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你好用韩语怎么说? 常用语:
1.你好: 啊你啊塞哟
2.多多关照: 擦儿不大卡米大
3.谢谢: 卡目沙米大
4.对不起: 罪送哈米大
5.见到你很高兴: 满拉索盼嘎不是米大
6.再见,走好(主任对客人说的话): 安宁习, 卡色哟
7.再见,走好(客人对主任说的话): 安宁习, 给色哟
8.我爱你: 萨郎黑哟
9.喜欢: 做啊黑哟
10.吃好啊: 吗习给多色哟
11.我吃饱了: 别不儿罗哟
12.肚子饿了: 过怕哟
13:我联系你: 眼儿拉卡儿给哟
14.晚安: 安宁习, 租目塞哟
15.生日快乐: 生一儿, 粗卡哈米大
16.加油: 啊杂,啊杂,华一艇(A ZA A ZA FIGHTING)
17.哥哥, 我喜欢你: 哦爸, 萨郎黑哟
18.请帮我: 多哇住塞哟
19.我叫...: 错能...
20.我是中国人: 错能, 总谷沙拉米米打
词语:
1.知道: 啊拉嗦
2.开始: 洗嫁
3.勇气: 庸 gi(第三个声)
4.王的男人: 枉gie腩人
5.真是的: 啊西
6.你先说:>
结束魏晋南北朝三百年分裂局面的是杨坚,就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大凡能够当上皇帝的人,自小总有一些异于常人的地方,有的出生时满天红光,有的脚底板有痣等。而杨坚异于常人的地方就是长得很奇怪。
而长得奇怪这一异于常人之处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好处,关键是他不仅长得怪,而且还长得丑,这给他的早期生活和官场生涯带来了不少烦恼甚至是生命危险。
杨坚究竟丑到什么程度?根据《隋书》的记载,杨坚“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日王,长上短下,沉深严重”。由此可见,杨坚的相貌有五个不同寻常的地方:一是额头突出,俗称大奔头,就像苏东坡说苏小妹的那样,“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
还有五个隆起的部分从额头直插到头顶上,从现代医学判断,其实就是五个肉瘤子,还有可能是由于火气大,长过火疖子留下来的痕迹。二是下颌很长、很突出。额头往前突,下巴往前突,有点像历史课本插图上的朱元璋。三是目光犀利,咄咄逼人。四是掌纹形似“王”字。这一点有可能是杨坚当上皇帝之后,有人拍他的马屁杜撰的。五是上身长、下身短,与现在流行的长腿欧巴(韩语,哥哥的意思)完全相反。
现在有一句话叫: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长得丑还出来吓人就是你的错了。杨坚长得丑,但他没有当宅男,而是坚决走出来,结果真的就吓坏了不少人。
第一个吓到的是杨坚的妈。杨坚妈吕氏生下他不久,发现他头上长角,身上长鱗,又惊又怕,就把他丢在地上。其实就是头上长了脓包,身上长了牛皮癣。母不嫌儿丑,狗不嫌家贫。连母亲都嫌弃杨坚,可见杨坚的丑是货真价实的。
杨坚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出场了。这是一个尼姑,她说这小孩不是凡人,不能在凡间养,于是就把杨坚抱到了庙宇的别院抚养。杨坚跟着这个尼姑长到了十二岁。
杨坚这么丑,为什么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有帝王之相呢?主要功劳还是在于这个尼姑。
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在中国大繁荣、大发展的时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和尚、尼姑的地位非常高,说话也很管用。
尼姑收养了杨坚,就对杨坚进行了最初期的包装,说这个孩子不寻常。看看头上的瘤子,这哪里是瘤子,分明就是“龙柱”嘛;看看额头,这哪里是额头,分明就是“龙犀”嘛;看看身上,这哪里是牛皮癣,分明就是“龙鳞”嘛。
一传十,十传百,传得神乎其神,在尼姑的宣传之下,不少人开始对杨坚刮目相看,包括后来的一些算命先生。
十二岁那年,杨坚被母亲吕氏领回了家。自己的儿子居然有帝王之相,当然得赶快接回来,当作宝贝一样。在尼姑的渲染之下,母亲包括亲戚也觉得杨坚越看越有帝王相。被母亲嫌弃、被家人抛弃的杨坚又回到了家庭的怀抱。
不久,杨坚继承了父亲的爵位,顺利地进入官场,当了北周的公务员。
不得不说,杨坚的童年是悲惨的。但他又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尼姑,这个女人不仅救了她,还为他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所谓“三人成虎”,尼姑的说法很快就传开了,这让杨坚也越来越坚定地认为自己能够成就霸业。如果不是这个尼姑,杨坚也许就是一个凡人,就是一个连女朋友都找不到的丑男子。正是有了灭绝师太的不知名老祖宗,杨坚的童年才来了一次神一样的反转。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长得太丑没人喜欢,如果有人包装,丑也是一种资源,比如赵传,长得丑,但是有人包装,一首《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传唱大江南北,好多奶油小生羡慕得不得了。
