本,课程为期一年,吕老师承诺会把课本上的内容都教完,不限课时不限次数,培训合同上有说明,如果因个人原因不能学习的,公司不退费。
小杨随后跟着吕老师学了2节课,但是因为疫情原因,小杨所在的小区被封了,不得已中断了学习,接着就是过年了,年后小杨联系吕老师时,才发现,吕老师已经被调到了别的门店,地点离小杨很远。
小杨认为,他之所以选择这家店,就是冲着这位老师来的,店家在没有通知他的情况下,就调走了老师,他提出让店家退他10000,剩下的1111就当那2节课的钱。可是“钢琴公馆”的负责人表示,坚决不退。
在记者的陪同下,联系上了这位负责人,对方表示老师的调动是很正常的,小杨的退费理由是个人原因,他是不可能退的。小杨随后表示,他是冲着这位老师来的,老师也答应了会教他的。
负责人则表示:
“老师是我们请来的,钱也是公司收的,老师的话不能代表公司,你要退就去找法院吧。”
说完他就挂断了电话,小杨表示,他会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
那么,小杨这样的情况,能否要求公司退费呢?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8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从这件事来看,小杨和该培训机构沟通的过程中来看,小杨只认可吕老师授课,要求指定原先的老师作授课老师,该培训机构并不能满足小杨的这一需求,在吕老师调走之后,机构也没有告知此事,侵犯了小杨的知情权。
再者,根据《合同法》第107条及《民法通则》第111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培训机构在与小杨沟通合同的履行过程中,违反了关于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
双方在合同中虽然有约定,因个人原因无法学习的不予退费,但是机构不能按照约定,满足小杨对老师的要求,所以小杨主张解除合同合法有据,培训机构应退还相应费用。
小杨之所以与机构签订合同,是基于对吕老师的一种信赖,拥有特定的人身属性,机构不能随便进行更改。
机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调走吕老师之后,及时和小杨进行沟通,确定是否继续履行合同,而不是在小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换了老师。
吕老师的调走,造成机构履约不能,导致小杨无法继续享受吕老师提供的服务,可视为培训机构违反了合同约定,该机构承担违约责任的种类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停止违约行为、赔偿损失等。
所以,小杨退费的要求,是会得到法院支持的。
大家在签订培训合同时,一定注意合同中关系切身利益的条款,也可以事先与商家就退课退费等事宜,做出书面材料说明,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此类纠纷发生。
#杭州头条#
昨天和朋友大刘一起吃饭,问起他老婆工作调动的事,他感叹:“市法院各方面都协调好了,但老婆就愿意在县法院呆着,没办法。”还有这事,上级部门都不愿意来?
听了大刘说了详细情况,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大刘原来在县里面工作,任某乡镇党委书记,老婆是县法院的一名法官,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在县城买了套别墅,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就在去年,大刘终于等到了提拔副处级的机会,推荐、考察以后他开始纠结了,因为最后定的岗位是市级某局副局长。
大家都说他,这明明是天大的好事啊,你还纠结什么。
大刘纠结的是一家人现在安安稳稳地在县城,调到市里意味着买房、老婆调工作、孩子转学等很多事,很不容易。
不过也只能是自己纠结一下,组织决定的事只有接受,程序走完之后,大刘就到市里上班了
先是租房,一个人在市里生活,周末回去,过上了周末夫妻的生活。
但始终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还在家庭经济条件还不错,先是买了房子,接着就考虑把老婆调到市里来的事。
好在大刘所在局是个强势部门,局长亲自出面协调,市法院最后同意接收大刘老婆。
正当大刘高兴地把这事告诉老婆时,没想到老婆当头就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她不同意调过去。
原来大刘老婆是县法院员额制内的法官,而市法院的员额已经满了,如果调来的话只能是审判辅助人员或司法行政人员。
没有员额就意味着收入要少了很多,每年好几万。
县城离市里距离也就几十公里,仔细算算每周末回去也花不了多少钱。
主要原因是大刘的老婆属于事业型的,还想想好好当法官,去当辅助人员实在不愿意。
所以没办法,大刘只有继续过周末夫妻的日子了。
#职场真实故事计划##公务员##职场#
我调地委办公室工作的回忆
1990年10月初,国庆节刚过,有一天县委书记找我谈话说,"昨天地委来了两个同志,考察了解你的情况,可能要调你到地委办公室做文字工作。你找人说过这个事儿吗?”当时,我刚任县委政研室主任不久。我1982年底从部队转业到县委宣传部任干事,84年提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85年脱离工作,到地委党校补习大专文化两年,毕业后任县委政研室副主任。这个县委书记上任不久,就提拔我任政研室主任。那时政研室是县委很重要的部门,除了政策研究工作,还负责指导农村经济工作,主任都进县委常委。我任主任时,上面统一规定主任不进常委了,但县委在我的任命通知后专门加上括号,列席常委会议。我感到县委书记对我很信任,经常带我一起下基层调研蹲点,政研室也给县委决策提供很多建议,书记对我们的工作很满意,并没有调动工作的想法。听了书记的话我也感觉很突然,对书记说,你对我很信任,工作也很顺利,县委给分了套家属房,家在县城安置好了,我没有调动工作的想法,也不想再折腾了。书记说,如果地委定了,还是要服从组织安排,到地委工作平台高,进步快,你就等通知吧!