如果让杨坚唱一首歌,他应该会选择《感恩的心》,并且是对着这个不知名的尼姑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皇帝。
每个人都不平凡——记一名韩国旅客的感谢信
中国海关
2021-02-14
作者:西安、田生、王欣翔等
“您好!我是田庆娘,我从首尔来……”“辛苦你们了!非常感谢大家!你们是最帅的!”2月4日,记者看到一封来自韩国公民田庆娘的别样感谢信。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打响,海关人冲锋在国境前线,筑起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这封已经渐渐淡出人们日常生活的书信,成为旅客与海关倾心交流的久违载体。
面对疫情,她用朴实而细腻的心灵从普通人视角记录这场全民抗疫的难忘经历,表达出对这场疫情独特的理解。这也是她时隔8年,跨越千山和久别的丈夫在大连的又一次相见。
“1月22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一大早就从家里出发,戴了两个口罩、手套,戴着面罩,坐了防疫出租车赶到仁川机场。不久,我就会抵达中国大连和丈夫见面,心中有许多忐忑。”田庆娘告诉记者。
“飞机一降落,穿防护服的海关防疫人员进入机舱点检乘客。提示让口罩可能有问题的乘客更换新的口罩。在对我们的旅行信息快速确认后,允许我们走出机舱。”
看到机场前面的长队,田庆娘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到机场大楼,他们已在走廊里友好地迎接我们。让我们坐在椅子上,井然有序地进行PCR检查。这时我发现有位乘客没有戴手套,他们第一时间发放手套,然后再发放相应的号码牌,让每个人准备HSQR CODE。我把HSQR CODE准备好后,在韩语问卷疫情栏里写上无该事项后快速通关,赶往隔离酒店。此时我的心情已经在海关的贴心服务中慢慢放松下来,不再害怕。”
正如田庆娘所说,为了阻断从外国流入的新冠肺炎病毒,为了人民的健康和安全,海关所有工作人员都拥有这样的使命感。就像家人一样亲切、努力。看到海关工作人员这种样子,我深受感动。
疫情发生以来,大连海关全体关警员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冲锋在前线,努力用行动带给人民群众最大慰藉。他们,不问生死不计回报。
“只要旅客平安健康,我们付出多少都愿意。”28岁的检疫监管科四级主办王雪说。
这些逆行者既是“战士”,也是父母、儿女,是妻子是丈夫。家是他们的最大“软肋”,也是最坚强的后盾。王雪说得轻松但内心却非常坚定,他父亲从小就教育他“学习是为了报效祖国,做什么事都要全力以赴”。
“就是他,从去年的大年初一改签了回家过年的火车票开始,一直坚守岗位。”他的同事蒋艳双敬佩地说。
身为数据组组长,他白天把卫生检疫岗位工作做好,一到晚上就要投入到当日的数据统计分析中,每次都要忙到凌晨3、4点。“离开航站楼时,我会远望渐渐明亮的天空,祈愿一切平安。”王雪说。
据介绍,为了在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口岸卫生检疫工作效率,加快通关速度,他们探索制定了《大连周水子机场海关旅客卫生检疫电子申报辅助系统项目建议书》《海关信息应用项目业务需求报告》等,在实际使用中不断更新丰富。现在,在保证检疫质量的基础上极大地加快了旅客通关速度,对旅客流行病学调查的环节较之前平均减少用时50%,审核放行环节平均减少用时80%,显著加快了旅客卫生检疫通关速度。
“把工作做实做细,把检查做准做快,把服务做精做好,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已有25年党龄的检疫监管科科长孙霞说。
疫情来袭时,因为肩上的职责,因为心底深深的呼唤,一批批具有医学背景的关警员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国门第一哨“医学排查”工作岗位。这是海关战“疫”中最危险的阵地,时刻面临被传染的风险,稍有操作不当,后果不堪设想。曾经拿过手术刀的52岁“老同志”王文辉说,“我有经验,扛得住,让我们先上!”“能在退休之前重操旧业,在关键时期用自己毕生所学献出微薄力量,我的职业生涯也无憾了!”
张书源,党龄6年,新婚1个月就一直坚守在一线,从未休息。同样令记者深深感动的是,在机场海关档案室里陈列的一张张请战书,写满了那一张张平凡面孔的非凡勇气和无畏。记者相信,他们注定会在这段非凡的岁月里创造出“为你出征和等你归来”不凡业绩。这些人明知是危险的战场,也勇敢地冲上去,是因为守护国门的职业信念,更是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忠诚担当。
“从机内检查一直到隔离的酒店,每一步都进行了完美的筛查,然后,现在正在安心度过14天隔离期。我认为这是为了预防新冠病毒感染非常合理的措施,希望大连的防疫流程可以成为所有国家的榜样。”“COVID疫情结束之前,大家务必要注重健康!真心希望我们可以从COVID疫情中解脱出来!向坚守在大连机场从事入境和恢复航运的相关部门公务员鞠躬!”这是田庆娘感谢信的结尾语。
纸短情长,一封质朴的感谢信,每一句都满含暖心的力量。这份发自内心、饱含真情的感谢信,是这个冬天里对海关人温暖的肯定。因为,每个人都不平凡。
来源:大连海关