两三天后,我就接到通知到地委办公室报到,分到秘书科工作。经了解才知道,地委书记刚调来不久,感到办公室文秘工作不适应,要选几个马上能上手干活的来充实文秘队伍。所以就从市直和县里选了三个人,都是正科级的文字老手,那两个与我一起调来的才三十岁左右,都比较年轻,而我己经是六年的正科级干部,38岁年龄偏大了。后来,一个我熟悉的市委副秘书长对我说,你在部队一直做新闻工作,转业县委后又在几个部门做文字工作,搞过几个质量高的材料很有影响,地委几个部门都知道某县有个大笔杆子,开始选调时就列入了你。但后来有的领导嫌你年龄偏大去掉了,我也不知道为啥突然又把你加上了。
我报到后,地委办公室主任就让我去地直机关整顿办公室上班,那两个年轻的同志到秘书科工作。这个主任背后说,给我调来个38岁的小老头。看来,当初把我划掉考察名单的就是这位主任了,来了就对我不太信任,把我抽出去搞临时工作了。这位主任也是部队转业的正团级干部,在部队跟着军长做秘书工作,按说都是转业干部,和尚不亲帽子亲,他不应该这样呀。地委政研室一位好朋友对我说,我和你们主任很熟,领你去他家拜访一下吧!我说,我不会这一套,我也不是很想来地委,不适应就回去,我也不会摧眉折腰事权贵,去奉迎巴结领导的。
我来地委上班两周后,一天突然接了个电话,是省委政研室农村处齐处长打过来的,他曾两次到县里调研,我俩接触后情趣相投交成了朋友。齐处长说,你们新去的地委书记是我的老乡,他工作很有魄力,开拓创新意识强,省委派他去商丘就是让他开创新局面,改变豫东落后面貌的。那天在省里开会时,他对我说,办公室文秘工作弱,我就顺便推荐了你,说你文字能力强,他说派人去考察一下。听说你己经报到了,就打电话问候一下。他这一番话,才让我愰然大悟,解开了谜团,原来我调到地委工作是齐处长推荐介绍的,也没给我打个招呼。一下子推荐给了新书记,考察情况又很好,怪不得主任不满意也不敢阻挡,忍不住了才背后发几句牢骚。
我到地直机关整顿办公室工作两个月后,回到地委办公室上班。这时,原来的主任调任行署秘书长了,地委政研室主任来办公室当主任,是我任县委政研室主任时同系统的老领导,对我很了解。他上任后,把地委秘书科分为第一丶第二秘书科和信息科,我任第一秘书科科长,专门负责地委书记的文秘工作。第二秘书科负责地委副书记的文秘工作和地委文件起草,信息科负责编集上报省委信息和下发地直县市工作信息。从此以后,地委书记下乡调研,去省委开会,甚至去省委党校学习,都是我随同做文字服务。我除了跟随领导外,还和科里的二位秘书负责起草地委重要会议的领导讲话,工作汇报,整天辛苦写作爬格子,满纸文章书生累,身心疲惫加班多,尝尽了刀笔小吏的辛酸。
由于我在部队和地方多年从事文字工作,有一定文字工作水平,又在县委工作七八年,对基层工作也比较熟悉,地委书记对我们的文秘服务比较满意。从此,我开始了在地委的十年文秘工作生涯。几年后提拔为地委办公室副主任,撤地设市后任市委副秘书长,后来又兼任市委政研室主任。每当回忆这段调到地委工作的曲折经历,我都感慨万千。在那个年代,你只要努力工作又有一定特长,组织就会发现和重用,放到适合的岗位去散热发光,为党的事业贡献才智和力量。
圆了军人梦
到了云南后,按照当年“知识青年要接受再教育”的政策精神,他没有直接到云南日报社报到,就被安排到云南弥勒新哨的14军40师农场进行再教育。在农场边劳动、边体验军营生活快结束时,得知部队要从大学生中选人才,穿军装,他又燃起了火一样的从军梦想。
“当兵,只有年轻才有条件。”和他一起在农场锻炼的大学生雷义德对他说。“再过几年,岁数大了,我们想当兵也没有机会了。”雷义德接着说。
上高中时,他曾和空军飞行员的梦想有过交集。
他和一些高中同学参加体检空军飞行员,他通过了铜仁地区关,整个松涛县就过了他一个。然而到了贵阳再次进行体能测试时,他只转了几圈就晕了。他落选了。
他与空军的机会擦肩而过。
没有想到,现在有了当陆军的机会。
部队选了几个出身好、表现好、有特长的大学生,安排到通海去参加抗震救灾。分在118团6连的吴江,这个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成为一些人关注的焦点。他的吃苦耐劳,尤其是他的文字功底,是部队急需的人才。
他在118团6连只工作了3个月,40师就把他选走了。
他穿上了军装,成为了一名军官。
这是1970年4月份的事。他被分到师宣传科工作。
年轻的大学生,刚当兵,有热情,有干劲,对军营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他立志当一名合格的革命军人,为国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在师宣传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新闻写作是他的本行,云南日报、解放军报上时有他的新闻稿见报,令多年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同志羡慕不已。
他在宣传科3年时间,两年受到嘉奖,第3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师宣传科当时办有《战地黄花》的小报,他任主编。《战地黄花》图文并茂,有新闻,有故事,深受官兵的欢迎。然而,《战地黄花》因在头版头条登载了突出军事训练的稿件,被政治部领导认为办报方向不对,脱离了突出政治的方向。
他和领导发生了争执,被认为是不服从领导。
他被作为“可以改造的人才”离开了师宣传科。
他被任命为120团2营炮连指导员。
虽有情绪,但他还是服从了命令。
指导员的自豪
炮连在师农场边生产边训练。
走进茅草房,他就有进劳改农场的感觉。官兵内务不整,门口都是泥巴路,每个门口都有两个木桩上横系着几根铁丝,这是方便进屋时刮鞋底泥巴而独有的风景。
他是1970年入伍的,1969年入伍的兵还有十多个。连长是1958入伍的老资格,副连长也是1963年入伍的老兵。全连一百五十多号人,都在盯着他这个新来指导员的“三把火”如何烧。
他对我说,作为党员、作为指导员,我首先得把连队的士气给鼓起来。他说,我当时的底线是凭良心干事,要把士兵带好,才能得起起士兵的父母。
他和连长促膝谈心。连长说:“我是有想法,组织上认为我带兵不行,就让我转业;如果认为我行,当连长多年了提拔也没有份。老婆随军没有工作,3个孩子都小,家庭困难。老家还有父母要管。”他对连长说:“想法归想法,咱还得为连队的一百多号人着想。把连队带好,是咱的责任。咱一起努力。”
连长点了点头。
“据我的调查,连队的生活条件差,官兵想法多。咱先从改善官兵的生活着手,把生活搞上去?”
连长又点了点头。
当时连队每天每人的生活费才有4角3分钱。一周也才能吃两次肉。年轻的士兵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军事训练、强体力劳动,如果生活不好,年轻的士兵都会吃不消。
连队开展了“学习南泥湾精神,开荒种地,自力更生”的活动。当时连队周围荒地多,开荒种地,种玉米。养猪,养牛,养鱼,种菜。
几个月后,连队生活大变样。
团参谋长到连队考察后这样说:“吴江指导员这是从抓改善官兵生活入手,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了实处。”
连队官兵平等,每人每年要完成生产300公斤蔬菜的生产任务。菜连队吃不完,就卖给当地的供销社。
他坚持公道正派处事。士兵入党,提为班长,坚持德才兼备,大家公认,严格按照程序,一视同仁,官兵都认为指导员“办事公道,不分亲疏,是个好人。”
连队种的花生年年喜获丰收。士兵探亲或退伍时,每个人都给发5公斤。干部探亲或调动,每人10公斤,但是干部都是自己付钱买的。
连队大变样。
但在政治挂帅的年头,连队被营教导员总结为“三个有余三个不足”:抓政治不足,抓军事有余;抓农副业生产有余,抓思想政治工作不足;抓团结有余,抓斗争不足。”吴江指导员以《猪圈里有政治 菜地里有思想政治工作》为题,有理有据地为连队的全面工作进行辩解。他说,政治工作不是以时间来计算,要讲效果,要讲效率;连队的矛盾不上交,在连队解决,这就是坚持团结和斗争相结合。猪圈里面有政治,菜地里有思想工作。生活好了,官兵的思想问题就少了。做事要讲良心,良心就是最大的党心。
连队内务整齐,环境整洁,士气高昂,军事训练成绩突出。1975年下半年,连队成为120团全面建设的标杆连队。#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